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微信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社会学习论的视角

更新时间:2009-03-28

对自我的探讨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自我概念及自我和谐的理论受到了高度重视。社会学习论则是第三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代表性理论。由于心理学史上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矛盾,较少有人把自我和谐与社会学习联系起来。而从实际来看,自我和谐与社会学习却存在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处于青年早期,正是进行社会学习,完善自我的重要人生阶段。社会学习发生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而微信成为当前众多大学生人际交往所青睐的新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学习方式。因此,本文拟结合微信使用的背景,从社会学习论的视角探讨微信使用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

一、自我和谐: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健康状态

(一)自我和谐的基本要义

自我和谐属于自我概念的范畴,它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罗杰斯把个人对自己及其与相关环境的关系的了解和看法统称为自我概念,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1]。自我概念潜在地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在自我的现象场中,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2]。个体达成内在和谐的过程与状态便是自我和谐。

5.并购价值的效应体现。一个是效益效应,据某些资料显示,对于双方融资成立的新公司,首次融资已经超33亿元,融资后公司的估值可超180亿元,这是全球范围最大的私募融资之一,这有利于新企业在未来的时间内上市。两家的合并重构使得用户数量急剧上升,覆盖的群体范围以及地域范围也扩大。新公司覆盖了超过2800个县、市、区,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超1.5 亿人,年购买用户近2亿人,2015年总交易额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另一个是战略效应,对于企业来说,拿下O2O市场,就有在互联网领域的主动权,未来发展的潜力不可限量,美团与大众点评的战略整合,两家企业优势互补,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自我和谐一方面是指个体自我内部的和谐融洽,另一方面是指保持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平衡。如果个体难以调和自我内部因素的矛盾,或者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冲突,那么心理上会失衡,形成“不和谐”的自我失调状态,从而可能影响到心理健康水平,诸如可能造成抑郁、退化、焦虑、恐惧或人际关系问题等。

为了促进自我的健康发展,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罗杰斯非常重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尊重的作用。他试图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尊重,鼓励来访者主动探索自我,发现“真实的自我”。罗杰斯曾说道:“成为真实的自我,意味着去发现存在于自身的实际情感与行为反应中的统一和谐与融洽无间,而不是试图把个人的经验装进一个面具,使它成为一种不真实的形式或结构。”[3]以来访者为中心,让其探索自我,发现真实自我,目的在于达成自我和谐,还原人本身存在的成长性力量,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二)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重要价值

微信在大学生交往和社会学习中起到了中介或工具的作用,联结着社会学习主体之间的认知、行为和环境,因此,这种过程不妨称作“微信式社会学习”。具体而言,在大学生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微信联通着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社会学习过程,在自我概念的发展和社会学习方式之间架起了一座特殊的桥梁,有助于建构起和谐的自我状态。

相比大学之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表现出了多元化的需要和动机,而一以贯之的是自我概念的发展。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大学生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并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当建立起积极的同一性和亲密感,个体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产生爱的品质。“在人类生存的错综复杂社会里,如果没有自我同一性感,就没有生存感”[4],同一性和爱的品质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

壮药战骨总黄酮提取物经皮给药对大鼠/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 叶 勇等(15):2090

在大学生人格品质中,自我和谐是积极品质,自我失调是消极品质,积极品质与消极品质处于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中。从现实来看,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经历着较为明显的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如此,大学生自我和谐的达成往往离不开失调问题的解决。大学生个体明确这点,对自身的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自身、他人或环境等各种因素,大学生个体可能产生自我否定、自我矛盾或自我扩张等心理和行为的失调。这是一种负面经历,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负面经历可能转化为积极力量,从消极的一端转向积极的一端。大学生克服自我否定、自我矛盾或自我扩张的认知和行为,恰恰也是自我和谐力量增强的表现。大学生正是在探索“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的问题中实现成长。因此,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过程中,自我和谐是连续地实现的过程,也是应当追求的健康状态。

二、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重要途径:社会学习

(一)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种具有认知基础的动机源。未来结果的认知表象能作为当前的行为动因而起作用。”[5]139-140当然,强调个人因素,并不排除外部诱因对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发生和效果同时又改变或调整个体的认知因素。个人因素和行为并非处于真空之中,而是处于动态变化的环境当中,两者分别且同时反作用于环境因素。

在创新创业意识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目前,我国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高校创客空间等,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事件的一级预防作用…………………… 张宣宣 王卫东 王靖秋 等(1)18

在班杜拉看来,三者的交互作用离不开个体的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的基础正是在个体在榜样的示范过程中进行观察学习。社会学习论的提出使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变。

(二)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学习的关系

人的心理和行为是个体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保持内在一致性,个体的自我概念必然组织并解释个人“现象场”的经验,并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保持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平衡。因此,自我和谐离不开自我与环境及经验的作用,需要在人与环境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实现。

然而,对自我与环境的关系,三大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观点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两代激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持有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过于强调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完全漠视了人的主体因素。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则把人的发展囿于本我,在他的理论体系中,自我属于冲突的领域,基本上是调节本我和超我二者矛盾冲突的附庸。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非常重视自我,特别是健康自我的作用,分别提出了自我实现论与自我概念及自我和谐理论。人本主义者不排除环境的影响,但强调自我发展的动因是人性本善的“似本能”力量,实质上只把环境因素看作理解自我的背景,至少有忽视环境变量的嫌疑,甚至把社会环境看作限制人自由发展的因素。

在社会学习论的立场上,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正是个人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三者交互作用的过程。个人的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本身可以作为动机源引发和推动行为的发生。“在思维中表现未来结果的能力为人们提供了一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第三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整合了多种心理学成果,提出了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的立论基础是班杜拉提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即个人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等)、行为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自我的发展。

三、微信使用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学习关系中的作用

(一)微信作用存在的前提: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普遍性

班杜拉早已论述过新兴媒体对人的影响,他曾指出:“电视的出现大大扩展了原型对于儿童以至成人的作用范围。今天的人们已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大多局限在家庭的和亚文化的示范形式上,而是能够通过各种媒介所提供的大量的符号性示范活动,一边享受家庭乐趣,一边观察和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以电视形式呈现的原型在吸引注意力方面非常有效,因而不需要任何诱因观众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5]19相对电视兴起的时代,互联网对人的影响也是符合班杜拉所阐释的基本思想。微信作为代表的今日互联网交往通信工具,它们对人的影响可能正如班杜拉所言“不需要任何诱因观众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何况在微信互动平台中,个体不仅是观众,而是参与者。

用SIMCA 13.0分析软件,以第1、2主成分得到PCA得分图(图3),图中20批橘叶药材分布情况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为了确定样本组间差异,本研究对A、B、C三组样品进行PLS‐DA分析,通过VIP图(Variable importance)(图 4)筛选出差异较大成分。且文献说明[13],VIP>1的变量对分类起着关键作用。由图4可知10个成分VIP均大于1,其中21、17、22、8、26、6号峰对橘叶药材分类的影响较大。

1.“微信式社会学习”:微信影响的基本机制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的一款跨平台的多功能通信工具,使用者可通过手机网络查阅与共享图片、文字、语音或视频等丰富的信息,它支持单人或多人参与。由于微信客户端可直接与QQ及手机通讯录的朋友进行通信,且只产生少量费用,它已成为大学生用户群青睐的移动网络社交软件。郑晓娜的调查发现84.7%的大学生在使用微信[9];在祝阳和王欢的调查中,则达到94.71%[10];周喜华调查的669名大学生被试中有661名大学生开通并在使用微信,占样本的98.8%[11]。各项调查均表明,大学生使用微信非常普遍。如此,微信朋友圈确实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在这种关系网络中,交往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并存,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特定的影响。

(二)微信使用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1月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12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指出,即时通信工具以微信、QQ为主要代表,主要满足用户交流互动的社交需求,使用率在90%左右。[7]早在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指出,包括即时通信、微博、论坛等交流沟通类应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使用率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在交流沟通类别的即时通信应用中,大学生的普及率达到98.3%,高于青少年总体普及率的92.4%和网民总体普及率的90.7%。[8]

“从社会学习的观点看来,相互作用是一个交互决定的过程,行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是相互联结着起作用的决定因素。”[5]8社会学习论强调人的认知等内部因素、人的行为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人的信息加工能力,重视人的自我调节能力,重视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

按照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基本思想,微信使用行为的产生源于个体认知上的需要和好奇,当大学生掌控微信的功能时,这种需要和好奇激发起微信使用行为,产生人际互动。如此,微信提供的网络交往平台构成了人际交往的互动环境。这个平台提供的信息同时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大学生的微信认知、微信行为和微信环境构成了微信交往信息流的通道和载体,从而形成了微信人际交往的认知、行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

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和谐,对处于成人早期的大学生尤为重要,是其心理健康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在此意义上,自我和谐就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健康状态,是人格成长的重要标志。随着自我认知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自我概念也在发生改变和完善,其理想状态是自我和谐。

中国的钱币历史悠久,经过春秋战国贝、刀、布、圜流通,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钱币的形式统一为方孔圆形,而且对钱文有了统一的规定,这样的钱币在中国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叶的清末民国初年。秦以后的中国货币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币材多用铜、铁等贱金属;钱币图饰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用文字;技术上采用范铸或翻砂浇铸制成;形式为圆形方孔;钱币上的文字字体变化多,有楷、行、草等不同书体,因字体的不同,而形成对钱;铭文多记币值、年号及地点等。

微信传播的有关心理与行为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特别是那些正向的信息塑造着大学生的自我。大学生作为微信的积极参与者,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自我进行反思,重新调整,乃至做出行为的改变。同时,个体独具的自我概念模式会指引对微信使用及信息查阅的倾向与偏好,可能选择有关励志的信息,可能选择有关娱乐的信息,也可能选择有关社会文化的信息。上述信息的获得和共享过程,加上微信朋友圈的聊天、点赞、评论等功能,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学习的体现。总体而言,在“微信式社会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得到发展与变化。

2.微信使用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具体作用

微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交往和尊重的需要,有助于促进自我健康。有关调查显示,发信息和使用朋友圈是大学生最常用的微信功能,二者占到微信使用功能的97.3%和85.5%,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目的中与亲朋好友联系的占64.8%,发布和查看朋友圈的占56.2%。[12]大学生微信朋友圈成员共享有关内容,有利于圈子成员寻得身份定位和归属感及认同感,能在心理上获得社会支持。[13]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交往中的归属感、爱和尊重是人类的重要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有利于自我实现的发展,从而促进自我的健康成长。从另外一面来看,交往和尊重的需要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对微信更加青睐。焦开山的研究发现,伴随着孤独感的增加,大学生微信使用的频率也在增加。[14]可见,在“微信式社会学习”的过程中,微信为满足大学生交往和尊重的需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微信使用能够促进信息的沟通,有利于丰富自我认知和调节自我情绪。在交往的基础上,信息得到传播和交流,交往主体之间进行着“微信式社会学习”。微信使用中,大学生同辈群体是主要交往对象,大学生对微信具有较高的接受度与满意度。[15]其中,特别是有关人生经历和成长体验的信息在较大程度上吸引着大学生的关注和点赞,启发着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预期。这种认知和预期落到实处,可能会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成长,促进自我更加和谐统一。

效益分析是安全投资决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安全投资的效益是指安全措施前的损失与安全措施后损失的差值。但在安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在没有采取措施前就未发生安全事故,我们需要认识到做好损失估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在采取安全措施之前就发生了事故,之后进行了安全投资,则此时,怎样估算出之前和之后的损失差也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焦点。地质工程的风险具有关联性,无论之后是否发生事故,都可能与安全投资并无直接的关系。甚至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所以这种安全投资效益的思路不具应用性。

大学生使用微信,可以强化自我和环境的联通,有利于自我内外平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个人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对自我概念而言,个人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相互依存,三者的理想依存关系是形成稳定的、一致的、平衡的自我概念状态,即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恰恰也是三者协调一致的健康自我的标志。在使用微信过程中,大学生通过人际互动和观察学习,获得学业的进步和人格的成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介无法满足信息传播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微信给大学生提供了信息传播和分享的新途径,与学校相关的微信朋友圈和校园公众号,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信息。微信起到了一定的学习方式变革的作用,提高了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互动能力。[16]总体而言,微信使用带来的“微信式社会学习”有利于自我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构成了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74-176.

[2]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1):19-22.

[3]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杨广学,尤娜,潘福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6.

[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71.

[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李伯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8-03-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3/t20180305_70249.htm.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 研 究 报告[EB/OL].[2018-03-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sqbg/201712/t20171227_70118.htm.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8-03-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608/t20160812_54425.htm.

[9]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4(2):83-86.

[10]祝阳,王欢.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实证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3-88.

[11]周喜华.大学生“微信控”现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6(3):105-109.

[12]李岚冰,吕新艳.大学生群体微信使用意向分析与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6(5):100-104.

[13]肖斌.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10):93-97.

[14]焦开山.孤独感与移动互联网使用——以大学生微信使用为例[J].青年研究,2016(4):19-28.

[15]张志坚,卢春天.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5(3):89-93.

[16]刘刚,胡树祥.微信新媒介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双重影响的实证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5):94-97.

 
张文江,张敏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