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困境及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1 引言

社会化服务是专业机构向公共机构职能过渡的一种外在表现。在图书馆界,最早提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学家艾伦·卡特(Allan M Cartter),他在1966年给美国教育委员会(ACE)的报告中提出: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心脏,不应该仅仅为高校而跳动,而需要为全世界的大脑服务[1]。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专业人才队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科研与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公众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已不能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民众要求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

3)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对于军事测绘来说是基本适用的,但其用于军事测绘的最主要问题在于要素内容的不对应。

4.5 通过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使用化学农药上要疏堵结合,疏就要给烟农提供可使用的化学农药。通过开展试验筛选出适用于烟叶病虫害防治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烟草公司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烟农可以在烟草公司选购到合适的防治农药品种,避免烟农在市场上盲目购买高毒高残留农药,而且有利于管理,对形成以“技术、信息、咨询、物资供应”等一条龙服务打下基础。堵就是要禁止烟农使用高毒、高残留、易超限的农药品种,经检测发现使用者将影响其烟叶被收购等级和来年种植合同签订面积。

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有学者尝试研究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理论。通过知网查询,最早公开发表的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论文是在1992年。以后此类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顺应时代潮流, 一些高校尝试性地开展了图书馆社会化服务。1988年,广东五邑大学图书馆向200 名社会人士颁发了借阅证,允许他们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图书资料;深圳大学图书馆也于1996年实验性地面向社会开放[2]。在部分高校图书馆经过几年试点的经验基础上,教育部在2002年也推出系列 “鼓励有条件高校图书馆尽可能面向社区读者开放”建议性文件[3]。200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专栏文章,呼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并不是私有的,也属于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在满足教学科研需求情况下,理应向人民大众开放。[4]

党的十八也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推崇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呼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当承担起服务社会文化发展的使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一方面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学校的品牌号召力;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社会民众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

虽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有高校图书馆开始试点社会化服务,但直到本世纪初,真正开展社会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并不多,仅上海、深圳等少数较发达地区有部分高校有尝试性试点[5]。2005年,60多位大学图书馆馆长在武汉联合签署了《图书馆联合与共享宣言》,号召大学图书馆踊跃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扩大品牌影响,回报社会[6]。根据目前统计来看,在全国1600 多所高校图书馆中,真正实现面向社会开放的只有276 所,仅占到全国高校总数的16.74%, 开放的比率还是比较低的[7]。据刘子辉、杨应全等学者2011年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开展社会服务的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开放规模不够、面向地域狭窄、服务门槛高、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低、数字资源未开放”等不足[8]。陈丽萍与车晓燕2014年调研了国内112所211大学,结果显示,有103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行动或者计划,但在图书馆首页上开通社会读者入口或者规则的学校,仅有9家,占比不到十分之一[9]。绝大多数高校对待校外读者和本校读者,从服务层次到服务项目,都是有差异的。

2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为拓宽基层来稿渠道,广泛掌握各地园艺产业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情况,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联系,现面向全国各地县乡农业技术干部征聘本刊通讯员。

其一,推进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专利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对接和协调。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规划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融合协调和超前引领,构建“官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平台,支持和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对河南省域内的科技资源进行产权化整合。

就各地政府和社会居民而言,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服务,是鼓励、支持和期待的;教育部和图书馆学会为此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呼吁高校图书馆依靠自我统筹,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和区域经济环境,开展特色对外服务。例如教育部2002年颁布下发的修订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8年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11]等,都从必要性的角度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实施面向社会服务的社会责任和积极性意义。但开放概念界定并不明确,对开放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也无一字提及,加之扶持性政策的缺失,使得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时,难以得到其他机构的有效帮助,而自身资源又相当有限,对外联络也不通畅,这些问题都会制约着社会化服务的开展。

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面临的困境

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本馆的工作安排,制订出长效稳定的对外开放章程。杜绝那种为准备考核资料,即兴开发一段时间的表面行为。应当以日常工作时间为标准,制定开放日程、开放规则和考核机制,让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形成一种工作常态。其实国内实施常态对外开放的高校并不鲜见,北京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界实施社会服务的先驱,早在2000年就已经实现对社会读者全天候开放。校外读者可以和北大学生一样,办理读者借阅证,还可以网络检索资料或者预定专题学科服务,其中网络检索与查询服务是免费的,预订专题学科服务为有偿服务。开放至今,北京大学图书馆接待社会读者平均2万人次/年[16]。此外,还有深圳大学、嘉兴学院、厦门大学等,现在都实现了全天候开放,也制定有完善的日常开放机制和考核制度,这些高校已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3.1 扶持性政策缺失

对高校图书馆是否应该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争论,业界一直没有停止过。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如朱强表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就抹杀了其职能本身的特殊性,这相当于将高校图书馆并入了公共图书馆,不仅不利于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职能服务,实质上也不利于图书馆体制和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学者丛望提出:“学术资源由于版权等限制,不宜对外界搞开放服务。如果有个人或企业确有所需,可以持请示信或者介绍信前来查阅资料,但是不可以作为在校师生那样正常借还书。我们没有义务提供这种服务,并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赞成者如胡越就明确表态:“高校图书馆也是属于公共图书馆体系范围内的一个分支,应当顺应历史潮流, 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吴德梁在接受青岛电视台采访时也表示,“高校图书馆在充分满足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外,也应该主动地回馈社会,提升学校品牌价值,并辐射周边地区。[10]”由这些截然相反的争议可见,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对外服务的确面临着诸多困境,业界对是否实施对外服务并未取得共识。

3.2 开放服务具有随意性

为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政府应当尽早出台支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保障性政策。只有拥有了保障性的政策扶持,才可能让高校图书馆制订明确的服务计划、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另一方面,保障性政策中必须要言明各级政府的具体帮扶措施,通过联合发展和社会援助的方式,来分担减轻高校图书馆承担的资金成本压力,提升图书馆管理者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3.3 专业人才缺乏

高校图书馆进行社会化服务,就工作重点而言,已经从文献资料传递转向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对馆员的专业要求也随之提高。但由于诸多原因,高校图书馆馆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社会开放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目前来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大多是被动型服务,基本没有设立专职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外联人员,馆内缺乏专业的信息服务人才是一个重要原因。

3.4 经费来源无保障

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需要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需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高校图书馆购置资源、设备及日常运营经费,都由所在学校专门拨发,一般再无其他资金来源渠道。随着国内高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校内各类扩建也十分快速,高校资金普遍存在紧张状态。此外,图书市场的发行每年稳定增长,馆内各种办公设备等也都需要更新换代,图书经费支持日常运营尚且力不从心,更难有资金去支持社会服务。因此, 虽然高校图书馆有开展社会服务的宏愿,但又担心影响校内服务效果,增加管理难度。很多高校图书馆领导坦言,他们对于目前信息环境下,图书馆面向社会转型的迫切性一清二楚,但因为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开展社会服务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姿态,日常开放的理想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4]。经费缺乏导致高校图书馆举办的社会服务大多难以为继,不得不半途而废。

4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服务由校内走向校外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去回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信息优势,以踏实求精的精神辅以专业化的工作技能,高校图书馆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4.1 推进立法保障,促进区域联合

虽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但是其面向社会开放的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2011年,王玉林等学者对国内200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真正实施过对外开放的学校不到所调研高校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目前对外开发的准备工作尚不充分,时机还不够成熟[12]。即使对外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也并未做到全天候开放,一般是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的方式和社会对接,而举办活动的期限,有长有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据耿晓宁、王洪波等学者2013年对东北地区20所高校的相关调查,这些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主要以开展阅读推广等活动的形式开展,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6月或10-12月,多以主办特色图书活动月或者世界读书文化日等主题为契机展开。活动时间长的持续有72天,活动时间短的就开展了1天[13]。北京部分高校图书馆联合地方公共馆,共计112家图书馆联合成立了“首都图书馆联盟”,利用汽车运书进行流动展览,在社区、医院、中小学等地方停靠,为群众提供免费阅览服务。但由于这些社会服务不具备长期的稳定性,很难在地方造成大的影响。

根据上述对机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相关职业资格、所需技能与职业素养、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统计及分析,三峡职院将机制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

联合发展即是指区域机构与高校图书馆在本地域横向上的合作,如区域内的其他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实现资源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创新共赢。通过资源共享和联合发展,社会各界人才和资源获得到充分利用,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扩大了服务群体,也就拓展了资金来源渠道。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情况见表1[15]

表1 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模式服务简表

高校名称合作单位服务内容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研究开发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及煤炭工业技术信息系统,为煤炭行业相关企业开展信息服务江汉大学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提供“研究厢”特色服务、专题信息及电子资源在线检索,向企业开放文献信息资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市政府建设阜新市民众公共开放平台,2011年与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具有科技查新、新产品研发等功能乐山师范学院公共图书馆与乐山市沙湾区共建“沫若图书馆”,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吉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省域兄弟图书馆2008年成立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建立专题数据库,提供书刊和电子资源下载,实现馆际互借,互助交流

通过联合发展,可以促进各单位间的良好交流,拓展信息渠道,克服资源重复购置导致浪费的问题,增强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扩大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辐射范围。

4.2 健全开放机制

作为教学科研辅助机构,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均为本校师生,向社会开放后, 其服务群体骤然扩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应对这项工作。因此,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时,尝试往往因下述诸多问题,最后草草收场。

除此以外,编码器的发展还向使用网络化的信号传输技术、可编程编码器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方向迅速发展。编码器是一种集光、电、机械技术为一体、具有广泛用途的传感器,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科学的迅猛发展,编码器技术必将越来越完善,产品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4.3 建立对外服务平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包括软硬件设施升级和图书馆员工业务能力的培养。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应该以便利的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学校、政府、企业和各行业互通的安全数据管理系统。高校图书馆需要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丰富信息资源为前提,以情报查阅咨询为手段,设立专业的对外服务部门,拟定人才培养计划。

在这方面国外如以色列就做得很好,他们由当地的中小企业局牵头,(Israel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uthority,简称ISMEA)专门用于联系整合国内的高校图书馆人才和信息文献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25 家服务机构,为区域内的各型企业提供技术资料查询和信息专题订阅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被称为“不设围墙的公益书吧”,不仅为社会读者提供传统的图书查、借服务,还为所在区域内的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文献信息查询、技术援助、管理咨询等服务[17]。日本山口大学医学部图书馆在山口县建设医疗情报中心,为辖区内的企业、政府机构、原住民提供专业的医疗信息服务,充分挖掘医学文献信息的内在潜力。高校图书馆与地方企业进行信息合作,可以弥补企业信息资源缺乏的弱势,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发挥高校图书馆区域智库的作用。

4.4 有偿与公益相结合

图书馆面向社会工作开放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资源和人力。如专业人才的工资、数字媒体更新、纸质文献来源与加工、设备的磨损与维护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中,并无法定支持图书馆开展对外业务的专项资金,若不另辟蹊径,是很难长期坚持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为社会服务时,考虑收取适当的费用来维持长期对外服务是有必要、也是必须的。

由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牵头,组织高校专家与地方企业联合研发科研项目,仅2007-2011年,就完成各类课题599项,产生的年均经济效益达到2000万元以上[18]。台湾师范大学为校友设立代查数据库,检索下载一条论题收费50元新台币,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向社会用户开放电子资源使用,按时计费,每小时收费50、100元新台币。通过适度的收费,既保证了服务的有效性,又为持续提供社会服务获取了经费来源[19]。当然,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要充分认识到长远的社会效益。要本着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正确处理好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之间的关系。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所获取的经济收入,应该用于图书馆设备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以便进一步增强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促进供需之间的良性循环,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开展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时间不长,经验还不够,短期内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可以在保障高校读者的服务需求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循序渐进地开展社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应以当地经济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动员一切可调动的社会资源,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制度上不断完善,使自身真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娄冰.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述评[J].图书馆建设,2015(7):27-30.

[2] 陈媛媛,李世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8):109-112.

[3] 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88-91.

[4] 施芳.北京高校图书馆将向社会开放[N].人民日报,2012-07-21(11).

[5] 赖永忠.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4):139-144.

[6] 王彦.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01(5):104-106.

[7] 丁学淑,丁振伟,马如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难与障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3):56-59.

[8] 刘子辉,杨应全,李荣菊.近30年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1(12):4-10.

[9] 陈丽萍,车晓燕.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8):42-47.

[10] 方波.从图书馆精神谈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兼与否定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者商榷[J].图书馆建设,2012(1):9-17.

[11] 张馨,樊长军,连宇江,等.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现实困境[J].图书馆学刊,2011(6):77-85.

[12] 周莉.面向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1):200-203.

[13] 耿晓宁,王洪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5(1):78-83.

[14] 荣光怡.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整合及社会化服务模式探讨[J].图书情报导刊,2016,1(4):11-12.

[15] 汪聪,杨晓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31-33.

[16] 韩娟娟.高校图书馆对公众开放状况调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69-75.

[17] 王俊英,张妤.基于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工科高校图书馆功能拓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0-22.

[18] 孙安.高校图书馆面向区域企业开展信息服务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2):51-55.

[19] 胡爱民,王文.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59-66.

陈洲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