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浅论新时代的网络表情包狂欢

更新时间:2009-03-28

巴赫金在《拉伯雷研究》中深入地探究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节庆狂欢活动。在书中,他提到从形式上看“所有狂欢节的形式都是彻底非教会和非宗教的”[1]8,这些狂欢活动具有极高全民参与度,它“具有宇宙的性质”[1]8“是人人参与的世界的再生和更新”[1]8,展示出自己“在最好的方式上的再生与更新”[1]9。这些诙谐而自由的节庆活动所表现出的“重要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世界观内涵”[1]10,即为巴赫金所概括的“狂欢精神”。

而当下,在互联网上迅速蹿红并持续保持着极高热度的表情包也正展现着一种当代的“狂欢”。表情包以其草根、自发、自由、戏谑、趣味性等特点在人们日常信息交流中占居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对传统的解构、对权威的消解等看似叛逆、荒诞的特质又确乎表达出超越其“浅”“俗”形式本身的深刻意义。其自下而上的表达方式与狂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某种角度看来,表情包的流行不仅使网民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沟通交流更加趋近于狂欢节的热闹、戏谑,更重要的是表情包自身的各种特质呈现出的“狂欢精神”。

巴赫金提出,狂欢节的自由精神使得狂欢活动没有固定的舞台,也不存在固定的主角和配角,加上狂欢活动由来已久,长时间在民间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它成为一项具有全民性的活动。所以,狂欢活动从其观念上来说,是“全民的”,也是“宇宙的”[1]8

正如巴赫金总结的:“狂欢节类型的节庆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诙谐的表演或仪式,在中世纪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巨大的位置。”[1]5事实上,与这种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巨大位置”的狂欢节节庆活动相类似,表情包用户的增多以及表情包种类、数量的不断攀升都说明了其风靡程度之高。据学者孙雨婷搜集到的统计数据看来,微信平台目前已经推出了700多套系统表情包[2]78。事实上除了微信平台外,网络中还存在大量散见的、非系统化的表情图片。例如在新浪微博这一平台上,就有很多以发送表情包或去水印的表情图片原图成名并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红博主,这一现象也从侧面表现出表情包使用人数之众,受欢迎程度之高。

表情包无疑是一种“以过程和实践为基础的文化”[3]7,与民众的生活、实践有着极大的关联,故一直受到广泛的欢迎。正如一位学者对其的评价:“这种寄居在网络上的社交平台衍生品,为网民集体共享、集体推动、集体创作,却又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味道。说有序却无序,说无序却有序。这些恰恰都符合自然生长的特征。”[4]

表情包的使用较为自由,其创作也是开放的。作为一种表述方式,表情包的使用范围较大,人们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收藏、转发等方式便捷地使用表情包,很多输入、办公或社交软件中也都附带了时下较为流行、常用的表情包以方便用户使用。在表情包的创作方面也体现出“全民参与”的可能性。表情包的制作方式简单,通常是将几个既有的素材进行拼贴,再酌情搭配文字,用常见的画图或手机图片编辑软件就能完成。正是这种简单易行的制作、使用方式,使得人们更多地愿意创作并使用表情包,也使得表情包的数量与种类更加丰富,如此的良性循环可以说真正促成了一场关于表情包的“狂欢”。

冷静下来想想,我才明白,爸爸这么说是不想让我骄傲。当时,我确实飘飘然了,即使考一百分,也不能太骄傲,取得好成绩,不是为了被表扬,只是证明,这段时间,我学习很认真……

系统的操作界面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媒介,显示了系统的结构和布局。系统界面设计的越合越科学,用户体验才更加方便。下面以主要以门诊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来详细说明各功能模块的设计过程。

其一、可爱型表情包

目前网上最为流行的表情包类型大致分为三种:

其三、解构型表情包

“中老年”表情包,顾名思义,即用户多为中老年群体的表情包。这类表情包往往具有极高的辨识度,颜色以传统的大红大紫为主,主角也是保守的植物、动物或人物等,其形象多是对现实事物的再现,或者说是以实际为直接蓝本的创造、拼贴。

然而,“狂欢代表对主流秩序的颠覆,对自我身份的重构”[5]。表情包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其创作和使用的便捷,还因为在个性宣泄与自我表达越来越被需要的今天,表情包往往能满足各类不同人群的诉求。学者刘汉波认为,表情包的日渐流行部分取决于其通过重新赋意的运作机制实现身体述情的功能[6]181。并且,“表情包在完成了个体身体在场性的述情使命后又接下了满足群体身份诉求的社会任务。由此表情包叙事也便由个体的身体述情,跃升到群体的身份求证[6]183

由于网络空间具有“无深度感、暂时性、分裂性和全球化特征”[7],故而,这一类以“可爱”“萌”为特点和关键词的表情包应运而生,它们大多以简笔画构成,有的配以日本动漫标志性的大眼,有的则以“呆”“傻”为主要形态设计、构建人物形象以及表情本身。其纯真无害的形象特点以及表情包内部行为、逻辑共同构建出一个理想的、单纯的甚至可以说较为乌托邦式的虚拟世界,这一切无疑能够使用户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暂时忽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扰,沉浸于表情包构建出的理想世界中,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

其二、“中老年”表情包

对照班、实验班第一学期学生数学成绩统计数据见表1、表2。在表1、表2中,权重a=均分/100*0.3;分数在[85,100]为优秀,优秀率=优生数/总人数,权重b=优秀率*0.3;分数在[70,85)为良好,良好率=良好数/总人数,权重c=良好率*0.2;分数在[60,70)为合格,合格率=合格数/总人数,权重d=合格率*0.2;权重=权重a+权重b+权重c+权重d。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不合格人数未列入表内。

中老年表情包的特点与其折射出的精神与中老年人的性格特点往往不谋而合,具有年代感,且在图文的表现上注重一致、清晰、准确。这一类表情包大多配有文字,文字是对图像意思的说明语,或者是祝福语、名言警句等,整体感觉在于复古和再现,对传统的沿袭和忠于现实的态度使得这类表情包传达出年代感,这类表情包几乎不给人想象的空间,而其模板化的表现形式往往有因循守旧之嫌,但又正是它的这些特点使得其用户特别稳定——中老年群体。其折射出的年代感以及彰显出的个性缺失往往为年轻一代所诟病。

那条船离他不过四哩路,他把眼睛擦净之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同时,他还看出了一条在光辉的大海里破浪前进的小船的白帆。可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哩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知道他连半哩路也爬不了。不过,他仍然要活下去。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他居然会死掉,那未免太不合理了。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也许,这种想法完全是发疯,不过,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解构型表情包则是通过图像的“套层”“脱域”再“嫁接“来构建的一类表情包[8]。相对于前两种而言,解构型表情包往往不注重图像的可爱、精美,也不注重文字和图像所传达的意思是否相一致,这类表情包的用户大多为青少年,表情包的主体往往由不同的素材拼贴而成。以这类表情包中极具代表性的“暴走漫画”为例,它们大多为简笔画,人物形象往往由几条简单的曲线、直线构成,人物表情夸张、单一,大多靠简单的改变人物某个细小特征来区分人物角色。“暴走漫画”因其丑陋戏谑的人物形象、幽默荒诞的文字叙述以及出人意料的情节设计迅速风靡于青少年网民中。由于这种表情包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加之青少年本身性格中的叛逆、热衷于游戏和娱乐等特点,“暴走漫画”的发展越来越快,且种类越来越多。暴走漫画渐渐衍生成为一种类型,以通常意义上的“丑”“荒诞”为标准,将名人的表情或经典的人物形象分解成各自独立的素材,解构它们在未分解前所表达的意旨,再将这些被分解后的不同素材进行拼贴,加上戏谑的、极其口头化、或许并不通顺、不够文明的文字,有时候甚至在整个画面的空白部分加上标点符号以强化表情包形象的“丑”“怪”与叛逆。

解构型表情包对传统意义上表情包的消解,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有关于青少年对生活“叛逆”“抵抗”的变形,它“融于网络亚文化特有的盛大狂欢、至死娱乐、自我表现的精神气质中”[9]131

收入的样本数据目标是32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该次实验分组研究依据是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一组入组患者16例,参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比例是8:8,年龄范围在61~82岁间,中位年龄数值(70.52±5.55)岁,最长病程20年,最短病程2年,中位病程(10.54±1.98)年;实验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比例是9:7,年龄范围在62~83岁间,中位年龄数值(71.55±6.01)岁,最长病程 19年,最短病程 1年,中位病程(10.01±3.22)年。验证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所述的占有主要市场份额的表情包也分别都有着不同类型的用户,虽然其中不乏交叉群体,但总的来说,它们的用户群体是相对固定且稳定的。人们在互联网上联络、交流中使用表情包,不仅丰富、完善了文字的表达,使聊天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其运用更是在包装语言文字的同时“创造并维持自己的‘自我身份’”[10]230,表现自我情感,凸显个性特点,寻找自己在网络世界中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不只体现在人们在互联网上与他人日常的交往中, 随着表情包用户群的日益壮大,表情包带来的“存在感”也逐渐从虚拟世界转向了现实社会。

从著作权的角度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契合点存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创性和可复制性正切合了著作权所保护的客体,比如我们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它是民间剪纸艺术家通过繁琐的体力和智力劳动所独家制造出的具有可复制性的智力成果。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由此,作品应当是独创性的、可复制性的,并且是存在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智力成果。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图案,具备作品所必须具有的要素,是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客体。

诚如不少学者指出的,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从抽象到具象,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11]的发展过程,,它们最初仅仅是意义和快乐的唤起者,在被人们接纳并进人其日常文化后得到丰富与完成[3]9。随着这种丰富与完成,表情包的使用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表情包本身也日渐成为一种来自于民间的、由大众自发地在不自觉中形成的文化文本。在占有主要话语权的主流媒体以严肃的方式表达官方意见的同时,表情包正以其非正式的、戏谑的态度传达自己的感受。向来被标记“亚文化”的表情包如今代表了大众的声音。如学者刘汉波所言:“表情包文化来自于大众,是大众对自己的兴趣和体验方式自发的表现。对于社会文化结构而言,在强烈的浸入性和代入感下,表情包文化更是以媒介影像为主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权力转换。”[6]185表情包确乎成为了网民在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无比发达、拥有相当数量用户的今天,或者甚至可以说,表情包所代表的文化态度也往往能够代表大众对于社会、生活的真实态度。

解构型表情包常产生于对符号图片和文字的二次加工,而“这些经过加工的符号往往被赋予了网络青年集群对特定议题的价值解读和意义重构。”[9]130而据巴赫金描述,在中世纪的狂欢节庆典中,人们可以装扮成任何样子,在广场、集市等公开场合进行狂欢活动,在活动期间,人们不再有身份的高低贵贱之分,也可以大胆谈论政治,讽刺身份显赫的贵族、政客等,在对日常生活中诸多严肃话题的消遣中尽可能地发泄情绪。这无疑与解构型表情包对权威的反抗、消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众多的表情包中,在数量上占有压倒性优势的解构型表情包因其自定义性和不确定性,具备强大的表现力,在文化层面也具有更丰富、深刻的意义。解构型的网络表情包大多以“戏谑”为特点,以“暗讽”为建构表情包的感情基调,故而表情包中的内容往往有着针砭时事的内容,以表达网友对时事热点的看法与感受。相对于文字的字字带刺而言,表情包加入了形象元素,正是这种表情符号(形象)的开放性,使言辞激烈的文字可能产生的火药味大大降低。

玛格丽特·米德曾指出,青年亚文化在导向上“对原有意识形态的消解贯穿于其成长的全部过程”,而“消解”体现于“精英与草根的对峙与交流,主流与非主流的冲突与融合,边缘与另类的张扬与生长,印刷文化与视觉文化的抵触与妥协”[12]四个方面。在诸多的冲突与融合中,青少年对于自我、生活的主体意识变得更加强烈,然而这种表达的欲望常常是得不到满足的,于是他们通过这种表情包表达对既定世俗的反抗与不满。解构型表情包的使用群体特殊性又使得这种类型的表情包生产、传播、流行的速度极快,更有先声夺人的气势——在热门事件刚进入大众视野时,这些年轻网友往往立刻就先前已有的表情素材配以适当的文字阐发自己对该事件的感受,而这些感受甚至常常引领着主要舆论的导向,其戏谑、调侃的形象背后是当代青年对热门事件的思考,往往能真实反映大众的心声,在使主流媒体(官方、政府)更容易听到群众的声音的同时,也能更清晰地观察出大众视野中的热点问题的价值取向,引起社会更广泛、深刻的反思。

另外,表情包除了反映主体对社会事件的感受,还常常用于主体对自我情感的宣泄。表情包中的嬉笑怒骂,打打闹闹从某种程度上使使用主体内心的不安定情绪得到释放;而另一些表情包则是以开玩笑的方式自嘲,缓解内心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学者认为,这类表情包的流行是因为网民在现实中受挫,转而通过这种戏谑化方式寻求心理上的平衡[13]。虽然这一类表情包有一种阿Q“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的意味,但也或多或少在缓解压力的同时端正了行为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部分折射出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

在当下这个网络无限发达的时代,诸多言论平台的产生使得文字表达与传播获得了空前的“自由”,这种“自由”在使建构“人人自媒体”时代成为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谣传、互联网诈骗等问题。相关部门随机加大了监控力度,对于一些敏感词、关键词的封禁开始提上日程,而相对于文字的易于监控,图片格式的表情包可以容纳多个文字而不易于被快速封禁。然而一方面看起来表情包为网友们意见的发表提供了另一途径,一方面却又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另外,作为解构类表情包的用户主体,青少年尚未建立起成熟、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性格也常常叛逆乖张。由他们创作并传播的表情包往往会纵容其盲目解构的行为,滋长其消极反对、否定一切的不良思想,不利于其成长和发展;其广泛的传播也或将引起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偏移。故我们在使用表情包的同时也要警惕表情包“热”现象可能引发的“短平快”式的网络“浅”社交、个体情绪的群体性集聚发酵、过度娱乐化和解构主义盛行等问题,有的放矢地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网络社交观,推动育人工作与新媒体新技术的高度融合[14],让表情包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网络环境、健康积极大众文化的建设。

三、结 语

表情包的易操作、包容度高、戏谑等特点高度契合着互联网时代的大众文化,它和中世纪时的狂欢节庆活动一样:两者都来自民间、某种程度上具有全民性,都在反映大众真实声音的同时也反映着社会问题,但也都有着明显的、易遭诟病的缺点。

(2)铸造缺陷的修复 铸造厂家对发现的铸造缺陷进行补焊,由于补焊时未预热,焊后未及时进行正火,导致补焊处在中频感应淬火时出现淬火裂纹。由于铸造毛坯经补焊后进行粗加工,导致补焊位置不易识别,在淬火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而出现裂纹问题,因而铸造厂家调整补焊工艺,增加焊前预热和焊后正火,以细化晶粒。

“但无法否认的是,表情包让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多了一种解构严肃政治、社会命题的方式,对于一些无法理性谈及这类话题的网民而言,表情包给了他们参与的途径,尽管这样表层的参与对于事件的解决与分析并没有太大帮助。例如Facebook的表情包大战,明明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场恶劣的隔岸谩骂,但是最后却因为表情包这样去严肃化的形式而演变成了 极具娱乐性的‘文化狂欢’。表情包同样也让‘丑’和‘贱’这样在传统观念中羞于表露和展现的状态成为展示个性与自我的方式,这一方面是对传统 审美认知的反抗和拆解,另一方面也是草根阶层对自我表达权利的突破与争取,表情包让他们敢于并乐于展示出并不被权威认可、也并不属于正统文化的一面,在娱乐的外衣下,表情包作为一 种‘武器’,不断与严肃的精英权威对抗占据大众文化话语权。”[2]81

参考文献:

[1]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M].李兆林,夏忠宪,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孙雨婷.从网络表情包看视觉化语言及情绪表达[J].新闻知识,2016(10):78-81+93.

[3]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龚建星.新媒体表情包的生成语境:被误解或被救赎——兼与蒋建国、李颖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7(5):91-95.

[5]刘胜枝,潘宇.网络表情包的兴起与发展趋势探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12+97.

[6]刘汉波.表情包文化:权力转换下的身体述情和身份建构[J].云南社会科学,2017(1):180-185.

[7]李琳,李晓君.从表情符号的流行看“亚文化”的传播及意义[J].传媒,2017(4):79-81.

[8]唐宏峰,尹倩文.自拍、朋友圈与表情包——网络图像的政治[J].文学与文化,2017(1):46-56.

[9]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现代传播,2016(9):126-131.

[10]陶东风,徐艳蕊.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30.

[11]赵爽英,尧望.表情·情绪·情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J].新闻界,2013(20):29-33.

[12]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13]郑满宁.网络表情包的流行与话语空间的转向[J].编辑之友,2016(8):42-46.

[14]董盈盈“.95后”大学生表情包“热”现象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7(5):75-78.

 
罗雪菲
《美与时代(上)》 2018年第04期
《美与时代(上)》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