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吕梁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发展状况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因地方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等等的不同而不同,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点[1]。国内有关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的研究多聚焦在先进发达地区的示范区域,研究出诸如“上海模式、广东模式、温州模式”[2]等成功典型。发达地区本身原有的教育基础就不错,居民收入较高。而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发达地区的成功教育经验不能直接照搬。广大贫困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是目前和将来一个时期需要面对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因初高中学段国家政策要求不同,本文重点考察吕梁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坚定贯彻、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改革部署,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深化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统筹省市县乡各层级、党政群各领域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符合江苏实际的机构职能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5、整地夹肥:春耙前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然后用重耙耙20~25厘米深,耙后合成66厘米宽垅,再用犁杖引沟夹肥,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7公斤,尿素3公斤,腐熟大豆4公斤,以上肥拌均,施入趟好的沟内,然后合上垅,镇压后待用。

吕梁民办中小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吕梁地区经济基础差,积贫积弱。教育需求空间很大,缺口也大。

他的心里泛起一阵失落和难过,不是为女子的死,而是为她没能死在自己的手上。那时,他突然发现,自己这个人是多么得恐怖!自己身为云浮神权的接替者,心里竟然还隐藏着这样的一个恶魔!

(一)学校数量不足,升学率偏低

1985年山西师范大学调查组《关于山西吕梁地区中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3]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够用,班容量过大,学生难于升学,很大一部分学生失学;升学率极低是吕梁地区的真实写照:当年的小学升学率为69%,初中升学率即锐减为20%。此后虽然这种状况逐渐有所缓解,但一直到1999年,刘玉平的《当前吕梁地区执行义务教育政策的三个关键性问题》[4]一文调查走访了吕梁地区20所农村初中学校,发现入学率仍然比较低而失学率仍然高达15%。

(二)教师严重短缺,教学质量差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大胆开放的民办教育政策。2000年之后恰逢吕梁经历经济飞速增长的“黄金十年”,过剩的民间资本流向教育领域,民办教育趁势迅猛发展,形成了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局面。2000年年底,吕梁地区民办初中17所,初中在校生3784人,小学4所,小学在校人数665人;2005年,吕梁市共有民办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52所,初中在校生26747人,小学56所,小学在校生15545人;2010年底,吕梁市有民办初中3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生21764人,小学35所,在校生14852人。

(三)观念落后,对教育重视不够

(1) 钢性钻孔弹模计现场施测便捷,其不仅是灌浆效果评价的一个主要手段,还可直接获得钻孔不同部位的岩体变形参数,为设计和科研直接提供变形指标参数。

经济落后是制约吕梁当地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观念落后是根本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能打破认识上的窠臼,过份强调或单纯依靠吕梁当地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事实上政府能力有限而且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意识到社会资本是可供借助的振兴教育发展的力量,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动员措施,以致“提倡集资办学”[8],“希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办学的积极性。”[9]、“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10]等都成为空喊的口号;而社会资本在教育的公益性和资本的逐利性上找不到契合点以致动力不足处于观望等待中。

吕梁民办中小学发展历程

早期,吕梁民办中小学是公立学校的补充,特别是完成义务教育比较困难的区域,以增加教育供给为重点。1981年就开始办学的孝义五爱学校是吕梁地区第一所民办初中学校,截止1994年共招生2300余人为两千多个孩子提供初中就读机会。1995年,文水县政府财政负担教育经费非常吃力,社会力量及时介入发展民办初中学校,初中在校生五年间增加7348人[11]

(一)多、小、散的起步阶段(1986年—1999年)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上确定了民办学校的合法地位。吕梁很多县域相继开办了不同模式的民办中小学,并渐次展开办学体制改革与探索。

这个阶段,吕梁的民办学校总体特点是多、小、散。像育德初级中学(1994年开始办学,离石第一所民办中学)、祥诞中学(1995年开始办学,兴县第一所民办公助初级中学)等学校办学之初的招生规模都仅在100人左右。这些民办学校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它们的出现让人看到了吕梁教育振兴的希望,此后陆续涌现一批规模不大但是有着勃勃生机的民办学校,仅离石就出现了英才中学、永宁中学、西山中学、育才中学、东帝中学、育英中学等,有效缓解了公立学校的压力也顺带激活了公立学校的发展活力,使得吕梁的教育事业整体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良莠不齐的飞速发展阶段(2000年—2010年)

教师特别是高素质的教师严重短缺。1985年,吕梁地区,初中加高中共2853个班级,教师仅7610人;高中教师中本科学历220人仅占高中教师总数的24%,初中教师中专学历460名仅占初中教师总数的7%[5]。教师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教师改行现象严重;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想回吕梁贫困地区任教。前述两种情况导致师资严重不足。而在当时的吕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构成中,民办教师成了主力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处的赵命柱、王为民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6](1991年)提到:仅吕梁地区离石县信义镇小学加初中民办教师占比达40%;农村小学教师中民办教师的占比高达88%。民办教师知识水平有限,而且收入低下,一边教学一边务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根本保证不了教育质量,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堪忧。

90年代,吕梁地区义务教育政策实际执行不到位情况仍然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治贫先治愚,治愚办教育”。领导干部主抓经济发展对教育不重视,教育经费不能按计划按比例足额投入,教育经费严重不足。1994年,吕梁地区初中学生人均教育经费23元连山西省规定标准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农村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6元更是低至山西省标准的十分之一[7]

早先离石优质生源流失,教师素养下降,教育乱收费。当时,晋中、太原等地甚至专门为吕梁山上的学生设置了“吕梁班”“离石班”[12]。为此政府确立了“优化公办、发展民办、引进外办、鼓励联办”的教育发展新思路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13]。据统计,2010年到2014年四年间吕梁各级政府在落实政府办学责任上累计投资超过15亿,吸收民间资本投资义务教育13亿[14]。民办中小学已经成为吕梁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从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发展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重要选择”,促进了吕梁当地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随着政府和民众观念的逐渐转变,人民群众对精品教育、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借着政策利好,民间资本大量流向教育领域,先后建成一批规格高、标准高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不仅在学校规模和学生数量上有了很大发展,而且在管理和办学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吕梁英杰中学、吕梁廷亮中学等民办学校现在已经成了当地家长和学生的首选。孩子们不用背井离乡去外地求学,家长们节省了不少生活成本。

 

1 吕梁民办中小学校在校人数统计(2000-2010)

  

年份民办初中(所)初中在校生(人)民办小学(所)小学在校生(人) 20001737844665 200552267475615545 201035217643514852

截止2016年,吕梁有民办中小学51所,学生30957万人[15]

(三)追求质量的规范发展阶段(2010年——)

由表1可以看出:本世纪之初是吕梁民办中小学“爆发式增长”期,短短五年时间内,民办初中学校数量增长了2倍,初中在校生增加了6倍;同期民办小学学校数量增长13倍,小学在校生增幅达22倍还多。之后,吕梁民办中小学学校数量出现大幅下滑,初中减少17所,小学减少21所,但是不管是民办初中还是民办小学在校学生总体数量变化不大。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2006年,省市两级先后出台《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和《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同年,吕梁市教育局成立了民办教育管理中心,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依法规范民办中小学办学行为,进行清理整顿,关停取缔一批办学条件差、办学质量不高、招生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这一年成为吕梁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模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的关键之年。

民办中小学在吕梁义务教育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经过起步和发展阶段,现在正向结构合理、办学规范、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的阶段迈进,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多模式的办学体系[16]。以办学主体和办学模式划分,有:①股份合作制,如孝义五爱学校;②个人独资办学,如文水众成初中、临县湫水中学、吕梁廷亮中学、廷亮小学;③民办公助,如兴县祥诞中学、刘胡兰中学初中部、离石泰化实验中学;④名校办民校,如离石一中兴办的华英中学(已关停);⑤公办民助,如文水县直三中;⑥公有民办,如吕梁早期的英杰中学(2007年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吕梁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到《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以后的逐步规范乃至飞速发展,其社会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的兴起开辟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有效渠道,开发了教育资源,分担了普九任务,缓解了各县域学生上学难问题;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给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包括冠状面弯曲,矢状面胸、腰椎后凸或前凸不足以及水平面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多数AIS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矫正。近年来,椎体旋转在畸形进展、术后矫形效果丢失以及腰背部隆起残留中的作用备受重视[1-2],理想的椎体去旋转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万向椎弓根螺钉相比,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头端仅在矢状面活动,理论上可获得更好的去旋转效果[3-5]。本研究对应用万向椎弓根螺钉和单平面椎弓根螺钉行后路三维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5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2种螺钉的顶椎去旋转效果。

结尾

吕梁虽然经历了煤炭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当地经济属于低端的资源型经济,过度依赖经济运行周期和外部市场,目前处于经济的低谷,同时仍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所以整体上仍然属于贫困落后地区。在当前吕梁经济增长乏力而转型发展又不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吕梁民办中小学校的可持续投入成了问题,经费不足的困境凸显,如何突破藩篱,摆脱经济发展的桎梏、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不惧困境,找到真正适合自已的路?吕梁当地政府又将如何继续引导民办中小学校朝着理性化、规范化、制度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乃至更进一步引导民办中小学校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地方中心城市发展方面发挥超常的作用?这是今后我们着重努力的方向和思考的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有大量的原理,这就要求老师的地理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清晰,即表述要精炼,用语要规范准确,不能含糊其辞。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不要犯习惯上的错误:比如看地图时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指示方向时却容易说成“上下左右”;更要专业术语的运用:比如“降水”是水分以固态或液态形式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不能说成“降雨”“下雨”,更不能说成“落雨”。地理事物形成发展过程前后顺序的承继性;因果关系中的相关性;应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予以充分注意。

参考文献

[1]章露红.地方民办教育新政:创新空间、边界与重要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7(17):38.

[2]王彦才.民办教育上海模式、广东模式、温州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1999(03):16-19.

[3]山西师大团委调查组.关于山西吕梁地区中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1):117-120.

[4]刘玉平.当前吕梁地区执行义务教育政策的三个关键性问题[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09.

[5]山西师大团委调查组.关于山西吕梁地区中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1):117.

[6]赵命柱,王为民.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教育现论与实践,1999(01):35-36+34.

[7]刘玉平.当前吕梁地区执行义务教育政策的三个关键性问题[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09-11.

[8]山西师大团委调查组.关于山西吕梁地区中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1):117.

[9]宋廷荣,康兆宗.社会力量办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S1):15.

[10]刘玉平.当前吕梁地区执行义务教育政策的三个关键性问题[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09-11.

[11]宋廷荣,康兆宗.社会力量办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S1):14.

[12]李江.“离石江阴模式”引震动[N].发展导报, 2012-01-17(07).

[13]薛建荣,刘明亮.跃出“边缘化”低谷,发挥“生力军”作用[N].发展导报,2005-12-09(21).

[14]本报评论员.实现教育公平的吕梁路径[N].吕梁日报2015-04-20(A04).

[15]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2016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http:∥www.sxedu.gov.cn/bsfw-15686/wxzl/jytj/201712/t20171218-358227.html.

[16]《吕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吕梁教育志[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梁淑荣,宋新莲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