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从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看晋商文化的传播

更新时间:2009-03-28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得最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与安徽徽州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和四川阆中古城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平遥古城迄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2700年的风云变幻中,孕育出了不少声名远播的晋商,票号始祖雷履泰就是其中的代表。提到平遥古城就不能不提晋商,提到晋商也离不开平遥古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晋商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活跃在中国商业版图上,到了明清时期商业经营达到鼎盛。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中国的商业历史中都有晋商的身影。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晋商曾在中国商业称霸五百年,并积极发展跨国贸易,经营范围远至日本、恰克图、沙俄等地。祁县合盛元票号是第一家进入日本东京的中国银行[1];晚清时期,在恰克图发展贸易的山西商号曾多达四十家。[2]在五百年的经商过程中,晋商本着敬业、进取、诚信的精神,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包括商业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晋商精神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宝库。如今,晋商文化也依旧活跃在大众视野,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晋商文化获得更多的认同。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走西口》,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白银帝国》,话剧《立秋》以及大型电视媒体行动《茶叶之路》等都是晋商文化的深刻反映。

近年来,随着观众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国内文化旅游热持续升温,各地争相开展旅游+文化的模式,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平遥古城作为中国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拥有明清建筑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等多个文化资源宝库。山西省是文化大省,“十二五”规划以来正处于转型发展的跨越时期,山西省和平遥县政府为深度挖掘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联合王潮歌团队共同打造了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自2013年开演至今,上座率一直稳定在80%以上,并逐年增加,成为了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典范,也是当下晋商文化传播的标杆,带动了周边晋商文化圈的文化旅游热,推动了晋商文化的传播。

目前的导航卫星系统包括GPS、北斗、伽利略和格罗纳兹四个体系,同一地点一般情况下可见卫星数在20颗以上[8]。通过读取导航卫星星历数据,可以得到当前经纬度下,大地坐标系中,导航卫星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方位角以正东方向为0°,顺时针为负,俯仰角是与水平面的夹角)。某地点某时刻下的导航卫星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又见平遥》的故事背景深深扎根于晋商文化的沃土中。作为“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是一个全新的剧种,是开放式的、体验式的,观众既是剧情的亲历者又是旁观者。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晋商文化的深刻内涵,《又见平遥》应该是平遥古城行的第一站,它是来自各地游客心中晋商文化的启蒙。观众一般认为只有先看了《又见平遥》了解平遥精神和晋商精神才能更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的精髓所在,才能真正理解晋商文化。在看完演出后,他们还要带着对平遥古城的新认识再次游览古城。正如演出最后演员的独白:我们来自不同的姓氏,不同家族,但我们都是山西人,这就是王潮歌要传达的血脉文化。

《又见平遥》剧场的东侧就是有千年历史的平遥古城,现代戏剧艺术和古典历史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晋商文化传播的创新范式也从这里开始,向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述这里的晋商之魂及其家族的沧桑变迁。

一、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完美演绎晋商文化

山西是文化大省,素有五千年文化看山西的美誉,源远流长的晋商文化作为山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省从资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转型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以晋商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晋商文化的传播。

《又见平遥》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也是“又见”系列的先行者。其中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期的平遥,即俄国十月革命时期,晋商在沙俄的生意受到重大影响,很多分号的掌柜难逃家破人亡的命运,平遥赵家的第三十六代掌柜赵易硕为了保全沙俄分号王掌柜的唯一血脉,倾尽家产,雇佣232名镖师一同前往沙俄救人,全部客死他乡,但分号王掌柜家的唯一血脉最终得以保留。无论是悲壮感人的故事情节还是“浸没戏剧”的创新演绎,《又见平遥》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视觉的盛宴和心灵的震撼,还有五百年晋商文化、晋商精神的演绎传承。[3]

《又见平遥》从最开始只作为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到如今已经成为能够独立吸引游客的文化旅游项目,是晋商文化在新时期传播的典范。此外,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又见平遥》在吸引更多观众来到平遥的同时,也促进了晋中地区其他晋商文化遗址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平遥古城、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等的晋商文化旅游圈,对晋商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孔祥毅在其著作《晋商文化及其特点》一书中提出,晋商文化是由山西商人在经商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4]晋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一脉相承的。晋商崇商重利、信义并举、智慧卓越、自强不息,这一切在数百年晋商经商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晋商价值观,它对于晋商的商业活动、发展轨迹有重要的作用。

式中:σz为轴向应力;σθ为周向应力;σr为径向应力;pi为管道的内压;K为管道内外径之比;Di为管道内径;D0为管道外径;d为管道计算点的径向直径.

晋商文化宏大深沉,要真正向观众传达晋商精神,那必然是非鸿篇巨制不可。王潮歌作为《又见平遥》的编剧和导演,深知一场90分钟的演出无法把晋商文化向观众全盘呈现。她另辟蹊径,从赵易硕一家的荣辱兴衰出发,剧中穿插的“还魂吃面”“选妻”“镖师沐浴”“面秀”等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和三晋文化元素,以小见大,深刻地还原了山西商人的大义、山西人的面食文化以及晋商孤注一掷延续家族血脉的决心。

《又见平遥》剧场本身根据山西平遥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专门设计、建造,也极具晋商文化特色。以黄土和瓦作为主要元素,剧场外墙部分利用瓦片不同的排列组合建成,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庄严中不失创新。剧场顶部以黄土高原为设计原型的流线型设计,与两千多年的平遥古城遥相呼应。为了与平遥古城完美契合,不夺其风采,剧场的整个演出基地向下深挖6米,这体现了“又见平遥”团队对平遥古城和晋商文化莫大的敬意。

剧场内部结构完全根据剧情发展设计,每个场景都设有固定的入场口,进入剧场后,观众依靠剧中人物的指引可以穿过不同的通道去观看表演,仿佛已经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平遥古城。随着剧情的变换,观众不断进入不同的场景,穿梭在古今之间,行走在镖局、赵家大院、南门广场……而表演者更是深入观众中间,在观剧人群中往来穿梭,甚至与观众对话,此时,观众也构成了剧情的一部分,是看客,见证了赵家的兴衰,见证了晋商的信义。置身其中,会产生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新奇感受。我们不再是观赏“穿越”小说和影视剧的观众,而是亲身经历“穿越”的参与者。从现实生活中抽离,来到数百年前的平遥县城,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城的一砖一瓦、一人一物。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又见平遥》作为晋商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五百年晋商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扛起了传播晋商文化的大旗。“又见系列”是和我国的著名文化品牌“印象系列”相并行的品牌,王潮歌导演根据平遥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特色,开创了“又见”品牌,意在引领观众又见平遥晋商历史的繁华和落寞,用淳朴厚重的晋商故事启发人们对晋商大义文化和家族文化的思考,并以小见大回归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血脉亲情,具有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

二、《又见平遥》展现晋商文化传播功能

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结构与功能》(1948)一文中、从宏观的角度归纳了传播的三种社会功能:监视环境功能、协调社会关系功能、传递社会遗产功能。[5]传递社会遗产功能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对前人的总结、发展和创新上,只有传承前人的优秀文化,后人才能站得高、望得远。此外,《又见平遥》作为晋商文化的艺术传播渠道也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人们通过观看剧中人物的命运和独具特色的地方习俗,更能理解晋商文化的深刻内涵。

民国以来,晋商随着清政府的灭亡逐渐衰落。但是我们通过留存至今的晋商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仍可一窥五百年晋商浮沉之路。在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之际,创新与历史融合的《又见平遥》给晋商文化传播和山西旅游经济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一)对平遥晋商仁义的写照

400年前的晋商重要代表人物商人王现曾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6]这是王现经商的不二法则,也是五百年晋商恪守的为人之道。

本研究首先从模型1出发,只加入控制变量性别和年龄来看城市居民和外来迁移人口的社会距离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性别对于社会距离的影响并不显著,相比之下,年龄更具有显著性,并且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距离被拉大的关系,简单地说,年龄越大的人与外来迁移人口的社会距离越远。

《又见平遥》自2013年开播以来,重视拓展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积极迎合受众需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栖发展。

《礼记》有云:“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仁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晋商素来注重诚信忠义。晋商的“义”文化贯穿《又见平遥》始终,正如剧中赵易硕所说:“平遥人做的不是生意,是德行”,这是平遥晋商仁义的写照。

(二)“根”“家”文化的传承

《又见平遥》中最让受众有认同感的便是中国传统的“根”文化、“家”文化。平遥位于中国内陆,坐落于黄土高原,平遥人对“根”的重视更甚。众多知名的晋商大院也是晋商“根”文化的有力见证,它启发人们思考:“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而这思考背后的血脉亲情、人伦孝道更加发人深省,令人动容。在如今人际关系淡漠的年代,《又见平遥》血脉传承的故事显得弥足珍贵,感发观众静下心来感悟血脉亲情,具有现实意义。

“面”文化是晋商文化独有的特色,山西面食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素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美誉。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吃,山西面食的传统做法就有一百多种。“山西人的生活离不开面案”是晋商饮食文化的真实写照。《又见平遥》的片尾王家后人归乡认祖,也是一场“面”的赞礼,演员们洋洋洒洒挥舞面粉,揉面、抻面、拉面,动作一气呵成,悲壮中不失洒脱,在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悠扬深情的背景音乐中,纷飞的桃花花瓣里,演员们吃着家乡的面,剧情到了最高潮部分,对故土的眷恋、对粮食的敬畏尽收眼底。对于平遥人、山西人来说,面是故乡情,面也是晋商文化的“根”。

明清晋商称雄商界五个世纪,可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先进的经商理念,创新的股份制度是晋商留给现代中国商界的宝贵遗产。信义并举、艰苦奋斗、血脉相传的晋商精神则贯穿其经营意识、组织管理之中,成为晋商必不可少的成功要素,也是晋商之魂。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彰显了晋商文化传播功能。作品中晋商的“义”文化、“根”文化、“面”文化得以充分展示,深刻挖掘了晋商文化的精神内核。

三、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传播晋商文化的四大特色

《又见平遥》在艺术审美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并向受众传递了晋商文化和晋商民俗,宣扬了仁义、亲情等正能量,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挖文化”,改变了他们以往对山西“挖煤”的刻板印象,推动了平遥古城经济发展,这不仅是《又见平遥》的艺术创造,更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有益尝试。

在文化传播视阈下,艺术渠道是精神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多种形式。《又见平遥》作为情境体验剧,正是晋商精神文化传播的重要艺术渠道。根据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又见平遥》在传播晋商文化方面有以下四个显著的传播特点。[7]

(一)体现了主体权威性

传播主体又称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发出者,其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组织或机构,传播主体在传播活动中居主动地位。[8]在《又见平遥》的传播过程中,山西省各级政府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又见平遥》是山西省在“十二五”期间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转型跨越的重要旅游发展项目之一。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山西省领导非常重视晋商文化在平遥古城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曾先后三次会见《又见平遥》制作团队。此外,市委、市政府成立项目协调组,投巨资支持项目建设。由政府牵头的文化传播活动,其影响力和执行力都得到了保证,更有利于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播优秀价值观和正能量。

《又见平遥》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一片推文,包括演出通知、名人访谈、平遥古城文化、晋商文化、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拉进与受众的距离,让受众参与到平遥文化、晋商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去,加深受众对平遥古城和晋商文化的认同。

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但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优质的传播内容仍然是传播活动的核心。《又见平遥》能够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离不开独具特色的传播内容和深厚的文化背景。

主体性是艺术传播渠道的特征之一。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艺术作品是艺术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必然会深深地打上创作主体的烙印。[9]王潮歌领导的主创团队作为《又见平遥》的创作者,给“又见”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美学追求。

2003年,王潮歌与张艺谋、樊跃组成导演界的铁三角,共同开创中国山水实景演出之先河。10年间,他们推出了《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武隆》等七部作品,风靡全国。而10年印象之后,王潮歌又创造了新的品牌——“又见”。《又见平遥》是一次创举,完美实现了新创意、新突破、新跨越。从编剧到导演,王潮歌一肩全挑。根据平遥特殊的地理环境,还原平遥古城,观众身临其境体会数百年前的砖瓦草木,这便是“又见”的魅力所在。王潮歌所领导的优秀制作团队,无疑是《又见平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政府和知名的专业团队是《又见平遥》的主要推动力量,二者兼具号召力和权威性,在受众心中的可信度高,保障了《又见平遥》的高上座率。据统计,2013年2月18日,《又见平遥》在山西平遥正式公演,至今已五年,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截止2016年4月12日,累计演出2143场,观演人数1216243人次,场均上座率70.94%。

《又见平遥》独具一格的传播形式不仅体现在演出形式和剧场设计上,其艺术表现形式也实现了创新。目前晋商文化的载体主要有晋商大院、影像、图书文献等。晋商大院的特色在于晋商的民居建筑,而一般民众对建筑文化了解不深,受众范围小,对晋商民居建筑的理解能力有限,限制了晋商文化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图书文献的受众也受到挤压,受众群仅仅集中于学者和专门领域的研究人员,普通受众缺乏接触晋商图书文献资料的主动性。以上载体中只有影像制作的传播范围较广,受众群较大,可见以往的文化载体不能满足晋商文化的传播需要。《又见平遥》结合平遥古城的文化特色,创新情境体验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为晋商文化的传播树立了样本。晋商文化圈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创新晋商文化传播形式。

收集实验组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分期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情况)。

2017年1-11月,《又见平遥》共演出752场,观演人数58.40万人次,场均上座率97.07%,演出总收入9675余万元。其中,11月份共演出52场,观演人数2.98万人次,场均上座率71.52%。演出收入500余万元。[10]如此高的上座率必定大大扩大晋商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

(二)宣传方式多样性

《又见平遥》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热土中。与以往晋商题材的影视剧目不同,《又见平遥》另辟蹊径,从平遥赵家的“大义”入手,通过“选妻”“镖师洗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片段,演绎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以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故事张力反映了以赵易硕为代表的晋商舍利取利的为人处世之道、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血脉传承的根族文化、面食之乡的饮食文化等,让更多人接触、了解甚至认同晋商文化。走出《又见平遥》剧场,向东望去就是宁静质朴的平遥古城墙,夜幕降临,仿佛又见当年古城商贸往来的繁华景象,又见五百年晋商文化的生生不息。

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上,《又见平遥》形成产业链,开发周边产品。观看完演出之后可以与剧中演员拍照、购买剧中纪念品、平遥民间工艺品等,充分开发利用了平遥的晋商文化资源,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11]此外,《又见平遥》也充分利用多种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包括高铁铁路电视中循环播放《又见平遥》宣传片,在省会太原的公交车体广告,晋中太原等地的火车站的站内广告等。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网络早已成为中国人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又见平遥》对互联网传播极为重视。利用多种新媒体进行宣传,包括《又见平遥》官网、新浪官方微博、演员个人微博、《又见平遥》微信公众号,形成一体两翼全方位的新媒体传播态势。《又见平遥》官网包括“又见剧场”“又见动态”“演出资讯”“旅游攻略”“在线订票”“又见论坛”六个板块。在“又见论坛”官网会在重大节日期间举办平遥游子免费观演活动、省内高校大学生免费观演活动,通过优惠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观看《又见平遥》,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平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游客了解晋商文化。官网在重大节日会实时更新演出场次,方便观众购票。

《又见平遥》与去哪儿、携程等票务网站合作,推出团购优惠票。包括与平遥古城的门票、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晋商大院门票一起推出的套票。在扩大《又见平遥》知名度的同时,宣传了晋商文化旅游圈的其他景点,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又见平遥》官方微博不定期更新演出场次、推送平遥古城的活动、转发平遥旅游攻略以及游客的摄影作品等。《又见平遥》艺术团演员的个人微博也是传播《又见平遥》和晋商文化的重要平台。他们发表的关于《又见平遥》的幕后花絮及宣传片对粉丝有一定的吸引力,并且深化了观众与演员和演出的互动,有利于观众更好地体会晋商文化。

在这个日益高涨的信息网络时代,胜产着良多的非凡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尝试新的管理方法,让学生们有更广阔的天空可以遨游。

(三)传播媒介创新性

传播媒介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它将传播活动中的各种因素连接起来,是传播内容的搬运者。

《又见平遥》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是王潮歌团队的艺术创造。情境体验剧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颠覆了以往的表现形式,同时具有前卫的美学意义和黄土高原人民朴实的思想感情。面对这种新型的观看模式,观众会有多元的观赏体验,既像在观看演出,又像参观博物馆,是旁观也是体验,身处现实又觉得似乎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这种感受正是《又见平遥》团队想呈现给受众的独特体验。这是一次舞台的革命,也是艺术家的历险。[12]

目标函数值的权矩阵Q中包含了未知目标的真实位置和速度,因而是未知的。为求出权矩阵,需要得到位置和速度的初始估计值初始估计的求解参考文献[10]中的第1步。将位置和速度的初始估计值代入Q中,进而得到Q的估计值,记为由此,可以得到上述WLS问题的近似问题:

《又见平遥》的舞台与传统舞台大相径庭,没有观众席,没有入场口,剧场分为A、B、C、D四区,分别是引导区、商业文化展示区、生活场景展示区、综合文化演绎区。在观看表演时,观众可以选择不同的观赏路线,不同的路线可以观赏不同的内容,领会多重的故事线索,也就是说,只看一次表演是无法看到故事的全貌的,也给观众更丰富的观剧感受,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为简化表述,只考虑某在装发动机E的涡轮WL、燃烧室RSS、减速器JSQ三个部件,假设E目前处于第1次装试的部装状态,WL部装已开始但尚未完成,RSS,JSQ部装已完成。发动机E的数据世系如表1所示。

GNS3[9]是一款可以运行在WINDOWS、LINUX及苹果系统中的图形化网络仿真软件,目前最新版本为GNS3-2.0.3.相比思科公司推出的仿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而言,GNS3由多款软件整合而成并且是开源的,可以实现的功能更多.不仅支持多种型号的思科交换机、路由器以及防火墙等设备的模拟仿真,而且还可以与现实中网络环境进行深度对接,具有免费、真实可信、用户操作性强等特点,适用于模拟各类型复杂网络环境.

参照彭纪生等(2008)[23]的政策测量手册以及芈凌云和杨洁(2017)[24]、蒋园园和杨秀云(2018)[25]等对这一手册的情景化操作与应用,构建“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效力评估模型,并对三者分别进行赋值。其中,对政策力度的各个标准赋值1-5分;考虑到政策样本主要是针对机动车这单一污染源,目标客体相对集中,为使评估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对政策目标的赋值层次确定为5、3、1;结合赵新峰和袁宗威(2016)[26]的政策工具理论,对政策措施分别赋值5、3、1分。具体测量标准及赋值如表2。

《又见平遥》在剧场的设计上也独具匠心。《又见平遥》剧场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米,古城内绵延起伏的屋面给《又见平遥》剧场设计提供了灵感,高低起伏、一波三折的屋面设计正如历史的起起落落,也展示了古城曾经的繁华和沧桑。剧场的建筑材料选取了能够代表山西风土人情的黄土灰瓦元素,为了更好地融合平遥古城墙面的设计,《又见平遥》剧场将建筑六米以下的部分建在地下,既不夺平遥古城的风采,又与古城交相辉映,给观众更多的代入感,成为了平遥古城又一条风景线。

2017年元旦期间(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2日),《又见平遥》共演出8场,观演人数5987人次,场均上座率94%,演出总收入89余万元。截止2017年11月,《又见平遥》的累计收入达到3.2亿元,上座率达94.88%,2017年一年收入破亿。

(四)传播内容独特性

《又见平遥》从洽谈合作意向时山西省政府和平遥当地政府就积极参与,在项目筹划阶段,平遥县政府每周举行专门的工作会议,攻坚克难。自从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以来,山西各地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为晋商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晋商文化圈也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导向,趁势做好晋商文化的传播工作,以文化促发展,用经济养文化。

晋商家族与中国古代一般的官绅家族不同,有着深刻的商业文化的烙印。晋商重视家规家风,同时注重家族子弟的教育,与其他大家族不同的是,晋商家族有“以学保商”“学而优则商”的教育理念。因此,尽管晋商以商业起家,但他们主张商学结合,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五百年后的今天,在《又见平遥》的故事里也不难发现其浓厚的人文情怀。

《又见平遥》故事基于山西平遥独特的晋商精神和晋商民俗,相比其他剧场演出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对本地观众来说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对外地、外国的观众来说也极具吸引力。在《又见平遥》的演出中包含着强烈的文化仪式感。[14]演出庄重严肃、代入感强,观众仿佛在接收一场精神的洗礼。这种文化仪式感在剧中的主要情节皆有体现。

《又见平遥》的第一幕是“还魂”。八年后,王家掌柜的儿子一个人带着镖旗归来,同行的还有232条亡魂。这些亡魂凭着一个“义”字,远赴沙俄,保一家血脉,命丧归途。正如主人公赵易硕所说:“平遥人做的不是生意,是德行。”这是晋商的大义精神,是晋商仁义的职业操守。还魂的目的很简单——为了吃上一碗面。对于山西人来说,寻根寻的是什么,就是一碗面罢了。看似难以理解,但用剧中人物的话说:“吃了面,就是回家。”赵易硕穿越,魂归故里时拼命地奔跑,边跑边喊着“我要回家”。这是晋商的“家”文化,是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即使穿越百年也要回家。在“古今穿越”这一幕中,导游介绍这古城里的一砖一瓦,同时镖师们的亡魂也在一旁轻轻述说着几百年前这里的历史。这一幕是否在提醒我们,现代人看似铭记,但实则已经遗漏了太多。寻根问祖,我们的祖先的经历可谓惊心动魄。演出最激动人心的一幕,是“面舞”。演员们在面案上挥洒着面粉,抻面、揉面动作一气呵成,山西人对面的情谊,可见一斑。正如还魂吃面一样,对于晋商来说,面是家乡魂。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75页。

此外,山西民歌在推动《又见平遥》剧情发展和渲染场内气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14]赵易硕离开平遥远赴沙俄时,背景音乐《想亲亲》响起,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不舍和爱恋,悲凉柔和的曲调与平遥晋商的义无反顾不谋而合。232名镖师魂归故乡时,背景音乐《桃花红杏花白》响起,厚重淳朴的曲调让观众深刻体会到镖师客死异乡的凄惨,更体现了他们拼了性命也要坚守的那种大义。《又见平遥》中山西民歌的运用渲染了主人公悲壮的命运,深化了“血脉相传”的主题,在音乐的感染下拉近了观众与剧情的距离,可能观众会遗忘演出的具体情节,但悲壮悠扬的旋律却能带着他们梦回平遥,重见晋商的仁义坚守,重新认识平遥古城和晋商文化。

由表2、表3及表4的内容对比可以得知FZ/T 82006-2018《机织配饰品》比FZ/T 73044-2012《针织配饰品》考核的内容更多、更全面。FZ/T 73044-2012的等级比FZ/T 82006-2018少了优等品;外观质量考核点少了整烫和色差;内在质量考核点少了湿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和洗后外观。

四、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传播晋商文化的两大启示

互联网时代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将地球五彩缤纷的信息资源荟萃于网络上,使得整个世界超越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地球村”应运而生。《又见平遥》的成功虽然离不开平遥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政府和优秀制作团队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赋予的媒介融合以及多元化的宣传方式,为山西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及文化旅游产业和晋商文化的传播树立了典范。山西作为文化大省,需要更多像《又见平遥》这样的文化载体,更好地传承晋商文化、三晋文化,让全国乃至世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山西形象。

(一)发挥跨界思维传播晋商文化

跨界思维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跨界思维用多角度、大视野看待问题,突破某个单一行业的认知束缚,向其他行业“借智”,并提出跨越的交叉的解决方案。跨界思维最难得的不是技能之界,而是观念之界。“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这便是跨界思维的转变,只有敢跨界,才能实现创新。

《又见平遥》在发展初期依靠平遥古城的旅游业发展,形成了“旅游+演出”的模式,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达到了1+1>2的传播效果。如今的《又见平遥》已经成为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支柱之一。旅游的本质是感受文化,文化传播与旅游业相结合是必然趋势。晋商文化的发展不能单纯局限于文化传播,要以旅游业带动文化传播,以文化反哺旅游业,形成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菌株充分活化后,以1%接种量接种于LB培养基中,37 ℃,180 r·min-1振荡培养,取100 μL致病菌(调整菌液浓度为1×107 CFU·mL-1)涂布于LB平板上,待平板表面干燥后,平稳放置3个牛津杯,向牛津杯内分别加入200 μL的荷叶发酵上清液,37 ℃培养20 h后,测量抑菌圈大小。

互联网+时代下,跨界思维更显重要,传统产业纷纷寻求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文化传播也应顺利时代发展趋势,变单向的信息输出为双线的信息交流,引进“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提高文化交流传播的效率。

(二)发挥新媒体优势传播晋商文化

山西省内新媒体发展不成熟,导致晋商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还停留在传统的口碑宣传上。而《又见平遥》凭借其口碑打开了晋商文化在网络平台的传播途径,打造两微一端的宣传模式,迎合受众媒介接触习惯,拓展了晋商文化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平台,而是一个新的媒介生态,在这个生态中传播者发出的信息要与整个媒介生态相适应,包括版面设计、语言运用、发布时间、接受对象等。《又见平遥》对新媒体的运用还不够深入,比如官网的功能主要集中于演出信息的发放,只有单向的信息输出,缺少与受众的互动,功能单一,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除了官方的新媒体传播以外,个体内容生产者也为晋商文化的传播做了贡献。在互联网快速普及发展的大背景下,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内容的生产者由“专业”与“非专业”人员共同组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网络平台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①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食欲正常。②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食欲基本正常。③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食欲一般。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有加重。

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哔哩哔哩弹幕网等知名平台上,很多观众上传《又见平遥》的小视频,分享平遥古城的风景照等,推动了《又见平遥》和晋商文化的传播。个体生产者的传播方式扩大了《又见平遥》以及晋商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又见平遥》应该把这些个体内容生产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凝聚起来。例如,在平遥县内可以举办“又见平遥粉丝见面会”,使得晋商文化爱好者和保护者可以在线下坐而论道,集思广益,更好拓宽《又见平遥》中晋商文化的传播渠道。线上可以举办“晋商文化征文活动”“又见平遥粉丝俱乐部”等活动,激励粉丝活跃度,为晋商文化的传播提供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金悦.近代晋商合盛元票号日本支店探微[J].日本研究.2011,(1):64-67.

[2]庞雅文,晏刚.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基于明清晋商跨国经营分析[J].北方经贸,2011,(9):43-44.

[3]王志峰.《又见平遥》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模式[J].经济问题,2016,(10):110-113.

[4]毛成刚,乔南.晋商文化与家族商业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5-16.

[5][美]哈罗德·拉斯韦尔,何道宽: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37-39.

[6]张正明.明清山西商人概论[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1):80-90.

[7]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M].人民出版社,2003:46-66.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1:49.

[9]周鸿铎.文化传播学通论[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13-120.

[10]2017年元旦期间《又见平遥》演出 8场[DB/OL][2007-01-03].http://www.pyonline.net/zwgk/zwxx/31 7653.shtml.

[11]冯盼.《又见平遥》的成功因素及对实景演出的启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2):110-111.

[12]王甜甜.4年《又见平遥》奠定标杆产业[N].山西青年报,2017-08:1-2.

[13]王鑫.“又见”系列演剧模式初探[J].当代戏剧,2017,(1):22-24.

[14]焦贻之.民歌对《又见平遥》演出及平遥旅游的促进作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报,2016,(1):198-200.

 
蔺琪,张静
《喀什大学学报》 2018年第01期
《喀什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