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马克思人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识形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如何准确把握当今社会模糊、交叉、多变的实践发展态势,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已经提上了新的日程。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人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指导,重新审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根据人的现实性存在和信息时代的特点,通过积极拓展各方教育资源,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既是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除寻找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外,就是如何进一步明确生存预后因素,将有限的肝源优先提供给真正需要的患者。

马克思人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关联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其出发点是对“人”的认识,“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内在的并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目的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因此,“以人为本”应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人”的问题贯穿始终。马克思人学思想作为关于人的理论和研究人的哲学,以人的“生存实践性”为现实基础,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人的本质为理论核心,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思想归宿,为人的生存、发展和塑造提供了深邃的思想理念,是当代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并逐步走向自由自觉的时代精华。

基于马克思人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共同关注的共生点和融合点,运用马克思人学理论,针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性质和特点,分析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方式和需求,人的虚拟存在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等问题,探究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模式,是马克思人学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具体体现,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诉求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全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信息时代,意识形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在平稳有序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一种更富有挑战和创新的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到来和虚拟空间的迅猛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技术等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比如信息时代提供的海量信息、数字传播及软件技术,既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课堂理论、了解专业前沿、构建知识结构、高效地学习,也有利于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导性,及时掌握受教育主体的动态,丰富知识结构和信息储备,以更高的自身素质和更科学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各种开放的文化,使得意识形态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复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比如当前高校大学生面对分散的无时无序的互联网信息,因自身理解的片面且浅薄,缺乏正确甄别与理性判断,更容易造成价值取向的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自制力差者会因为无法抵制某些高科技的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使其成长成才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把双刃剑,弱化了教师主体地位,削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银行以理财等资金出资作为优先级,由建设运营实施主体出资作为劣后级。基金、建设运营主体(或有)、政府或其出资代表方(或有)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实施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并收取运营收益。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个体要在社会中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因此,以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将科技领域产学研合作及协同创新的有效模式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势在必行。开展高校、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及各社会团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各主体之间的互惠:知识共享、资源配置优化、行动最优同步和系统高度匹配,最终构建一种校际、校企、校政等各层各级各界间的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

因此,面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首先,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积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其次,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学习生活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广大的大学生始终都是学习和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当前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多种文化、多种形态、多种观念的撞击,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伦理、义利观念受到非权威化思潮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从来没有哪一代人像当代中国青年一样,成长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之中。”[1]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总体上是积极向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等社会环境客观方面的原因,当然也有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缺少耐心和坚守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人,但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差,有时不能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而随波逐流,还有少数学生诚信缺失。加上网络对学生的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他们都能使用电脑和手机网络获取信息,网络媒体为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有些学生却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过度消费而不能自拔。某些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甚至出现主流意识淡化、价值取向模糊、交往行为失范、责任意识缺乏等问题,这些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在党中央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其成长成才;如何利用大学生这一特殊优势群体,辐射、弘扬和传播时代道德正能量,并切实发挥同心圆作用,有效提升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系列问题,迫切需要高校寻求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在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各种思潮汇集、交锋的新领域的情况下,有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传递正能量,加强思想教育,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对的严峻课题[2]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诉求

微小中含有伟大,自然中隐藏真理—玛丽安娜·穆尔动物诗歌中的自然思想与生态文化意蕴…………………朱新福(168)

马克思指出,人始终是主体[3]。人的本质就是主体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在于促进人之本质的生成和人的发展,能使人的自身存在状况获得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充盈的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意义重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首先需要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马克思人学理论思想深邃,围绕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实现人的自由自觉存在、人对本质的完全占有以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根本指向,一方面,高校应运用马克思人学思想基本理论,既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状况、精神困境和现实需求,又要体现高科技时代、信息社会、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要从人学视角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网络文化学、社会学及未来学等多个维度出发,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主体性作用进行探究,并把现实教育与虚拟性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与不足,探究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形式与方法,利用大学生这一优势群体作为主体在网络载体中发挥正能量。与此同时,高校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联动机制,在当前主要包括三种联动的工作方式:一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互促、互动。法国社会学家盂德斯鸠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4]。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和网络各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作用,构建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化合力教育场,实现场域各要素同心同力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来说,正视、尊重、统筹和满足教育主体的利益需求,有利于激发教育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提供强劲的驱动力[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一)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

因此,随着现代传媒形态、技术和传播环境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应能正确认识、科学依托并积极运营新媒体技术,切实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并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而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离不开整个社会,时常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是全方位、宽领域和大视野的。这就需要校际间及社会各界通过互联互通、高度融合地广泛开展大思想政治教育即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二)借鉴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

协同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Haken在系统论中提出,是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即集体行为,结果是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6]。而协同创新就是将各个创新主体要素进行系统优化、合作创新的过程[7],实现各个要素的高度整合和各种资源的无障碍流动。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部要想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必须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馆员专业基础知识、思想及文化素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善图书馆的软硬件环境,遵循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理念,充分发挥流通部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借鉴协同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8]。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潜能开发的有效渠道之一。要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得在“创新”上下功夫。

首先,高校需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载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全面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科学优化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从教师“教”的创新、学生“学”的转变和学校“环境”的改善三个方面,构建师、生、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从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其次,高校应加强观念、制度和平台创新,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要切实转变高校职能,充分调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激励措施和考核办法,并搭建资源配置和共享的网络平台,营造全员参与、协同落实、齐抓共管的良好创新育人环境。与此同时,高校应将借鉴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建设等现有成果和经验,积极争取丰硕的思想理论资源和有效的实践成果资源的共享共用,为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再次,高校应积极争取兄弟高校、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及各社会团体的协同参与,广泛拓展社会资源和公共教育资源,通过人才培养政策引导、项目支持或经费投入等多种方式,依托互联网这一桥梁和纽带,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各方活力,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平台,促进其成长成才,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不竭资源。

参考文献

[1]廉思.当代中国青年诉求的变迁[EB/OL].[2015-05-04].http://www.wenming.cn/ll_pd/wh/201505/t20150504_2590941.shtml.

[2]李敏敏.论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性的提升[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1):115-11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0.

[4]刘社欣.合力与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着力视阈[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2.

[5]王学俭,顾超.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6(12):174-179.

[6]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5-174.

[7]SERRANO V,FISCHER 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ubiquitous systems[J].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2007,(18):599-615.

[8]王源平.论主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7-9.

 
刘志,文学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