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安化黑茶产区生态旅游扶贫开发探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江中游,下辖23个乡镇,总人口108万。安化属山地地貌,地势从西向东倾斜,境内高山叠嶂,峰峦挺拔,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63座,全县相对高差1565米,地形复杂。安化县多年来一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现有省级贫困村130个,贫困户3万余户,贫困人口15.16万人[1],全面脱贫难度较大,如何破解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是摆在安化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安化县的高山峡谷气候特别适合茶树种植,县内茶园星罗棋布,茶园、茶场、茶田等覆盖安化区域面积达30余万亩。安化作为黑茶发源地,黑茶产业发展至今,县内茶园茶企达150余家,黑茶产业已成为安化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安化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安化被誉为“中国黑茶之乡”,“安化黑茶”已名扬内外,成为安化的一张国际明片。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黑茶产业为安化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提供了引擎,安化可以立足自身黑茶资源优势,进行深度旅游开发,大力推动茶旅一体化,一方面可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黑茶产区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

就像涓生与子君的婚恋悲剧所警告我们的那样,人们不应该得意于新道德的先进,而要不断观察新道德在社会运行中产生了哪些新的社会问题,并予以反思和改进。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人性从“存天理灭人欲”的吃人礼教中得到了解放,“人权”作为至理名言被推上神坛;人们意识到感性可能存在的漏洞,便尊崇理性和秩序,制定了无数法律以维护社会公平。这的确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可是,它们并非十全十美,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它们同样会造成个体的不幸。

安化黑茶产区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

(一)安化黑茶历史悠久

安化黑茶因发源于安化县而得名,历史文化久远。黑茶茶树最早自生于安化的山崖水畔,秦朝时安化先民开始驯化培植。安化黑茶的前身“渠江薄片”兴盛于唐宋时期,深得文人墨客的喜欢和赞赏。明清两朝“渠江薄片”则是皇宫贡茶,自明朝洪武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贡茶历史长达近500年之久。近代 “千两茶”作为安化黑茶的代表产品,又展示了安化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安化黑茶作为“边销茶”,远销边疆地区,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需要,增强了民族团结。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茶贸易极为繁盛,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遗址印记,至今还完好保存有茶行、茶亭、茶碑、茶市、驿站等茶遗迹,茶马古道依然在安化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绵延。厚重的茶历史为安化黑茶产区发展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先天的优势条件。

(二)安化黑茶知名度高

唐、宋、明乃至清朝时期,安化黑茶的前身“渠江薄片”一直是社会公认的茶之名品。毛文锡(五代)所著《茶谱》中有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渣也”,“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吴淑(宋代)所著《茶赋》中有载:“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李时珍(明代)所著《本草纲目》中有载:“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渠江之薄片,会稽之日铸,皆产茶有名者”。如今,安化黑茶更是安化县一张响亮的名片。安化黑茶拥有“少数民族生命之茶”“民族团结之茶”“健康之茶”“最具历史底蕴之茶”“大气之茶”“最具收藏价值之茶”等美誉。2007年安化黑茶的“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茯砖茶手筑工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化黑茶2009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7年荣获 “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目前,“安化黑茶”品牌价值正迅速提升,市场影响力巨大,为黑茶产区旅游市场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黑茶茶园生态环境好

安化的森林覆盖率达76.17%,被誉为“黑茶之乡”“竹子之乡”,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安化素有“山奇、水碧、洞幽、林茂、茶丰”的美誉,至今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情,高山峡谷风光秀美独特,远离城市尘嚣,故被称为“高山之城,茶马遗风”。《茶经》曰“上者生烂石”,安化拥有6亿年前的冰河世纪遗迹,是全球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独特的冰碛岩地理环境,温湿的气候条件,土壤酸碱度适宜、适度富硒,非常适合茶树生长。黑茶茶园处于无工业污染、生态保持完好的高寒山区。山民把高山坡地开辟成熟土,栽种茶树,建成茶园。茶园紧临山崖水畔,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空气清新,景色赏心悦目。茶园优越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产出高品质的安化黑茶,而且为黑茶产区发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四)黑茶特色产业链条完整

安化县十年磨一剑,成功打造了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黑茶产业链条,安化黑茶已从过去的茶产品上升到了如今的茶产业。2016年全县茶叶年产量6.5万吨,综合产值125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2],成为全国茶叶税收和茶业科技创新第一县。全县有150家茶叶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企业59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3]。安化制定了黑茶生产、加工的标准体系,目前有8个国家标准和13个省级地方标准,黑茶加工方式正朝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方向迈进。黑茶销售采用专店、专柜、电商、微商、直销、个性定制等多样化营销模式,在全国县以上城镇均设有销售点,专店、专柜达4万多家,营销网点和网店达10万个以上,销售网络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完成布局,并开拓了欧美、独联体国家、东亚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安化还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大力推广黑茶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熟的黑茶产业可以为黑茶产区旅游发展提供引擎,两个产业合作、串联,达成茶旅一体化,又可以进一步延伸黑茶的产业链和发展空间,相得益彰。

(五)黑茶产品具有养生保健价值

旅游消费是指游客为了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在游览过程中消费的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旅游消费是人们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之后产生的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旅游消费的规模和可持续性既取决于旅游者的结构和收入水平,也取决于旅游产品的内容与质量。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须以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迎合其口味,努力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供应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安化黑茶产区旅游扶贫开发的原则

(一)以精准脱贫为目标

黑茶产区在旅游开发中必须融入生态旅游观念,注重茶园、村庄的生态环境保护,用乡村景色、特色来吸引游客。旅游景观和服务设施的建设,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根据生态环境容量来开发设计;实施绿色经营与管理,严格按生态环境容量安排旅游接待规模,控制游客流量;加强对产区群众的绿色观念宣传与环境保护的科普培训,促使产区群众养成自觉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充分运用生物循环技术,进行茶叶的有机种植,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支撑茶叶加工;多管齐下,最终实现黑茶产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黑茶产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安化黑茶产区旅游扶贫开发之初,要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思考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贫困人口是否能参与,能否直接受益的问题,确保真正的贫困人口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获得经济实惠和生活条件改善。在乡村旅游开发规划时,对旅游项目方案进行精准设计,根据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愿望、能力和机会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贫困人口旅游扶贫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度[7]。在乡村旅游实施过程中,构建以当地民众为主体的开发格局,让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精准落实扶持政策及保障经费,对贫困户脱贫前实施全过程评估与帮扶,脱贫后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总而言之,要借助旅游开发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其经济物质方面与精神文化方面的“双脱贫”目标。

(二)以黑茶产业为依托

旅游扶贫是指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具有比较优势、具有较强“造血”机制的旅游产业,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群众的一种产业扶贫方式。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意味着全国831个贫困县全部都要“摘帽”,时间要求有刚性,所以决胜阶段的扶贫要讲求“快、准、狠”,“快”要求快速见效,“准”要求对贫困人口有效,“狠”要求贫困人口真脱贫。

因此,安化旅游扶贫开发需要在本地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引擎”来带动,而这个“引擎”就是当地成熟的、富有特色的黑茶产业。安化的黑茶产业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数量众多的生态茶园和茶叶加工企业、丰富的茶叶产品、完善的营销体系和非常高的社会知名度,有资金、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以黑茶产业为发展基础,必然可以为旅游开发插上腾飞的翅膀。另一方面,旅游业与黑茶产区农业、住宿业、餐饮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结合,利用乡野风光、田园景观、特色民居建筑、民俗风情和农耕文化来旅游开发,可有效盘活资源,实现现有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可更进一步发现和培育乡村价值,为贫困山区增加一个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以绿色开发为宗旨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 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8]。城市居民来旅游就是希望在乡村获得最真实的乡村自然体验,找到久违的返璞归真感觉。由此可见,自然的风光、淳朴的民俗是发展旅游的基础,优异的自然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前提,离开了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乡村旅游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因此,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生态发展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绿色发展机制,加强对当地原有生态的保护,保留原始的乡村景观,绝不能“掠夺式”开发或重蹈“先破坏、后治理”的覆辙,而应该着眼长远,把旅游扶贫开发打造为功在当代、泽及千秋的可持续发展富民产业。

从经济学的视角,贫困是一种“劣公共品”,扶贫则是国家性的公共政策或地方性的公共措施。确保贫困人口的生存权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必须兜底,精准到人。旅游扶贫是基于重点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条件,培植、壮大当地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推出因地制宜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使有劳动能力的群众特别是贫困户都能参与到旅游开发活动中来,带动当地的就业,实现可持续增收,做到真正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达到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对象整体脱贫的目标。

作者简要讨论了英语典故性成语的特点及其汉译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英语典故性成语很多,掌握它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好,有一些中文典故性成语,它们和英文具有相似的特点和功能,比如谚语“破釜沉舟”等成语典故。尽管中英两种语言有一些类似巧合,但是如果认为这两种语言以及他们的文化背景是一致的,那就错了。因此只要我们弄清楚两种语言典故性成语的起源及其特点,就不难发现它们的差异。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安化正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茶园基地绿色、有机等认证,逐步建立茶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黑茶生产全面实行无公害化栽培管理,创新实施了“茶叶与珍稀树种混栽模式”,确保了茶叶种植的安全和环保。安化黑茶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原料拼配技术,可以保证植物功效作用的发挥,研究表明黑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解毒等多种功效[4]。安化黑茶除养生功效外,其保健效果更加独特。一是安化土壤富含硒元素,据检测安化茶叶平均硒含量为0.22ppm,是全国茶叶平均值的两倍,世界茶叶平均值的7倍[5];二是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过程中会自然发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6]。这些微量元素和活性成分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人体对疾病和辐射的抵抗力。中国自古就有“以茶防病治病”的传统,加之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善和注重为健康投资,黑茶产区可以凭借安化黑茶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效开发大量的旅游产品。

安化黑茶产区发展旅游是以茶叶生产经营活动为载体,为城镇旅游者提供观 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一系列服务,具有极强的客源市场依赖性。要真正吸引、留住游客,必须提供与游客期望一致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给予游客更深层次的乡村体验和感受。在推进产区旅游产业发展时,我们应该注重发挥市场引导机制,结合每个茶产区的特色资源和城镇游客需求进行开发,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创新,设计出内涵丰富且符合城镇游客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提升茶产区旅游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五)以特色文化为灵魂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授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等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茶农是经营和受益主体。黑茶产区旅游的根在农村,只有让茶农真正参与旅游开发,让茶农真正受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实现。因此,无论旅游开发采用哪种模式,茶农不应该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主要的旅游经营实践者。为了理顺乡村旅游开发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问题,一是要引导和鼓励茶农成为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主体,进行动态跟踪,实施“手把手”辅导;二是推进茶农与投资企业开展长期合作,在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起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

安化黑茶产区旅游扶贫开发的对策与路径

(一)构建政府、茶企、茶农参与的旅游开发机制

政府是扶持和引导者。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县级责任主体必须采取特惠性政策及措施,实现贫困人口的应保尽保,政府必须在以下方面伸出“有形之手”:第一,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开发规划。对当地的资源优势进行识别,评估资源承载力和就业带动效果,选择最适合发展的旅游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第二,投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把乡村旅游纳入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重点加强环境整治、绿化建设、道路建设、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第三,制定落实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统筹利用惠农资金,落实贴息、税收减免政策,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发展特色农业保险。第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扩大免费职业教育规模,开展实用技术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帮助贫困人口转变观念和更新意识,提升贫困人口素质。第五,推进旅游品牌建设和招商引资。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快品牌创建,做好旅游宣传,提升旅游形象;拓宽招商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扩大招商宣传,实施精准招商。

茶企是参与和带动者。茶叶种植、加工企业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财务资源、管理经验和品牌优势,基于自身产业开发茶旅游,贯通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必然可以惠及黑茶产区经济和民生的发展。一是要鼓励支持茶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潜力和发展远见的茶场、制茶龙头企业,融合产业发展开发茶旅游,倾力打造“茶旅一体化”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二是促进茶场、制茶龙头企业积极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旅游产业各个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帮助当地农民和农村社区共同发展,实现增收脱贫。三是借助企业的品牌优势,进行品牌延伸,带领茶旅游走出区域市场,提升旅游品牌内涵和档次,吸引更多的游客。

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鬼迟迟不肯出现。我生气了,大骂那鬼是胆小鬼。骂完之后,我还不解气,决定搜房间,把这可恶的鬼揪出来。

安化要立足本土,认真探寻乡村发展的文化脉络,多侧面多角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加大对境内黑茶文化、梅山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古村落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的研究和保护,找到乡村旅游的文化渊源,守住文化之根;通过挖掘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巧妙地将其融入旅游活动,寻求与游客的心理契合,给与游客直抵心灵的文化关照,打造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现代与传统兼容并蓄的旅游产品,推进乡村旅游迈向高端。

乡村旅游是以自然田园、民居建筑、乡土风情、农耕文明和传统技艺等资源为依托,集休闲、体验、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城镇游客除了希望获取物质享受外,更多的是寄希望于重返乡村来回归自然、安顿心灵。追本溯源,乡村旅游的根本价值在于满足城镇游客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乡村旅游既是“经济”的,更是“文化”的[9]99。文化是开启乡村旅游财富之门的“钥匙”,只有对文化内涵进行有追求、有意味的精耕细作,乡野生活才会以其情感魅力带来财富的增长,乡村旅游才会产生持久魅力[9]101

(二)促进旅游资源、资产、资本的市场化配置

旅游开发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最有效地配置旅游资源。旅游扶贫的根本任务,就是如何让当地民众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扶贫开发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看不见的手”推动旅游资源科学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优化。安化黑茶产区借助乡村旅游扶贫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做文章:

作为中国的旅游大省之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云南正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要求,以“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就叫云南”的理念,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建设。以旅游发展质量提升为目标,深入推进旅游革命,全面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旅游产业,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

基于BIM模型,进行空调系统的自动设计。主要由三步组成:(1)空调分区与负荷计算。由BIM模型通过计算导出轻量化模型,进行自动分区与负荷计算,输出房间负荷计算结果、空调系统分区结果、建筑基本几何信息;(2)理想系统的生成。输出理想系统描述文件(包含设备明细,连接关系);(3)实际系统的生成。修正理想系统描述文件,生成实际空调系统图。在BIM大力发展的时代,通过空调系统的自动设计,来减轻工程师在设计中的繁重劳动,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在方案的选择上。在实际工程中,减少与建筑、结构设计的时间滞后性,促使各部门之间及时地互联互通。

第一,要将黑茶产区分散在不同主体手中的旅游资源、资产、资本进行联结聚拢,发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以市场化的方式搭建平台,发挥筑巢引凤作用,促进旅游资源、资产和资本结合,提升旅游业投资规模和投资质量,促进旅游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增加茶农特别是贫困户的经营性收入。

第二,要促进茶农特别是贫困户手中的旅游资源资产化,进而实现旅游资产资本化。当具有明确法律权属的稀缺旅游资源预期能够带来经济收益时,旅游资源就成为旅游资源资产;当旅游资源资产能在市场化流转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时,旅游资源资产就成为旅游资源资本[10]。企业可以通过明晰资源产权和资源经济价值,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进行旅游资源权益的转让、入股,增加茶农特别是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

(三)以信息化、茶科学、茶文化为支撑手段

把信息化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手段。乡村旅游是一种城镇居民前往异地乡村游玩的活动,以散客或家庭等自助游方式为主,需要旅游者自行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信息。城镇居民的旅游行为往往以获得可靠且有效的旅游目的地信息为先决条件,这决定了他们是否出行及选择去哪里。由此可见,信息化对乡村旅游业发展极为重要。黑茶产区应通过加强普及信息技术,培训与引进信息化人才,完善旅游信息基础设施, 出台旅游信息化制度等措施来解决信息传递问题;要及时采集、加工黑茶产区旅游信息,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旅游区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报道和多渠道、立体化展示,帮助城镇居民方便、快捷、低成本地了解旅游信息,增强黑茶产区的旅游竞争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把茶科学作为旅游开发的技术支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的科技内涵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旅游的深度取决于其科技内涵的发掘。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充分挖掘茶的科学价值可以满足城镇居民新的旅游理念。安化黑茶产区旅游是黑茶产业的延伸, 如果在旅游开发中融入黑茶科学知识,提高旅游的科学性,必将给以黑茶为主题的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黑茶产区旅游开发中可以让游客在摘茶、炒茶、出茶、沏茶、品茶过程中深入探索黑茶的营养、加工工艺、生物化学、评价与检验等科学知识,提供旅游的学习功能和价值,增强旅游产品的科学含量。

抽取该院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根据护理差异分为两组均48例。均为重度颅脑损伤,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患者既往血糖均正常,入院后尿液检查均正常,并无肝肾及泌尿系统病史,临床各项资料均完整。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在 24~68 岁,平均年龄为(51.47±6.14)岁,其中车祸伤21例,意外伤8例,高空坠落伤10例,暴力9例;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在24~69岁,平均年龄为(51.23±6.16)岁,其中车祸伤 23例,意外伤 7例,高空坠落伤10例,暴力8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把茶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精神支撑。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在人们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内容[11],具有地域性、历史性、人文性特点和价值。黑茶产区旅游开发应挖掘黑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在旅游产品中契入黑茶文化元素,将茶园生态环境、茶叶加工过程和茶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以雅俗共享的形式,让游客在参与种植、采摘、加工和品茶过程中,了解茶的历史和茶道艺术等,满足游客对茶的雅兴,让游客有深层次的精神文化体验,增强旅游品位和吸引力,从而形成“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云峰.安化精准发力减少贫困人口12万[N].益阳日报,2016-08-01:(A1).

[2]肖义.发展黑茶特色做强农业品牌[J].湖南农业,2017(5):4.

[3]蒋跃登.正确认识安化黑茶产业[N/OL].(2018-01-30)[2017-08-16]http://yangsheng.gmw.cn/2017-08/16/content_25666138.htm.

[4]孟涛,邹勋.安化黑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J].茶叶通讯,2011(3):17.

[5]湖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世界黑茶中心: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N].益阳日报,2018-01-19.

[6]周紫盈,邓爱民.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分析[J].茶叶通讯,2016 (9):46.

[7]吴靖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7(3):102.

[8]熊金银.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与实践案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90.

[9]程建明.文化铸魂: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J].经济问题,2017(6).

[10]周春波,李玲.旅游资源资本化:演进路径、法律规制与实现机制[J].经济管理,2015(10):127.

[11]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385.

 
胡伟,翟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