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不同风险等级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评价:超微血管显像技术与CEUS对比

更新时间:2009-03-28

研究表明[1],斑块的不稳定性与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紧密,在引起斑块不稳定的许多原因之中,危险最大的即为其内存在着新生血管。对于观察斑块内部有无新生血管,应用超声造影(CEUS)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2-4]。而后出现的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较常规彩色多普勒相比,能够更快速、简便地显示血流速度较低的微小血管[5-6]。既往研究中仅比较CEUS与SMI显示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分级有无差异,本研究较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为将斑块分为不同风险等级,比较各个风险等级,尤其对较难显示的低风险与中高风险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测及对其稳定性的判断,能够对尽早预测某些脑缺血事件及进行临床治疗提供部分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我院确诊的55个颈动脉斑块,来源于46例患者;男34例,女12例;年龄46~71岁,平均(61.7±0.7)岁。选入斑块长度≥2.0 mm,厚度≥1.5 mm。排除标准: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衰竭,全身高凝状态或有严重的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知情同意书在检查前均已签署。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东芝 Aplio 500超声仪,拥有SMI技术及CEUS软件,探头频率4~9 MHz,机械指数0.08,检查时仪器参数设置每位患者均一致。

1.2.2 检查顺序:常规超声、SMI和CEUS,本研究选取SMI技术中的mSMI(灰阶模式超微血管成像)进行观察。检查开始,患者仰卧位,显露颈部,进行二维超声检查,横、纵切观察斑块部位、回声、大小和表面形态。接着选取mSMI模式,观察斑块内有无新生血管,此过程需随时调动探头所处位置,不断调节深度、增益,找到斑块最清晰处进行观察。选择mSMI观察到新生血管的最丰富区域,保持探头不动后行CEUS检查;打入造影剂SonoVue 2.4 mL,注射部位为肘部浅静脉,注射方法为团注法,提前预备5 mL 0.9%NaCl溶液,于SonoVue注入之后立刻打入,记录斑块内部增强特点。开启仪器内置计时器、图像采集、打入造影剂三项需一起进行,在图像保持稳定状态下不间断观察2~5 min,进行自动序列采集。如对某一血管不同斑块或两侧的颈部血管都行CEUS检查,应保证间隔时间不小于15 min。

对于钙化与新生血管难以鉴别的斑块,在二维、mSMI及二维、CEUS实时双幅观察时,应选择测量键并移动至二维图像时钙化所在位置,如果另一测量键与mSMI或CEUS图像中增强所在部位为同一位置,表明为钙化斑,反之则为新生血管。

1.2.3 图像分析:本研究参照勇强等[7]文献报道,依照斑块的大小、形态、回声及纤维帽的完整性等特点,把斑块的风险等级程度分为低、中高、高和极高风险四种。低风险斑块:厚度<2 mm的扁平斑或厚度<2 mm的混合回声斑块,内部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为高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内部以高回声为主。中高风险斑块:厚度2~3 mm的低回声斑块或厚度2~3 mm的混合回声斑块,内部以低回声为主。高风险斑块:厚度>3 mm、长度>15 mm的均质低回声斑块,或厚度>3 mm、长度>15 mm的混合回声斑块,内部以低回声为主;存在脂质坏死核心的非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内以低回声为主;溃疡斑块。极高度风险斑块是在第三种的定义上又具有下列情况:纤维帽不连续或随血流飘动、有血栓形成或活动性溃疡。

1.3 分级标准[8]:SMI技术以CEUS为标准,使用相同的分级。CEUS声像图中,血管外膜或者斑块内随血管搏动出现的高回声,即可认为是相应部位存在着增强信号。斑块增强的程度分0~3级:0级,斑块内无高回声;1级,斑块内有点状增强;2级,斑块内有线状增强进入;3级,斑块内弥漫性增强。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SMI和CEUS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的比较采取Kappa检验,SMI与 CEUS评价各风险等级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显示采用 χ2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斑块增强分级比较:55个斑块,CEUS显示有42个内存在新生血管,检出率为76.4%(42/55),1级、2级、3级增强数分别为18个、13个、11个;SMI技术共显示36个,检出率为65.5%(36/55),各有12个斑块显示为1级、2级、3级增强。SMI及 CEUS对新生血管分级的记录见表1,两种方法在显示新生血管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34)。

 

1 SMICEUS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的比较(个)

  

CEUSSMI0级1级2级3级0级112001级810002级001213级00011

2.2 检出不同风险等级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比较:8个低风险斑块,1例有症状患者的1个斑块,SMI与CEUS均检出了新生血管;6例无症状患者的7个斑块,其中1个斑块 SMI与 CEUS均检出新生血管,另1个斑块仅由 CEUS显示新生血管而 SMI未检出,其余5个斑块 SMI与 CEUS均未检出新生血管。14个中高风险斑块,4例有症状患者的4个斑块中,3个斑块 SMI与 CEUS均检出新生血管,另1个斑块 SMI与 CEUS均未检出新生血管;9例无症状患者的10个斑块,其中6个斑块 SMI与 CEUS均检出新生血管,另2个斑块内新生血管仅由 CEUS检出,其余2个斑块 SMI与 CEUS均未检出新生血管。

26个高风险及7个极高风险斑块中,有23个斑块内SMI与CEUS均检出了新生血管,分别有6个、3个斑块SMI与CEUS均未全部检出新生血管。SMI及CEUS对显示各个不同风险等级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表现见表2;CEUS在各个风险等级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出率略高于SMI,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风险等级患者年龄、各等级斑块个数及大小见表3。

 

2 SMICEUS对不同风险等级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比较

  

组别低风险n阳性检出率(%)中高风险n阳性检出率(%)高风险n阳性检出率(%)极高风险n阳性检出率(%)SMI8225.0141071.4262076.97457.1CEUS8337.5141178.6262388.57571.4χ2值4.402.723.633.72P值<0.05>0.05>0.05>0.05

 

3 不同风险等级患者年龄斑块数目及大小

  

风险等级斑块数(个)患者年龄(岁)斑块厚度(mm)斑块长度(mm)低风险853.25±2.142.09±0.107.23±0.94中高风险1463.36±0.942.75±0.1012.71±0.77高风险2663.19±0.753.39±0.0615.63±0.51极高风险762.57±1.333.27±0.1413.60±1.57

3 讨论

常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时,以低及中高风险斑块的检出最为常见,筛选出其中的不稳定性斑块,尽早采取相关治疗,可使相关临床事件的出现有所下降。

22个低、中高风险斑块中,11个斑块 SMI及 CEUS均检出新生血管,其内部回声为低或以低为主的混合回声,这与之前研究认为的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斑块可较其他回声类型检出更多新生血管相符合[9]。另有3个低风险、中高风险斑块1级增强的新生血管仅由CEUS检出而SMI未显示,分析原因:患者体型较胖,且SMI图像存在着伪像干扰,不能很好地将点状新生血管与其他组织相区分。

那么,计算与信息是什么关系呢?计算与信息,其实是分不开的两个方面,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按瑞典学者的解释,对“信息”的理解,有两种不同取向:按照英国的经验论传统,信息与计算的联系往往比较具体,与计算机技术相联系,而在欧洲大陆的思辨哲学中,信息与计算理论有关,这种联系更为抽象。从中文译名来看,“计算”与“信息”,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历史渊源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计算包括计算机、逻辑的内容,更强调方法论应用,信息则包含更宽泛的内容,如网络、通讯等。

低及中高风险斑块组,有5例患者以头晕、一过性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前来就诊,SMI及CEUS在4个斑块均检出新生血管,另1个斑块SMI及CEUS均未检出。Hwang等[10]归纳了不稳定性斑块的特征,即具有很薄的纤维帽、大量炎性反应、脂质核心区域较大、斑块内出现微血管等。故上述斑块未检出新生血管,但患者却有相关症状的出现可能与上述其他引起斑块不稳定的因素有关。

另外,本研究发现,低及中高风险组中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及吸烟史的患者,有4个斑块内检出新生血管,检出原因:一方面,斑块在血管分叉处,内膜受损较其他部位更为容易;另一方面,高血压和吸烟可加速斑块的形成。另外有实验表明,血管新生为吸烟、高胆固醇血症以及高血压在斑块进展中的共同路径[13]。另3例既往诊断脑梗死患者的斑块接受SMI及CEUS检查均检出了新生血管,而发生相关临床事件后此类斑块的检出,对防范再次出现脑梗死有很大价值[14]

2.3.3 母血及脐血血脂水平与妊娠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母血与脐血TG、TC水平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胎盘重量等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LDL-C与HDL-C水平与妊娠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7、表8。

在低及中高风险中15例无症状患者的17个斑块中,有7个斑块SMI及CEUS均检出了新生血管,其新生血管均由外膜进入斑块上肩部或周边的点、线状增强。因为血流对斑块近心端影响较大,另炎性物质浸润常位于纤维帽中和脂质核心部的周围,所以此处可轻易引起新生血管的出现[11]。因而,并非无症状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都是稳定的[12],当此类斑块内检出新生血管时,不可轻易判断其稳定性。但本研究低及中高风险组中无症状患者的斑块数较少,仍有待于增加样本数进一步研究,并进行病理组织学结果的证实。

高潮说,我们“十大本土最具发展潜力房地产企业”的评选活动,不是还缺少几家企业吗?像这个上访材料中涉及的美之厦房地产公司,完全可以入选嘛。现在那里的失地农民四处上访,到处告他们,他们现在或许有树立正面形象宣传的迫切需要。

高及极高风险斑块,斑块回声以低回声为主,其内脂质坏死区域可能较大,且患者既往长期服用相关药物,抑制了血管新生[15],这可能为高及极高风险斑块均未能全部检出新生血管的原因所在。

故SMI技术对于各个风险等级的斑块,尤其是低及中高风险、无症状及发生脑缺血事件后的颈动脉斑块,能够尽早判断不稳定性,为减少相关事件的出现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Feinstein Steven B.Contrast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carotid artery vasa vasorum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J].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ournal,2006,48(2):236-243.

[2] Xiong L,Deng YB,Bi XJ,et al.Evaluat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tability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28(6):724.

[3] Lin L,Zhang M,Qiu L,et al.Characteristic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of neovascularization[J].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Medical,2014,45(6):992-996.

[4] Vicenzini E,Giannoni MF,Puccinelli F,et al.Detection of carotid adventitial vasa vasorum and plaque vascularization with ultrasound cadence 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 technique and echo-contrast agent[J].Stroke,2007,38(10):2841-2843.

[5] Machado P,Segal S,Lyshchik A,et al.A novel microvascular flow technique:initial results in thyroids[J].Ultrasound Q,2016,32 (1):67-74.

[6] 勇强,张蕾,袁嘉,等.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12:1060-1063.

[7] 勇强,张蕾,王丽娟,等.颈动脉斑块风险等级的超声评价[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4:278-281.

[8] 魏立亚,何文,张红霞,等.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6(6):1095-1102.

[9] Stefano C,Marco M,Giuseppe S,et,al.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maging of 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n Carotid Arteri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8,52(3):223-230.

[10] Hwang DS,Shin ES,Kim SJ,et,al.Early differential changes in coronary plaque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plaque stability following statin initia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irtual histology[J].Yonsei Medical Journal,2013,54(2):336-344.

[11] 魏立亚,何文.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研究现状[J].中国卒中杂志,2009,4:291-297.

[12] 王艳阳,陈忠,杨耀国,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7(4):245-250.

[13] Kai H,Kuwahra F,Tokuda K,et al.Coexistenc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hypertension impairs adventitial vascularization[J].Hypertension,2002,39:455-459.

[14] Lin K,Zhang ZQ,Detrano R,et al.Carotid vulnerable lesions are related to accelerated recurrence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J].Acad Radiol,2006,13(10):1180-1186.

[15] 周晓斌,杨丽霞,郭明,等.他汀类药物稳定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4):296-299.

 
马丽,马新慧,张艳婷,崔海欧,王福霞,王文
《宁夏医学杂志》 2018年第04期
《宁夏医学杂志》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