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用载人航天“四特”精神筑造大学生“四爱”品质

更新时间:2009-03-28

当代大学生和新时期的青年人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可靠接班人。载人航天“四特”精神生动地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领会载人航天精神,培养“爱祖国、爱学习、爱奋斗、爱挑战”的优秀品质,为国家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全社会对农业发展更加关注,农民对农业发展相关方面的信息也更加关注,加强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农业统计工作模式和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统计工作的要求,统计经费保障、统计重视程度以及统计队伍建设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如下。

1 载人航天四特精神的本质和内涵

1.1 载人航天四特精神的本质

载人航天精神是对航天传统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老一辈航天人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20世纪80年代概括和提炼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24字航天传统精神。90年代,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航天科学家和千万航天人继承和发扬航天传统精神,处处体现爱国品质,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进入21世纪,随着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在继承和弘扬航天传统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的基础上,新一代航天人在航天事业中,特别是载人航天事业中,不畏边远险阻,攻克一道道技术封锁,团结协作,大胆创新,勇于奉献,形成和凝练了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品质、彰显了立足岗位追求卓越的敬业品质、彰显了严谨细实以质取信的诚信品质。

1.2 载人航天四特精神的内涵

1.2.1 特别能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永远是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做到起步晚、起点高,投入少、效益高,项目少、水平高,就需要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航天人始终以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无数航天人以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不畏艰险,在深山、在荒漠、在草原、在戈壁,自立自强,克服种种困难险阻,不屈不挠,忍辱负重,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发展,维护了国家利益,造福了人民群众。

1.2.2 特别能战斗——勇于攻坚的精神

高校可以结合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在航天日、载人飞船发射等时间节点开展科普讲座、视频展播、师生座谈、网络讨论、读书征文、网文推送等主题活动,通过课程教学、媒介传播传授航天知识,传播航天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3 特别能攻关——开拓创新的精神

3.1.1 开设航天知识课堂

1.2.4 特别能奉献——无私奉献的精神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专业系统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大学生只有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热爱学习,才能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一技之长、丰富的课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将来的工作性质变动和职业结构调整,才能适应社会创新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学生应在宝贵的在校时间里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并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打下宽厚扎实、严谨系统、适于创新的知识基础及专业技能功底,使自己成长为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2 大学生四爱品质与载人航天精神的联系

2.1 爱祖国——特别能奉献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长眠着500多名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面临着危险和死亡的考验,在为国争光的信心和斗志的鼓舞下,他们没有恐惧,没有杂念,而是争先恐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作了最好的诠释。热爱祖国、勇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保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和要求,需要当代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具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品格。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使广大学生能深刻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热爱祖国的品质。

2.2 爱学习——特别能吃苦

广大航天人和千万航天人家属、家庭的无私奉献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每一代航天人都肩负着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钱学森、任新民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人,坚定热爱祖国的信念,克服重重险阻,无私奉献,相继实现了中近程地地导弹、两弹一星等多个划时代的壮举。耄耋之年依然坚守航天第一线的孙家栋为代表的航天人,开创北斗导航、月球探测、载人航天等航天重大工程建设,参与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毕生都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新一代航天人,肩负着在深空探测、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等重大专项后续项目部署对国家长远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重大意义的历史使命。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才为航天梦、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2.3 爱奋斗——特别能战斗

将积累的知识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需要每一名大学生努力实践和不断奋斗。加强社会实践,储备基本技能,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学会能干大事又能干小事的本领,学会尊重他人,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主动实习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参与社团组织和社会活动,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储备奋斗资本。大学生要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懈攀登,不断奋斗,勇于面对各种困难,才能掌握建设祖国、贡献社会的能力。

2.4 爱挑战——特别能攻关

高校可以建设航天科普图书室、航天科技实验室、航天角、航天文化广场、航天雕塑等实物展示专区和航天景观等,来营造航天文化氛围,通过环境熏陶培养大学生的航天情怀。

2.3 初筛与复筛真阳性率比较 调查发现,确诊听力障碍103例,初筛真阳性率为3.77%,复筛真阳性率为44.59%,复筛真阳性率远远高于初筛真阳性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用载人航天精神筑造大学生四爱品质的方法和途径

3.1 营造航天文化氛围

由于国际航天技术壁垒,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继电器到航天飞船、从控制回收系统到全程控制系统、从材料到能源、从人员训练方案到后勤保障生产、从地面模拟到空间应用都要自行设计,任何装备都要根据设计不断调整和创造性生产,这就需要科技人员坚持不懈地探索、敢于挑战、大胆创新、勇于超越。中国航天人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在军用和民用领域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不仅用于国防,还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造福于人民,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能力。

高校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邀请航天技术专家院士、英雄航天员、航天管理专家、航天设备生产企业工匠、航天基层保障人员等航天英雄到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座谈,传播科技知识、传承航天精神、传颂航天文化、传授航天经验、传扬航天事迹。也可以组织提问、答疑等网络视频交流,邀请航天专家指导学生学业等,让学生感同身受,树立爱国信念、好学恒心、奋斗决心、挑战信心。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要攻克国外技术壁垒,还要不断创新,把系统复杂、规模庞大、质量要求高、标准要求严、安全可靠的载人航天工程目标逐步实现,要实现工程目标,就需要每一个航天人勇于进取、知难而进、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敢于登攀、不断攻坚。从书本到实践,从试验室到生产车间,从继电器到发射塔,从无数次模拟到发射倒计时,从大漠深处到遥远的太空,都留下了航天人向前辈和书本学习的身影、攻坚实验的足迹、登攀科技前沿的汗水。

3.1.2 建设航天文化环境

另一方面,在观察镜下标本时还应该养成按固定顺序观察的习惯[4]。教师应从实验课之初就要求学生养成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标本的好习惯。对于一个需要观察的区域超过单个视野区域的标本片,我们应先按一个方向观察至区域边缘,向垂直方向调整视野,再向相反方向观察,做“S”型的“地毯式”搜索,做到使每一个观察视野之间既不重叠也不间断,将整份标本观察完毕。这种做法可避免漏检,对于需要准确计数的标本尤其重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学生是创新的受益者和实践者,要加强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把握规律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新技能、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学习贯彻新思想并指导实践的能力等开拓创新能力。大力弘扬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不断鼓励大学生刻苦钻研求真理,严细慎实敢挑战,不懈探索勇创新,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为早日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做贡献。

3.1.3 邀请航天英雄引领

商业银行可针对使用场景进行金融方案的创新,在移动支付影响下把握机遇。移动支付能够发展迅速,并且在发展浪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为客户提供了富有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因此,银行业务可从原有的金融功能出发,围绕用户的不同使用场景,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增强自身技术实力,不断加快产品的创新速度,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洞外注浆在基坑回填过程中施作,注浆由下至上根据基坑回填标高逐排施作。注浆参数,如注浆形式、浆材、注浆压力、注浆量等与洞内注浆相同。注浆孔位布置在基坑围护桩的桩间,具体形式如图8所示。注浆时注浆管末端(即孔口段)1.0 m长度内不设花孔,以避免跑浆。

3.1.4 讲述航天感动故事

高校可以利用宣传优势,开展航天事迹专访、出版航天科普和事迹书籍、开展航天科技和航天精神事迹展、开展研究比赛、利用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电台等讲述航天感人故事,营造大学生学、比、赶、超的氛围,引导大学生向优秀看齐、向科技挑战。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左翼作家阳翰笙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他请茅盾为书作序。茅盾看过《地泉》,他认为这部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都存在不少缺陷,就直言不讳地对阳翰笙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字的公式写成的。由我写序,我就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它。你还是请别人作序吧。

3.2 组织航天实践体验

高校可以利用实验和设备优势,开展航天网络体验、航天实验体验、组织航天实验竞赛、组织航天模拟竞赛、组织学生到航天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实践等接触式体验,增加学生的科技兴趣、团队能力和切身感受,营造创新氛围,树立学生勇于挑战、刻苦奋斗、不断学习、报效国家的品质。

3.3 开展航天科学研究

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组织专项科研人员和师生参与航天科技研究、航天文化理论研究工作,加强与航天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联系,切实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研究成果社会价值转换,不断适应航天事业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需求。高校还可以鼓励组建航天科技社团,吸引学生课余时间参与航天实践。通过航天科技研究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品质,通过航天文化理论研究坚定大学生的航天意志。

要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依托载人航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加强对各类知识的学习,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加强自我认知、积极在实践中学习和改善,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改进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技能,增强创新能力,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取得切实有效的成绩,培养和筑造大学生“爱祖国、爱学习、爱奋斗、爱挑战”的优秀品质,为实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实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中国航空科技集团公司党组. 传承航天精神 勇攀科技高峰 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而不懈奋斗[N].中国航天报,2016-10-13(A2).

[2] 曲法义,谭玉磊. 德才兼备的航天人是如何炼成的?[N].中国城市报,2016-09-26(27).

[3] 光明日报评论员.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N].光明日报,2016-11-19(1).

全面强化气象服务提高应用气象质量,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对人才结构的调整以及对人才资源的优质配置。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有关气象方面的人才还比较欠缺。除此之外,在一些气象相关部门中还存在着人才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一些优秀气象人才所在的岗位与其自身能力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的管理单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优秀气象人才进行合理安置,减少人才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气象部门来说,采取措施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对其今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优秀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也是必然。

 
张海涛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