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东汉译经“聪慧”类语义场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语义场理论近年来在古代汉语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无论是语义场的划分还是语义要素分析,都为语料描写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蒋绍愚认为,把一个时代平面的词汇系统描写出来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工作可以、也只能一步一步地做。比如,以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作为对象,对其中反映口语的词汇做全面的系统描写;也可以再把范围缩小一点,对某部著作中的某一类词做全面的系统描写。词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处在相互的联系之中。一批有关联的词,组成一个语义场。[1]笔者参照张国宪的分类标准[2],将东汉译经中的形容词进行多级层层二分:述人形容词(包括感受形容词和属性形容词)和非述人形容词(包括述抽象形容词和非述抽象形容词),其中属性形容词中的“聪慧”类语义场尤为特殊,故本文以东汉时期译经为研究语料,对于其中的“聪慧”类语义场的构成词汇和特点进行说明。

语言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中不断发展变化,从语义场的视角来看,主要体现在新词进入、旧词退出和语义场中的主导词更替;这些语言现象在聪慧等语义场中同样存在。从既往研究的成果来说,对“聪慧”类语义场的考察学界涉及较少,论著如宋闻兵《〈宋书〉词语研究》中的第四章《〈宋书〉中的评赞类词语》[3],单篇论文仅见徐时仪对《朱子语类》中“愚昧、痴狂”概念词语的类聚进行了考察[4]。本文首先将对东汉译经中的聪慧语义场进行共时的分析和描写,统计频率,讨论表达这个概念的词语与这一语义场内成员、语义场外成员的组合关系,并考察自上古汉语始至近代汉语时期的中土文献以及译经文本,对这一语义场的历时演变进行粗浅的梳理。

截止目前,全县共抓获违法嫌疑人三名,解救鸟类64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3只,省重点保护动物41只,清除鸟网42盘,竹竿40余根。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入“聪慧”类语义场的单音词成员有:明、智、慧、聪、敏、哲、了、睿、达、黠、睿、颖、知等。东汉译经中,聪慧语义场成员主要有:明、慧、智、敏、黠。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东汉译经“聪慧”类语义场成员分布表

 

东汉译经聪慧语义场中,综合考虑单音词用例数量和组合形式总数,“慧”是东汉译经中“聪慧”语义场的主导成分。若从组合形式的数量来看,另一个主要成员是“明”,其他如聪、敏、智、哲、睿、达、黠等,都是较为边缘的成分,多作为不成词语素与活跃成分“慧”和“明”构成同(近)义并列结构,较少见作为单音词和组成偏正结构的情况。从语义场整体来说,其中成员作为参构语素构词,并列结构为主要的结构,如:慧明、慧智、聪明、敏智、明哲、睿智、智慧、明达、明慧等;也有一部分的偏正结构,如“黠人”。

下面笔者对东汉译经中聪慧语义场的成员进行描写,并对其中的词语在后世译经中的沿用情况进行论述。

【慧】【智】

慧,梵语prajñā,音译般若,指推理、判断事理之精神作用。智,梵语jñāna,音译若那、阇那,即能断是非而有所取舍。若从佛教义理的角度来说,慧与智有所差别,有为之智称为“智”,无为之空理为“慧”。唐玄奘译《阿毗达摩俱舍论》卷二十六:“慧有二种,有漏无漏。……诸有漏慧皆智性摄,于中唯六亦是见性,谓五染污见世正见为六。如是所说圣有漏慧,皆择法故并慧性摄。”(29/134b)本文佛典皆引自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Tripitaka Collection》(《CBETA电子佛典集成》),台北,2011年。慧有有漏慧和无漏慧,前者为智,后者为慧。

东汉译经中有慧明、慧智、敏智、睿智、智慧、明慧等,其中许多词语都作为固定的意译形式被后世经文沿用。如“慧根”,梵语prajñā-indriya,为二十二根之一、五根之一,义为智慧的根性,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使用。其他词语用例如:《修行本起经》卷二:“佛漏已尽,无复缚着,神真睿智,自知见证,究畅道行,可作能作,无余生死,其智明审,是为佛十神力也。”(3/472a)《道地经》:“三界中尊敬者,我亦尊敬意叉手,自从慧智力慧者自得。”(15/231c)《中本起经》卷二:“是时舍卫国界中间,有郡名随兰然,有婆罗门名阿祇达,多智明慧,居富无比。”(4/162c)东汉译经中“明慧”一例,另见“慧明”,《道地经》:“从若干经得明坚不老不死甘露,声名闻以行如明月,事者净者慧明者,若守度者更明。”(15/231b)

“智”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文献,在此期参构的一些词汇、短语,与东汉译经中含义不同,如“智力”,义为智慧和勇力。

阑尾炎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炎症,属于外科急腹病的一种常见类型。阑尾炎的成因几乎都源于细菌感染,同时由于阑尾发生阻碍而导致阑尾炎的现象也很常见。在阑尾发生阻碍的情况中,粪石阻碍是一个重要因素,往往会导致阑尾炎的产生。阑尾炎在临床上有很多的分类,除了人们所熟知的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之外,急性阑尾炎又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情况。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共计100名,探讨和分析于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X线表现和单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为早期急性阑尾炎诊断提供宝贵的经验,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中土文献方面,上古汉语时期,通过笔者对文献中用例的统计,此时聪慧语义场主要有明、智、敏、哲、慧,属语义场的萌芽时期。其中“明”的单独用例和参构语素构词形式最多,在语义场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其次是“智”“敏”“哲”等成员。这一情况与东汉佛经中的情况不同,此时“慧”仅是语义场的边缘成员,单独用例和参构词汇都很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译者在意译时,具体用词的选用对于词汇在语义场中地位的影响。

另有一部分词语在后世译经中的使用范围扩大,可以用来形容凡俗智慧。《中阿含经》卷三十四:“彼阎浮洲一智慧商人则于后,伺共居妇人,知彼眠已,安徐而起,即窃南行。”(1/642b)例多不赘举。

从后世译经沿用的情况来看,少数词语沿袭东汉译经中“修饰对象修习佛法”这一语义特征。如“睿智”“敏智”,遍检《大正藏》,只能用以形容修行之人,题吴支谦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二:“佛漏已尽,无复缚着,神真睿智,自知见证,究畅道行,可作能作,无余生死,其智明审,是为佛十神力也。”(3/478b)唐慧立本、彦悰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时世亲菩萨亦以睿智多闻,先作《阿毗达磨俱舍论》,破毗婆沙师所执,理奥文华,西域学徒莫不赞仰,爰至鬼神亦皆讲习。”(50/232c)

以正交试验法优选了红枸杞提取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从直观分析可知,极差大小变化为A>B>C>D。说明料液比和超声温度的改变对多糖的提取影响最大,其次是超声时间,超声次数的影响最不明显。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A3B3C3D1。

译经中一些词语,在后世的中土文献中得以沿用,如“神智”,首见于译经,义为神圣智慧,本义形容佛陀的智慧无边,《修行本起经》卷一:“育养众生,如视赤子,承事诸佛,积德无限,累劫勤苦,通十地行,在一生补处,功成志就,神智无量。”(3/463a)后世中土文献中修饰范围扩大,可用来形容才智卓越的人。

聪慧。《法镜经》:“若以得一心不以从致敏哉,但以隆德本,是为一心度无极。”(12/018c)此义在中土文献中用例颇早,《左传·襄公十四年》:“有君不吊,有臣不敏。”杜预注:“敏,达也。”又有“一切敏”,《法镜经》:“正行者得正道,行者得邪道。今我不有邪行,于众生有正意行,乃可得一切敏故。”(12/017b)“一切敏”即为般若的意译。并列结构如“敏智”。

【明】

明,梵语vidyā,音译为费陀、苾驮,义为灼照透视,即破除愚痴暗昧,悟达真理之神圣智慧。东汉译经中“明”参构语词有:慧明、聪明、明哲、明达、明审、明慧等。

System design of air conditioning 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in ward building

(4)浮选工艺的初期投资。经调研,建设浮选能力为30万t/a的浮选车间,投资少于1 000万元。当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从后世译经沿用的情况来看,“明”的使用范围扩大,仍以形容修行之人为主,如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卷十四:“世间有沙门、婆罗门广博多闻,聪明智慧,常乐闲静,机辩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别诸见。”(1/091b)旧题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四十六:“今我众中比丘亦复如是,心意暗钝,无有慧明,不别生死位,不别魔之桥船,意欲渡生死之流,不习于禁戒之法,便为波旬得其便也。”(2/761b)一些词汇比如“明哲”,在东汉译经中用例较少,但在后世译经中凝固成词,用例较多,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五:“毗舍离国有尼揵子,聪慧明哲,善解诸论,有聪明慢。”(2/035a)

但亦可用于修饰“非修习佛法之人”的语义特征中。唐般若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二:“如往昔时有一商人,聪慧明达常行仁孝,恒见父母宗亲贫苦,常怀忧恼逼切身心,以何方便而能给济?”(8/874c)

《道行般若经》卷十:“般若波罗蜜是怛萨阿竭、呵罗诃、三耶三佛母,是诸慧明,是我身,皆从是中出,从是中生。”(8/477b)《修行本起经》卷二:“佛漏已尽,无复缚着,神真睿智,自知见证,究畅道行,可作能作,无余生死,其智明审,是为佛十神力也。”(3/472a)

多层次细节(LOD)模型是加速海量数据场景显示的有效途径,能够保证载入内存的数据始终根据视点,由近及远,不同细节层次的模型数据,从而减轻渲染压力。LOD模型一般通过手动建立不同细节层次的模型数据,工作量大,且耗费时间长,不适合海量数字城市模型数据的批制作。针对纹理数据和模型顶点数据分别采用二次采样和PM箅法[4],生成一系列不同细节层次的模型。

从中土文献的角度来说,“明”作为单音词,几乎全部义项在上古时期已有用例;主要以单用例为主,《说文》:“朙,照也,从月从囧。”最早出现在《尚书·益稷》。除单用例外,《尚书》中还出现数例“聪明”,但义为视听灵敏,而非聪慧;先秦时期的其他文献同。见于《尚书》及其他先秦典籍的用作构词语素的词例有:疏(疎)明、昏明、精明、显明、高明、齐明、明昭、明哲、明德、明王,共10个。作为构词语素,参构的词汇如下表(表2):

 

表2 “明”作为构词语素参构词汇表

 

可见,其在后世中土文献中有较多沿用和新的构词,且其中许多修饰范围扩大。

【敏】

目前酚类物质致癌强度系数还未确定,本研究仅讨论酚类物质非致癌风险,计算公式和参数取值参考美国健康影响评估概要表格、丹麦安全与毒理研究所以及相关研究结果(EPA,1997;Nielsen et al.,1999;Tyl et al.,1999)。

后世译经中用例较少,且如上文所述,“敏智”仍只能用于修行之人的聪敏智慧,如题安世高译《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二:“萨和多部者,博通敏智导利法化,应着绛袈裟。”(24/925c)唐神清撰、慧宝注《北山录》卷九“萨婆多师”条云:“西天小乘宗也。此云广解师,博通敏智,导利法化者也。”(52/626b)后亦用作沙门戒名。

【黠】

聪慧,单用例如《中本起经》卷一:“譬如人梦,寤则无见,黠能舍贪,乃得大安。”(4/148b)《道行般若经》卷四:“譬若男子得象观其脚,于须菩提意云何,是男子为黠不?”(8/446c)“是菩萨有德之人,为二辈中有弃深般若波罗蜜去,反修学余经,得阿罗汉、辟支佛道,于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为黠不?”(8/447a)可见,“黠”既可指遵循教法所得的智慧,也可指凡俗智慧。

译经中并列结构有“黠慧”“黠痴”。丁福保《佛学大词典》“黠慧”条云:“谓世俗之智慧也。”《道行般若经》卷十:“贤者欲知佛身,因缘所生,用世间人欲得见佛故,其人前世有功德,其人远离八恶处生,其人黠慧信于佛。”(8/476c)

偏正结构有“黠人”“黠者”“黠行”“黠见”,如《普法义经》:“为是十法,所从黠行致。”(1/922c)“明想,已习已行已多作,从是致黠见。”(1/923b)除“黠人”“黠者”外,东汉译经中表示“聪慧之人”,表达方式有:慧人、慧者、慧明者、智者、智人,其中“智人”“智者”先秦即有用例,指有智慧之人;而在东汉佛经中,遵从教法方为“智者”:《中本起经》卷二:“佛勅比丘:‘端意低头,勿妄顾视。色欲乱人,唯道能制,抑情捡心,智者必能。……’”(4/161b)另,“慧人”条《汉语大词典》引清代文例,嫌晚,可据补。而可以用于修饰凡俗之人的“黠人”,如《道行般若经》卷五:“譬若有黠人,拖张海边故坏船补治之,以推着水中,持财物置其中,便乘欲有所至,知是船不中道坏,必到所至处。”(8/451c)

从后世译经沿用的情况来看,“黠”及其参构的语词在后世译经中也同时可用于修习佛法与凡俗之智慧。如“黠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百零三卷:“佛言:‘善现!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是黠慧不?’善现答言:‘是愚痴类。’”(6/542c)这里仍用于世俗智慧,而此例中的参构语素“慧”,显然已经与东汉译经中的限制不同。又如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五十:“犹如良地有娑罗树林,彼治林者,聪明黠慧而不懈怠,彼随时治娑罗树根,数数锄粪,以水溉灌,高者掘下,下者填满。”(1/744b)“黠人”“黠者”同。其他偏正结构如“黠行”“黠见”等,则少见于后世译经。

除以上词例外,有些并无单用例而只作为参构语素进行构词,如“聪”在东汉译经中未见单用例,作为构词语素参构词汇为:聪明、聪睿。如《修行本起经》卷一:“是时有梵志儒童,名无垢光。幼怀聪睿,志大苞弘,隐居山林,守玄行禅,图书秘谶,无所不知,心思供养,奉报师恩。”(3/461c)《修行本起经》卷一:“生一太子,字为灯光,聪明智远,世之少双。……即时出家,行作沙门,道成号佛无上至尊,神德光明,无昼无夜。”(3/461b)其他如“睿”“达”“哲”等。

由上引词例可见,“慧”“智”“明”皆为佛经中意译词,由于译经初始时期选择“明”“慧”等意译梵文相关概念,与中土文献中含义不同;“黠”则被划定可用于指称非佛教概念(悟达真理之神圣智慧)的凡俗智慧。由于这些词被赋予的含义,也限定了这些词汇的修饰对象,造成了东汉译经中词汇分“层级”的特殊现象。

从后世译经沿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词汇在后世译经中的使用范围扩大,凡俗之人也可以作为修饰对象,如“明”“慧”“智”等及其相关构词;少数词汇如“睿智”“黠”,则沿用了东汉译经中的义项和语义特征。

参考文献:

[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选择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1993.

[3]宋闻兵.《宋书》词语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9:133.

[4]徐时仪.《朱子语类》愚昧、痴狂概念词语类聚考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65-72.

 
李妍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