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平面设计中的秩序及其作用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平面设计,是设计师为传达某种信息利用视觉符号(例如文字、图案等)完成的视觉表达过程或者是二维的平面设计作品,即指在“二维空间里进行的图形语言的构思与表现活动”[1]。设计师有意识地对选择的视觉符号元素在形态、比例、位置、面积、色彩等进行设计,形成的对比关系和构图会引导设计受众的知觉。知觉,意为感知、觉察,是人从外部感知世界所产生的理解。平面设计目的在于传达信息,完成的平面设计作品本身就承载着意义。因此,为了良好地传达设计作品的意义,形式就成为设计的关键。而秩序作为形式中的因素,有引导观者会意的作用,分析平面设计中的秩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秩序和运用秩序。

对于粉料而言,其颗粒是均匀分布,满布细小的粉体会影响特征判断,故样品均需要筛分后才能观察到特征形貌。通常建议利用负压筛进行筛选,选取28微米和45微米的两个尺寸筛网,将称量好的样品置于45微米筛之上,筛分后取两个筛间的所剩余的样品,即可进行观测。

一、秩序中的整体感与方向感

《说文解字》释“秩”为:“秩,积也。从禾,失声。”“禾”是五谷、庄稼,“失”为“动态排序”,二字联起来即为根据功过而定的官员俸禄,评定功过必定有等级之分,因此“秩”有次序之意。“序”有次序、秩序、程序的意思。秩序,即将各构成部分进行组织安排,使其具有条理性、不混乱,秩序还具有美好外观或者正常运作的状态。在平面设计中,秩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画面的整体感;二是画面的方向感。画面的整体感就是画面的整齐规则,这种整体感是审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画面的方向感则体现了画面的有序、不混乱,从而引导观者的视觉方向。贡布里希曾说:“方向感肯定包括感知各种秩序关系,如近与远、高与低、连接与分离,以及属于时间范畴的前与后。”[2]2因此,平面设计中的秩序是一种在时空中作用于观者知觉的设计因素。

设计的平面范围是设计师集中设计表现的区域,所塑造出的整体感则成了观者的第一感知。设计师对整体感的运用复杂多样。整体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现代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指出,熟悉和简易的图案对人而言是安全稳定的,因此人们倾向于辨认简易、清晰、熟悉的图形,而对于复杂的图案也会主动将之转化为简易的图案,而且更倾向于将之重新组成一个简单的整体。人们欣赏平面设计作品首先也会从整体出发。如果利用这种追求安全稳定的视觉心理反面,制造不安全的、复杂的、难以一眼辨析的视觉图案,往往会引起更长时间的停留与关注。如果画面中的某个位置图案太过密集或者太过疏离的话,都会被我们看成一个整体,如果设计安排不当,就会导致误解。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会对画面的疏密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将设计要素安置在画面的不同位置,调整它们之间的疏密程度。

秩序的方向感在设计中主要指重点部位与次要部位的安排。画面中的重点部位一般位于画面中线或角线上,而重点部位能否够巧妙设置决定了作品最终效果的好坏。平面设计中,多个重点部位的点会在同一个画面中形成均衡的力量对峙,从而达到一种画面的紧张感和韵律感,使得观者的视线被引导,由一个重点部位到另一个重点部位,由此感受距离与空间,同时发现线与线之间的联接关系[3]。为了突出重点部位,实现信息的准确传达,设计师往往会省略不必要的细节。贡布里希指出:“人们的知觉具有预设的能力,当现实与预设情况符合后,并且多次符合,人们的知觉便会将之作为冗余的部分直接跳过。”[2]117例如绘画中,常常会用像蚯蚓一样的黑色线条来代替展开的书中的文字,以省去不必要的画工和避免观赏者分散注意,而欣赏者也能够理解黑色线条的含义。这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这样的书本形象有所认识,可以使观者更直接地接收信息。平面设计除了重点部位的设计突出方向感之外,还常常利用相同强度的若干个点使观者的目光游移,产生运动的体验,这种运动体验也是方向感内容之一。

  

图1 F.G.杰克逊,针对罗斯金的图案设计,1897

 

图片出自:《装饰设计》

  

图2 贡布里希,《鸭——兔变形图》

 

图片出自:[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研究》,杨思梁、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版。

二、秩序与意义的相互作用

出于设计的动力与目的,不论是设计师还是受众都必然带着“动力因”与“目的因”对作品进行设计或者解读,因此设计的意义必不可缺。这种对于意义的诉求使我们对物品解读时产生投射、具体化与生命化[2]186的倾向,这同样适用于人们对于平面设计的设计或赏析。就连现代主义设计中十分注重画面构成、造型设计的俄国构成主义也并非是单纯地出于形式目的而进行设计。基于意义与形式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李格尔在《风格问题》中将纹样设想成仿佛有生命和有意愿,认为纹样具有“造型意志”,并不应该对个别纹样进行呆板的解释[4]。这种观点进一步说明了纹样图案意义重大,同时也强调了人们在设计中对意义的强烈诉求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图2贡布里希的《鸭—兔变形图》中,上面两排图案朝着同一方向,会产生不同的方向感。而下面两排更有趣,当图案两两对称排列时,我们的视觉开始游移不定,试图在图中寻求同一性,但是很难。这更进一步地使我们了解到,秩序与意义之间关系的微妙。由于平面设计出于传达视觉效果和信息传递的目的,形式的设计需要合理的秩序,因而观者的解读则是实现设计目的最大化的最有效的途径。

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之一安迪沃霍尔的名作《玛丽莲·梦露》通过对梦露的头像的重复,使观者在进行赏析中,形成一个整体感,而不是单一的图案内容。这是一种图案秩序的安排问题。任何事物一旦变成重复图案的一个成分,就会被风格化,即成为了几何意义上的简化。波普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色彩绚丽。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圆点“繁殖”的重复设计特点也令人印象深刻。维多利亚装饰学派主张将单独的纹样形式风格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期过度地装饰,这也造成意义的缺失与视觉疲劳。

平面设计中,画面的秩序与意义既可以互补,也可以产生相反的牵制效果。我们对图案的解释,将会使图案成为一个新的“存在”。比如,波浪纹的形状可以被解释为河流也可以被解释为蛇,河流带给人的感觉和蛇带来的刺激是截然不同的。弗兰克·G·杰克逊针对罗斯金的三个元素进行了不同秩序的设计(如图1),三个元素是:一个墨点,数字1、2、3、4、5、6,还有一个对称的人物图。他把墨点变成了树叶,把对称的小人变成了花坛,而这正充分地体现了人们在理解视觉艺术时“读入”的力量。

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型号BT323S);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Beckman,型号GS‐15R);微量离心机(美国Beckman,型号MSD97K49);酶标仪(美国MD,型号SPECTRA MAX190)。

克鲁格曼、藤田昌久和维纳布尔斯于1999年合著出版了《空间经济学》,提出了两部门“中心-外围”理论,阐述了产业部门增长与空间布局的关系。在空间经济学的传统分析框架下,农业部门是完全竞争,要素不可流动,只有制造业部门具有垄断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特征。在这样的经济学假设前提下,空间布局就形成以制造业集聚的经济中心,农业部门形成均匀分散布局的腹地外围;同时,制造业集聚具有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基础-乘数效应,从而空间集聚本身能够促进制造业呈倍数增长,放大制造业的增长效应。

三、结 语

贡布里希说:“再现、虚构和纯形式之间摇摆不定的相互影响又为设计者的层次结构提供了另一个维度。”[2]181设计师能够在再现之中表现再现,能够在虚构中表现虚构。在平面设计中,通过秩序的安排增强画面的韵律、质感,再现物质的质感、形态,达到意义层面的“读入”,从而尽可能调动人的“五感”以及情感、理性等因素。设计师通过秩序与意义的微妙关系,使平面设计变得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刘佳.澳门设计艺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1.

[2]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研究[M].杨思梁,徐一维,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2.

[3]伊顿.造型与形式构成——包豪斯基础课程及其发展[M].曾雪梅,周至禹,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67

[4]李格尔.风格问题[M].刘景联,李薇蔓,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30.

 
何诗诗
《美与时代(上)》 2018年第04期
《美与时代(上)》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