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共同体认知阈值理论研究的演变与发展

更新时间:2016-07-05

理论界关于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认知阈值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层面的变化:一是以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认知阈值,以个人自由发展的实现情况把人类历史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从而界定出:原始共同体、国家和政治共同体、自由人联合共同体等三种形式的共同体;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理论认知研究对象,分别以血缘、地缘、友谊等因素作为研究阈值,引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等三种形式的共同体;三是不限地域和领域,不限国家和民族,把现实人类社会作为理论认知研究对象,以共同最高目的作为认知阈值,把共同体的理念引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引入国家、民族、国际社会的治理,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等等,只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规范或者目标,都可以成为某一种共同体,例如教师(学生)教学科研(学习)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共同体三个层面认知阈值的改变蕴含着理论思维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的改变。

一、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认知阈值

马克思认为共同体对于个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是极重要的:“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119依据个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情况,马克思提出了原始共同体、国家和政治共同体、自由人联合共同体等三种形式的共同体。

(一)原始共同体

原始共同体中人的发展不自由。马克思指出:“先是个性摆脱最初并不是专制的桎梏,而是群体即原始共同体给人带来的满足和乐趣的纽带——从而是个性的片面发展。”[2]646原始社会生产力落后,人的发展是片面的,虽然原始共同体没有专制的统治,但是人的发展不自由。

(二)国家和政治共同体

国家和政治共同体中人的自由发展还是受到约束,人不能自觉地从属于共同体。在阶级社会,国家或政治共同体是等级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共同体形式,其“目的在于对付被统治阶级”[1]70。阶级国家的共同体是“虚幻共同体”。马克思指出:“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个人或者从属于某一自然发生的共同体,或者是在某一抽象的共同体之外,而共同体则作为同样是独立的、外在的、偶然的、物的东西,同他们这些独立的主体相对立而存在。个人还没有自觉地使共同体从属于自己,使其成为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和手段。”[3]469因此,在阶级社会,共同体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的,人不能自由、自觉地从属于共同体,人的自由发展还是受到约束,共同体甚至是独立于人之外而存在,不能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

KOA膝关节压痛点主要分布于膝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附着点,小针刀松解术治疗KOA,通过剥离膝关节周围韧带等组织的粘连,消除韧带、肌肉组织的异常张力,调整膝关节力学平衡;同时松解膝关节周围受压迫的血管、神经末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神经支配,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2]。

(三)自由人联合共同体

自由人联合共同体中人获得自由发展。马克思论证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的弊端,指出了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共同体的虚伪性,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不真实性。马克思对共同体作了区分:前资本主义共同体(包括亚细亚共同体、古代共同体、日耳曼共同体)、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共同体、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共同体。马克思认为,只有在“自由人联合体”这样的真正共同体中,人才能获得自由发展。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119。马克思认为,只有消灭了阶级,人类才能拥有真正的共同体,人才能实现自由发展。“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43。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的真正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人实现了自由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其科学性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是这个严密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服从于整个理论体系。唯物论是唯物史观的基础,唯物史观揭示了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以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认知阈值,通过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情况描述了个人和共同体、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人自由发展的实现情况界定共同体的三个类别。马克思共同体理论说明了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消灭了阶级,人类才拥有真正的共同体,人才能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二、分别把血缘、地缘、友谊等因素作为认知阈值

三是把共同体最高目标与社会、国家甚至是世界发展相结合的使命感。2016年4月1日,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他说:“核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核安全事件的影响超越国界。在互联互通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前提下,所有国家都要参与到核安全事务中来,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努力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13]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世界未来发展前景,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1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直指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顽疾,主张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和元素,强调合作、协调发展意识,增强了国家凝聚力,激发活力,创造有利条件,满足社会群体多元价值的诉求,从而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和真正共同体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共同体成为一种个人、群体、地域[15]、领域、国家、民族、人类社会(“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纪工程)发展理念的时候,共同体就演变成为了一种理论方法了。

(1) 构造评价矩阵,有m个待评价对象,有n个参与评价的指标,则有评价矩阵:x=[xij]m×n(i=1,2, ……,m;j=1,2, ……,n),其中:xij为第i个评价对象对第j个指标的特征值。

滕尼斯共同体包括具有实体性质的共同体和没有实体连结的纯粹的思想共同体。他提出:“共同体有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三种形式:血缘共同体发展、分离直接表现为居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而地缘共同体又发展为在相同的方向上和相同的意向上的纯粹的相互作用和支配的精神共同体。”[4]65三种形式共同体依次先后出现,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走向精神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是最高形式的共同体。“社会的发展是从血缘共同体(家庭)扩大为地缘共同体(邻里),虽然个人主义对共同体有这样那样的消解,但最终必然走向精神共同体(友谊)。精神共同体可以被理解为真正的人的和最高形式的共同体”[4]65-6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工程中的排水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雨水箱涵施工技术需要将各个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其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情况,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要求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从而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使整体的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1881年,以第一部著作《共同体与社会》的初稿和对英国政治家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的研究成果,年仅26岁的滕尼斯获得教授资格[4]i,在《共同体与社会》中,他推崇精神共同体,认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走向精神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是最高形式的共同体,这一时期共同体理论在学术意义上的成分比较多。在《共同体与社会》出版半个世纪之后,他从商业、科学、理性、契约、革新、个人自由平等方面注意到了社会的积极向上的属性,所以,在他最后一部著作《新时代的精神》中提出,共同体与大自然共存,只是传承、模仿,是保守的,指向过去,而具有契约精神的社会是自由平等的,科学和技术的方向指向未来。笔者认为,作为资产阶级学者,滕尼斯共同体理论着眼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问题,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暂时的社会进步,而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长远弊端,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平等的局限性,滕尼斯共同体理论从总体上看,略微消极。

三、以共同最高目的作为认知阈值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一)共同体最高目的是共同体理论最原始最核心的要素

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由促进、方便、成效组成的,(它们)相互之间有来有往,通过积极关系而形成的群体,统一地对内、对外发挥作用,是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组合。”[4]52共同体能统一地对内外发挥作用,就是因为有一个核心的部分,笔者认为:共同体理论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最高目的。马克思共同体有一个成员都认同的最高目的,马克思认为:“这个目的一定是为了维持共同体成员及其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的存在。各个个人都不是把自己当作劳动者,而是把自己当作所有者和同时也进行劳动的共同体成员。……他们劳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各个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的生存。”[1]465这个最高目的可以指导并规范着群体、单位、地域、领域、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所有成员的行为,这是第三个层面构建多类型的新型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二)最高目的以提高效率、提升协作发展水平为宗旨

第三层面的共同体理论认知研究对象不是人类历史社会,而是现实社会,不限地域和领域,不限国家和民族,以共同最高目的作为认知阈值,把共同体的理念引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引入国家、民族、国际社会的治理,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等,只要有共同的最高目的——价值追求、规范或者目标等等,都可以成为某一种共同体:教师(学生)教学科研(学习)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运用共同体的理念方法,致力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保障地区、甚至人类的和平与进步,这一层面的共同体以提高效率、提升协作发展水平为宗旨。

在Ⅲ度及以上手足综合征方面,有7篇研究[3-8,11]作了报道,样本量共504例:替吉奥组252例,卡培他滨组252例。各研究间有同质性(P=0.9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替吉奥组Ⅲ度及以上手足综合征少于卡培他滨组,具有统计学意义[RR=0.09,95%CI:(0.03,0.34),P=0.003],见图 4。

学生学习共同体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为最高目的。19世纪以来,以院(系)和学科为中心设置学习课程的管理方法人为地给学生划定了学习的范围和发展的空间,在一定范围内规范了学习秩序,但是也出现了学生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日趋单一化的趋势,学生学习共同体(Student Learning Community,简称SLC)就是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而产生的。SLC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院(系)和学科之间的人为障碍,对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等都有帮助,因而在美国高校得到宣传,并迅速推广开来[6]

随着SLC推广,把这一共同体模式推广到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成为当时许多学者讨论和思考的问题。1974年,迈阿密大学一些非资深教员组成了一个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合作,以帮助他们适应大学教学的团队。从1979年开始,这些类似组织发展成为重点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组织。1990年迈阿密大学把这样的组织正式命名为教师学习共同体(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简称FLC),FLC在1994年和2003年均获得了赫斯伯格奖,在美国引起不少高校的关注,这一共同体模式逐渐扩展到全州、全国和世界其他国家[6]。FLC最初是以学习组织的形式出现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逐渐演变为一个基于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水平的学习、教育理念和方法。FLC能提高教师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组织的凝聚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提升。

1926年1月,美国杜威把共同体的理念引入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他在《公众及其问题》中提出要“寻求伟大的共同体”,主张要努力促使“伟大的社会”转变成“伟大的共同体”。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杜威批评政府的经济政策不能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大忌。美国后来不断完善的政治生活模式就渗透着共同体的理念。人类中的单个个体的自我认同是通过他们所生活的共同体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共同体应当容忍多样性和异质性,共同体的成功依赖于能否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努力寻找共同的善[7]。这个共同的善,可以理解为最高的目的。

(三)共同愿景:共同体最高目的之表现

共同体最高目的表现是:共同愿景。西方学者认为:在社会组织中,愿景可以把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是唯一最有力的、最具激励性的因素[8]52。共同愿景是共同体成员心中共有的愿望、焦点和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每个成员深受感召的能量之源。共同愿景的实现需要成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将共同愿景贯彻落实到共同体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7]王成兵.再论杜威的共同体观——兼谈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研究工作的思路[J].学术论坛,2009(12):13-17.

一是个人成长和共同体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学生学习共同体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效率为方向和目标的。但是共同体并没有排斥、否定和掩盖共同体内部所包含的差异性。杜威认为:牺牲个体性,其成员自身没有得到发展的共同体将是一个贫乏的共同体。一致性不是一个同质性的东西;通过将每一个个体提供的最好的和最有特点的东西抽取出来,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9]。2016年3月22至25日,围绕2016年论坛年会的主题——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李克强总理提出: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各国携起手来,团结合作,相互融合、包容,才能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10]

二是涉及成员职业态度、行为规范、对如何实现目标有影响的价值追求。共同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体是在尊重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共同价值追求的一个平台,具有团结的集体意识。社群主义者爱兹安尼认为:共同体就是社群,它包含了共同理解的意义;而最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共同的价值[11]

汉口镇的龙王庙每年都会有祭拜盛事,三年前黑旗会强占庙宇建了分坛后方圆一里人迹罕至。萧飞羽一行听到悬挂在龙王庙殿角铜铃在习习轻风中的叮当声,接着看到雕饰精美的殿角飞檐、金瓦红墙和九级宽大石阶上的四个灰衣人,所有人的热血顿时沸腾起来。

正因为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所以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体成员把其他成员的工作活动状态、目标范围作为自己活动方向的参照系,即站在“利他”的立场上去纠正“利我”的行为。在共同体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事物,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12]。通过关注成员当前的认知结构和情感态度、心理活动,教学共同体试图把成员从“客位”的生活状态转向一种“主位”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共同体成员通过交流平台接收自己需要的公共知识,另一方面,共同体成员通过平台将个人遇到的问题发布出去,把这些个人难以处理的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借助共同体集体力量帮助共同体成员走出困境。

西方学者斐迪南·滕尼斯把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分解为现实中小范围的实体,以及没有实体连结的精神共同体,把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理论认知研究对象,分别把血缘、地缘、友谊等因素作为认知阈值,推引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等三种形式的共同体。

共同体三个层面认知阈值的改变蕴含着理论思维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的改变。马克思共同体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认知阈值,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社会和人,认为共同体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其理论涵盖了以往有关人、历史社会发展的认识,包含了对人类未来的预测,采用的是辩证逻辑思维分析方法;滕尼斯共同体以血缘、地缘、友谊(师徒关系)等因素作为认知阈值,侧重于以静态的眼光理解眼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人,导致得出共同体约束人的发展的结论,采用的是形式逻辑思维分析方法;第三个层面共同体以共同最高目的作为认知阈值,动态地理解现实社会和人,共同体以提高效率、提升协作发展水平为宗旨,这一层面的共同体倾向于辩证逻辑思维分析方法。

四、结语

主要解释变量分数量和质量两个部分。(1)数量层面为rta,代表各国每年已经生效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的数目;(2)质量层面为包括条款覆盖率(wtoc)和法定承诺率(wtoe)两个指标, “条款覆盖率”=协议中涉及WTO+或WTO-X领域的条款数目/总条款数目×100%, “法律承诺率”=涉及WTO+或WTO-X领域具有法律效力的条款数量/协议所涵盖条款数量×100%。计算时根据区域贸易协定原文比对计算得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滕尼斯认为:“单一化的人从制约着他而且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他的共同体解脱出来,获得自由和解放,我们把这种变化作为新时代的变化来加以关注。”[5]56共同体虽然对人有帮助,但是制约着人的自由发展,个人会脱离共同体走向社会。在滕尼斯看来,人是由于自然天性——本能而进入共同体的,共同体先出现,然后才有社会。“人类群体生活有二种结合类型——共同体和社会,在人类的历史上,共同体这种结合的类型早于有的放矢建立的、人的结合的社会类型。共同体是一种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共同体的类型可以在家庭、家族、村庄、城市,以及在思想的联合体(友谊、师徒关系)中实现。社会是一种目的的联合体,不能体现人的自然天性”[4]iii。“共同体是建立在有关人员的本能的中意或者习惯制约的适应或者与思想有关的共同的记忆之上的,与此相反,社会产生于众多的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有计划的协调,个人预计从共同实现某一种特定的目的会于己有利,因而聚合一起共同行动。社会是一种目的联合体。在人类发展史上,社会的类型晚于共同体的类型”[4]ii-iii。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束缚着人:“各种共同体在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早期阶段即在历史上,对个人进行形形色色的约束和五花八门的束缚。”[5]55人是可以摆脱共同体的束缚的:“在自然天性的支配下个人主义会消解共同体的束缚而让人变得自由,个人会脱离共同体而走向社会。个人主义历来就有,并存在于共同体之中、之外。”[5]22-23滕尼斯认为,个人主义在消解共同体的束缚,共同体开始瓦解,社会生活的新要素逐渐出现。共同体内的个人慢慢变成社会的个人[5]19。共同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前者是束缚关系,后者是契约关系:“受束缚的各种形态相互之间的关系变成另一种关系,即‘契约’的关系——‘社会的关系’。”[5]20束缚关系与“契约”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在共同体生活中的经济生活是传承和模仿学习的生活,共同体是一种与大自然共存的共同体和人的共同体,政治生活是保守的,是以传统的权威为特征的,精神生活中幻想和诗歌文学占主导作用,精神生活的方向指向过去;社会生活的特征与共同体社会的特征不同,有体现理性主义的商业、生产革新,人与人交往关系更复杂,有进步的变革,出现了个人自由和平等的倾向,有科学和由科学决定的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方向指向未来[5]189。因此,在滕尼斯看来,共同体是落后的发展状态,社会是进步的发展形态。

一些社会理论工作者抓住共同体理论中核心要素,从新的社会实践出发,形成了第三层面的共同体理论:以共同最高目的作为认知阈值,只要有共同的最高目的——价值追求、规范或者目标等等,都可以成为某一种共同体。这一层面的共同体以提高效率、提升协作发展水平为宗旨。

[4]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和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斐迪南·滕尼斯.新时代的精神[M].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原 霞.教师学习共同体: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一种新范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72(1):156-161.

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科学工作者依据一定的价值与一定的实在发生联系,这便是价值关联。这种价值可作最为广泛的理解,从个人的兴趣、阶级利益乃至纯粹理想都可包括在内而无不妥[16]。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以整个人类历史社会为研究对象,用与其哲学思想相连贯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方法,阐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最终会通过革命的方法解决,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价值追求。滕尼斯共同体理论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分析对象,用社会学的方法说明个人主义在挣脱共同体的束缚,是个人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忽视了共同体理论最核心的要素,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和国际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注人类社会长远的进步和发展,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社会理论工作者围绕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这一“共同愿景”,确定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运用共同体理念和方法打造共同文化价值追求,以实现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无疑是当前和以后共同体理论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共同愿景包括三个因素:

这些民间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又和本地的地名吻合,是有较高的可信度的。通过这堂课学生对家乡的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更增加了想去了解的欲望,课后学生自发的找了家乡民间故事读本来传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8]戴维·W·约翰逊,罗杰·W·约翰逊.领导合作型学校[M].唐宗清,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9]杨小玲,陈建华.论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学习共同体”理念[J].南京社会科学,2017(3):138-143.

近年来,报道了许多蜘蛛抱蛋属植物新种,物种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尚需开发适用于该属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构建该属的二维DNA条形码鉴定体系[23],以解决存疑种的鉴定并为濒危种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0]李旭章.以融合发展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N].学习时报,2016-04-04(1).

[11]陈立平,李志雪.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68-71.

[12]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M].吴国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7.

而结合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创新预应力施工技术,施工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借助钢筋结构加固混凝土截面,为混凝土提供预应力,在钢筋外露结构与无粘结条件下,增强其适用性,从而推动涵洞式桥梁项目更好的进行建设。相较之一般项目,此类项目有更高的预应力要求,因而必须要根据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创新这一施工技术。

什么时候挂鼓吹芦笙,也跟财力有关。过去芦笙匠的报酬是猪或者牛的排骨两三根(由领队拿去分),现在就不送肉,干脆折算成人民币。个人的费用,3天是250块左右。但因为芦笙匠人数多,所以每次在这方面的花费就是一两千。而挂鼓吹芦笙持续时间越长,费用自然就越高。

该平台基于图书馆馆藏的大量古籍善本、家谱、私人档案、手稿、近现代图书、期刊、报纸等历史文献资源,以人、地、时、事为纲,以各类文献资源为目,在数据的底层建立逻辑关联。基于数据内在关联进行的知识组织,可以使纲举而目张,让现有的异构资源库榫咬卯合,打通图书馆资源与互联网资源之间的壁垒,构筑数据基础设施。该平台以知识服务为基础,联结用户与图书馆数据,支持并激励用户贡献知识,推动数据开放,促进知识交流,形成有图书馆馆藏特色的知识服务系统。

[13]习近平.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N].新华每日电讯,2016-04-03(1).

[14]新华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N].长江日报,2017-02-12(5).

[15]朱爱华.社区重建应培养“共同体”精神[J].中国社会导刊,2008(14):24-25.

[16]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韩水法,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8-9.

聂映
《保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
《保定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