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略论以文化动力驱动“东方文明之都”建设的作用机理及其发展思路

更新时间:2009-03-28

宁波市在2017年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命题,这是宁波市围绕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这一总要求提出的奋斗目标。宁波市所要打造的东方文明之都,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和谐共生,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交相辉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外先进文明成果交融的文明之都;又是经济发展品质、城市人文品质、公共品质、生态环境品质整体提升,人民群众共沐文明之光、共享文明成果的文明之都;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全面提升,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互促共进的文明之都。把宁波市打造成“东方文明之都”,不应该仅仅从经济发展、物质生产的角度去解读,更应该从精神生产、文化动力的层面去阐释。

一、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必要性

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建成全面小康标杆城市之内在要求。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宁波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确立这个目标,既要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又要切合市情、切实可行。全市上下要树雄心、立壮志,敢担当、勇拼搏,奋力开辟新境界、实现新跨越!这是实现宁波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战略路径;这是顺应宁波人民期待的郑重之诺,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全面小康标杆城市的具体行动。

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是建设国际港口名城之现实需要。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名城名都”建设战略的整体。相对而言,建设国际港口名城侧重于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突出外向性;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则侧重于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突出内在性。可以说,东方文明之都是立足于国际港口名城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更加全面体现了“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要求和精神实质。

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是提升宁波城市品质之急需行动。宁波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宁波文化广场、中国港口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组建宁波交响乐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扎实推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运河宁波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山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雪窦山成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拓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成功举办2016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宁波活动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9%。但宁波的文明程度、文化建设与宁波的经济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还不相称,还需要坚定不移抓好文化强市建设,增强城市软实力,切实提升宁波城市品质。

二、文化动力机制驱动“东方文明之都”的作用机理

从广义上来说,文化动力是社会发展动力之一,其思想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但精神、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脉络,精神生产力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动力作用有逐渐增强的态势。本文所提到的文化动力,是指狭义概念“文化”的动力,这里的“文化”不是指那种模糊的、抽象的、无所不包的文化,而是特指那些与居民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文化设施、多样性组织、各种文化实践以及其构成的城市场景[1]。按照青年学者吴军的说法,文化动力的第一维度是生活文化设施,即与市民生活有关的休闲娱乐、艺术实践、文化活动等便利设施;文化动力第二维度是指与文化实践有关的各类组织;文化动力的第三个维度是指市民参与相关各种文化活动的文化实践,即本地区市民对文化、艺术等活动的参与情况。在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在科技革命和城市竞争激烈的当下,挖掘和厘清文化动力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宁波市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具有实践价值。

(一)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阶层,便产生了两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需求,第一种是为了维持人的肉体再生产的对衣、食、住、行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需求;另一种是对审美、道德、智力、自我实现等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过去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依靠物质的和有形的工业产品生产作为发展动力,到当今时代,物质产品生产的动力作用正在消退,而文化动力正在高涨。文化通过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方式实现文化动力的经济转化,发挥文化的经济推动作用,形成新兴的经济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文化生产力直接作用于城市发展动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一方面,经济文化化提升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促进经济产业梯度的提升和更新换代,提高经济效益,为城市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经济化增强文化的经济功能,形成以创意、文化、生活品质等为特质的新的发展要素,为城市经济不断扩张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以创意为例,创意作为文化动力之一,不仅改变着生活,而且改变着城市的形态和社会结构,创意阶层逐渐成为未来的经济主要推动力,而且是大城市之间竞争的关键资源,杭州、成都等创意型城市最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印证了这个发展趋势。

(二)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文化动力是城市发展新动力,是城市发展研究中比较前沿的课题。在新型城市化语境中,城市发展的重心已经从粗放的产能扩张到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的转变,文化动力就是当今城市发展语境中一种学术与实践的双重回应。用文化动力去推动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是继用GDP衡量城市发展,用“形象工程”、“标志性建筑”等纯物质形态作为城市发展指示器的一种超越,城市发展的文化导向,将赋予经济物质性以价值意义,将城市发展从传统的经济维度拓展到文化和社会层面,并凸显现代人对文化和艺术的与日俱进的需求,即与文化动力的城市发展理念,将原来所忽视的文化、艺术、生活等元素纳入到城市的“品质生活”和“人的精神”追求等更具价值意义的重要位置来考量。

十七大以来,我们可以看出,以文化软实力为主体的软实力发展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政府也作出了相关的系统部署。也正是自十七大之后,宁波政府也掀起了一轮地方以及区域软实力建设的热潮,宁波要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强化城市软实力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以文化软实力拓展了宁波城市的影响力。

(三)培育城市文明生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精神支撑力。从文化角度讲,宁波历来有“文献名邦”“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美誉。宁波是浙东学术的发源地,涌现过心学大师王阳明、一代大儒黄宗羲、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朱舜水等历史名人,人文荟萃的宁波形成了海洋文化与陆域文化兼备、古越文化与中原文化共融的独特城市文化底蕴。相对于文化,文明却更具体些,文明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广义上,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而言之,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一个城市如果文化繁荣,其文明程度也肯定会更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发展城市文化等于是在培育城市文明。城市文明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多方面的综合,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都包括在内。文明的具体呈现来说,文明是城市和城市中的人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素质涵养。

(四)彰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凝聚力

培育和塑造宁波城市精神,对提升宁波市民的精神境界和城市凝聚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大家一致认为“诚信、务实、开放、创新”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宁波的历史内涵、文化底蕴、商帮精神和城市特色,既源于历史,又立足现实,既便于宣传、记忆,又富有激励作用,从而被确定为新时期宁波精神。宁波城市精神源于历史,又立足现实,为宁波人构筑了精神坐标,为宁波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不断弘扬“宁波精神”,把宁波精神这一精神文化资源转化为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构筑宁波发展优势的强大动力;积极发挥宁波精神的教育作用,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激发宁波人民凝聚力。

(五)塑造城市软实力,扩展城市影响力

城市文化动力是一种“力”,也是一个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城市文化动力渗透到城市的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的每一个方面,构成一种“软实力”。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软实力是由文化魅力、制度吸引力等因素整合而成,而文化是其整合的精神纽带。

文化要素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层次、宽领域、强势头的动力之时,也在引领城市转型升级。文化在通过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渗透作用提升经济内涵,为产业经济注入文化活力,成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新引擎。

三、以文化动力驱动“东方文明之都”建设的创新思路及其公共政策建议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社会民众文化需求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在文化共建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市场与政府“两手”协调,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和目录,并建立长效机制,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激发政社文化共建,就要培育社会性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组织问题多次强调,且专门指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为此,第一,思想上要取得共识,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规定着社会组织是推进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第二,建立和完善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长效机制。政府应在制定社会组织参与政策,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激发社会组织先进性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形成市、区、街镇三级孵化培育基地系统,尤其是孵化培育社会组织领导人的思想觉悟和指导能力。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没有文化的小康,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当前,随着宁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并且日趋多样化,但目前宁波还存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不高、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差距较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宁波急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补齐发展短板,切实保障市民群众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等文化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提高文化民生保障水平。

首先看模型6,工作稳定度对社会距离的影响虽然是正向的,但是很小,并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因此没有把握将结论推论到研究总体,假设四没有得到统计分析上的支持。其原因是这种工作稳定度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有着比较大的相关性,因此其中很大一部分被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解释掉了。

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充分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文艺爱好,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积极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联的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演艺会展、旅游休闲等产业,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日本受国土资源的限制,农业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农产品更多依赖进口。1984年开始,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国民所食用的食物超过60%都来自进口。在此种背景之下,日本政府对自身国家的农业发展给予了较高的支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日本的农业保护水平不断提升[8]。2012-2014年,日本的农业支持量达到年均535.5亿美元,相当于国内农业总收入的52.3%。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要着力生活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休闲宜居之城。文化动力不仅强调居民的便利性,即以便利设施为导向强调居民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而且还要体现一些所谓“高大上”的文化生活设施,如大型的广场、博物馆、公园、体育设施。与此同时,考虑到现代市民对休闲娱乐、文化和艺术实践的偏好,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画廊、艺术馆、影视剧院、卡拉OK房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咖啡馆、酒吧、餐厅等生活设施的布局。休闲宜居之城还应该体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上,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积极申报国家公园试点,构建以四明山绿色生态涵养区、沿海蓝色生态带、三江流域休闲生态走廊为骨架的生态宜居建设。深化“森林宁波”“彩化城市”行动,加大公园绿地和平原绿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显山露水的景观建设。把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宁波融入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建设“四好示范区”的全过程,更大力度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把宁波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的幸福宜居之城。

(二)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融合,夯实城市文明的发展动力

构建文化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开渔节、杨梅文化节、水蜜桃文化节、弥勒文化节、市民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品牌,发挥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基层文化品牌建设。持续开展文化欢乐行、群艺展览、巴人读书节、重点文化惠民活动。深入推进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丰富品牌内容,加大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资源整合力度,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UWSNs)是基于水声通信建立的一种传感器网络,典型的UWSNs三维结构如图1所示.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一般是由布放在海底或海中的传感器节点、水下中继节点、水上船基接收站、卫星及岸基站接收器等设施组成.水下传感器节点之间、水下传感器和水下中继站之间通过水声通信来实现信息交互,最后信息将汇集到水上船基接收站,再通过卫星通信等方式将信息传送出去.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海洋开采、海洋监测、海洋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影视之城,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品牌”。这是宁波市委立足现实基点、把握发展大势,服务“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具体而言,宁波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的着力点,目前的工作重点应该是着力智慧教育和终身学习,建设书香之城。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开展全民阅读为主线,以构建“书香之城”建设体系为着力点,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普惠,坚持内容至上、未成年人为重,坚持示范引领、融合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方式,将丰富书香阅读活动与提升文明素质相结合,将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与激发阅读创作需求相结合,将传承书香传统与彰显时代精神相结合,最终实现全民阅读指标位居全国前列,阅读设施网络完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好著书、出好书”蔚然成风。着力电影节庆和影视展映,建设影视之城。以提升硬件、促进交流、壮大产业、塑造品牌为抓手,逐步建设成为音乐氛围浓郁、音乐机构与人才集聚、音乐活动丰富、音乐交流广泛和音乐产业发达的中国音乐之都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城市。着力“音乐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音乐之城。以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为目标,系统整合全市影视行业资源要素,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技术含量高、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影视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影视制作基地、功能平台、文化企业,创作一批符合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要求、叫好又叫座的影视精品,进一步扩大影视文化消费,将宁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影视名城。

为探讨华南地区的异质性,本文首先分析华南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差异。为了衡量碳排放的效率,本文以资本、劳动力作为投入要素,地区生产总值和碳排放为产出,建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来研究碳排放的效率。

加快文化产业与创新创业融合,激发城市文明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加强图书馆阅读体验市、数字体验市建设,大力推广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项目,全面展示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科技融合的最新产品,吸引广大读者体验参与,并逐步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的地方特色示范项目,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建立综合性多终端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强化数字文化技术支撑,实现互联网平台、手机移动终端、数字电视平台的互联互通,方便各类人群使用。

挖掘和弘扬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地域文化特色品牌。宁波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辈出,文化资源丰富,在加快文化强市的建设中,宁波应该尽快将地域的、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通过不断提高宁波文化影响力和增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对宁波帮文化、藏书文化、书院文化、越窑青瓷文化、河姆渡文化、海洋文化、佛教文化、根雕艺术、慈孝文化等宁波地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提炼和弘扬发展,夯实城市文明的发展动力。

在所有评价指标中,定量指标为减量化(B2)、资源化(B4)、投资与运行费用(B5)、综合正确率(B7),其中B2、B4、B5通过调查分析和指标取值,B7则由在海口市居民区进行的试点试验结果得到;定性指标为安全性(B1)、作业环境与二次污染(B3)、配套设施设备复杂程度(B6),通过分别对其进行程度分析后,由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取值,取值区间为[0,10]。最终确定3种居民区垃圾分类投放方案评价指标取值如表3所示。

积极参与全国各类“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维持城市文明热度。让市民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参与文明行动,感受文明的熏染。

充分发挥社会民众的主体性,巩固和发展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要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就要解放和增强构成社会的个体的活力,发挥每个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人是主体”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体现,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就要发挥社会成员的主体性。要充分体现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就要提高社会民众参与度,包括参与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具体来说,由社会成员作为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及其基本环节(包括策划、实施、监督、评估、激励等),发挥其主体作用。要充分体现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就得巩固和发展志愿者队伍。社会志愿者是公民自主性人格的体现,是社会成员主体性的充分反映,是城市文化建设最具生气和活力的象征。为此,要营造社会舆论,强化社会志愿服务意识;健全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文化志愿者“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三)政社文化共建,激发社会民众主体性和主动性

党的十八大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和满足社会民众文化需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艺术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可以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桂林历史上是岭南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桂林艺术的发展一度繁荣,孕育了众多戏曲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非遗文化急需得到保护,桂林市多项戏曲艺术入选了国家级或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遗有桂剧、彩调、文场和桂林渔鼓,自治区级非遗有全州渔鼓和零零落。桂林戏曲非遗是体现桂林文化特质和桂林人精神风貌的一种文化艺术,它的形成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桂林社会思想文化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5.学校教育过程存在问题。部分学校的酒店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过于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导致顶岗实习期间,实习生无法顺利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为酒店带来损失的同时又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以市民文化需求为导向,调整文化服务内容及其空间布局。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土地使用、建设规模、设计施工规范以及技术要求等标准,合理规划、建设、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标准化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全覆盖,推动落实所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

(四)塑造和培育“宁波精神”,营造城市文明氛围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和培育“宁波精神”。大力传承宁波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悠久文脉,大力发扬宁波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精神品格,大力弘扬宁波市民友爱、向善之风,通过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爱乡、爱岗、爱家、关爱他人,尊德、守德、施德、积德、崇德向善”为主要地域特征的“爱心宁波·尚德甫城”社会风尚,引导全体市民积爱成福、积善成德,使爱心充分涌动,使美德永续接力,到2020年初步建成“经济更加发达、法治更加完善、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美、市民更加幸福”的全域化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

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全面落实农村文化活动,在全市建立“文化走亲”、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形成“要文化”“送文化”“种文化”“秀文化”相得益彰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格局。健全完善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机制,发挥其在提升农民素质、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和谐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村民和社区居民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文化团队,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鼓励市民参与文化实践和宣传文化活动,营造城市文明氛围。

深入挖掘先进典型事迹,增强宁波城市文明的现实感和感染力。宁波市应该开展“宁波精神模范寻访”等活动,深入挖掘典型先进事迹和背后的感人故事,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努力塑造有血有肉、接地气、有温度的鲜活形象,这也是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行动的一部分。讲好先进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的榜样故事,评选宁波精神榜样人物,学习榜样从我做起,这也会增强宁波城市文化的现实感和感染力。与此同时,创设和宣传城市标识,激发“东方文明之都”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近些年来,宁波市的美誉度不断提升,宁波市受全国欢迎的程度也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然而,宁波市在公众的心中,是一些具象的产品、景色,形象标识还没有深入人心。城市标志是城市独特文化和精神的直观展示,是城市特色的集中表现。宁波城市标识和“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标语在前几年已经制定,但宣传、推广还不够,应该要进一步做好宁波城市标识、标语的宣传推广,如在城市班车、公交车、主要路口,乃至公共场域,都应提供统一的宁波市标识系统,让更多人深入领悟宁波的内涵,激发“东方文明之都”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打造东方文明之都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府的作用,建立统一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强各类重大文化项目的统筹实施。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理事会制度建设。深化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工作,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建立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公众服务等基本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绩效评估。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自主创新和发展。宁波自宋代以来,一直是文化重镇。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交汇,古今文化交融之地,具有独特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色。

他把车窗关上,打开了车载音响。巧的是电台里正好播着与胜利大厦有关的新闻:胜利大厦停工事件已经持续了半年了,据有关人士透露,胜利大厦可能要进入资产拍卖程序,原来的开发商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在后工业时代浪潮下,文化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创新、融合、提升、开放”已成为大多数先进城市发展的理念,大力探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被接受和认同,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引领未来越来越多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文化宁波”、“宜居宁波”、“美丽宁波”将是宁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宁波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自主创新和发展,使文化相关产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使文化文明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激发宁波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加强城市的外部交流,促进城市的包容与整合。包容性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尺度,所谓包容性,是指外来人不仅可获得经济物质条件的满足感,还能迅速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圈子,安居立业,获得深层次满足感。一个文明程度高的城市应该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性,具有特色,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最重要的价值是包容性,城市精神是和谐、包容,包容促进和谐,捍卫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它的价值就要捍卫它的包容性。宁波是“一带一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港,宁波应该以“名城名都”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外交流,提高宁波特色文化的对外影响,以内部整合促进对外交流,以对外交流促进对内整合,两者共同致力于宁波的“名城名都”建设。

【参考文献】

[1]吴军.文化动力:一种解释城市发展与转型的新思维 [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4).

笔者开展“套路贷”犯罪现状调查的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2013~2018年5月22日所有涉“套路贷”的民事及刑事案件,①涉“套路贷”民事案件部分以涉嫌经济犯罪移送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而从“套路贷”犯罪的行为特征来看,虚假诉讼已成为“套路贷”犯罪不法分子侵占借款人财产的重要途径,鉴于民间借贷过程中借款人的弱势地位,为了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本文将包含借款人“套路贷”陈述,最终以民间借贷纠纷予以认定而被驳回的民事案件纳入样本中。排除无效样本22例,将上述案件按照发案时间、地点、案件属性、性质认定等方面分别录入,并使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

 
王志强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