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汉英翻译归化与异化的融合与互补 ——以《诗经》两个翻译版本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研究理论基础

(一)归化与异化的起源

劳伦斯·韦努蒂在讨论译者的“隐身”时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主要关注对译本的选择及翻译方法。而在1813年,施奈尔马赫便提出了译文与译文的理解之间具有无法割舍的关系,演绎出两种翻译策略:让读者靠近作者,或让作者靠近读者。他认为译者为了给读者带来同源语言作品同样的感受,应该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通过源文本的语言与内容来让读者们熟悉源语言的文化。[1]

1.归化的概念

劳伦斯·韦努蒂认为归化在英美翻译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是西方译者经常采用的一种翻译策略,它要求翻译时应浅显、流利、隐匿,以此减少译文中的异域因素。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归化减少了外文文本中所包含的民族优越感,让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的文化价值理念,让读者有回到家中的感觉。

鉴于以上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汉英翻译时,归化翻译就是译者要将汉语原文中语义、形式及文化层面上的中国特色转化为目标语英语中相对应层面的内容,以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

2.异化的概念

劳伦斯·韦努认为异化这种翻译策略通过扰乱目标语中所盛行的文化符码,来表明异域文本的独特性,将优势文化价值观强加于译本中。这种翻译方法在目标语中一定会错误百出,偏离本族语的标准,让读者产生一种异域感觉,而译者本身会感觉在使用一种非本族语的标准在翻译外族文体,或在使用一种边缘的话语在翻译。

除了在语言形式上的归化,作者还将意义也做归化处理,以便英语读者更好理解。这种策略成为许渊冲先生在翻译《诗经》诗名时的一个主要手段,其例如下:

二、归化与异化翻译研究的两个层面与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在词汇、句法及文化层面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可以使读者更好理解到原文的思想与内容,然而原文的艺术形式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在某种程度上会被破坏。

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析MSCT诊断图像,对患者狭窄程度进行观察。显示冠状动脉方法包括横断面影像、MPR、CPR等,诊断结果由2名医师共同商讨得出。

A net for fish is set;

三、《诗经》的归化翻译研究

(一)词汇层面

(1)原文:小雅·采薇(选段)

3.2.1 多功能旅游空间布局 旅游空间布局是整个规划核心部分,遵循一定的流程和原则至关重要。旅游产业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空间布局规划的本质,不仅要生产效用最大化,而且消费者的消费效用也要最大化。做好空间布局规划要突出资源特色,各功能之间要协调互补,同时要保证资源的完整性,以保护环境为基本。另一方面,可借助互联网,用AR、VR等浓缩成虚拟的空间场景,增加游客的体验乐趣,使生态休闲旅游变得更人性化,更有乐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A Homesick Warrior(Selections)

When I left here,Willows shed tear.

I come back now,Snow bends the bough.(许渊冲2012)

这两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经典的句子,作者想要通过叠词“依依”表达离别时的伤感,“霏霏”表达时间的流逝。此外,这两个叠词富有节奏感,这也是《诗经》的特色之一。通过以上译本,我们可以看出译者许渊冲使用拟人的方法,将“依依“翻译为“shed tear”,离别之情在读者心中油然而生;使用“bend the bough”形象表达了戍边战士艰辛的生活。作者在翻译时,并没有将原诗中叠词的形式及其韵味表达出来,而直接采用了形象生动的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翻译,使读者能够了解原诗所表达的大体意思,这种抹去了原文汉语中词语所映射的特殊意义,而让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英语的表达方式,显然是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采用归化的策略翻译词汇时,可以很好地表达出词汇本身的涵义,但词汇原本的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或完全破坏。同样的例子在理雅各的译本中也存在,例如:

(2)原文:卫风·硕人(选段)

河北作为资源型缺水省份,由于降水少,没有大江大河过境,客水资源严重不足等因素,每年实际用水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尤其是地下水超采问题十分突出,无论是超采时间之长、超采数量之大,还是超采范围之广、超采危害之重,均已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后果令人担忧。为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按照国家试点工作总体部署,将地下水超采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三件大事之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以赴打好超采治理攻坚战。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译文:Shih jin

The waters of the Ho,Wide and deep,

Flow northwards in majestic course.(里雅各,2011)

在以上两句中,作者使用“wide and deep”来指示河流的壮观,一条宽阔与浩瀚的大河立即映入读者的脑海中。就语言形式而言,译文中连续使用两个形容词进行翻译,与原文中的叠词“洋洋”更加相符,也比较符合英文的表达方式。然而,译者并没有采取同样的策略来处理第二个叠词“活活“,相反,使用”majestic”来形容黄河的雄伟。很明显,译者放弃了形式与语音相对应的原则,更多考虑意义应居首位。译文放弃了原文中叠词的形式及其所展示的韵味之美,而使用介词短语这种传统的英语表达形式,以使目标语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让读者有回家的感觉,很明显,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然而,读者虽能够理解这两句的涵义,但原文叠词本身透露出的韵律及形式美并没有完美地表达。简而言之,归化的翻译策略可以将原文的意义表达清楚,令读者容易理解,但是失却了原文汉语的韵律美和形式美。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汉英翻译时,异化的翻译便是译者尽量保持汉语中的语言与文化特色,并将其直接转化到英语译本中,让目标语读者直接体验到来自汉语的异域风情。

(3)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葛覃 Home-going of the Bride

采蘩 The Sacrifice

目前,高校设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也鲜有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参与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很少强调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从长远来看,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恰恰又是创新创业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广泛提倡批判性思维教育,将提高思维能力纳入有关课程章节,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作为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的主要目标。

何彼禯矣 The princess’Wedding(许渊冲,2012)

众所周知,《关雎》是《诗经》里的第一首诗。讲得的是一个小伙子追求少女的故事。此诗始于描述一对斑鸠彼此呜叫,暗指小伙子对少女的倾心,其思念少女而夜不能寐,最终被少女接受,他开心地吹着笛子、敲着鼓取悦少女。很明显,许渊冲将诗名翻译为 “Cooing and Wooing”而不是“ turtledoves”或者其它,用意便在于让读者抓住诗的中心思想,以此激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同样地,将《葛覃》翻译为“Home-going of the Bride”而不是“vines”或“dolichos”也是直截了当表明此诗的中心思想,让读者对诗歌的内涵一目了然。《采蘩》和《何彼禯矣》分别被翻译为“The Sacrifice”和“The Sacrifice and The Princess’s Wedding”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告诉读者前者是一个关于祭祀的故事,后者是一个关于公主婚礼的故事。这种没有将原文进行直译,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形式,例如采用汉语拼音,采用一个词或短语的翻译方法,直截了当地点明诗的主题,减少了汉语题目中高度抽象、概括的特点,而凸显了英语更加具体的特点,很显然,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尽管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可以促进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以及激起阅读兴趣,原文的文体特色却被破坏了。根据原文我们知道,作者想通过这些诗名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与下文中所提及的内容相关联,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诗经》中“兴”这种常用的独特的表现手法,另外两种为“赋”与“比”。然而,归化的翻译策略显然破坏了这种独特的文体特征,因为读者也许会认为这种归化过的诗名就是源语言诗句本身的名称。总而言之,归化的翻译策略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但却破坏了原文的文体特色。

(二)句法层面

(4)原文:召南﹒何彼禯矣(选段)

何彼禯矣?唐棣之华。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竹叶青酒的常温下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萃取温度选用常温25℃,萃取时间50 min,模拟消费者饮用竹叶青酒产品前先闻其香的行为特点和环境特点。

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译文:The Princess’Wedding(Selections)

在每根骨架上划出“十”字定位线,实际测量后,将数据与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对比并对数据进行修正。最后,减去玻璃之间的离缝得出最终的玻璃尺寸。汇总玻璃数据信息提交专业生产厂家生产。

Luxuriant in spring

As plum flowers o’er water,

How we revere the string

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步入误区 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学场所一体化的动作是最大的。几乎所有有条件的学校纷纷建造实训设备和理论教室于一室的一体化教学场所。面对这样的一体化教学场所,随之发生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Of cabs for the king’s daughter!(许渊冲,2012)

以上是许渊冲翻译的“何彼禯矣”的前两节,描述了一个贵族的女儿出嫁时车服及随行人员的奢华与豪华。原作的第一节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作者意在借唐棣之花引人联想到出嫁场面的奢华。使用“曷不肃雍”来指示一大群旁观者注视着出嫁队伍的经过并大加赞赏、羡慕不已。作者通过对出嫁场面的直接描写,间接地暗示了本诗将要描写的是一场贵族婚礼,故事情节逐渐被作者带出。从句法层面来看,原诗以反问起头,以回答结尾,透露出当地的民俗风情。然而,译本却使用了陈述句,随后是一个感叹句,原作中的语言风格及句法结构不复存在。英语读者会以为这就是原作的本来形式,此外原作中特别的“托物起兴”的手法也很难被读者感受到。汉语原诗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问一答式的高度形合的句子,用英语中的名词短语及感叹句进行翻译,展示出透明、流畅的风格,原文中的句法形式被重改,很明显,译者在句法层面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然而,在句法层面,归化这种以目标读者取向的翻译策略,会让读者较好地理解原文,但原作的艺术风格及形式在某种程度上缺失。

(三)文化层面

(5)原文:邶风·新台 (选段)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译文 1:The Swallow(selections)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译文 1:The New Tower(selections)

本研究主要使用对比研究与实例分析的方法,分别从词汇、句法及文化层面对许渊冲与理雅各的两个英译本的《诗经》进行对比研究,旨在研究译者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归化与异化问题。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更注重哪种翻译策略,归化还是异化?(2)为什么说归化与异化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是融合与互补的?(3)如何将归化与异化翻译运用到实践中?

A toad is caught instead.

The flower of youth she’ll get,

Not a hunchback to wed.(许渊冲,2012)

对应于式(3),用于方位向成像的指数项为第二项.此时将其他项并入幅度可得到同式(4)的N组方位向重构模型为

译文 2:Sin-t’ae(selections)

It was fish net that was set,

And a goose has fallen into it.

A pleasant,genial mate she sought,

And she has got this hunchback.(里雅各,2011)

这首讽刺诗讲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女被迫嫁给荒淫年老的卫宣公的故事。作者想通过将卫宣公比作一只癞蛤蟆讽刺他的放荡与淫逸。诗中的这两节,作者意在指出少女想要找到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意中人,最终却嫁给了一个又老又丑的男人。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化中,癞蛤蟆是丑陋的代名词,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其中,“瘌蛤蟆”暗指又丑陋又矮小,而“天鹅”却是美丽与纯洁的化身。在许渊冲的译本中,“瘌蛤蟆”(toad)被直接使用,表明少女最终嫁给了一个又老又丑的男人,而不是翩翩少年,然而,在第二节中,译本却使用了“hunchback”(驼背)这个词,尽管原文里是“戚施”(癞蛤蟆的别名),很明显译者出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为了避免造成理解上的错误,故将“戚施”归化译为“hunchback”,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比喻转化为西方文化中被人们所熟悉的形象,以帮助西方读者迅速理解此诗的内容。而作者之后在整个译本中都使用了“hunchback”而不是“toed”,会让读者以为原诗即是如此,原诗中把卫宣公比做“瘌蛤蟆”的讽刺效果也大打折扣。

同样的,里雅各将“鸿”(瘌蛤蟆)翻译为“鹅”(goose),很明显将中国文化中的“瘌蛤蟆”丑陋、矮小的形象归化为西方文化中的“鹅”的形象,在西方文化中,“鹅”用来比喻丑陋的形态,例如“All somebody’s geese are swans”(言过其实),用“goose”与”swan”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如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很明显“goose”营造出一种被人鄙视的形象,甚至都落到了被人屠杀的境地;再譬如“As silly as a goose”,就更形象了,西方文化中“goose”的形象完全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大笨蛋”。总之,译者译为“goose”很明显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其目的是让读者更好理解原文,然而原诗及原诗所展现的讽刺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被破坏。

我们这代中年人,接受的主要还是宗族文化的观念,小时候还知道有“堂兄弟共处一个屋檐的大家族”,青少年时期还有机会经历“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而现在的年轻人,显然更认同“家庭就是夫妻俩加上自己未成年的孩子”,一般被称为“核心家庭”,而父辈的家被称为“原生家庭”。从称谓上已经界定出这是两个家庭,但很多中年人并没有理解和接受这样的家庭概念,认为孩子的家就是自己大家庭的一个分支。既然是一个家,哪里还有边界?于是父母在儿女家里指手画脚,自认为理所当然,甚至认为这样“操心孩子的事情”是“爱孩子”,自然霸气侧漏!

劳伦斯·韦努蒂在著作《译者的隐身》中提出:“翻译就是将一种外文文本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强制地替换为目标语言读者可以理解的文本。”他还指出:“异化翻译是一种通过减少本民族文化对异域文化的压力进而来表达外文文本的语言与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它让读者直接接触异域文本。”[1]很明显,韦努蒂是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在谈论归化与异化翻译。本文将语言层面更进一步细化为语言形式的词汇层面与句法层面进行研究。

四、《诗经》的异化翻译研究

(一)词汇层面

(6)关雎 Kwan te’se

葛覃 koh t’an

总之,在医院供应室管理工作中应用持续性质量改进,可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会明显提高,值得研究。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何彼禯矣 Ho pe nunge(里雅各,2011)

由表1可以看出:5种外来相思的萌芽始期大约在2月中上旬,从萌芽至芽开放需要15 d左右,芽开放至展叶则需10 d左右,展叶开始至展叶盛期大约需要12 d;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在漳浦1 a中有4次萌芽展叶现象,而卷荚相思仅有3次。大叶相思和纹荚相思的生长期长度基本相同,纹荚相思比大叶相思更早进入抽梢生长期。通过观察发现,这5个外来相思在漳浦中西林场均生长良好,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至于出现不同次数的萌发现象,可能是气候因素决定的。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与许渊冲不同,里雅各通过自己对汉字的发音声调创造出这种独特的符号系统做为译文,基本上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其产生的效果是:完全抛弃了英语单词,而保留了原诗汉语的语音特色,从某种程度上,保留了汉语原文的异域性,而译者本身会感觉在使用一种非本族语的标准在翻译外族文本,或在使用一种边缘的话语在进行翻译。显然,译者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这使得以目标语读者可以迅速意识到这是来自异域的文本,许多的读者也许会立即放弃继续阅读,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这些异域符号传递了什么信息。出于好奇心读下去的读者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会给出这样一个题目。例如”Ho pe nunge”,即使读者最终明白这是一首关于一个贵族女儿出嫁的诗,但是原诗中所采用的艺术形式所表达出的意境完全缺失。这表明,词汇层面的异化翻译从某种程度上会导致读者对原文理解的障碍,原文所呈现的意境也会遭到破坏。

(二)句法层面

(7)原文:周南·关雎 (选段)

采蘩 Ts’ae fan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译文:Kwan ts’eu (selections)

Here long,there short,is the duckweed;

On the left,on the right,we gather it.

The modest,retiring,virtuous,young lady:-

With lutes,small and large,let us give her friendly welcome.(里雅各,2011)

这是《关雎》中的前四句,第一句形容水草长得参差不齐,有高有矮,第二句描述采摘的动作。这两句作者使用了“兴”与“比”的修辞手法,意欲通过与主题完全不相关的内容“荇菜”来比喻窈窕淑女,借采摘荇菜来表示年轻男女将在秋天订婚。其中,“左右”表明,男孩为了迎得少女之心,费了很大的周折,作者将人们辛勤劳动采摘荇菜这一过程比做男孩追求女孩的过程,充满艰辛,但又有收获之快乐。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尽最大努力翻译出原文中所隐藏的这种含义,换言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义,又要翻译出字面之下的含义即深层含义。我们可以看到,里雅各按照原文的顺序进行了翻译,保持了原文中的意像,很明显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优点在于原文的字面形式及意义很好地被表达,但原文的深层含义没有被表达。西方读者会问,作者到底想要在这里说什么?“duckweed”与“young lady”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此,在句法结构层面的异化翻译,在某种程度上,会给读者造成某种“奇怪”的感觉,读者很难从译本中理解到原文的真实含义。然而,在接下来的译文中,译者在句法上又采用了归化的策略,同一首诗的译本,在句法层面先后出现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说明两者的融合与互补。

(三)文化层面

(8)原文:商颂·玄鸟 (选段)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根据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的现状,塑料管道加工业还将以PVC-U管道和PE管道为发展重点,并大力发展改性、复合以及其他新型塑料管道,尽快完善应用的配套和质量保证体系。在稳步提高市政、建筑、水利等领域应用水平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塑料管道在农业、非开挖技术、旧管道修复、矿山、石油以及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市场。

柳州的工业化始于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作为当时桂系军阀建设模范省份的窗口城市,柳州在20世纪30年代大放异彩。资金和人力的大量投入,造就了广西第一路鱼峰路,广西第一个会展中心,甚至还造出了广西历史上的第一架战斗机。超强的工业实力也塑造了柳州的铁路公路系统,并与柳江的航运形成多式联运,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柳州都是外省进入广西腹地的唯一通道。

Heaven sent Swallow down

To give birth to the sire

Of Shang who wore the crown

Of land of Yin entire.

God ordered Martial Tang,

To conquer four frontiers,

To appoint lords of Shang

To rule over nine spheres.

The forefathers of Shang

Reigned by Heaven’s decree.

King Wu Ding,descendant of Tang.(许渊冲,2012)

译文 2.Heuen neaou(selections)

Heaven commissioned the swallow,

To descend and give birth to (the father of our)Shang.

(His descendants)dwelt in the land of Yin,and became great.

(Then)long ago God appointed the martial T’ang

To regulate the boundaries throughout the four quarters.

(In those)quarters he appointed the princes,

And grandly possessed the nice regions (ofthe Kingdom).

The first sovereign of Shang

Received theappointmentwithoutanyelementof instability in it,

And it is (now)held by the descendant of Wooting.(里雅各,2011)

此诗是一首赞美商君的商颂,前三句介绍了商朝的起源,上天派来一只燕子创造了商朝人民的祖先。两位译者都用了“Heaven”,众所周知,绝大部份的英语读者认为God才是万物的开创者。所以,不难看出两位译者都没有改变原作中的中国文化意象来迎合西方读者,即使里雅各本人。两位译者通过扰乱目标语中所盛行的文化符码,来表明异域文体的独特性,将中国文化价值观强加于译本中,偏离了英语读者的文化认同感,让读者产生一种异域感觉,很显然,两位译者在这里都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尽管这种策略很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了英语文化中,但对于《诗经》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会存在很多障碍。为了减少这种文化上的冲突,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两位译者都使用了“God”来翻译“古帝”,以此增加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很明显,归化的翻译策略被使用。两种翻译策略先后出现在同一个译本中,再次说明彼此的融合与互补。此外,诗的第四行表明是“古帝”授予了商君权利,这明显有悖于西方文化的“君权神授”,再次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接下来的译文中,许渊冲继续使用“Heaven”来翻译“命”,而里雅各仍旧使用“God”来表示这个概念,这充分了显示了许渊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以及里雅各对其信仰的虔诚之心。以上,两位译者在文化层面都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而异化的翻译策略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而在词汇层面,两位译者却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同一个译本中在不同的层面分别使用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的融合与互补显而易见。

五、《诗经》的归化与异化的对比

(9)原文:卫风·硕人 (选段)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译文 1.The Duke’s Bride(selections)

Like lard congealed her skin is tender,

Her fingers like soft blades of reed;

Like larva white her neck is slender,

Her teeth like rows of melon-seed,

Her forehead like a dragonfly’s,

Her arched brows curved like a bow.

Ah!Dark on white her speaking eyes,

Her cheeks with smiles and dimples glow.(许渊冲,2012)

译文 2. Shih jin(selections)

Her fingers were like the blades of the young whitegrass;

Her skin was like congealed ointment;

Her neck was like the tree-grub;

Her teeth were like melon seed;

Her forehead cicada-like;her eyebrows like(the antennae of)the silkworm moth;

What dimples,as she artfully smiled!

How lovely her eyes,with the black and white so well defined!(里雅各,2011)

以上是《硕人》的第二节,主要描述了诗中女主人的美貌,许多学者认为这是描写女人美貌的最好诗节,在艺术价值上,其它诗节无法与之媲美。诗的前五句,作者使用明喻的修辞手法直接形容女主人脖子以上的各个部份,一个具体的美人形象被刻画出来。然而,尽管她的手、肌肤、脖子、牙齿如此之美,但只是一个空有外表,而没有生气的美人。随着诗中最后两句的完成,一个充满鲜活之气、天生丽质的美人立即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着重关注原文汉语文字本身所传达的意思以及从文字中所传达的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美的内涵。换言之,应着重关注如何将原文中中国特色的词语例如“柔荑”“凝脂”及“蝤蛴”转化为英语中相关的词汇或意象,如果翻译原诗中的四字格,如何处理汉语与英语文化中关于美的认知转换。

对于诗题的翻译,许渊冲将其译为“公爵的新娘”,采取了直接翻译出本诗主题的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淡化了原文的陌生感,尽可能地使源文本所反映的主题接近目标语读者所能理解的语义,实现了源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对等,很显然,作者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其效果是,读者能够通过这个译本立刻明白本诗的主要内容,并产生继续读下去的兴趣。相反,里雅各使用音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Shih jin”,根本上就是《诗经》的汉语拼音,其完全偏离了英语词汇的发音及其拼写形式,保留了汉语的发音,将汉语原文的异域性直接展示在英语译本中。显然里雅各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其效果是,英语读者仅从题目翻译无法获知此诗的所指,有些读者也许会放弃继续阅读。同一题目,不同的作者分别使用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足见两种翻译策略的普遍性。

在词汇层面,两位译者都使用明喻的翻译方法来形容原诗中女主人公的美貌,将诗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例如“柔荑”“凝脂”及“蝤蛴”等词语直接译为相应的英文,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将原文中的异域性直接展现在目标语中,很明显,两位作者这里都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除此之外,里雅各的译本中并无其它翻译策略的使用,而在许渊冲的译本中,除通过明喻的方法说明美人的皮肤像油脂一般,之后再使用“tender”来进一步补充说明。同样的策略又继续在第三段中使用,通过使用形容词“slender”来补充说明美人的脖子。这种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中的陌生感,尽可能地使源语言汉语所描述的事物接近目标语英语文化读者的世界,让英语读者有回到家中的感觉,是典型的归化翻译策略,其目的是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被不同的作者使用来处理同一个源文本。此外,即使是同一个译者,在同一个译文的翻译过程中同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这再次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普遍性,两种策略相辅相成,融合与互补。

在句法层面,《诗经》特有四字格结构被完全改变,里雅各按照原诗的顺序平辅直译,而许渊冲通过将每句诗中的第二节提至译文之首改变了原诗的顺序。语义上,两个译文都充分地表达了原诗的意义,英语读者可以抓住每一层意思。此外,原诗中四字格结构所含有的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并未表现出来。其次,原诗中每句结尾押韵“i”并没有在译本中表现出来,尽管许渊冲的译本试图每隔一行进行押韵。总体来说,在句法层面,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了原诗中的陌生感,让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其效果是较好地传达了原诗的意义,然而原诗的艺术效果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

在文化层面,从两个译文中的五个“like”,我们清楚地看到两个译者直接将原诗中独特的中国文化符码强加到英语译本中,通过扰乱英语中的默认文化认知来表明中国文本的独特性。我们知道,在英语文化中,“slender”是用来形容女士的手指纤细,“smooth”用来形容女士的皮肤光滑,同时也可以说女士的脖子纤细,牙齿白皙,额头突出,细眉。然而,原诗中形容女人的十指尖尖像白嫩的茅草芽,皮肤白润像脂膏,颈项颀长像天牛的幼虫儿,牙齿排列像葫芦子。这些丰富的、深厚的中国文化意象通过比喻的修辞翻译植入到了英语译本中。很显然,两位译者都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众所周知,里雅各出于传教目的于1861年来到中国,出于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尊敬,最终他从事了翻译《诗经》的工作。许渊冲先生一直坚信正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使得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数以千年。这也许正好解释了两位译者为什么在文化层面选择异化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虽然英语读者能够感受到译文中的异域性,但异化能够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至英语文化中,丰富英语文化。总之,在文化层面,应尽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利于中国文化向他国传播。

六、结 语

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语言形式方面的归化翻译可较好地传达原文的中心思想,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然而原文的形式会受到破坏。文化层面的归化翻译,会给西方读者带来“熟悉感”,便于读者接受,然而原文中所含有的中国文化以及作者的意图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破坏。相反,语言形式方面的异化翻译可以较好地传递语言形式以及原作意境,并且有利于汉语更好地根植到英语语言中,增加汉语的传播与普及性,但会让西方读者产生“异域”与“奇怪”之感,从而失去更多的读者。文化层面的异化翻译,可以较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彼此相铺相成,融合与互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涉及文字与句法结构的翻译,我们应该尽量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涉及文化层面的内容,应尽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Munday,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28.

[2]陈子展.国学经典导读《诗经》[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3]孙致礼.翻译的异化与异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1(1):32-35.

[4]李玉良.《诗经》英译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反思[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36-38.

[5]罗选民.论文化/语言层面的异化/归化翻译[J].外语学刊,2004(1):102-105.

[6]文军.国内《诗经》英译研究二十年[J].外国语言文学,2011(2):93-98

 
孙疆卫
《喀什大学学报》 2018年第01期
《喀什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