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高职,即高等职业学校的简称。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以专科教育为主,少数本科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高职是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这些学生毕业后会进入企业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技术的中坚力量,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转变,需求的改变,我国产品的质量受到了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质量,在这过程中工匠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高职中对于培养工匠精神的力度远远不够。高职语文是一门集德育、智育、美育融合在一起的基础课程。语文教学所传授的“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在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积极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全面渗透“大国工匠精神”势在必行。高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特点,从课堂入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语文教育。

大国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简而言之,工匠精神就是积极创新进取,打造新产品,对制造产品精益求精,满足顾客的要求,以顾客至上为服务理念。不追求工匠精神的企业,一直在老产品的死循环中重复着生产、挣钱、生产。而追求工匠精神的企业,积极开创新产品,不断完善产品的性能,逐渐被客户喜爱追求。下面具体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1.精益求精。钟表行业是精益求精的突出体现,他们对技术几乎是精益求精,不管一个手表机心有多少工艺,都要很认真地做,每个小零件都在不停打磨,真的是把表作为一种工艺品、一种事业来做。产品不能光靠数量取胜,要让产品有更高水准和更高附加值。工匠精神注重细节,追求制作完美的产品,不惜花费时间、精力,不断的改进,尽自己可能把质量提高。

力学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思考、观察,全面观察总结现象的特征及发生、发展的条件以及条件与结果之间的依赖关系等,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读数、记录等,其余的学生进行监督和指正,这样的课堂演示实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演示的过程中,教师更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克服思维定式,扩大学生观察的范围或空间,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全面整体的物理图景。

经典作品有周定芳的《老屋系列》。本作品以一间老房子为主体造型元素,生动刻画了斑驳的石砌墙,破旧参差的屋顶烟囱,仿佛打满了补丁的老门,以及门上的细节。这件作品将老房子的多个元素与茶壶的各部分巧妙契合,如壶嘴与烟囱的结合,壶盖与屋顶结合,壶把与屋后的老树结合,不仅整体造型上充分展现老房子的形态,具体的细节上、形态上、肌理表现等方面都有生动的体现。只有对老房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以及对茶壶的结构功能的心领神会才能达成如此巧妙的设计。随着当代陶艺进入国内当代陶艺家的视野,越来越多的陶艺师开始在生活陶艺领域自觉加入建筑元素。

1.营造氛围培养“大国工匠精神”。校园氛围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要利用校园文化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首先通过校训,校训要积极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时刻铭记“工匠精神”。定期开展文化讲座,打造文化校园。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里渗透“工匠精神”的讲解,将“工匠精神”贯穿整个高职语文学习中,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也需选择有关“工匠精神”的篇章。语文课堂上可以举办关于“工匠精神”的演讲比赛、知识问答,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老师树立“工匠精神”从而感染学生。在考核中也要重视“工匠精神”的考核。

1.我国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阶段,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过程中,技术人员至关重要,其中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发扬。我国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通过“一带一路”将我国的产品传输出去,从而增加我国的外币储备,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量。但我国的产品质量一直不被国外企业承认。为了能被外国人接纳,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们需要发扬“工匠精神”,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再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要求逐渐增多,追求更高更好的质量。“工匠精神”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设计所生,完美地创造出新产品。

3.企业的发展要求。说起“工匠精神”,映入眼帘的是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机械。正是有了这些企业对于“工匠精神”的坚守,才会有先进的品牌走向国际。据统计,至2012年全球寿命在200年以上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第一。其次是德国,有837家。这些企业可以长寿不败的原因在于其始终坚持“工匠精神”,以德国为例,宝马、奥迪、西门子都是广大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牌,都在自己的领域有优良的声誉。除了这些大企业,还有众多中小企业,他们大多都立足于本身、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最终打造出精美的产品。而在我国,短命的企业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工匠精神”都被“差不多”所取代,“差不多”成了职工工作的准则,“工匠精神”也随之消亡。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企业转型的发展,企业都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和生命力,开始追求完美,在选取职工时更看重的是态度,能力退居二线。当代高职毕业生想要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就必须具备“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才能获得大企业的青睐。

5.创新。要求技术人员不仅有过关的技术,还要有独特的心思。在技术方面具有进取心,工匠精神是传承,更是开拓未来。要有敢为人先的意识,积极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敢于面对困难,勇敢解决问题。

大国工匠精神渗透到高职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3.专业,敬业。作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必须要敬业,热爱岗位,热爱自己的事业,为打造专业的产品奉献自己的力量,不断的专研只为创新出新的产品,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爱岗敬业是我们民族精神和公民道德中的瑰宝。江南分局福建工商所所长黄振磊,他为我们树起了榜样,在他那里,我们读懂了什么是爱岗敬业。黄振磊的爱岗敬业表现在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工作,忠于职守。他对工作激情如火,为工作呕心沥血。他自称为经营户的“全天候所长”,同事则称之为“拼命三郎”。他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直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以命相付。这是工匠精神——敬业的最好体现。

2.高职本身思想道德方面的弱势。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高技术人才,往往重视技术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了只重视利益而忽视道德品质的习惯。在教学中专业技术课程被放到优先地位,课程安排多,而关于培育文化素养的语文课被忽视,课程安排可有可无。种种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学习都被省略,导致培育出的高级技术人才只有专业知识,缺失文化素养,更不懂工匠精神是什么,更不要说传承和发展。校园是高职生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都说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三观。好的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有积极的影响,不好的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工匠精神的氛围,那相信学生也会在感染中了解,把工匠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当今的高职院校对文化建设缺失重视,校园里的文化建设简单化,对于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的培养,不利于工匠精神扎根于学生内心。走出学校之后,企业也是一个熏陶的好地方。在企业中不乏有经验丰富的职员,只要刚毕业的学生努力向其学习,并且学习其精神,工匠精神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4.淡泊名利。想要做好一件事,重要的是心态,只有静下心,什么都淡然,专注于一件事,这件事才会做到最好,不图名利,只为自己快乐,只为把一个产品做到最好。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最为经典的例子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放到当代,淡泊名利的人也不在少数。

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大国工匠精神

2.严谨,一丝不苟。工匠精神要求企业不投机取巧,用心、严谨地对待每一件产品。让残缺产品数降到最低,甚至到无残缺,加强对每件产品的质量检测,拒绝一件残缺产品流出工厂,流入市场,不达要求绝不交货。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记录了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八位平凡工人,他们看似只是普通的一线工人,却有着精湛、娴熟的技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工艺,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即使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不容大意。

2.多途径宣传“大国工匠精神”。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工匠精神”,在校园网站上可以通过视频等多媒体进行。在课堂里张贴秉承“工匠精神”的名人事迹,语文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让宣传方法多样,让大国工匠献身校园,讲述心得,让学生与大国工匠近距离交流,在身心上感受“工匠精神”。促进优秀文化、优秀企业进入语文课堂,定期组织优秀校友、有经验的老技术人员进入语文课堂讲述“工匠精神”,分享工作经历。

想找保姆照顾患病老年人,发动亲友却发现很难找,通过中介找,三个月换了四个保姆。最近,市民李阿姨就遇到这个难题。

3.语文课堂的渗透“大国工匠精神”。从课堂建构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大国工匠精神”的意识,首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大国工匠精神”的魅力,老师做好适当的引导者和鼓励者,让学生自己学习“大国工匠精神”,树立“工匠精神”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

4.在专业知识中融入“大国工匠精神”。结合各个职业技术专业的特点,分析不同的岗位需要具备怎样的职业精神,从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针对专业特点在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完善学生的培养机制,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认识,老师树立“工匠精神”从而感染学生。在考核中也要重视“工匠精神”的考核,用实践技能训练考察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落实。

由于Logistic回归模型要求各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我们先对八个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表格3.2中是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相关性较弱,说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我们可以用这八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估计 Logistic 模型。

结语

建立高素质产业、打造大国工匠、培养“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有义务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型人才,来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型升级,高职院校是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平台,为了“工匠精神”的发扬,我们需要在高职院校里积极宣传,在语文教学中慢慢渗透“大国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成为技术人才的灵魂,让我国的技术越来越优质,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张娟娟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