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传统文化价值及问题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十三五”期间,中国出台了全域旅游的旅游发展总体战略[1],大大促进了区域旅游的发展。而区域旅游的发展体现的不仅仅是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重要的还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把旅游与文化复兴结合起来。习近平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每一处都留下了文化的痕迹,在充分发展旅游经济的现在,应该充分发挥区域的历史文化元素优势,把文化作为本地旅游的特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符号。

传统文化复兴与经济发展并行——区域旅游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复兴,立足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实现经济的繁荣与昌盛,最终实现中国梦。其中经济是基础,文化是内涵,发展经济、进行内涵建设是各地建设的重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的基础是现代化经济的高度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发展旅游业,提出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国内出现了区域旅游高速发展的态势。[3]

引水发电隧洞沿线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构造运动较强烈。区内断层较发育,共发现9条较大的断层,断层性质见表1。引水发电洞沿线主要发育两组节理裂隙:第①组走向为340°~20°,倾向NW,倾角65°~75°,延伸长度5~15 m;第②组走向50°~60°,倾角60°~70°,倾向NW或SE,延伸长度5~10 m。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情况,尤其是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我国公共服务应急机制的健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外国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建立了专门机构,如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英国的非军事意外委员会、韩国的“中央灾害对策本部”等。[8]反观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却显相对滞后现象,应急机制不健全,防范机制存在诸多不足,其中包括管理体系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对应急管理的认识和对突发灾害性危机防范意识差。

3.培育文明风尚,以群众文化凝聚职工。创建活动的生机与活力离不开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要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加强基层文化投入,通过建立职工书屋、活动中心、健身路径以及文化资源共享等形式,让文化服务向基层末梢延伸。要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组建文学、摄影、球类、棋牌等各类文体协会,定期举办“全民健身月”“群众文化广场”及职工文体活动比赛,引导职工在文化娱乐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表现、自我成长。同时,要抓好网络文化建设,利用好各类文化空间,倡导健康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和谐的新风尚,占领文化阵地,陶冶思想情操,凝聚创建正能量。

奶牛隐性乳腺炎并不会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却有特有的症候群。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奶牛的产奶量和泌乳量持续减少,乳汁中含有的成分发生明显变化,乳汁中原来的弱酸性变成弱碱性,乳汁质量普遍下降,容易腐败变质。隐性乳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转变为典型的乳房炎,伴随明显的临床症状,导致养殖场奶牛淘汰率升高。本次研究该养殖场发病的23头患病奶牛并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CONTAX N Digital采用了飞利浦公司研发的全画幅规格FTF3020-C型电耦合器件为核心影像传感元件,这属于CCD介质类型的光电互导器件,其画面解析能力为629万有效像素。这块感光元件采用类似于两块拼接的方式来制造,而它的成像水平也并没有达到人们心中的期待。最终这款带有一丝实验性质的机器和CONTAX品牌一并淹没在市场的大潮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有氧旅游、生态旅行、绿色出行宗旨。而如果兼备了传统文化要素和生态之美的景观是人们出行的首选,因为此类景区既能开拓眼界又能增长知识。所以在景区建设的时候,对区域的自然景观充分利用,并将之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给人们提供自然美的享受和人文美的内涵。例如世界闻名的华山风景区,道家文化圣地、轩辕黄帝会盟突出了“华夏之源”的神圣、西岳少昊的凤图腾展示了古老文明的悠久、玉泉院的陈列了道家传统文化内涵、华山三圣母的浪漫爱情充满了仕女情怀……不可胜数的文化情结和仙凡故事,配以巍峨高山、险峻栈道、现代化的缆车,让所有的人都心生向往。

不管曾经怎样辉煌,取得了怎样的文治武功、经济繁荣,历史留给我们的都是文字记录,歌颂辉煌、描述悲苦、记录民生社会的文化才是流传百世的东西,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定知道刘备、关羽、张飞,了解诸葛亮、曹操、司马懿,还知道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与传说,能准确背诵经典诗词歌赋;但是并不能清楚记得两汉三国的GDP是多少,也不知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国民生产总值,可是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文化需要GDP作支撑。所以需要做的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真正做到文化为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传播巩固文化这一目的,使文化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真正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旅游氛围。

第二,对历史文化的宣传与维护不符。许多游客都是欣赏或者喜欢历史文化慕名而来的,到了之后发现事与愿违,比如大名鼎鼎的张骞,是世界文化遗产,30分钟就能参观完毕,又比如蔡伦墓空荡荡的十几分钟就可以浏览完毕,这实在难与一位世界级的人物相匹配,这些世界知名的文化在汉中是干瘪、空洞的,无法吸引游客。由此可知充实内容,尊重传统是最好的对策。

传统文化与自然的衔接——区域旅游的最大亮点

第一,大部分地区的旅游,存在看景不如听景的尴尬。大名鼎鼎的流传千年的文化,游客慕名而来、失望而去,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文化古迹保存不妥善,或者并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文化旅游的资源,再者就是粗制滥造的仿造和各种不够格调的规划设计。例如西安,那是随便一条小巷子都很出名的古城,但是对文化遗迹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就很混乱。让人觉得明明到处都是古迹的古城,来了第一次西安之后下一次就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曾经的大汉风貌和大唐盛世了。比较吸引游客的地方应该是曲江了,但是曲江附近的金碧辉煌的“寒窑”实在是一个败笔,尤其是表达所谓爱情主题的塑像,做工粗陋、形态低俗、毫无美感,简直不堪入目,那不是表达浪漫的爱情而是在低俗宣传。

第三,对历史文化的开发存在知识性错误。去参观历史文化古迹的时候却很难看到历史痕迹,有很多景点并没有真正开发出历史文化的真正内容,反而有关的、无关的全都凑过来,让外行一头雾水,内行人哭笑不得。例如陕南的石门景区是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结合的典型景色,褒河与栈道有很多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但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那个文化街,很难看到历史的痕迹,褒姒是烽火戏诸侯的著名历史事件的女主角,在褒姒身边,竟然是红楼梦虐海情天的对联!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多数地方都存在,明明属于景区的历史文化典故数不胜数,为什么不能紧贴历史原貌予以发挥反而生搬硬套呢?明明是展示文化,却让人觉得没有文化!

在旅游经济发展的今天,各地区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历史文化整合起来,尊重历史、回归传统。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又能标示区域文化特征,强化自身的存在感。草原上的那达慕、黄河流域的大鼓和秦腔、江南的丝竹歌舞,这些都是标注了强烈的地方特色符号的区域文化,把每一处的特色地方文化发掘出来,都是能够引起人们好奇和怀旧心情的最特色的内涵。当然,文化回归不等于一成不变,中华文化发展了几千年,历尽沧桑,很多内容需要给予适当的讲解和现代化的演绎,这就有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中国吸取了教训,在发展的过程中极力避免负面问题,无法避免的就要极力减轻危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为高速发展的生产力、飞跃式发展的经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中,中国经济发展付出的最大的代价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过去弄坏了我们先祖创造的让我们无比骄傲的文明,现在需要我们为经济的腾飞和传统文化的回归方面同步做出努力。

在物产方面,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资源,所以所到之处,除了自然山水和文化景观之外,还有伴随自然经管的特色物产,例如去杭州自然会有龙井,到秦岭会有各种原生药材,到和田自然会注意玉石,大部分的自然特产等待着当地进一步深加工并开发其经济价值。最多的物产则是伴随着地方文化而产生的特色手工艺品和美食,旅游和购物也就顺理成章联系在一起,文化交流与物质交流并存。

区域文化的整合与利用——区域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合理的旅游开发与建设是实现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基本前提。汉中有最好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物尽其用,开发力度很大,优点多多,问题也不少,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区域文化的整合利用与管理方面。 对区域文化的整合与利用方面呈现混乱状态。

文化:突出区域文化特点,尊重历史,回归传统,雅俗共赏。生态环境:显现区域自然景观,山水之美,草木之繁,物产之盛,得天独厚。

紫苏包括紫苏一种和两个变种,变种皱叶紫苏又名鸡冠紫苏、回回苏;另一变种尖叶紫苏,又名野生紫苏。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芳香,茎直立断面四棱,株高50~200厘米,多分枝,密生细柔毛,绿色或紫色。叶对生,卵形或阔卵形,边缘具锯齿,顶端锐尖,叶两面全绿或全紫,或叶面绿色,叶背紫色。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地方提出了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个口号至少不适合所有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应该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的一种,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基础,文化反过来为经济发展腾飞服务。从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来讲,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所有的这些文化特色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深入发掘每一处的人文古迹、文治武功、诗词歌赋等等,让人认识、了解、向往,从而亲自来探索,带动旅游的兴旺发展,从而使传统文化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经济的腾飞为文化复兴夯实基础,这才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国内历史文化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个地区都曾经为中华文化的辉煌贡献过一份力量,从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篇章。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但并不是黄河流域的所有的文化都是统一的,而是每一处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说,这些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体的传统文化。河套平原的古今草原文化的发展与变迁、黄河中下游从轩辕黄帝就开始的文化脉络,神话、历史、诗歌、英雄、才子、佳人,神仙的故事、个人的传奇、民族的传说都在这里上演。经典流传几千年,激发了人们去吊古、求索。

第四,每个区域的文化景点都比较多,但是又比较分散,规模也较小,有些甚至偏僻,这让人们感觉到游览的时候很不尽兴,而且票价又贵,总让游客觉得钱花的不值。事实上,每个地区的人文历史都有其显著的特色,即使是同一背景下的不同区域都会呈现不同的人文景观。例如包头,其城市人文特征则是蒙元历史元素,完全可以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文化与草原生态联系在一起,打造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而不是零星散落,不成体系缺乏管理和规划。

第五,区域旅游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规划需要继续强化。首先,环境卫生堪忧,尤其是远离城市中心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基础设施相当惹人诟病。其次,作为旅游的必备条件,区域旅游中往往在景点设置美食特色服务,但管理不够规范。旅游者一路辛苦,满怀喜悦的去寻找美食,却被人莫名其妙指挥着停车,然后被告知,停车场指定专用,停到谁家的停车场就必须到谁家用餐,游客甚是无奈,吃顿美食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大煞风景。其次,许多旅游景点的路线不好找,缺乏明确的导向牌子。尤其是自驾游,找路线很难,为了游览顺畅不得不雇一位当地人做向导,而且还语言难以沟通,个中滋味很不舒服。最后,许多景点人流稀少,是因为景点区域小,周边配套设施不全,走马观花,几分钟就看完了,吸引不住游客消费,花几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此就为了看那几分钟,总觉得有上当的感觉。

总之,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伴随传统文化的兴起,这也正是建设地区经济、特色鲜明文化的主题目标。经济发展不能付出环境的代价,破坏生态平衡、竭泽而渔的发展没有意义,因此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生态、文化结合起来,理性、良性发展经济,这是绿色旅游、文化旅游的最大的亮点。但是走过一些景点之后,总能发现区域旅游之中存在的问题和瑕疵,因而觉得我们欠了历史文化一笔债,辜负了上天赐予我们的大好自然山水。这方面的缺憾,需要一点点一步步去逐渐弥补。有序规划,迅速实现经济腾飞、文化兴盛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局.2017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报告.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4年6月.

[3]赵传松,任建兰,陈延斌,刘凯.全域旅游背景下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时空耦合及驱动力[J].中国人.

宋宇哲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