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广东汉剧“梁派”表演艺术的形成

更新时间:2009-03-28

广东汉剧“梁派”表演艺术是指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梁素珍所开创的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流派。其在延续广东汉剧古朴的表演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了旦角表演的温婉和柔媚。承接黄桂珠“吉派”旦角表演艺术,她所开创的“梁派”表演艺术是广东汉剧的第二代旦角代表。“梁派”表演艺术的形成、发展伴随着广东汉剧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它的起伏和变迁。其表演艺术奠定了广东汉剧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一、初创期:古朴出新声

1954年,梁素珍入梅县艺光汉剧团,拜剧团名旦钟熙懿为师,工青衣、花旦。钟熙懿传授梁素珍汉剧旦角表演艺术及其程式,学习汉剧的四功五法,音乐唱腔,进入汉剧艺术之门,《对绣鞋》《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拾玉镯》成为梁素珍的启蒙戏。1954年8月,汕头专区举办专业剧团戏曲会演,28个专业剧团上报会演传统剧目。梅县艺光汉剧团由梁素珍、杨棉盛主演《昭君出塞》,梁素珍的表演赢得了专家同行的赞赏。

1956年7月,在粤东民声汉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广东汉剧团,9月,艺光汉剧团并入,经调整,分设一二团。梁素珍因其出色的表演才能调入广东汉剧团一团任主要演员。在唱腔、表演上得到黄桂珠老师的指导。经过黄桂珠亲自示范、指导、示唱,纠正其开口音发音的不足,使其嗓音的穿透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行腔流畅、字正腔圆,在唱功上得到飞跃性提高。

黄桂珠表演端庄、古朴,梁素珍在学习的同时,又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加上对角色独特的认识,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如在《秦香莲》的《闯宫》《宴会》两折中,秦香莲是贤妻良母的形象,举止稳重。到了《杀庙》一折,陈世美抛妻弃子,为了高官厚禄,还要杀妻灭子。此处的表演,梁素珍表现出一种情感的升华,相比黄桂珠老师扮演的秦香莲之温柔、平和,在唱腔、表演上的处理表现出一种情感强烈的爆发。戏曲表演要演行当,但不能为行当而行当,更重要的是从人物、情感出发去演绎行当中的人物。

梅耘硕(1998.12-)男,汉族,江苏省徐州人,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Email:1003894498@qq.com

1957年,梁素珍晋京演出新排的传统戏《店别》,由大埔民声汉剧团的黄玉传授,梁素珍饰演韩玉莲。梁素珍的表演唱、白动听,饱蕴着人物的感情。唐观看演出后,评论梁素珍的表演:

《丛台别》最重要的场景:丛台别、界河别,主要的汉剧戏曲程式是:摆四门、三上马、三回头。

素雅,有风格,特别是在眼神与手指的轻舞上,我觉得她的手指的一些颤动是传达出了人物的动人的心情的。例如,白简要走了,取些银子留给她,她说:“不可呵不可!留与恩兄壮行装。”两手的十指就不仅是一般的拒绝的推却,而是表现了不胜依恋悲伤的颤动的舞,十指上下翻飞,犹如蝴蝶双双飞舞。在两人难解难分地哭别,秋香却用“酒到”分开了两人时,她指着秋香说“:我把你这死丫头呀……”这一指也不是一般的狠狠的一指,而是饱含着悲痛的颤动的轻轻一指。在唱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千言万语莫罄私衷”里的“莫罄”时,她的十个手指的舞动更传达出了一种使人难忘的凄楚的幽怨。而在白简唱到“欲别又依依”时,她的手指的舞也充分表现出了她的不胜依恋的心情,手指间仿佛有千万缕情丝射出。她的眼中的表演更恰切地表现了一个古代少女的离情别绪,她的爱恋的心,这些表演是与手指相连的,正合了一句话,十指连心。例如在白简唱到“但愿两心相结缔,来日团圆自有期!”时,她的双眼就进入了对未来团圆的想象,眼中就闪烁出了一种欣喜的光,而两手也各竖着食指由两边渐渐相近,终于喜悦地相并。[1]

梁素珍演出的《盘夫》,是《闹严府》中的一折,青衣唱功戏,情感细腻。作为晋京汇报演出的剧目之一,整出戏原用西皮慢板演唱,梁素珍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在西皮唱腔中增加了二黄慢板去表达“我本真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我爱你貌美学富潘宋上,试才时节最难忘,实指望新婚宴尔相和唱”。当唱到:“却为何私背花烛离洞房?”时在唱腔上运用拖腔表示沉思,表达其百思不得其解的心境。二黄慢板里面原没有这样的处理,梁素珍大胆地创新,在把握好剧种唱腔特色的同时,根据剧情需要产生新腔。

《盘夫》中严兰贞对新婚夜避走书房的曾荣不知何故,因而用各种方法试探。

女人来得最晚,被介绍的时候,坐正首的一个黑脸男人笑着说知道她。女人很惊诧,说您是哪位呀,怎么知道我?女人以为这个男人曾经是她的患者也说不定,就没在意。可那人接着说我叫田连民,道外区的税收员。

严兰贞:官人,我见你终日愁眉不展,不知为了何事?

曾荣:(唉!)【西皮二六】各人自有各人事,各人心事各人知。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19世纪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导致城市食品供不应求。在食品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的情况下,追求利益至上的商人不再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食品加工提供更多的技术,也为食品掺假、造假埋下了隐患,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

严兰贞:(唱)别人难猜官人意,官人心事我略知。

她唱出第一句“陈杏元坐车辇泪如雨点”时,梁素珍在“辇”字的行腔上挑了个高腔,来表达她呜咽伤心的感情。同时她用了极朴素的身段:右手水袖向外一翻,左手水袖绕起,微举双手,轻轻拭去泪痕。这个分寸掌握得好,含蓄而且深沉。唱第二句“朔风起黄叶落孤雁飞南”时,车辇转到下场门的台口(左台角),她轻轻撩开车帷,举目望远,故国之情油然而生,她在“朔风”两个字的行腔上,用了颤音,此情此景,淋漓尽致。

严兰贞:(唱)我兰贞一不呆来二不痴,从小读过圣贤书,要猜官人心中事,要做蓬莱老仙师。(白)官人!待我来猜猜呀!【西皮慢板】你终日闷在书房里,莫不是未向蟾宫折桂枝?(荣白:我寒窗读尽五车书,何愁蟾宫折桂枝。)莫不是离家日久思乡切,一日愁怀十二时。(荣白:男儿应有四方志,何须时刻把乡思。)莫不是嫌我兰贞容貌丑,不配你才子做夫妻。(荣唱:夫妻岂在容貌美,何况你娘子美貌赛西施。)兰贞唱【西皮三板】这不是来那不是,使我兰贞难猜思。【西皮退板】官人好比月在天,妻比月影随月生,月若明来影也显,月若暗来影也昏,【转二六】官人若有千斤担,为妻分挑五百斤,君有疑难莫藏隐,【转吊头、散板收腔】快把真情说分明。(唱到此处,兰贞眼泪不由落下)

此段是《盘夫》中的核心唱段,情感上层层铺垫,唱腔上要体现和表达出情感的发展。梁素珍用西皮退板,唱“官人好比月在天”,一板一眼,唱得情真意切,这种板腔演唱比较温柔,以情动人,用甜美、温柔的声腔表达此时此地的情景。“官人,快把真情说分明。”已难控制,快要哭出来,运用了传统的声腔,行腔运气上讲求情感的真实,没有虚浮的地方,用情打动对方。这段曲是梁素珍的代表剧目,成为汉剧旦角的传承剧目。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田汉看完《盘夫》评价:“兰贞红泪且盘夫。”

二、形成期:细腻现真情

陈杏元:(哭科)梅兄,兄长,罢了呀!(马嘶,二人向台下观看)

梁素珍表演的《丛台别》作为汉剧闺门旦的代表性剧目多次交流演出。《丛台别》是《二度梅》中的一折,表现陈杏元离家和番的离愁别绪。

陈杏元被迫和番,离家乡、离亲人、离恋人,坐在和番的车辇当中,古道荒郊,一路触景伤情,泪流满面。打开车帘来看,朔风扑面,遍地黄花,看到孤雁南飞,在前进当中,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悲哀,发现旁边骑马送别的弟弟和未婚夫在那里哭泣。这种情感之下,唱腔处理上用哀怨、悲切的情感,腔与情吻合,创造不同的旋律,实现人物此情此景沉郁、悲伤之情。

上丛台,陈杏元与梅良玉两恋人道别。

1960年3月至10月,广东汉剧院经广西玉林入南宁,开始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八省十市巡回演出。此次巡演,梁素珍观摩了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川剧、评剧、桂剧、湘剧等几十个剧种演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梁素珍艺术上已比较成熟,表演上已具备一定的独创能力。通过交流演出,学习和吸纳其他剧种的表演,融会于汉剧旦角艺术中。

【二黄中三眼】

四下观无闲人正好叙谈,听梅兄临别语心乱如麻。曾记得梅开二度婚姻许下,卢杞贼拆散了并蒂莲花。南朝女出塞外怎不害怕,妹岂肯弃琴瑟别抱琵琶。妹岂肯失名节惹人唾骂,妹岂肯丧廉耻贪享荣华。舍不得故国中江山如画,舍不得兄妹们情投意洽。舍不得春生弟挥泪台下,舍不得撇双亲海角天涯。在头上取凤钗黄金无价,它随妹度过了锦绣年华。

【二黄原板】

鬓上插枕边横那分春夏,见金钗就如同见了结发。愿兄长展雄才鱼龙变化,愿兄长去愁眉宝剑出匣。得意时你莫恋玉堂金马,愿只愿除国恨、报家仇,将卢贼剑下斩杀。

【二黄慢板转调头】

那时节你妹妹含笑泉下。(哭头)梅兄长,我的……我的梅郎夫呀!生为人死为鬼魂归你梅家。

目前,高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为2-6个月(一个学期),最长也仅为1年(一个学年),挂职的时间相对较短。在短时间内,教师很难做到与企业岗位、企业团队和企业管理等相融合,与企业的融合度不够。因时间相对较短,企业也存在着不愿意将关键核心的岗位安排给挂职教师,通常会安排相对清闲的岗位,仅安排一些协作性、临时性的工作。

摆四门:坐在车辇上,动作不是很多,但必须表达得恰到好处,掌握节奏,踩锣鼓点,水袖展现端庄、柔美,控制呼吸。拉开车帘,扑面而来的朔风,把水袖一翻,打到脸上,遮脸,让观众感觉到那扑面而来的风。抬眼一看,孤雁在飞,眼神、指法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开始在舞台中间,然后走四边,在下场门的台角,旋转,圆场;又跑到上场门,在那儿哭泣,想到离家乡越来越远了,思家乡想爹娘,两只袖翻起来;脑海里在想念家乡,一想到爹娘,又掩袖哭起来,悲悲切切,唱念做结合,展现给观众。倒回舞台中间,向后转,一个半拍的圆场,站好,踩着音乐锣鼓点,又撩开帘,看到未婚夫梅良玉在马上掩面而哭,那情景,有泪不能哭。梅良玉是隐姓埋名,身份不能暴露,梁素珍把握住这种情绪,表达得既准确,又感人。

“三上马、三回头”:运用“腰腿功”“翎子功”、身、手、眼、步的高难度动作,把形体动作和内心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回头”,当番将牵马上场催促趱行时,见未婚夫梅良玉和胞弟春生恸哭流涕,回头抽了一鞭,夺过缰绳,单腿串,随即串边,旋步脱缰,下腰画个双翎,急碎步回去,接着“叫头”,表现出含情脉脉、依依难舍的动人情景。“二回头”,番将夺回缰绳,再次催逼登程,想起父母养育之恩未报,深感不孝,来个左右抽旋步,脱缰,连续蹦子翻身,挑双翎,接着跨腿碎步趋上“叫头”,表现“舍不得撇双亲海角天涯”的痛苦心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三回头”,番将用力抽回缰绳,扭转马头强行上路,陈杏元运用“探海”“下腰”“鹞子翻身”等身段动作表示万般无奈,接着左手掏翎,右手托鞭胸前,含泪凝视亲人,悲泪盈眶,用云步后退,随着“水波浪”锣鼓点,悲苦地走横行磨步下场。这些高难度的技艺,梁素珍表演得巧妙而又余味无穷,现已成为广东汉剧旦角特技,也是梁素珍的传承代表剧目。

张桂龙提出,我国以前的法律无论是环保法还是其他的法律,对防治土壤污染也提了一些要求,但是这些要求比较原则、分散,侧重于预防,土壤污染怎么治理还需要规范,所以需要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土壤污染治理。

大段的唱腔,“临别时,心乱如麻”西皮慢板,逐快,然后唱到西皮原板2/4拍,散板,自由体。梁素珍已开始设计自己的唱腔、记谱,在师承的基础上,遵循剧种唱腔的严格戒律,增加自己的感悟创作新腔,不变当中去求变,万变不离其宗,根据人物的需要,行腔运气,唱出自己的风格、特色。可见,“梁派”已开始慢慢形成。

梁素珍通晓乐理,深谙广东汉剧旦行皮黄各板式结构,独自创作角色的唱腔,经她设计创作的唱腔有:《盘夫索夫》中严兰贞唱腔、《丛台别》中陈杏元唱腔、《林昭德与王金爱》中王金爱唱腔、《花灯案》中陈彩凤唱腔、《王昭君》中王昭君唱腔、《玉筝记》中黄珍珍唱腔、《秦香莲》中秦香莲唱腔、《春娘曲》中王春娘唱腔、《大脚皇后》中马娘娘唱腔,真正形成了广东汉剧“梁派”表演艺术。

曾荣:有人知我心中事,除非蓬莱老仙师。

唱第三句“思家乡想爹娘不能得见”时,车辇归到舞台中央,感情从景、物联系到人,当唱到“想爹娘”三字时,音若游丝,续而不断,悲惨之情更进了一步。等到车辇转到上场门口(右台口)时,她重又撩开车帷,一眼望到左台口木然伤神的梅良玉,这时她简直是不忍卒睹了,头儿低垂,步儿迟缓,她又随着车驾归到台中。

在继承的基础上,梁素珍独创了新的板式,新的旦行声腔。广东汉剧自由声腔原来只有倒板、散板、二板、三板、哭板,梁素珍在《林昭德与王金爱》中独创了二黄声腔中的退板。西皮中有退板,但二黄中没有退板,梁素珍独创,2/4,从弱板开口,一板一眼,从“眼”,从弱拍上起开唱。

《丛台别》是梁素珍20世纪60年代表演、唱功上代表性剧目,是梁素珍艺术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摆四门”与“丛台上”的唱段,在唱腔上丰富了汉剧旦角的唱腔,在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新的唱段,在艺术上开始独立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中国评剧院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评论梁素珍的表演细腻,身段唱做俱佳。武汉汉剧团、湖南衡阳湘剧团、江西赣州京剧团都向梁素珍学习《丛台别》的表演。

三、成熟期:圆润创新腔

20世纪80年代,梁素珍表演艺术步入成熟期。1985年,广东汉剧艺术研究中心举办“梁素珍独唱会”,总结梁素珍唱腔音乐艺术,为广东汉剧唱腔音乐的改革进行探讨和尝试。

从艺60年,梁素珍在舞台上创作了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她的演唱艺术自成一格。有在师承基础上的创新;有在塑造新的人物形象时和乐师合作对传统板腔的革新;有吸收古典乐曲而创造的新腔,丰富发展了广东汉剧旦行唱腔艺术。她的演唱音色圆浑、厚实,音域宽,音质具有穿透力,能以多层次的音乐形象表现角色的内在感情、性格。无论皮黄、昆、吹腔、小调,难度较高的板式演唱高低控制依然气息流畅,潇洒自如。她的行腔具有音区跳跃大,板式、花腔丰富的特色。

1)将PAP海水粗过滤器退出系统后,对细过滤器进口水质进行V30化验分析;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化验结果见表4。

稳中求新。在常规考查基础上,31题中引入新的思考、情境,不但提高试题的趣味性,更加引导了考生对于生命过程的深度思考。

戏剧家肖荻评价梁素珍在《丛台别》中的表演:

第二场“丛台”,梁素珍用了较复杂的身段来表达她的感情。她先是向梅良玉走去,将要接近时,却又惊羞交集,回转身来扬起水袖遮住面孔。然后,她又转过身,向左面绕去,抬头一望又和梅良玉的眼光撞在一处,她仍然难以向前,重又退了回来,水袖一翻、一扬,镂画出欲言辄止、欲即又退的心情。最后,她一抖水袖,重又下定决心,左手拉着右手水袖,向呆立在舞台中央的梅良玉慢慢移近,她伸出手,轻抚着梅良玉的手,梅也不能自禁地把手加在她的手上。然而,这时他们还在丛台之下,是否会被人看见呢?于是他俩又突然分开,向左右顾盼,四下没有人,这才对挽起双手,一同上了重楼。这一段细致的刻画,并不是多余的,它是陈、梅此时此地心情的必要写照,通过这些表演,才能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2]

第一,通过微课创设情境解决教学难点.微课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环境当中去.教师在应用微课前要对学生的心理能准确把握,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针对性的应对,通过微课来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当中的难点以及重点.

(1)打破行政边界,推进跨区域旅游合作。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不均衡。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河南省旅游经济的跨区域合作成为必然,在合作空间的选择上,必须要打破行政边界的限制,重点加强中东部旅游经济的区域合作,提高西南部旅游经济的连通能力,最终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化发展。

如:《春娘曲》【二黄退板】

 

另外还创作了新的唱腔,拨子腔,即快拉慢,有西皮快拉慢、二黄快拉慢,吸收了豫剧、徽剧中的唱腔。

如:《春娘曲》【二黄快拉慢】

 
 

梁素珍在唱腔的处理上赋予一种技巧性和情感化,在细小处通过强、弱、快、慢、抑、扬、顿、挫来体现情感的发展、内容的变化。汉剧有许多的排调、小调,如“安春调”“思夫”“叹坠落”“七句半”,许多传统的曲调已经失传,板式在,但已无人会唱,梁素珍完善恢复了汉剧中的传统曲调。

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并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能够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出纳人员只能做资金收支业务,不能兼职复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日常业务总账、明细账及分类账等账目的登记工作。要严禁由一人办理与货币资金相关的全过程业务。

如:《闹严府》【七句半】

 

四、结语

梁素珍是广东汉剧旦角的第二代代表性人物,从事广东汉剧艺术65年,在师承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有的表演艺术流派。20世纪50年代师承钟熙懿、黄桂珠广东汉剧古朴的表演风格,增加了汉剧旦角表演的清丽、缠绵;60年代,主演了众多剧目,八省十市巡演、晋京演出,各种剧种的观摩学习,梁素珍的表演日趋成熟,初步形成“梁派”表演细腻,情感真挚的艺术特色;80年代,梁素珍演出了100多个剧目,主演了80多个剧目,根据剧情的需要独自创作角色唱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板式,新的旦行声腔,如二黄声腔中的退板,拨子腔等,恢复完善汉剧中的传统曲调,如“七句半”“安春调”等。培养了四代广东汉剧旦角“梁派”表演艺术传承人,“梁派”表演艺术已成为广东汉剧旦角有着重要影响的流派,对广东汉剧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弘扬传承的重要作用。

至于车内的变化全新路虎发现更是彻头彻尾,足够多的豪华元素、用料、做工在如今已经摆脱了较为简陋的工具车形象,但在人们最在意的全地形表现层面,标配的空气悬架、第二代全地形反馈系统、陡坡缓解系统又将路虎发现车型的硬汉形象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级。

注释

①针对梁素珍的广东汉剧表演艺术,被命名为“梁派”表演艺术,如丘丹青的《美哉!梁派艺术》、丘煌的《赞梁素珍唱腔》、李智敏的《浅议广东汉剧“梁派”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等文中提及。因“梁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有其经典性代表剧目,有四代的传承谱系,因此得名。

②梁素珍(1938- ),女,广东省梅县松口人,1954年参加梅县艺光汉剧团,拜师钟熙懿,主攻青衣、花旦。1956年12月调入广东汉剧团,得到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黄桂珠老师指导。唱腔圆润厚实,高低自如,表演细腻,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情感。代表性剧目有:《梁四珍与赵玉》《二度梅》《闹严府》《林昭德与王金爱》《齐王求将》《秦香莲》《王昭君》《一袋麦种》《人民的勤务员》等。

在检方的指控书中,2009年至2017年,程立生利用职务之便,先后收受请托人吴某甲、许某等15人贿赂款共计249.3万元,为请托人谋取利益。

③黄桂珠(1916-1994),女,广东饶平人,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12岁登台,17岁成名。曾先后搭班“荣天彩”“老福顺”“新天彩”“新华汉剧社”和“同艺国乐社”等班社。演出过近百个剧目,代表性剧目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秦香莲》《打洞结拜》《昭君出塞》等。她嗓音清柔婉转,刻画人物细腻,感情真挚,演唱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自成“吉派”。

④钟熙懿(1904-1956),女,福建上杭人,工青衣,是广东汉剧第一代名旦之一。曾在“老三多”“新舞台”“荣天彩”“新天彩”“新华汉剧社”搭班。她以嗓音清脆,表演朴实,台步细腻著称。在粤东、闽西及南洋一带享有盛誉。代表剧目有:《对绣鞋》《柴房会》《昭君出塞》《大香山》等。

根据国外技术可知,栽培基质温度达80℃时,可消灭大多数病原菌、害虫。病菌和害虫的杀灭温度[4],如图1所示。无土栽培基质蒸汽消毒机的栽培基质蒸汽加热温度可达120~200℃,通过灭菌检测均达到99.9%以上,消毒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唐.看广东汉剧团的两个戏[N].戏剧报,1957-5-17.

[2]肖荻.心悬家国恨,胸结生死仇——谈梁素珍在《丛台别》中的表演[N].羊城晚报,1959-10-30.

 
王琴
《民族艺林》 2018年第01期
《民族艺林》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