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 ——以高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专题教学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近几年,随着高中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核心素养”一词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追本溯源,“核心素养”事实上是在回答 “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最根本的问题。因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先生断言:核心素养将成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育中,是当前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进一步把问题具体到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专题教学应当是一条必由之路,通过专题教学,学生可以由文字层面的基础阅读进入文学层面的整体感悟,最终进入文化层面的深层思考。这一过程,既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正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建构过程。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素养,是指通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杭州师范大学张华教授认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是在特定情境下通过调动和利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而“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则是1997年12月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素养的界定与选择”这项研究中正式提出。经合组织的研究确立了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中的特殊地位,其将“核心素养”定义为:能使用工具沟通、能在异质社群中互动以及能自律自主地行为。

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核心认识。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则由以下四个基本点构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除此之外,针对部分重点诗人词人和重点作品,同样可以进行一些专题学习的梳理,以做补充:

命题1:由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 当 4kα-θ2>0, 且 D-k(Cm+Cs)≥0 时, 具有如下的最优均衡解:

高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教学

目前国际上对专题教学内涵的理解主要持如下观点:“学生自主策划,开展专题研究,最后产出作业、作品,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专题教学。”具体到高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专题教学,笔者从教材出发,打破人教版五本必修教材原有的章节体系,创造性地从教材中选取内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予以适当的拓展,形成“家国情怀”“追求理想”“旷达人生”“个人情趣”四个专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梳理探究,解决问题。最终,师生通力协作,共同将专题篇目归类如下:

学习兴趣低下。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提到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事实上,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都清楚,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学生最怕的便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古诗词的年代较为久远,加上古诗词的语言又十分精练,和我们现在日常语言出入极大,学生较难理解。这种天然产生的隔膜,加上古诗词的背诵任务重,学生自然就对古诗词产生严重抵触情绪,学习兴趣低下。

然而,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却发现,高中生目前在古诗词学习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想象力匮乏。学生惯用日常思维,很难从意象入手鉴赏品味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例如,有学生在读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后,认为词人“把栏杆拍遍”,是因为词人当时十分无聊。这样过于生活化的解读,正是学生想象力匮乏和文化素养缺失的明证。

考试导向明显。大多数学生学习古诗词,其目的是应付考试。因此,这些学生把古诗词肢解化,不以体味其中语言美感和文化内涵为旨归,而以掌握所谓的“表达方式”等考试技巧为最终目的。更可悲的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以考代教,把教材上的古诗词全都改编为考试题。但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悲哀事实却是,当前高考中古诗词鉴赏题学生得分率并不高。

基于如此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高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核心素养是缺位的。如何切实提高高中生古诗词阅读鉴赏的兴趣?如何让高中生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美感和文化内涵?本文的一大亮点就在于此:为培养、提高中学生阅读与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供一个理论和实践参考。

换言之,语文教学过程应当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点,从而帮助学生建构核心素养体系,达成语文学习的目标。下面,笔者以高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为例,简要谈谈专题教学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过程。

(2)在应急决策环境下,由于后果的严重性及专家知识的局限性,往往需要组织多方专家共同进行决策。但在群决策环境下,又由于专家的异质性,各专家给出的决策信息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合理冲突水平的决策信息有利于挖掘专家群体智慧;然而较大的意见冲突无法获得令人信服的结果。针对该问题,文献[8-10]针对应急群决策中的意见冲突问题,提出冲突调整算法。虽然文献[13-14]给出了基于PD-HFLTS的意见冲突检验与调整方法,但该调整算法以决策矩阵作为整体进行调整,并不能很好地保留专家原始意见。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应急决策环境下基于PD-HFLTS的冲突检验与调整方法。

专题教学从文字到文化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其不仅是高考必考内容,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体现,在立德树人、传承文化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处在三角形OAB区域的P6,是一种低成本低功能的价值溢出状态,表明高校较少的资源投入得到了远高于其投入的回报,需要鼓励和加大投入,使其保持这样高效率的状态。

高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专题教学必修篇目梳理表

专题教材篇目拓展篇目家国情怀《短歌行》《采薇》《杜甫诗三首》《马嵬》《辛弃疾词两首》《赠卫八处士》追求理想《离骚》《蜀道难》李白《将进酒》旷达人生《归园田居》《苏轼词两首》《望江南·超然台作》个人情趣《氓》、《孔雀东南飞》(并序)、《涉江采芙蓉》、《琵琶行》(并序)、《锦瑟》、《柳永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长干行二首(其一)》

(2)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美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掌握诸多领域核心技术,占据长期科技创新发展优势。中国在基础研究投入及产出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虽然基础研发总投入在不断增长,但基础研究经费占总研发投入比重较小。未来中国不仅要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模式,更要集中力量打破因核心技术缺失带来的桎梏。

高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专题教学部分重点作家梳理表

诗人词人专题名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和他的登山览胜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的儒家情怀”、“诗人中的酒鬼,酒鬼中的诗仙———酒与李白”、“李白的狂放与寂寞”、“高蹈俊逸谪仙风———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书与壮游时期的杜甫(746 年以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长安十年时期的杜甫(746—755)”、“人生有情泪沾臆———陷贼与为官时期的杜甫(755—759)”、“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杜甫(759—770)”李清照“斗草蹴秋千———少女时期的烂漫”、“东篱把酒黄昏后———少妇时期的离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夫亡南逃后的悲苦”

在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文字入手,层层解析。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听说读写能力、文学和文章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而这些都离不开“学习语言文字”。通俗点说,拥有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深度卷积网络在图像识别领域中的成功应用使得直接从复杂的胸部CT图像中直接检测出肺结节有方可循。Sardar Hamidian等提出了一种直接从胸部CT图像中检测肺结节的三维方法[7],该方法分为包含初选卷积网络和筛选卷积网络两个部分,其中初选卷积网络由3个卷积层、2个最大化池化层以及2个全连接层组成(如表1如示),原始的胸部CT图像经过初选网络处理后得到初步的结节候选图像,并对每个疑似结节进行评分,如图2b如示,按评分高低将其颜色按从绿到红标记,颜色越红表示其实际为结节的可能性越高。筛选网络的结构与初选网络相同,它经过训练以后用来去除上一步产生的假阳性结节。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品味和揣摩语言的根本,重视古诗词中的词汇、句子、修辞、语法。语文课,终究要有语文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古诗词中的意象,才能进入古诗词学习的第二个层次——文学层次。

文学的意义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好的思想等一并装入文章呈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例如,在教学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瘦”一句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和历代词评家进行对话、和李清照进行对话,从而拥有一种独属于个人的、具有韵味的审美色彩,而不是停留于字面的浮泛浅薄解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多媒体方式展示出历代词评家对该句的点评,要展示出李清照写作该词时的人生遭遇。知人论世,不失为高中阅读与鉴赏的一个好办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此可以打开文学的大门。

文学之上的层次则是文化哲学层面。在德育和美育全都存在相当程度缺失的当下,语文核心素养很重要的一个要求便是立德树人,传承文化。例如,高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家国情怀”这个专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国情怀”是一个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个体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至于“个人情趣”这个专题下,诗歌大多涉及婚恋。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婚恋生活和男欢女爱的作品,古典意味很浓,可能让我们觉得恍如隔世,但我们一旦打通了文字和文学层面的障碍,便能发现其中纯真、美好的感情是永恒的。当然,文化层面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人生阅历,这样才能体会得更加明显。而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语文滋养着人,塑造着人。

总之,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专题教学为方式,通过师生合作探究,以语言文字来完成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以文学内涵达成审美鉴赏的核心素养,最终以品味文化实行传承理解文化的育人目标,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张伟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第6期
《安徽教育科研》2018年第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