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时政词汇语言特点及其英译原则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时政词汇通常出现在党和国家重要政治文献中,主要以词和词组为呈现单位,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达,是中国当代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结晶和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的集中体现。作为对外宣传中最敏感、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时政词汇理应成为翻译研究的重点。时政词汇不仅展示了汉语政治词汇的构词规律、意义特征,体现了汉语政治词汇的创新,而且是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的重要载体和大政方针的风向标。根据英国传播学家雷蒙德·威廉斯的观点,文化传播的核心是关键词的传播。在他看来,这样的词语是社会实践的浓缩,是历史斗争的定位,是政治智谋和统治策略的容器。[1]当今世界,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谁掌握了词汇,谁就掌握了世界”。可见,这些当代时政话语关键词的翻译,对于我们当前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对外形象意义重大。然而,译界在对外译介这些时政词汇过程中还存在某些问题。本文拟探讨时政词语语言特点、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英译原则。下面行文中,部分译例源自中国翻译协会组织的历届中译英研讨会专家的研讨成果,该成果刊登于2000年以来的《中国翻译》,译例后面括号内“/”前后数字分别表示《中国翻译》的年份和期号。

一、时政词汇语言特点

时政词汇自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这里简要分析其语言特点。

(1)多用动词

我国时政文献,口号式句子较多。这类句子常常是省略主语的不完全主谓句,使用隐含主语的口号式省略句,是出于内宣需要,可以强化号召力,达到宣传感召目的。中国民众对这类句子喜闻乐见,习以为常。更值得注意的是,时政文献无主语省略句中还多用动词,某些句子拥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动词,例如,“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以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动词:推动、推进、增强、加强、强化、加快、加大、抓住、形成、把握、重视、发扬、发挥、落实、部署、促进、保障、完善、优化、贯彻、解放、坚持、取得。多用动词,是因为汉语是动态语言,句子更多地使用动词、动词短语,或重复、重叠动词,以凸显汉语动态性,增强表情达意气势。

(2)推崇缩略语

缩略语因表达简洁,使用方便,因而受到当代社会的追捧,是汉语时政词汇举足轻重的造词手段,如“特困户——特别困难户”“通胀——通货膨胀”“打假——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产品、作品”。一般认为,“缩短略去部分而取代全词的就是缩略语”[2]95。和英语缩略语比较,虽然汉语缩略语数量较少,但是含义明确,使用相对规范。此外,汉语时政缩略语还有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数字概括式缩略语,是用数字进行概括,与名词搭配,被修饰的名词是由指称同类事物的名称提炼出来,而且提炼出来的名词与原来的名词形成种属关系。严文斌把这种现象称为“政治口号的‘数字化’,即我们的政治口号和政策术语,往往追求语言用词上的工整、对仗,然后又用数字加以概括,其模式就是‘N个X’,如‘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3]。数字概括式缩略语自由灵活,生成性强,在时政词汇中出现频率很高。

(3)运用派生词汇

据统计,英语词缀有300多个,而汉语词缀只有100个左右,但仍在不断增加。几乎每个汉语词缀都有独立的形式和意义。绝大多数汉语前缀都有意义,张维友这样划分前缀:表数的(初、第、单、多、双、半)、表否定的(非、无、不)、表程度的(超、准、次、小)、表态度的(亲、反)、与英语对应的(副、自、泛)以及其他汉语前缀等。[2]63-64汉语后缀比前缀多得多,这些后缀也大多表达明显意义,其主要功能是改变词性,由后缀构成的词基本上是名词。张维友根据后缀表示的意义,把后缀分为六类,其中一类表示“性质、状态、程度、过程、方法、学说、信仰”等抽象概念,使用“学、论、性、度、派、法、化、主义”等后缀词。[2]66由这类后缀构成的词汇在时政文献中不胜枚举。

上述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共同点在于核心目标一致,致力于能源转型的研究,最终实现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主要特征相同,都是采用互联网思维,将能源和信息连接起来。德国在能源互联网方面的实践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中国的电力市场发育程度远不及德国。

北师大语文教材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名言警句和古诗词诵读,这些作品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有的是对风景进行描写的,有的是对品格情操进行歌颂的。古诗词在用词方面往往非常讲究,让人读起来非常押韵,能够使读者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并可以熏陶他们的情感。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诵读,对古诗的美好进行感受。

(4)偏好形象化表达

汉语通过类比、比喻、象征等手段,运用具体实在的表达,使得抽象思想明白易懂。即使是表达同一概念,中国人偏好具体思维,因而汉语更具体形象;西方人习惯于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因此英语更抽象、笼统。中国人在写作中多运用形象类比,通过形象表达思想,从而获得直觉感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倾向使用形象化或者意象含义丰富的描绘性比喻、比拟,不仅使得抽象情景和事理具体直观,易于理解把握,而且使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蕴涵丰富,有益于构建绚烂的修辞风格。Lin Yutang谈到汉语时曾说:“这种意象名词丰富但抽象名词缺乏的特点对写作风格,进而对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影响”[4]83。无疑,时政外宣文献也不时出现形象化的绚烂表达。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指出要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推进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与审计机关的信息共享,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创新电子审计技术[5]。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解决目前繁重审计任务与有限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多点联动审计、全覆盖审计、动态审计、事后与事中审计、非现场审计成为可能,研究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审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5)崇尚齐整形式

有的时政词语一语多译,译文规范性不强。常言道,“译无定则”“词无定译”。一语多译是翻译中普遍现象,然而,如果一个时政新词有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对应语,这本身就违背政治术语单一性原理,容易导致国外受众的误读误解和接受混乱。如“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提出以后,《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中国广播电台以及有关网站等媒体就给出了多种英译,主要译法包括: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 scientific strategy of development、a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最后一个译文为中国官方广泛采用,但仍未反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且词序的逻辑搭配亦不妥,是一种有歧义的译文。[9]同样,自从胡锦涛2008年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讲话中使用“不折腾”后,国内出现了多种译文。“不折腾”语义宽泛深刻,表现力强。《中国翻译》编辑部曾特邀七位著名专家学者讨论该词译法,他们分别推荐了自己认可的近十种译文,但没有给出一个大家认可的译文,还对官方用得较多的do not get sidetracked提出质疑。[10]后来译界又陆续推出二十余种译文。

(6)青睐均衡节奏

有的译文不够简洁明了,术语标准化意识不强。有时译者翻译汉语政治术语时因找不到与其概念相对应的英文术语,又为了传播独特的中国政治文化,因而采用释译。如“差额选举”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政治术语,若译成the election pro⁃cedure in which the number of candidates nomi⁃nated is greater than the number of persons to be elected,[11]既不符合政治术语的标准和政论文体特征,也不言简意赅,较难让西方读者接受。

(7)喜好引经据典

当代中国人也继承了另一种古典思维方法,即喜好从典籍中寻求“权威”。王秉钦认为:“中华民族对自己的古典历来持尊重之态度,视祖先的典籍为不可挑战的权威,甚至人们常常喜欢在有关的古典中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寻求权威。”[5]28他还引用日本学者中村元的观点加以佐证,后者曾说:“中国人常常重视先例,以先例作为先决模式,换言之,古代人昔日经验的成果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唤起一种确实感”。[5]28这种古典思维方法是“中国文化的特异现象”,自然无可避免地出现在时政文献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自讲话中,不时从中国典籍中摘取诗词古语。当然,蕴含典故的古语诗词具有浓烈的正式语体书卷语韵味,有助于营造政论文庄重典雅、简练严谨的风格。

(8)选用俗语谚语

俗语流传于民间,是形象的、定型化的语言单位,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特征,如“不折腾、啃硬骨头、吃定心丸、打退堂鼓、撸起袖子加油干”等。谚语是广为流传的、通俗易懂的、艺术性的固定短句或韵语,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谚语是俗语的一部分,两者都具有口语性强、活泼风趣、言简意赅的特点。在当前中国的社会语境、政治语境下,在选词择语方面,官方话语有意接近民间话语,使得俗语谚语乃至网络用语成为中国政治场域中的流行语,表现在一些官员时常使用俗语谚语,甚至“力挺”网络用语,如“有权就是任性”“点赞”,以展现亲民作风及与时代变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二、时政词汇英译困难与问题

汉英翻译难,时政词汇英译没有先例可援,操作起来更加复杂、更加困难。究其原因,首先,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时政新词语层出不穷,其语义往往呈现不确定性,又常带有政治色彩,理解起来自然有些晦涩难懂,因而这项创造性翻译活动保证正确规范自有其特定的难度;其次,一些时政新词蕴含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很难从一般的汉英词典中找到准确的对应语,翻译此类新词时常常没有定规定译可循,若要达到译文准确无误,也绝非易事;再次,时政新词来源广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法律、社会等众多领域,翻译时需要考虑受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习惯,而一些译者囿于专业知识、英语水平的羁绊,翻译此类新词时也可能出现误解误译。所以,时政新词英译要实现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面临巨大挑战。在笔者看来,时政词汇英译主要存在准确性、规范性、标准化不足等问题。

有的时政词汇译文不够准确,未能传达出其政治内涵。把时政词汇及时准确地翻译成较地道英语,是提高外宣亲和力及影响力的前提。如“思想”是我国政论文献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在“思想道德建设promot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progress(2008/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cultivate ideals and ethics(2009/2)”“ 强 调 统 一 思 想stressing unity in thinking(2010/4)”“ 进 一 步 解 放思想further free the mind(2014/2)”几个译例中,“思想”译法灵活,但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把它译成ideological就不够妥当,此处ideological没有有效传递出“思想”的褒义色彩和正面倾向,因为ideology有“空想、空论、思想改造、洗脑”之意。再如“和平崛起”曾被译为peaceful rise,然而rise的使用容易在国际社会产生“中国威胁论”的负面联想。

汉语是集音韵美、形式美、结构美为一体的语言。在王秉钦看来,汉语就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讲究韵律、格调、节奏等齐整的形式。[5]29中国人喜好修饰之文风,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可见,喜好形式齐整的传统修饰风格,是国人一种古典思维方法。这种文风表现为对偶(对照、对仗)、排比结构的大量涌现。在领导人的讲话及政府文件中,异义的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并置构成的对偶、排比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同义反复现象也比较普遍,就是说,这种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并置构成的对偶、排比有时也会产生同义反复,如“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五十六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对偶(对照、对仗)、排比结构的大量运用,使政论文献文辞齐整和谐,韵味浓郁,节奏刚健,气势宏伟,具有强烈的听觉和视觉修辞冲击效果。

一般来说,汉语是感性的语言,比较青睐夸张、反复等修辞的运用,注重语言节奏的均衡协调,表现在更多地使用某些动词、副词、形容词之类的繁复描绘语。如“加以、给予、进行、从事、实施”这样的动词,在和“研究、调查、打击”等动词搭配时,“这些动词原来的词汇意义已经明显地弱化了,因此在某些句子里把它们去掉并不影响句子的意思”,[6]10这样的搭配主要是强化节奏和语气。同样,某些副词动词搭配:“热烈欢迎、坚决支持、努力做到、认真执行、广泛开展、积极推行”,也是出于音律协调和形式齐整的原因。[7]218其实,例中副词的意义无关紧要。此外,某些偏正结构中的形容词也为了追求华丽描绘及音律整齐的效果,意义并不凸显,如“重要经验、严峻挑战、明确的决定、重要的先决条件”当中的形容词就是如此。这些“无义添加”的描绘性动词、副词、形容词本身并没有很强的实质意义,而主要出于均衡音节考虑,正如潘文国所言:“语义让步于节奏,汉语的构词造句,不完全是出于意义上的需要,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更多的时候,节奏上的考虑似乎更加重要”。[8]258

时政词汇翻译是我国外宣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中国站到了国际舞台中央”的今天,译界该如何翻译这些时政词汇,当务之急是根据时政词汇构词规律和意义特征,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翻译原则,使时政词汇英译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

三、时政词汇英译原则

时政词汇的英译可能伴随着意识形态的转换,所以其翻译必定要“讲政治”。杨明星曾提出外交翻译的政治等效原则,笔者认为该原则同样适合时政词汇英译。政治等效原则的内涵是:外交翻译必须一方面准确、忠实反映源语和说话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语境,另一方面,要用接受方所能理解的译入语来表达,使双方得到的政治含义信息等值,使译文能起到与原文相同的作用和交际功能。[12]“但是,翻译政治词语时不够谨慎,或过于粗糙,则会使外国读者难以理解,无法接受,有时也会引起歧义,甚至导致政治事故”。[13]108而且,这类政治性误译的后果比语义性误译更加严重。例如,我国政论文献中时常出现“宣传”一词,其英语对应词是propaganda,但该词是贬义词,是指“采用欺骗、掩盖等扭曲事实的手段,在广泛范围内促使群体接受某种意识形态思想”,所以“加大宣传力度”“对外宣传工作”分别被译成launch an extensive publicity campaign(2005/5)、conduct public diplomacy programs(2007/5)。如果把“宣传”译成propaganda,那译文可能给英语读者造成误解。因此,翻译此类词汇时,必须注意其褒贬色彩,考虑国外受众的认知模式、接受心理,采用他们认可接受的表达方式,以求减少抵触性和对抗性。

时政词汇是汉语词汇中最前沿、最鲜活的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新的政治背景、社会生态和经济环境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产经验及生活方式等文化内容,因此,时政词汇翻译也应该传达当代中国最活跃的文化。文化传真原则要求译者以源语文化为取向,保留原词语的文化特质,使用译文读者可接受的语言,以增进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例如,“农民工”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而migrant workers或migrants是指在美国农场从事收割工作的“流动季节工人”,前者指进城做工,后者指务农,两者的共同点是工作和生活的流动性。所以,为了补充原词语相关信息,可以添加修饰语,将“农民工”译成rural migrant workers(2010/4),当然必要时还可在上下文中作出解释,或添加注释,以便最大限度地传达源语文化内涵。

新学期不少年轻教师要组建运动队(以田径队为例)进行业余训练,新团队的凝聚力培养是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对年轻教师执教能力的考验与管理能力的挑战。年轻教师要善于学习与借鉴优秀教师的管理艺术,从团队建设的几个关键点着手,加强团队凝聚力的培养和引导,运动队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政治等效原则

时政词汇英译是对外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准确畅达地翻译时政词汇,首先需要确定其英译指导原则,以便妥善处理制约其英译行为的因素,减少翻译失误,提高翻译质量。不可否认,时政词汇英译应该遵循“忠实、通顺”这个一般原则,就是说,时政词汇英译首先具有政治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特点,译者要有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性,能够深刻领会时政词汇的精髓与政治意图,不能随意删减或添加内容,以便准确地表达原文立场和观点,使英语受众顺畅接受译文信息。然而,鉴于时政词汇的特点、性质及其英译困难与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英译原则:

(2)文化传真原则

华谊在面对着自己的消费者时也面对着整个社会的监督,所以在品牌经营上,不仅需要保证品牌的知名度,更要加强品牌形象的维护以及品牌正能量的输出能力,秉持诚实守信的态度,树立积极传播正能量的品牌形象。

(3)洋为中用原则

洋为中用原则是指通过回译和借用处理时政词语。汉语某些时政词汇,本质上就是英语的汉译,翻译时要追根溯源,将它们还原成英语对应语。所以,遇到这类源于英语的时政词汇,回译最为简便可靠,而不必另觅新译,以免造成混乱。如表达国际关系的外交术语“利益攸关方”,不能字词对应地译成participants with related interests(有关利益的参与者),而应该回译成stake⁃holder,则更简洁地道。同样,外交领域另一专业术语“现状”,如果想当然地意译为the existing condition or state of affairs,就冗长不正式,而应根据术语翻译要求,将其还原成status quo。另一方面,汉英语言和文化有共通之处,有些看似中国式的表达,其实与西方社会颇为相似,这使得时政词汇英译借用英语近似表达成为可能。例如“形象工程”曾被释译为projects designed to build their own images(2001/2),这种释译有悖译语习惯,当然,硬译为 image project也不合适,后来,专家们把它译为vanity project(2004/3),则是恰到好处,vanity project就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在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为了招纳教师,会引进很多的实习老师,实习老师由于教育经验不足,年龄较小,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很好的明确教学目标,影响教学进度,还会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造成影响。还有一部分学校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还会让代课老师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代课老师毕竟不是专业的数学老师,所以在教学质量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所以针对以上内容,师资力量不过关也是影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4)与时俱进原则

汉语时政词汇往往蕴含敏感的政治信息、丰盈的文化意涵。当前其英译还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所以对某些没有定译的时政词汇英译,进行不断的补充、更正,是保持外宣鲜活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与时俱进原则要求译者在词汇译文质量不佳时,跟踪译文读者反应,参考评论者意见,借鉴国外相关英文表达,再对译文进行打磨、修正。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俗语的翻译,就反映了专家们对翻译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译文几经打磨、几度改版:The more distinctively national,the greater its appeal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more national it is,the more international it becomes.(2002/5);The greater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a piece of work of art),the greater its international appeal.(2005/2);The pride of a nation is also the pride of the world./What's unique for a nation is also precious for the world./When you are unique,the world comes to you.(2007/2)。显而易见,第三次专家给出的三个译文摆脱了原文形式桎梏,译出了原文内涵,优于前两次的译文。

(5)经济简明原则

曾利沙曾提出外宣文本翻译的经济简明原则:译者以尽可能少的文字准确传达相应多的信息值,让受众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明快流畅的信息量。[14]其实,在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信息的基础上,时政词汇翻译更应遵循经济简明原则,增强译文可读性。经济简明体现了一种清新明快的美感和张力,给予读者认知能力发挥空间,[14]同时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快节奏要求,提高读者的交际效率,帮助他们在特定认知语境里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佳关联。例如,“中国特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多被硬译成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偶尔 也 被 译为 in the Chinese context(2005/1),这种硬译造成译文啰嗦累赘,质量不佳,但在第29届中译英研讨会公布的研讨成果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被译为China’s path of socialism、China’s socialist system、theories of Chinese socialism(2016/6),可见“中国特色”已被明确定译为China’s或者Chinese。如此改译可谓简洁明快!

(6)语域对应原则

语域是指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M.A.K.Halliday将语域定义为语言变体。语言使用要求“语贵适境”,这种适合性是语言交际的“灵魂”,失去这个“灵魂”,语言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功能。政论文献本质上决定了其语体的正式性,表现在句子严谨、缜密,并列结构多,长句多,逻辑关系隐含;而在选词用语上涉及面广,概括凝练,不时呈现诗词古语,甚至还间或夹杂口语化的俗语谚语乃至网络用语。“语域对应”原则要求译者不仅要理解时政词汇的语义,更要理解其使用的社会语境和语体色彩,并选用合适的语词和结构表达译文。在翻译古语典故和俗语谚语时,专家们就采用了不同语体,以求和源语对应。如把出自《国语》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源自《论语》的“君子和而不同”分别译作Harmony generates and sameness stops/stifles vitality.(2007/2)、Gentlemen seek 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2007/2),在选词择句上体现了古汉语雅致规整的特点,旨在增强译文的庄重感、严肃感;而把“敢于啃硬骨头”译成 be ready to face tough choices(2014/2)、“ 喊 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译成Don’t just shout/yell.Roll up sleeves and get things done!(2013/3),译文用词用句简单明了,保留了源语口语体特征。

结 语

翻译的本质是传播,传播的核心是关键词,而时政词汇英译的本质是话语权、主导权的争夺。在翻译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法律、文化、国防等领域的时政词语时,译者应根据这类词汇的语言特点,在认知和理解原文后,还要遵循其特有的翻译原则,采取灵活有效的翻译对策,使用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目标语受众认知心理和接受习惯的译文进行规范表达,以便加强时政词汇英译的感召力、认同感和亲近感。长期以来,时政词汇英译是我国对外宣传领域的一大难题,关系到我国对外宣传水平、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中国译协自1999年以来,坚持组织专家举办了30届研讨会,对时政词汇英译做了大胆的、开创性的探索,为我国时政词汇翻译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这是提高我国时政词汇翻译准确性,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有力举措,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外宣传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宪光.文化研究的词语分析——雷蒙德·威廉斯《关键词》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1-4.

[2]张维友.英汉语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严文斌.“趣”说政治话语对外传播[J].中国翻译,2015(5):8-10.

[4]Lin Yutang.My Country and My Peopl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8]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冯志杰.“科学发展观”英译商榷——兼论重大政治理论术语翻译的原则和标准[J].上海翻译,2010(2):70-72.

[10]施燕华,杜艳,等.“不折瞎”英译大家谈[J].中国翻译,2009(2):58-61.

[11]New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onstitutio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vised and adopted at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November 14,2012[DB/OL].(2013-03-29)[2018-02-02].http://210.72.20.108/index/introduction.jsp.

[12]杨明星.论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以邓小平外交理念“韬光养晦”的译法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90-94.

[13]张健.报刊新词英译纵横[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14]曾利沙.对《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英译文评析——兼论对外宣传翻译“经济简明”原则[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2):5-9,16.

 
叶小宝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