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恐怖袭击模式探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概 念

模式,即事物的标准样式,亦或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通常情况下,恐怖袭击的模式都是按照有无组织进行划分,即有组织恐怖袭击和无组织恐怖袭击。本文认为,基于相关案例,结合已有研究,析出嵌入在具体恐怖袭击事件中的共性特征,从袭击主体、袭击客体、袭击行动、袭击时间、袭击手段、袭击后果等要素出发,能够构建分析恐怖袭击模式的一般框架。所以,从广义上讲恐怖袭击模式是恐怖主体发动恐怖袭击所采用的方式,具体而言,恐怖袭击模式是指能够制造恐怖袭击的个人、组织或国家在某一袭击时间、利用多种袭击手段对受袭目标(集)采取某种袭击行动的一般方式,据此可以将恐怖袭击模式划分为独狼式恐怖袭击、协同式恐怖袭击和团队式恐怖袭击。

(一)袭击主体

恐怖袭击主体,即制造恐怖袭击的个人、组织或国家。制造恐怖袭击的个人即恐怖分子,其可在自身恐怖意识的支配下,也可受控于恐怖组织等实施恐怖袭击。恐怖组织即多名恐怖分子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其具有权威的恐怖头目、健全的恐怖组织机构及运行体系、共同信奉的恐怖思想以及数量众多并且积极追随权威恐怖头目的恐怖分子。当多名恐怖分子受共同的恐怖思想和恐怖利益驱使自发或受命于恐怖组织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制造并实施恐怖袭击时,其袭击主体则应界定为恐怖团队。它有别于恐怖组织——强调权威恐怖头目、组织机构及运行体系,也不同于恐怖团伙——组织性弱、组建随机、行动随意。国家能否作为恐怖袭击的主体一直没有定论,其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国家从事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表现形式和追责方式难以确定。本文认为,这并不是判断国家能否成为恐怖袭击主体的重要标准,如果国家默许、参与、支持甚至直接进行恐怖主义活动袭击,则其应当是恐怖袭击的主体之一。

(二)袭击客体

恐怖袭击客体,即恐怖袭击的目标或目标集以及受袭目标所在地。比较分析近年来频发的恐怖袭击事件,受袭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人为袭击对象进而形成对聚集的人群和能够集聚人群的场所、交通工具等的袭击;二是以设施为核心,进而形成对基础设施、标志性建筑等的攻击。对聚集人群的袭击能够使恐怖袭击主体在较大程度上获取恐怖收益;对防护薄弱的公共聚集场所,甚至基础设施的攻击能够使恐怖袭击更易实施;对关键人物和具有政治性目标的攻击能够使恐怖袭击主体实现其恐怖目的、扩大其恐怖影响。城市作为人群、设施和资源富集的区域较容易成为受袭地,华盛顿、纽约、莫斯科、伦敦、巴黎、东京、布鲁塞尔等首都或大城市都发生过恐怖袭击。所以,恐怖袭击主体在选择袭击客体时通常具有三大倾向:一是受袭目标社会影响大;二是受袭目标具有实施攻击的便利性;三是富集具有可攻击价值之目标或目标集的重要城市。

(三)袭击行动

恐怖袭击行动是指恐怖分子或恐怖分子之间的袭击行为在袭击环境下构成的具有目标指向、互动调节的动作组合。简言之,恐怖袭击行动即恐怖分子在实施恐怖袭击时的具体行为。袭击行动在具体的袭击事件中可体现出独立性、协同性和统一性等特点,袭击行动的独立性即恐怖分子在自身恐怖思想的支配下或受控于恐怖组织而独自实施恐怖袭击的行为;袭击行动的协同性即多名恐怖分子在实施恐怖袭击时,为分散受袭地有限的反恐资源而进行的协同配合;袭击行动的统一性则体现为恐怖分子为实现共同的恐怖目标,在实施恐怖袭击时根据共同制定的袭击方案,对选定的明确目标采取共同行动。不同袭击行动的特点表征着不同的恐怖袭击模式,独狼式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的袭击行动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协同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的行动具有协同性,团队式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的袭击行动则突显了统一性。

(四)袭击时间

恐怖袭击时间是指恐怖分子制造袭击的时点、时段或时间间隔,分别用于指称恐怖袭击发生的某一时点、某一时段以及多次恐怖袭击之间的时间间隔。袭击时间是影响恐怖袭击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制造袭击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一时点或时段内受袭地的多个目标遭受恐怖袭击将会降低受袭地反恐行动的有效性;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多次恐怖袭击会使袭击主体在最大程度上获取恐怖收益。同时,袭击时间与袭击主体数量和袭击目标特性等共同构成了区分不同恐怖袭击模式的重要指标:当多名恐怖分子在同一时点或时段内欲完成对多个目标的攻击,其袭击行动伴随着袭击时间产生了较强协同性,构成了协同式恐怖袭击;当袭击主体的数量唯一时,恐怖分子通常只能在某一时点上对某一(类)目标(集)展开攻击,进而形成独狼式恐怖袭击;当袭击主体数量不唯一,袭击目标有限,袭击时间在同一时点或时段时,恐怖分子则通常采取团队式恐怖袭击。

自我管理能力即指对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做事先的有效控制与事后的反思,并对自己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形成规范、合理、适当的行为方式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能力[1]。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通过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以一定的教育干预策略,积极干预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发展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激发自我管理意识,培养自我管理习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自我管理品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排除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干扰可采取加热洗涤和冷吸收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检验的干扰问题,提升血液检测质量、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五)袭击手段

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环境需求,应当制定科学长期有效的防治方案。在具体的防治方案中应当明确当地质灾害发生时人员的撤离路线、应急避难场所等等,以及配备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等相关事宜,这就需要防治工作人员与有资质的相关技术部门保持长期稳定良好合作,共同协作,制定并适时修编防治措施和策略。

(六)袭击后果

首先,袭击主体具有独立性。独狼式恐怖袭击主体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恐怖分子“独狼”数量唯一;二是恐怖袭击由恐怖分子独立实施。恐怖分子数量唯一是判断独狼式恐怖袭击的重要标志,从学理层面剖析恐怖袭击行动,至少需要两名恐怖分子才能实施共同犯罪;从具体案例层面观测恐怖袭击行动,只有恐怖分子数量唯一时才能保持其“独”的属性。而实施袭击的恐怖分子,不论其是否受控于恐怖组织,袭击行动都由其独立进行。这些因素都使独狼式恐怖袭击的主体具有独立性。

二、独狼式恐怖袭击

首先,袭击时间具有协同性。袭击时间的协同是指多名恐怖分子对多个目标发动的恐怖袭击发生在同一时点或间隔较短的同一时段内,使袭击形成时间上的协同效应。如美国“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对世贸中心双子座等目标发动的四次袭击发生在8时46分至10时2分的时段内;在 2004年马德里“3·11”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制造的四起爆炸发生在7时37分到7时39分的两分钟内。通过分析案例可知,恐怖分子为了使相关部门难以在同一时间应对多起恐怖袭击,所以其恐袭行动都是在同一时点或间隔较短的时段内进行的,这就构成了协同恐怖袭击在时间上的协同效应。

恐怖袭击后果是指恐怖袭击造成的受袭地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失稳等的总和。从美国“9·11”事件至今的十几年间,恐怖袭击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恐怖袭击造成受袭地大量人员伤亡,仅“9·11”事件造成的遇难和失踪人数就近 3000余人[1],恐怖袭击还使受袭地产生了大量难民,特别是恐怖组织 ISIS近年来制造的恐怖袭击使得受袭地的大量居民成为难民流离失所。恐怖袭击改变了受袭地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走向,中断了其经济发展的进程。此外,由于信仰极端恐怖主义思想的恐怖分子在局部地区成功制造恐怖袭击,使得极端恐怖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这不仅是潜在恐怖分子极端化的诱因,也可能造成地区的文化冲突,进而割裂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袭击模式被用在具体的恐怖袭击事件中,因其袭击主体构成、目标选择、时间确定、手段运用、行动实施等因素的不同,其产生的袭击后果也不同。

其次,袭击客体具有独立性。独狼式恐怖袭击客体的独立性,主要体现为其受袭客体在时空关系上的独立性。袭击主体数量的唯一,限制了恐怖分子在同一时点上对多地的受袭目标展开攻击,位处某被袭地的受袭目标不会由于“独狼”的成功逃脱而与其他被袭地的受袭目标产生时空上的联系。因为在同一时点恐怖分子“独狼”只能袭击一个地点的受袭目标,即便“独狼”在某地实施袭击后又前往其他地点制造恐怖袭击,其袭击时间也不是在同一点上。所以,独狼式恐怖袭击的客体具有独立性。

恐怖袭击手段即恐怖袭击主体为实现恐怖目的、进行恐怖袭击而运用的工具(武器)、方法、措施的总和。随着近年来恐怖袭击事件的频发,恐怖分子利用的袭击手段愈发呈现多样性。我国公安部反恐怖局 2008年印发的《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中提出了两类恐怖袭击手段,一是常规手段,包括纵火、劫持、枪击、爆炸;二是非常规手段,包括生物、化学、核与辐射及网络恐怖袭击。除此之外,传统手段在恐怖袭击中的运用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反倒是各国加强对恐怖主义打击后,恐怖分子利用(非)常规手段制造袭击的难度加大,进而使得转向使用传统手段制造恐怖袭击的事件不断攀升。同时,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趋向是,利用汽车袭击(撞击)人群的恐怖袭击事件正呈上升的趋势,2016年法国尼斯和德国柏林、2017年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遭受的汽车撞击人群的恐怖袭击事件亦是最佳例证。

首先,袭击主体具有聚合性。恐怖团队是此类恐怖袭击的主体,其最大特点是具有聚合性,即恐怖团队是多名恐怖分子为实现恐怖目的而相互聚集,共同制定恐怖袭击方案,共同选择恐袭目标和地点,共同确定袭击手段等。恐怖团队的组成方式呈现多元性,恐怖团队既可由多名恐怖分子根据某一恐怖目标自发组成,进而对选定的目标进行恐怖袭击;恐怖团队也可由受控于恐怖组织的多名恐怖分子,根据其命令和指挥实施恐怖活动。恐怖团队有别于恐怖团伙,恐怖团队成员间关系基于共同的恐怖追求而具有较强的组织性,要求袭击行动共同策划、精心安排;而恐怖团伙则组建随机、行动随意,所以其成员间关系组织性弱。

三、协同式恐怖袭击

协同式恐怖袭击亦称协同恐怖袭击(Coordinated Terrorist Attacks)是被恐怖分子利用较多、破坏性较强、应急处置难度较高的一种恐怖袭击模式。如 1995年日本东京“3·20”地铁毒气事件;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4年马德里“3·11”事件;2005年英国伦敦的“7·7”事件;2010年莫斯科的“3·29”事件;2015年法国巴黎的“11·13”事件以及 2016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的“3·22”事件等大规模协同恐怖袭击都给受袭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国际范围内并没有关于协同恐怖袭击的统一释义,但通过学者们的探讨可以分析出这一袭击行动所表征的内涵。布莱恩·霍顿(Brian K.Houghton)[5]认为,协同恐怖袭击包括三个维度:一是袭击武器同类,即恐怖分子使用多个同类武器实施袭击;二是多次袭击相呼应,即恐怖袭击的次数不唯一且多次袭击几乎同时发生;三是分散袭击,即不同恐怖分子在不同地点实施袭击。基于学者们的探究和对比相关案例,本文认为协同恐怖袭击是指“一批恐怖分子在同一时点或时段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发动呼应式的恐怖袭击的方式”[6]。相对于其他恐怖袭击模式,协同恐怖袭击在袭击行动、袭击目标、袭击时间等方面具有其鲜明的特性。

国内外学术界对独狼式恐怖袭击(Lone Wolf Terrorist Attacks)并没有统一的释义,澳大利亚学者罗曼(Ramon Spaaij)认为实施恐怖袭击的“独狼”有三个特征:一是独自开展行动;二是不属于某个特定的恐怖组织;三是恐怖袭击行动不受外界直接命令和控制[2]。基于已有研究和相关案例,本文认为独狼式恐怖袭击是指“独狼恐怖分子在恐怖主义思想驱使下,为了实现其恐怖目的,对时空关系相对独立的目标,独自发动恐怖袭击的行为”[3],其在袭击主体、袭击客体、袭击行动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

塌孔现象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是护筒周围塌孔和桩较深处塌孔。护筒周围的塌孔主要是由于护筒周围土壤不够密实,较易坍塌,护筒附近突然增加较大荷载的时候比较容易发生。比如在钻孔位置附近有汽车吊的某支腿,这样不仅会造成塌孔现象,对设备本身也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造成较深处的塌孔是因为施工中出现了泥浆比重不足的现象,这种塌孔情况在地质较为疏松的地区发生概率较大。

再次,袭击行动具有协同性。袭击行动的协同性是指多名恐怖分子在发动恐怖袭击时其袭击行动相互呼应的特性。由于恐怖分子要在同一时点或时段完成对多个目标的攻击,所以为了分散受袭地有限的反恐资源,恐怖分子会采取协同行动获取恐怖收益。如2015年巴黎“11·13”恐袭事件中,“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多名恐怖分子,在时间间隔较短的时段内对巴黎的六个地点进行了攻击,其袭击行动具有明显的协同性;2016年布鲁塞尔的“3·22”恐怖袭击案中,同样是“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多名恐怖分子,亦是采取协同行动在时间间隔较短的时段内对布鲁塞尔机场和欧盟总部附近地铁站等目标实施了袭击。

四、团队式恐怖袭击

团队式恐怖袭击(Team-based Terrorist Attacks)是除独狼式恐怖袭击和协同式恐怖袭击之外,被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用以整合恐怖资源、实施恐怖袭击、获取恐怖收益的一种袭击模式。从广义上讲,团队式恐怖袭击是指由恐怖团队发动的恐怖袭击。具体而言,团队式恐怖袭击是指由多名恐怖分子受相同恐怖思想和恐怖利益驱使自发或受命于恐怖组织而组建恐怖团队,进而以团队的形式共同组织、策划并实施恐怖袭击的模式。相对于其他恐怖袭击模式,团队式恐怖袭击在袭击主体、袭击客体、袭击行动等方面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其次,袭击目标具有协同性。袭击目标的协同性指恐怖分子为了分散受袭地反恐部门的注意力、避免被反恐部门集中力量打击,在发动协同恐袭时会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攻击。如在2005年伦敦“7·7”事件中,恐怖分子在短时间内对三个地铁站和一辆公交车制造了爆炸袭击;2010年莫斯科“3·29”地铁爆炸案中,多名车臣“黑寡妇”几乎同时袭击了莫斯科地铁一号线上的两个均位于市中心的车站,造成了巨大伤亡。所以,恐怖分子的系列行动,使受袭目标在地域空间上相互呼应,形成了袭击目标的协同性。

再次,袭击行动具有独立性。独狼式恐怖袭击行动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独狼”实施恐怖袭击时其袭击行动不直接受控于恐怖组织,由其独立完成。从构成这一特性的决定因素分析,“如果恐怖分子不隶属于恐怖组织,恐怖袭击行动的设计和实施都由恐怖分子一人完成,其行动是独立的;如果恐怖分子隶属于某个恐怖组织,恐怖袭击的行动则受该组织的影响或安排,但具体行动则由‘独狼’完成,其行动也是独立的”[4]。所以,独狼式恐怖袭击的行动具有独立性。

其次,袭击客体具有受围性。具有脆弱性强、便于实施袭击、影响巨大的目标都容易受到恐怖分子的袭击,作为团队式恐怖袭击的客体其最大特点就是受围/困性,即受袭客体在遭受恐怖袭击时形成的被围攻的特性。由于恐怖团队的成员多,为了获取更大的恐怖收益,恐怖团队实施袭击时会集中恐怖力量同时攻击同一个或同一类目标,即袭击目标的同一性,而该(类)目标占据的区域面积更大,受袭区域内包含的受害人更多,所以需要恐怖团队的全部成员同时围攻才能实现其恐怖目的,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刘佳爸爸要送我回家,我死活不肯,我说我离家出走了。我像一只八爪鱼那样抓着刘佳不放,最后他带我回了家,我在他家浴室里洗头洗澡,出来时,我的头发终于有了和他一样的味道。

再次,袭击行动具有统一性。团队式恐怖袭击主体的聚合性和袭击客体的受围性,是其袭击行动具有统一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共同恐怖目的而聚集以组建恐怖团队的恐怖分子或授命/操控恐怖分子组建恐怖团队实现恐怖政治诉求的恐怖组织,其追求的恐怖收益较独狼式恐怖袭击更大,通常其选择的袭击目标也更大,相反,为了制造更为严重的恐怖袭击后果必然会受到被袭地更大程度的打击。所以,恐怖团队为了成功地制造并实施恐怖袭击,其成员就要共同策划和制定袭击方案,共同确定一致的袭击时间,共同选择同一袭击目标(集),进而采取统一的袭击行动。

五、防控不同恐怖袭击模式的思考

科学的应对策略可以提升反恐部门防控恐怖分子利用不同袭击模式实现其恐怖目的的有效性。首先,加强防控不同恐怖袭击模式的制造主体。一是在建立反恐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形成的新型侦查方法,掌握普通民众恐怖化、极端化的一般路径,提高甄别恐怖分子的有效性。二是以社区为基础构建反恐体系,阻隔恐怖思想的传播通道,切断恐怖团队得以组建的社会网络,消除恐怖团队组建的内生动力。三是以全球合作为依托,构建全球治理的命运共同体,共同打击掌控恐怖团队的恐怖组织。其次,加强防护不同恐怖袭击模式的受袭客体。一是基于国内外已有案例整理不同恐怖袭击模式的袭击目标,并通过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潜在的受袭目标及其脆弱性。二是根据辖区实际编制防护不同恐怖袭击模式受袭客体的应急预案。再次,加强防控不同袭击模式利用的袭击手段。一是针对袭击手段的多样化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特别要根据常规和非常规袭击手段、传统袭击手段、新技术引发的新型袭击手段等各自的特征制定防控措施。二是建立生产——流向信息系统,加强管控获取便利化的袭击工具(武器),防控恐怖分子利用管制刀具、危爆物品、民用器械、新型科技产品(平台)等实施恐怖袭击。三是反恐部门要积极探索针对多种袭击手段的协同打击方法,防控由恐怖袭击手段多样化和袭击武器获取便利性催生的袭击主体对袭击手段利用方法的复杂化,提高防控不同恐怖袭击模式有效性。

六、结语与展望

恐怖分子、恐怖团队、恐怖组织针对不同目标、使用不同武器、整合不同恐怖资源实施恐怖袭击的行为构成了不同的恐怖袭击模式,为了有效防控不同模式的恐怖袭击,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深入探究恐怖袭击模式的界定与划分方法。科学的界定与划分方法是有效认识不同恐怖袭击模式的重要基础,也是发现和探究不同恐怖袭击模式的重要依据。已有成果更多聚焦了某一种恐怖袭击模式,对界定与划分恐怖袭击模式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的研究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其次,深入探究不同恐怖袭击模式。从科学的界定方法出发,对恐怖袭击模式进行整体性研究:一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探究其他恐怖袭击模式的内生动力、基本特征和外在表现;二是深入研究不同恐怖袭击模式的发生机理与致灾机制。再次,探究不同恐怖袭击模式的应急机制。根据不同袭击模式的发生机理和致灾机制,结合潜在受袭地的反恐实际完善相应的应急机制,是目前各地反恐部门的当务之急。

Ⅰ类海风锋850 hPa合成流场如图5b所示。其中Ⅰ类海风锋主要是副高北侧中的独立小高压东移入海,副高北侧西风气流因小高压及其南部低压横槽造成苏北沿海偏东海风气流,而苏中、苏南则是西风小波动入海,近岸内陆是弱脊,沿海是小槽。苏北苏南的不同风场流型,配合沿海地形走势以及1 000 hPa层海风锋,使苏北海风较苏南深厚,苏南海风锋背景上下层风向的差异使得形成的海风环流较浅薄。因此江苏沿海海风锋的中小尺度局地性特征显著。

参考文献:

[1]吕振亚.美公布最新统计数字:“9·11”遇难者共 3025人.[EB/OL].(2002-09-12)[2017-11-01].http:// www..chinanews.com/2002-09-12/26/221623.html.

[2]Ramon Spaaij.The Enigma of Lone Wolf Terrorism: An Assessment[J].Studies in Conflict & Terrorism.2010(9):854-870.

[3][4]裴明,夏保成.独狼式恐怖袭击初探[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7(05):30-36.

[5]Houghton, Brian K.; Schachter, Jonathan M.Coordinated Terrorist Attacks Implications for Local Responders[J].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2005(5):11-16.

[6]裴 明,夏保成.协同恐怖袭击初探[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7(03):36-42.

[7]Richman, Aaron; Zwerling, Dov; Persi, Avichai;Ratzlav-Katz, Nissan; Aron, Nati.The Coordinated Attack[J].Journal of Counterterrorism& Homelan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10(2):22-26.

[8]Rodger A.Bates,“Dancing with Wolves :Today’s Lone Wolf Terrorists”[J].The Journal of Public and Professional Sociology,2012(4):1-4.

[9]Michael Becker.Explaining Lone Wolf Target Selec 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Studies in Conflict&Terrorism,2014(11):959-978.

[10]Jeffrey D.Simon.Lone wolf terrorism:under standing the growing threat[M].New York:Prometheus Books, 2012:1-20.

[11]PaulGill.SevenFindingsonLone-ActorTerrorists[EB/OL](2013-02-06)[2017-11-01].http:/ 2013/02//seven findings-on-lone-actor-terrorists/.

[12]ASAL, VICTOR.Understanding Lone-actor Terrorism: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Violent Hate Crimes and Group-based Terrorism[J].START Research Briefs.2013,10:1-16.

 
裴明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