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

更新时间:2009-03-28

社区教育在当下中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41对古代文学研究者来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4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23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社区教育是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如何认识社区教育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当下需要关注并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社区教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社区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以正交试验法优选了红枸杞提取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从直观分析可知,极差大小变化为A>B>C>D。说明料液比和超声温度的改变对多糖的提取影响最大,其次是超声时间,超声次数的影响最不明显。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A3B3C3D1。

首先,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在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出现之前,不存在社区教育。就当下教育格局来说,社区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一直到社会教育,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都能接受完整的、系统的教育。

其次,社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直接反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成效。人们对社会认知是逐步扩大的,往往先从居住环境中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认知,然后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入学校接受道德教育、学习文化知识。作为重要的教育阵地,社区在培养人们文化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的同时,使人们通过耳濡目染丰富了社会认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效果有待社区教育的检验。比如,就传统儒家思想的“孝道”伦理教育而言,学校教育提供的素材和知识大多取自《论语》《孝经》,以及教材中涉及的曾参、闵子骞等孔门弟子的孝亲故事。但是孝道伦理能否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或者说人们是否能将伦理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则有赖于他们的社会体验。一个人如果在社区中时时感受到老人与子女和谐相处的亲情氛围,自然就会认同、接受和奉行孝道伦理。由此可见,社区教育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容易被人们接受,其效果胜过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授伦理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在社区所见所闻是不愿赡养老人或遗产纠纷,就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提供高质量、低价格、及时的医疗服务,是吸引海外游客入境接受医疗服务的基础。但客观而言,以海南现有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还难以承担这一重任。为此,建议:(1)借鉴深圳等地的做法,引进优质医疗资源落户海南;(2)引进社会资本、海外资本举办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并给予土地、资金、税收等优惠;(3)积极推动本地医疗机构申请国际认证(JCI),增强患者的就医信心和认同感。

总之,社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在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带来良好的宣传效应,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心。

二、社区教育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最后,社区教育缺乏合作单位以及师资力量。当前,依托社区教育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由于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许多社区缺乏独立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而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社区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单位,无法联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再次,社区教育缺少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社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有一个相对合理且具有可执行性的工作计划。比如:以传统文化节日为依托制定计划,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节俗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节俗及相关礼仪;按照社区教育的功能和格局,有计划地推进社区教育平台建设。社区教育工作规划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内容进行规划,注重循序渐进,雅俗共赏;二是合理安排教育活动时间,实现与社区居民起居时间的协同。

其次,社区教育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和内容均不突出。大部分社区教育的主题是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所占的分量少,而且主题不突出。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如有些社区缺乏传统文化素质高的指导教师、宣讲员,有些社区则因为经费、时间安排等问题致使原计划举办的文化教育专题活动被无限期搁置。

首先,一些社区的基本设施不完备,不具备举办讲座、开展宣传活动的条件,导致无法正常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有些社区文化活动,如节俗活动、舞蹈表演、音乐欣赏、棋类活动等可以在户外举行,但是一些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文化传播与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图片展示、影视观摩等活动必须在室内开展。那些缺乏室内场地和相关设备、设施的社区筹划的文化传播与教育活动往往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局限,致使社区教育活动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最后,社区居民是社会全体成员的缩影,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社区就是一个“缩微版”的社会。如果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居民讲文明、懂礼貌,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并担负起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就会在彼此的感召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样,社区如果善于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通过适当的途径加以传播,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社区教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激发居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确立行之有效、切合民意的管理政策,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从制度上保障社区教育的开展、考核与评价,使社区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完善社区教育政策与实践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提升社区教育理念,增强权利保障意识;完善政策,构建以保障公民学习权利为主的社区教育体系;科学管理,建立公民学习的社区教育保障机制;深化内涵,丰富以公民学习为主的社区教育内容[2]70-88。虽然政策的制定是自上而下的,对政策的评价却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重视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反馈性评价。因为社区教育面对的都是普通群众,管理制度的好坏和教育效果的优劣,作为受教育者的居民对此自然有发言权。社区教育构建的起点在于社区居民的参与,而“自下而上”的决策过程对社区教育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社区居民自治意识的培养乃至社区治理的民主化进程都大有益处[3]因此,笔者主张社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应该渗透参与式发展理念,以社区居民的力量推动社区文化教育制度建设,以社区居民的参与推动社会文化教育评价机制的变革。

(二)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

社区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文化工程,绝不是举办一二场讲座、开展一二次活动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影响社区居民坚持参与某项文化教育活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兴趣,居民一旦对社区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时刻关注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有些居民还会以兴趣为纽带结成文化小团体,彼此加强交流。比如:喜欢棋牌活动的居民组建了棋牌社,在竞赛中增进了友谊;喜欢刺绣、雕刻、篆刻的居民组建了刺绣社、刻印社,在切磋中提高了技艺;喜欢音乐、舞蹈的居民组建了合唱队、舞蹈团,提高了社区文化品位;喜欢文化遗产的居民组建了小分队,在实地考察、调研和体验中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了使居民对文化教育活动产生浓郁的兴趣,社区可以定期组织文化活动,开展宣传与教育,比如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举办以宣扬优秀节俗文化为主题的联欢活动,使居民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刻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社区教育还可以以“寓教于乐”的理念为指导,定期举办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专题文化活动,如文物鉴赏、诗词曲艺欣赏、朗诵比赛等,让居民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基础。

植物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褐化。百合的培养也深受褐化现象影响,造成科研损失。褐化现象是指外植体在诱导分化过程中,外植体自身从表面向培养基释放褐色物质,导致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对整个植物体产生毒害,外植体也因无法吸收营养进一步褐化至死亡的一种现象[5]。组织培养技术褐化现象甚至比污染和玻璃化更难控制,因此褐化现象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也是整个技术成功的关键[6]。

(三)加强社区教育平台建设

社区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其主题与内容大多与家庭、邻里关系有关。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在每个时代都会产生,社区教育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比较“接地气”,社区居民参与此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再加上社区居民分布比较集中,社区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活动容易获得实效。尽管如此,社区仍然需要重视教育平台的建设工作,因为通过社区教育平台普及传统文化蕴涵的精髓,更有利于社区广大受众提高整体的文化素质[4]。社区教育平台建设既要做到传统平台和现代平台并重,又要做到实体平台与虚拟平台并重。在新媒体日益普及的形势下,重视手机应用、微信平台等虚拟平台的建设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因此忽视实体平台的建设。社区里有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他们是社区教育的热心人,是社区教育的中坚力量。建设好社区之家、社区教育课堂之类的实体平台,可以方便他们了解、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教育平台的目的是方便居民参与学习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可以借鉴少数民族社区教育的文化传播方式与平台建设模式。“少数民族社区教育植根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是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践,是一种由主体民族全民参与的、自发性的村寨式教育。”[5]尽管普通社区教育不能像少数民族的社区教育文化活动那样实现全员参与,但是社区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发动广大居民广泛参与活动,不断扩大文化教育活动规模,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影响力。

(四)社区教育应关注社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包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而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未来的命运掌握在青少年手中。在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不仅直接决定社区的风气,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当青少年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之后,家庭自然会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与支持;一旦青少年都具备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就会改善自身言行,给周围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区可以利用寒暑假举办诵诗读经、戏曲欣赏、书画比赛、传统礼仪讲座等活动,使青少年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6]

为满足当前防汛抗旱业务工作发展的需要,天眼系统需要提供更广泛、全面、高效、精准的水文气象信息查询应用服务。为此,新一代天眼系统应用较为成熟的先进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全面改造了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取消了文件系统,消除了客户端应用软件,将应用服务系统从基于Client/Server体系结构改造为基于Microsoft.NET体系结构的Web应用系统,从而扩大了应用服务范围。

“社区教育由于是一种基于生活的教育方式,它在教育理念上偏重人一生的发展,教育实践上偏重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都与正规的、正式的教育有所区别,因此使其在文化认同、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7]1社区教育宣传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社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多方筹划、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使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朱鸿章.社区教育政策与公民学习权保障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3]孙平.参与式发展:社区教育发展的新视点[J].高教探索,2014(3):149-153.

[4]赵君.论传统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播[J].传播与版权,2015(6):114-115.

[5]程世岳,叶飞霞.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J].天津电大学报,2014(1):76-80.

[6]宫晓燕,宋吉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区教育传播[N].中国改革报,2016-05-09(12).

[7]陈一诺.西南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D].昆明:云南大学,2013.

 
华云刚,崔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