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王九思的散文创作

更新时间:2016-07-05

王九思,字敬夫,明代中叶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家乡临近渼陂,因而自号渼陂,又号紫阁山人、碧山老人等。王九思生于明成化四年(1468),卒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享年84岁。王九思是明代中叶复古派“前七子”的中坚人物之一,同时致力于诗文词曲等多种文学领域的创作并取得了较高成就。王九思的诗文创作在当时名重一时,中年罢归后又致力于散曲、杂剧的创作,成为明代散曲和杂剧的代表作家之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九思的好友李开先在《六十子诗(其一)》中赞曰:“戏编今丽曲,善作古雄文。振鬣长鸣骥,能空万马群。”[1]511可以看出对王九思的文学成就评价颇高。

王九思的散文收入《渼陂集》及《渼陂续集》中的共有169篇。另外《续陕西通志稿》卷一百六十三金石二十九收有王九思佚文2篇,分别是《延龄会记》和《秦渡镇重修义勇武安王庙碑楼记》。《延龄会记》注“嘉靖元年存文”,署“赐进士出身奉议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致仕前翰林院检讨经筵讲官修国史邑人王九思撰”[2]98-99。《秦渡镇重修义勇武安王庙碑楼记》署“王九思撰文,刘精一正书”,后署“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仲夏壬午月吉日建,朝列大夫前太史氏邑人渼陂八十三山人王九思”[2]104-105。可见作家终生不废笔耕。

从钻孔压水试验分析,基岩透水率多小于10 Lu,属弱透水层,在坝基埋深14 m以上局部地段吕荣值达13.3 Lu,属中等透水层。总体分析,基岩强风化层属中等透水层,弱风化与新鲜层属弱透水层。

王九思的散文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体裁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杂记、书信以及随笔等,尤以杂记、赠序、碑传数量众多。这些散文作品记录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出行交游和心态情感,其中不乏富有审美价值和感情色彩的佳篇杰作,代表着王九思散文的艺术成就。以下分类论之。

为激发进口潜力,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2016年5月以来,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行“暂按个人物品监管”的过渡期安排,有效促进了行业稳定发展,但也存在各方权责不清、政策预期不稳定等问题。6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中,一大特点是取消“暂按”,明确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

图13展示了一个字段的配置过程,该图设置射频通道1本振芯片的寄存器0,设置的数值为0x03000,即设置辅助管脚的功能是作为锁相环锁定探测引脚。

一、杂记

王九思的杂记文就其篇目数量而言在其众多散文佳篇中并不是最多的,但记事记物不事雕饰,真切自然,善于在看似平淡的语句中寄托深沉的思想感情。

(一)记物

《西轩记》当是应朋友之请为友人居室而作的。文中首先描写了居所周围优美宁静的环境:

西轩之所有,其外则芳香以欹直,苍黄绀碧,蔓络而挺秀为草卉花树之聚;其中则天府之书,峄阳之桐,端溪之石,中山之毛颖,秦汉之篆籀,古今名家之诗。由其远以望,则雷首诸峰,蜿蜒赑屃,森若拥戟,来若拱揖,阴晴昼晦变化而无穷。其近则碧丹楹,挟云霓绝阓。(《渼陂集》卷十)[3]83

远处群峰环绕,院中花草芬芳,屋内琴书掩映,主人的高洁情操和脱俗情趣已在环境陈设之中隐约闪现。紧接着作者描写主人优雅宁静的生活:“日诵书史,作字与画,鼓琴;客至辄相坐与谈,凡理乱消长人物用舍之故;既去,则复诵书史,作字与画,鼓琴。”作者于是赞曰:“风雅如河间,乐善如东平。”这篇文章精巧优美,构思行文略似于《陋室铭》,但改安贫乐道主旨为“追慕风雅”,更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文笔秀逸灵动,摇曳多姿,开阖自如,由衷表达了作者对西轩主人高洁情操的赞赏,对静居生活的神往,毫无应酬之作的做作与简慢。

第二,基准站。基准站的作用是完成了数据的接收、处理和生成这些流程,对于后续工作起到推进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减少工作人员获取到控制点时的处理难度,基准站可以直接记录点位数据,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失误。另外,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利用伪距差分技术导航位点数据,且极为精准,一般误差不超过五米。[1]同时,测绘更新的时效性也给人们的出行定位带来了便利,工作人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测得的数据信息上传,经过整合处理后生成三维坐标,相比于传统的测绘技术耗时少且流程简单。

《记遗石》是一篇托物寄怀之作,全文仅百余字:

乙未夏六月予于后园获旧石九片,置诸园亭之侧,有作以记之矣。又数月也,复获一片于危墙之阴,奇古视前特甚,置诸亭北四石之前,宛然奎聚之象焉,似亦非偶然也。于是叹曰:数亩之间,眉睫之下,尚有遗而未见者,何说清涝之滨而南山之坳也?予有感于或人之言,故又记之如此。(《渼陂续集》卷中)[4]221

在文章中,作者显然是以遗石的被埋没和忽略来表达美好事物不遇于世的不幸命运,用以抒发自己的失落情怀,不仅贴切自然,而且由于作者选取的事物和情形确实常见于日常生活,所以借以抒情说理就显得极其真诚圆融,因而具有了意味深长的艺术感染力。其他如《寿州同知书屋记》《梅塘记》《镜亭记》皆借题发挥,或自写情性,或赞颂友人,面貌笔法不同,而各有特色。

在整理南京城墙经典文献之后,我们小队叹服于南京城墙的伟大,也为南京城墙目前的现状惋惜。希望通过我们小队的研究,能为南京城墙的保护与开发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记事

王九思名闻天下,求作碑传者自然不少,作者又是一位与人为善的谦谦君子,因而此类文章在集中竟占十之七八。奉命应酬之作,勉强为之者固然有之,但出于真情实感的也有不少,其中又尤以为亲友所作最为真挚感人。王九思身为家中长子,对大家庭的孝悌、亲情极为重视,兄弟友善、夫妻恩爱、儿孙成才,是他一生都引以为豪的事情,在诗文词曲中也屡有提及。但不幸的是,他却一生连连遭受丧妻、丧子、丧弟的打击。为这些亲人所写碑传因为感情深厚,故不加雕饰而自然感人。

《妻赠孺人赵氏继室封孺人张氏合葬墓志铭》叙述与两位妻子相濡以沫的深情厚意,感激两位妻子先后操持家事、事亲养子的辛劳,为她们所受艰难感到内疚,为她们的离世而深感痛惜。两位妻子先后到来时,“赵处其俭难,张处其丰易,赵育其子易,而张抚其遗子则为难也”。但“佐之以仁,扶之以义,接之以礼,笃之以恩,俾予得以无歉于孝友焉,则二孺人同也”(《渼陂集》卷十五)[3]152。她们的贤惠善良让作者无法忘怀,字里行间充满感激怀念之情。

诚然如此,举世之才何其多也!而当政者并不能做到访贤求仁、唯才是举、量才使用,这种政治局面,怎不令有志者灰心?作者在此又情不自禁地抒发着自己怀才不遇之痛,为天下被弃置的有才志士鸣不平。全文不长,但从遗石的由来,到思亲而爱物,再到睹物思人,进而引发哲理、揭示寓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变幻多姿而文脉畅通,复杂而流转的情感蕴藏在平淡、简洁的描述之中,情感饱满而又有所克制,实非卖弄才情、无病呻吟之作可比。

除此而外,作者于寿州致力政事,依自己的经历写成《寿州修城记》《寿州正阳镇新修河渠记》,在记录实事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以民事为本的思想和企盼有所作为的理想。

(三)记游

王九思中年起闲居家乡,多次游览附近名胜,尤爱诸山风光,不仅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在散文中,也留下了自己跋山涉水的足迹。正德十五年(1520),何景明因公事滞留鄠杜,闲暇之余,邀九思、康海、王明叔县令、张用昭等同游南山诸胜,各有诗章,诗人于是写了这篇《游山记》。该散文以作者游踪为序,描写了“莹游可鉴”的泉水、“苍翠如画”的诸峰等优美的自然风景,更令作者不惜笔墨的是朋友相与饮酒作诗的乐趣:

……有何子以下各举觞罚予,予即大醉。王子明叔请至方丈具饭,饭已,乃相携至老君殿台上,席地对月,作饮,已又起,如方丈环坐。何子卧榻,于是康子鼓凤琶歌予所自制越调曲,感激愤厉,诸公击节叹焉。已又摴蒱饮。何子曰:“不可无诗。”乃先成一章,诸公皆和,而予独不能,乃自为一章。张子、康子各为一章赠予,诗就,漏下四鼓矣。(《渼陂集》卷十)[3]86

作者将友人饮酒作诗的乐趣不厌其烦地娓娓道来,平淡中蕴含着自己对这次游山会友活动的流连忘返和念念不忘。行文从容不迫,含蓄不露,惟以“漏下四鼓”说明诗兴之浓,其余都为叙述,无一句议论之语,喜悦、欣慰之情却赫然可见。

总之,王九思的杂记文,无论状物、叙事或记游,看似随意写来,洋洋洒洒,实则旨意鲜明,都能从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出发,以表达作者真实的志趣、情感和对事物的认识为归宿,不刻意布局构思,而以思想感情的起伏为线索,没有全然遵循一定的格式结构,旁逸斜出,变幻多姿,自然成篇。

二、赠序

王九思赠序类的文章,主要抒写作者对于现实政治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与感触,多为直抒胸臆之作。在政论题材的《赠李人英序》中,他痛斥“厚敛贪吏”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自赋敛厚、贪吏横而民始穷;自礼教不兴而风俗侈、财用匮。游民众、耕者寡,夫田非有加于旧也,生齿之聚日繁。而游民众、耕者寡,风俗侈、财用匮,而礼教不兴,贪吏横、赋敛厚,若是而民不穷不可得矣。(《渼陂集》卷八)[3]69

另一类序文为自述遭际、抒发人生感慨的愤世之作。如《送丰原学先生序》,追忆作者一朝无辜获罪,致使自己如“烈夫壮士击剑悲歌、拊膺流涕,而至于痛哭而不自知者”,哀怨愤激,反映着失意志士的共同心声。在《亲交赠言后序》中,作者写道:

因为“礼教不兴而风俗侈、财用匮”,然后“风俗侈、财用匮而礼教不兴”,形成恶性循环,为积财,“贪吏横、赋敛厚”而致使“民不穷而不可得矣”。所以为改变这些现象,为官者就要与民“薄赋敛”“黜贪吏”,然后大兴礼教,“变风俗、节财用,财用足、风俗正则民生厚,民生厚而天下不治而不可得矣”。这篇文章主要以论辩逻辑严密、说理周全透彻见长。作者触及的是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敏感问题,反映了贪官污吏、地主豪绅对农民的残酷盘剥,表达了作者对于封建赋税制度的不满和对由此而导致的浮华世风的厌恶,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困顿的同情。虽然作者的同情是有限的,并没有超出士大夫的立场,“兴礼教、变风俗”也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主观意图,但“薄赋敛”“黜贪吏”毕竟有减轻农民负担、改善百姓生活、节约社会财富的进步意义,这是难能可贵的。

序曰:随时而升者,古今之同情;尊道而弗渝者,君子之雅操。盖流水难识,阳春寡和。献璞于楚,徒贻刖足之戚;鼓瑟于齐,难移好竽之固。然玉非不有而瑟非不工也。屠龙之技虽大莫施,射覆之能小而见幸,非工于小而拙于大也,彼一时此一时也。且不殄厥愠,非西伯之过也;麛裘而靴,非尼父之罪也。情爱中夺,孝子履霜;讹言屡至,贤母投杼。故见豕载鬼,易之所以为睽也;萋斐贝锦,诗人之所以叹息也。虽然,展禽三黜,鲁论取焉;孟轲不遇,天下仰之。况夫龙泉太阿,不以埋藏而或沈;梧桐凤凰,终以感通而相遇者哉!由是观之,则乐平李子中之所遭与后之所获者盖可见矣。(《渼陂集》卷八)[3]72

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易加重疾病的发展,且在血糖水平未及时控制前,若盲目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易增加其术后并发症风险,而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为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1-2]。该次研究对两组90例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各项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

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感染以及尿潴留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用语言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使用这种语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教室参加有意义的互动互动。增加学生发言时间,减少教师发言时间。这种交流也包括适当的母语及语码转换等,这些主要是帮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如教师用母语发出指令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尽力减少使用母语和语码转换。学生如果能较多地使用目标语讨论学科知识内容,则教学目标相对较好地实现了。

王九思为好友韩邦靖所作《明故朝列大夫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忝议五泉韩子墓志铭》,洋洋两千余言,亦充满了同情和敬重的真情实感。

三、碑传

王九思一生事亲至孝,《九石记》由父母居所所遗九块石头引发遐思,触动情感,追述父母生前身后的往事,油然而发思亲之情。后叙为怀念父母而将遗石置于家中之春雨亭,朝夕欣赏,又引发遐想:九石之数,九石之态,似又各有寓意。这使作者沉溺于欣赏的乐趣之中而几乎“忘世”。这种情感交织着对亲人的怀念,十分真挚而又颇为复杂。但文章的意味似乎并不仅止于此,作者在文末借朋友之口,将遗石之寓意又深化了一层:

“兹石也,特意在公之左右便而用之耳,非奇绝也。终南之麓,清涝之滨,奇绝者何限,第公不暇于求有可惜者。”予曰:“然。诚如客之说。”客复大笑曰:“我非评石也,正以况世之用才者耳。”(《渼陂续集》卷中)[4]215

为亲人写志传,因为熟悉其生平性情,往往能于三言两语间,勾勒其风貌神采。《长男瀛墓志铭》描写爱子瀛之风采:

瀛,丰厚美丈夫也。心无嫉忌,性慧能作字,亦鲜吟咏之事,饮后酣醉,乘兴挥毫,纵横满壁,亦间有可观。然多欲幸酒,不肯苦读书,仅仅若是而止。又写瀛之“惧内”:

至见一义事,辄曰:“我为之。”又常语人曰“我将孝父”云云。及商之于内,怒发一二语,即箝制帖帖不敢动。以此累其终身,不独殄其后也。(《渼陂续集》卷中)[4]221

作者回首历史,以古代忠臣义士的高洁节操来勉励朋友和自勉,认为只要“尊道而弗渝”,坚持雅操,英名不灭,即使生前遭遇“流水难识,阳春寡和”的个人悲剧,也无所惋惜。这其中虽不乏自我安慰的成分,但也充分表达了作者达观自适的宽广胸怀和坚定君子操守的高尚人格。

瀛本有一子良木,六岁痘发而亡,因妻妒不得置媵妾,更无他出。作者作为父亲,对此儿媳很是不满:“呜呼!此亦足为妒妇之戒。”虽未大加指责,但显然褒贬分明。

Nakao提出纤维素在有机溶剂体系中形成电子给予体—接受体配合物的假设,即纤维素羟基的氧原子、氢原子与溶剂体系中的活性剂存在相互作用,使羟基的电荷部分电离,从而使纤维素分子链分开而溶解[36]。目前,常用的混合体系主要有:四氧化二氮/二甲基甲酰胺(N2O ̄4/DMF)、多聚甲醛/二甲基亚砜体系(PF/DMSO)和氯化锂/极性溶剂体系等。其中,PF/DMSO被认为是溶解纤维素的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体系,其溶解机理为PF受热分解产生的甲醛与纤维素的羟基反应生成羟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随后溶解在DMSO中[37- 39],纤维素在PF/DMSO体系中的溶解反应机理如图4所示。

王九思为女儿玉英所写《康氏女墓志铭》,尤带锥心之痛。女儿娴雅贞静,善良温和,深受家人喜爱。临死时“神勃勃然,语秩秩然,不乱其所着衣履,皆自拣取若将归其家者焉”(《渼陂集》卷十三)[3]131,端庄从容一丝不改。据说这个女儿最像父亲,由此也最受父亲喜爱,竟仅十九岁就夭亡了,王九思作为父亲的悲痛可想而知。但作者将满腔痛楚化于徐缓叙述之中,并无抢天呼地之语,反而更为感人。

《明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康公神道之碑》一文记述康海生平,碑文中主要赞赏他磊落正直的为人和卓异过人的才华,叹息他因为才高而招忌、因为正直而招祸的命运,虽写友人,其中大约也包含对自身命运不济的慨叹。

在这里作者抒写心志,没有矫饰与做作,完全是自谱心曲;喷薄而出的一腔热血,溶铸于炽热而犀利的语句中,却又保持着含蓄深沉的气度,而没有一览无余的粗率,这种特色,也表现在作者其他类型的散文中。

此外,王九思的传状亦有描写奇人异事的,如《张附羽传》,刻画周至举子张附羽与众不同的性格,而使其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此文极为简约,不同流俗,仅三百字左右:

张附羽者,字干霄,周至人也。年三十而举于乡,又二年而病死京师旅舍中。初,附羽与弟附翱同学而相继以举,然附羽长而举独后也。于是人曰:附羽兄也,举进士树名宜先附羽也此句“举进士树名宜先附羽也”疑刻印有误,按文意似应为“举进士树名宜先附翱也”。。乃不幸死。附羽有心计,而口不喜言,独时时与附翱可否学问。见他人恒不与言,而有所谋虑,自度口吻中。虽附翱亦不与言,而人亦往往疏附羽。附羽病,附翱劝之药,不肯。而问之则不言,竟不药以死,至死不言身后。

太史氏曰:余家去周至近,附羽盖异士也。其世次行业,康先生已有志,不论。论其遗者云:人说附羽举进士树名而考其为,至不饮药死不言身后,岂非亢厉矫俗之士哉?(《渼陂集》卷十六)[3]159

文中以寥寥数语刻画出附羽沉默寡言、不合时宜的个性为人,表达对附羽不同流俗、坚持个性的敬重与他终为现实所吞噬的惋惜,展现出俗世不容异士、人的天性遭到扼杀的冷酷现实,也流露出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和对尊重个性的呼唤。

总之,王九思之碑传类文章多平实质朴,较少甚至没有阿谀或诡谲之语,更多记述生平琐事以勾勒形象、描述传主风采个性为要,力求为世人展现传主之本来面貌于文中。言必为实,语必情真,就是王九思碑传文章的特点。

四、余论

王九思的散文题材内容丰富,众多体裁兼备,尤以杂记、赠序和碑传最具有文学价值。这些文章,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反映现实、批判时弊的记事文,以及为身边亲友和普通人而作的记人碑传文,更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他的散文虽不如“前七子”中的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有名,但也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在当时颇受推重,尤其是散文艺术风格中切中时弊、深情委婉的一面更为李、康所不及。恰如他的好友康海在《渼陂先生集序》中所说:“叙事似司马子长而不屑屑于言语之末,其议论似孟子舆而能从容于抑扬之际。……可谓当世之大雅,斯文之巨擘矣。”[3]1

近年来,学校秉承“和谐”教育理念,坚持“发现”教育主张,顺势而为,守道而创,优质而立,通过课程建设、教师培养、学生发展三大途径,让师生在最美的校园里发现最好的自己,培养“品重学成、冠冕群伦”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3.4 照顾者存在心理问题 伍毅等[6]研究证明,痴呆患者照顾者生存质量较正常健康老人和需要护理但非痴呆老人的照顾者的生存质量差。因此认为,老年痴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及行为方面的问题,将直接给照顾者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易产生心理疾病,建议这类患者应有专科医院收治,或有精神科专业人员的干预,加强疾病知识宣教、照料技能的训练、加强社会支持,以缓解照顾者的压力。

[1]李开先.李中麓闲居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9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2]西北文献编辑委员会.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十卷[M]//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兰州:兰州古籍书店,1990.

[3]王九思.渼陂集[M]//续修四库全书:第133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主跨钢箱梁理论区段长(至结合面处)为96 m,钢箱梁分三段,分别为:左侧钢混结合段5.5 m(钢箱梁段3.0 m),整体吊装钢箱梁段90 m,右侧钢混结合段5.5 m(钢箱梁段3.0 m),截面形式为单箱双室,变截面箱梁高度按3.8次抛物线变化,由主墩支点处梁高20 m变化至跨中3.8 m,而钢箱梁高度则由4.203 m变化至跨中3.8 m。混凝土主梁采用C55混凝土,钢箱梁选用Q370qD钢材。

[4]王九思.渼陂续集[M]//续修四库全书:第133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郑雅宁
《保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
《保定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