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问题与举措——以中国矿业大学英语专业建设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从技能型向多元化人才类型的转变。20世纪50-80年代中期,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侧重于语言技能训练,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对外交、外贸、新闻、对外交流、翻译、教育等领域的外语方面的人才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逐年提升。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市场经济对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语言基本功扎实、文化素养深厚、熟练掌握一门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1]随后,各种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实践在国内外语院校包括理工科大学的外语系全面展开,直至20世纪90年代达到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顶点,培养出一批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进入21世纪,全球化浪潮势不可当,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流和抓手。国务院在2015 年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 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增强对外籍优秀教师和高水平留学生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指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2]。在“双一流”的战略背景下,反观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现状:2003年我国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87 808 人,2004 年招收102 388 人,列所有专业第一位。之后持续走高,到2013年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达15 万,其中大约7 000 人继续攻读英语专业的硕士学位、占本科生人数的5%。2013 年英语方向博士生只有425人,占硕士生的6%[3]。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呈现千校一面,人才培养凸显“小才拥挤,大才难觅”的状况,呈现出一种悖论,普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过剩与高精尖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严重缺乏同时存在。一方面,每年有大批量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无法找到工作,英语专业成为就业亮红牌的专业;另一方面,国家急需大量高水平、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英语人才。

式中:Ps、Pg分别为颗粒相、气相压力;Pfs、Pfg分别为颗粒相、气相脉动应力;Es、Eg分别为颗粒相、气相粘性应力;β为颗粒相与气相相间曳力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其余参数含义同质量连续方程。

此外,绝大部分高校外国语学院在学校中的地位也日趋尴尬,被边缘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高校国际化办学的进程中发声较小,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英语专业的发展,特别是理工科大学中的英语专业在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的展露背景下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由于理工科高校的英语专业在学科发展方面本身就存在短板,与外语类高校、综合性大学的外语学院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是安于现状、固守传统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阵地,还是积极应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浪潮、投身到所在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之中,这也是一个需要抉择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在分析和讨论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以中国矿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建设实践为例,分析“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理工科英语学科发展的问题与举措。

二、“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 高等教育应“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4]。这里面提到了四个“国际”。国务院在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5]。所谓“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和保障,就应该是要掌握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双一流”战略的本质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束定芳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师资、课程与学生的国际化[6]

97 S7-200型PLC在破碎系统中的生产应用 ………………………………………………………… 林 斌

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阶段;创建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矿业大学。一流学科的本质是指具有一流的师资,能培养一流的学生,能引领学科的发展。一流的师资和学生的重要指标就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而正是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来支撑和引领学科发展。在理工科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中,英语学科本身,由于学科基础相对薄弱,不能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之列,是很正常的。但是既然“双一流”战略的本质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就必然要涉及到英语教学。要达到一流学科的目标,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正是“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而英语专业的发展和大学英语的强化是相辅相成的。英语专业的学科发展是大学英语发展的保证;大学英语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英语专业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在具体实践中,大学英语课程在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同时,通过语言文化拓展课和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大学生具体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的能力得以提升。另外,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还有一个机遇在于,英语专业可以围绕学校主干、优势、特色学科培养一大批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无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讲好中国故事,都需要英语学科从人才培养方面或者理论研究方面给予支持和引领。外语能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所出的地位愈发重要,是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智力和人才保证。

“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另一个机遇,是促进高校师资和课程的国际化。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大学生,为了与学科的国际前沿更好的接轨,很多理工科高校的专业课也开始用英语来授课。无论是服务于理工科优势学科、培训和协助理工科教师用英语教授专业课,还是指引部分具有工科思维的青年英语教师转型在优势学科中成为专业英语课教师,或是选拔英语基本功扎实、对理工科学科感兴趣的学生通过本硕博连读等多种形式培养成为该学科中的既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又有理工科学科背景的新型复合型人才,理工科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大有可为。可以结合高校的特色, 依托优势学科,主动对接,对于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服务。另外, 理工科高校的国际化还表现在与国外知名高校的联合办学方面,不论是联合培养还是招收留学生,全英文授课都是发展趋势,这也必然需要英语专业的有力支撑。

此外,一所大学某一学科占据优势地位,表明该校在某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具有绝对话语权,起到学科引领作用。然而,学科发展评价体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因此强调学科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是应有之义。学校是各学院利益的协调人和平衡者。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前沿、大学精神文化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多学科发展、跨学科合作、学科群构建是学校学科建设的主体内容,这既涉及科学的前沿和产业的发展又涉及对学生的培养,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竞相而出。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英语专业只要能够围绕学校主干、优势、特色学科搭建学科群,与学校发展特色和方向相契合,就必然能获得包括经费在内的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双一流”战略给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不容小觑。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定位不清晰是首要的问题,目前还存在着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多元化与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滞后的矛盾。由于英语专业作为语言类文科专业的特殊性,专业建设的投入与工科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不少理工科大学为了使学校学科覆盖面广在没有做好就业市场调研、专业发展定位不清晰的情况下就匆匆开办英语专业。在规模上,英语专业已由建国初期全国的23所高校开设发展成为目前的1 000多所高校开设,规模扩大了近50倍[7]。其直接结果就是英语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数量远远超出就业市场的需求,出现“小才拥挤,大才难觅”的状况。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英语专业多次被列为黄牌或红牌专业。另外,由于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定位不清晰,其发展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基本上是照搬外国语大学或者是综合性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模式,没有从“校本位”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其结果就是造成目前千校一面的状况,英语专业的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直以来,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回归“人文学科”的争议,理工科高校的英语专业发展由于目标不明晰、摇摆不定,发展较为缓慢。不少高校依托所在学校的强势学科尝试提出科技英语等发展方向,但课程设置上依然沿袭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的思路,教学理念和方法没有突破,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也不高,科技英语更多的是一个噱头。这样直接的结果是,英语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大多只掌握有限的外语语言文化知识,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相当薄弱,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强,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差强人意,毕业生质量总体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外语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优势不够突出[8]

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第二个大问题在于自身学科薄弱且没有特色。由于绝大多数理工科高校的英语专业都是由大学英语部发展而来,学科建设先天不足,加之学校对于大学英语的重视超过对英语专业的重视,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科发展非常薄弱,不仅与外语类和综合性大学无法同日而语,也比不过一些优秀的师范类大学,很多学校对其专业学科建设也没有清醒的认识。而事实上,学科建设才是理工科英语专业发展与强大的生命线,没有了学科,也就谈不上专业的存在了。理工科高校的英语学科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和依托所在高校的优势与特色,发挥理工科背景下的后发优势,协调好学科前沿与学校需求之间的关系,扬长避短,选择具有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

四、构建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

3 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专题班,深受集团领导和广大学员的好评。在十九大召开的第一周,即在线建设“十九大精神解读专题班”,短时间内吸引33 家单位3 万人报名学习,学习完成率超过80%;“党务干部网络专题培训班”获得20家单位5000 多人报名学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专题班”获得11 家单位1000 人报名学习;“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网络专题班”获得30 家单位1000人报名学习;为配合学院案例开发工作,快速设计专题项目“案例汇编”,实现全院教职工的案例开发学习。

三是,凸显人文教育。通过将“西方人文思想经典”“中国人文思想经典”“比较文学”等人文知识类课程纳入课程体系,英语专业把人文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课程大纲中保持合理数量的人文素养类课程。同时,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依托学校“汉文化研究中心”和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二级学科硕士点,在2016版教学大纲制定中强化对母语和中华文化的教育,充分发挥英语专业在汉文化的海外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一是,英语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复合型、应用性和国际化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观。对于理工科高校,既坚持英语专业的学术性又兼顾专业性,积极探索“英语语言基本功+能力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的2016版大纲中, 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语言技能学习阶段主要开设“综合英语”“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英语口语与交际”“英语演讲与辩论”“英美文学”“第二外语”等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主干课程,“英语听力自主训练”作为专业实践课程。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英语语言学概论”“学科论文写作”“比较文学”等学科基础和主干课程,在选修课设置中突出了专业方向性,涵盖英语语言文化课程、翻译课程和能源科技英语课程三个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其中,英语语言文化课程模块涵盖了“认知语言学专题研究”“社会语言学专题研究”“英语国家文学专题研究”“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导读”“英语史”“当代英语国家大众文化研究”“中西语言与文化专题研究”“英语文学与电影改编”“国际中国学概况(英文)”等专业选修课程;翻译课程模块涵盖了“文化翻译”“中外翻译简史”“文学翻译”“实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考试辅导”“媒体英语阅读与翻译”等专业选修课程;能源科技英语课程模块涵盖了“专门用途英语概论”“能源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能源科技英语文体与写作”“当代科技文献阅读”“国际能源政策导读”等专业选修课程。

在某煤矿乳化液泵站改造中,采用了智能集成工业系统,包括使用了多级过滤、PLC智能控制、变频控制系统运行状态记录等自动化设备。

例 1: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3] 司显柱,陈娟. 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理念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5(7):38-42.

五、结语

当今,全球化大潮席卷世界,人工智能发展迅猛,科学研究的交叉与融合趋势越来越显著,复合型、实用性和国际化的高端外语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作为理工科高校的英语专业,唯有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更加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也唯有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的发展理念,才有可能在理工科高校发展英语学科和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的教学质量。

21世纪是一个学科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人文与理工的交叉融合,各国文化间的交融与碰撞都要求英语专业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外语人才的知识面。同时,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市场不再大量需求单纯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了。因此,如何在保证本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水平的前提下突出办学特色,就是摆在广大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面前的紧迫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理工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办学模式必须从“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经济因素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英语专业教学必须在传统优势学科文学和语言学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所在高校的优势专业,增加有关外交、经贸和金融以及国际能源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精英语、懂科技、知国际”高层次外语人才为发展目标。因此,中国矿业大学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最后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多元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文思想与科技精神兼备,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国际化高层次英语人才。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2015年以来,在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启动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原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新的居于理工科高校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秉承“精英语、懂科技、知国际”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与校本特色的同步培养。英语专业既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强调工具性,坚持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彰显校本特色, 通过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的设置,强化了英语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学术交流的工具性。特别是能源科技英语课程模块的设立,有效地将中国矿业大学英语专业与学校优势学科交叉融合。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基础技能模块、英语语言文学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为框架,语言技能训练和人文素养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多管齐下,以培养语言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优秀,同时兼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英语专业高水平人才为目标。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4.

[2]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2015-12-24)[2017-10-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五是,凸显国际性,加强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通过“本科生海外留学奖学金”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的海外交流、研修和实习。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一位本专业新生配备导师,在学习、生活及生涯规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增强学生对英语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是,凸显实用性,重视实践教学。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中国矿业大学英语专业2016版教学大纲中专门设立了综合素质实践模块,涵盖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等实践环节,并且加大了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成立自己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机会,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英语人才。

[4]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0-07-29)[2017-10-15]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熟悉所属区域的设备及运行情况,指导操作工完成设备使用及简单保养,做好日常的设备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隐患,按照设备保养手册和说明书制订保养计划,做好预防性保养、维护工作,降低停机工时及设备原因造成的报废量。

[5]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2015-11-05)[2017-10-1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6] 束定芳.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J].外语学刊,2013(6):90-96.

[7] 张绍杰. 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元目标取向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对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中国外语,2013(3):4-9.

[8] 胡开宝,王琴.国际化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发展: 问题与路径——以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科建设为例[J].外语教学,2017(2):1-6.

4)当步骤3中产生的链足够长时,攻击者使用更大的奖励贿赂一部分矿工生成包含此次交易的链条。虽然存在更长主链,但矿工为了自身利益,会选择从之前开始重新挖矿;

 
祖大庆,闫瑾
《煤炭高等教育》 2018年第01期
《煤炭高等教育》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