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

更新时间:2009-03-28

与全球各国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目前我国拥有1.3万所职业院校,其中高职院校1327所,在校生超过3800万人,年招生320万人,在校生和招生人数分别是高等教育的40%和47%,高职教育为社会每年释放了近一千万技术技能人才红利。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国内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急需转型升级,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逐渐减少。未来20年里,将不断增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减少对中低级技能劳动者的需求,由此而对职业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内涵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作养家糊口、赚钱的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对事业执着、对职业敬畏、对产品求精、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极其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再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能付诸热情,全身心投入,并能做到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具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目标是打造本行业的精品。

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工匠”,“工匠精神”的根本就是实现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合作,以磨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素质和传授技术技能只是基础,极致的追求才是“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不惜花费精力时间,反复推敲琢磨,把99%提升成99.9%才是 “匠人”,对这些真正的“匠人”而言,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打造完美产品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

只有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关注工匠精神的培养,弘扬工匠精神,才能在我们国家涌现出更多的大国工匠。首先要在全社会消除对技术和劳动的歧视,消除社会上一部分人对技能劳动者的偏见,营造一种平等尊重的环境,同时要从制度层面来保护劳模和工匠,要留得住人,给工人成长成才创造好的环境,在待遇、职称等方面有所倾斜,提高劳模和工匠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让他们能安心做事、敢于做事,才能做成事。

(一)“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灵魂

“工匠精神”是我们现代职业教育的莘莘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敢于创新、敬业守信、崇尚劳动、报国成才、精益求精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精品制造和优质制造”的不竭动力。“工匠精神”的重振离不开职业教育,正确培育和理解“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这就使职业院校在诸如在专业课程教学,教材师资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工匠精神”能够跟劳动、技能和创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其他室内隔墙耐火极限为0.75 h,墙体构造为:12 mm(耐火纸面石膏板)+75 mm(钢龙骨,内填50 mm厚容重100 kg/m3的岩棉)+12 mm(耐火纸面石膏板),截面厚度约为99 m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

(二)“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

1.5.4 PCR法敏感性试验 采用上述反应体系和条件,将提取的华支睾吸虫囊蚴DNA按1∶10倍比例稀释后作为模板,以双蒸水为模板做空白对照进行PCR扩增,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利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扩增产物并成像。

(三)“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支柱

工匠精神靠职业教育来培养,需要像百度金融巨头发挥助力那样,不断延续、复制、传承,以便不断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进入社会,同时也提升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职业院校整体的发展水平。

在指导思想上,职业院校要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一是要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为出发点,注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人文课程学习、实习实训操作、技术技能训练。二是落实产教融合,着力创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工匠精神”与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以及技术活动、技能培育、素质提升有机结合。三是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方法的改革。在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中,建立学生、教师密切互动、共同成长的机制,使对学生的精神培养成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统一的过程。同时要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价值实现

改革开放前,我国食品工业面临“三低”——行业劳动率低、生产水平低、引进技术吸收水平低。一系列现状导致我国食品工业严重依赖国外进口。

要提升职业教育真正的人文价值,灌注给职业教育丰富的思想内涵,就必须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坚持立德树人的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是培养“德艺双馨”人才的教育,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看重“德”远超于“艺”,这是人才生命力之所在。因此,职业院校既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校生在顶岗实习、踏上工作岗位时,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工匠精神”尤为重要,即:积极的工作态度、心中常怀责任感、工作中充满激情。

(四)“工匠精神”是职业教师教书育人的追求

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将工作作为他们的终身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认真细致,追求教学实践的精进。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重拾“工匠精神”是职业教师教育的本真追求,在职业教师教育中一方面要注重核心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文精神,也就是职业精神的塑造,对品质精益求精,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决定着职业教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是职业教育宝贵的职业精神要求。

职业院校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8年,《草原与草坪》承蒙以下审稿专家认真审阅稿件,付出辛勤工作,使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编辑部向为我刊审理稿件的专家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您愿意挤出宝贵的时间,对我们的稿件给予悉心指导! 祝各位审稿专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

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决定着美好生活的走向,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领域。当前,我国制造业科技含量不高,发展动力缺乏,迫切需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工匠精神”,用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质量、技术、产业的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在“中国制造” 转变为“中国创造”的关键时刻,“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新时代当务之急。而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所具有的特质,所以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学生 “工匠精神” 的 培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从中低端向高端转移势在必行,而以工匠精神始终强调的就是产品质量。 “工匠精神”一经提出,便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受到各行各业的一致认可,这无疑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出了清晰指引。当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还有距离,迫切需要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文化教学、技能传授,轻视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误区,使“工匠精神”深深扎根于职业教育,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

高职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推进教学体系改革,加大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力度,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将学生与市场、企业的需求对接,通过组织师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师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水平。在培训教学中实施“模块化”的教学改革,加大实操教学比例,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培训,使培训内容从工作中来,培训效果体现到工作中去。让“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培养出更多的“工匠”。

(二)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工匠精神”的培育要靠职业教育支撑,职业教育的振兴要注重“工匠精神”。清楚了内涵核心,在新时代现代学徒制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专门的生产管理和建设服务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具有完满人格的职业人。一要爱岗敬业,热爱所从事的职业。认可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付诸热情和全身心投入。对工作岗位都充满了深深的爱,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都有很强的职业荣誉感,这是从事一项工作、做出成绩的基本前提。二要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论多么艰苦,都任劳任怨,忍受了常人吃不了的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让人敬佩。三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和完美。四要甘于奉献,具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

对模型中出现的符号做如下说明:L为港口群内可能开通的干线航线数;j为主干航线;M为港口群内港口数;i=1,2,3,…,M为港口;Pi为港口pi干线泊位资源数量;pi为为港口的干线泊位提供支撑的支线泊位数量;α为每单位干线泊位单位时间的处理能力;β为每单位支线泊位单位时间的处理能力;每个T0周期内直接腹地和交叉腹地的货物输出矩阵为第T周期内港口i直接腹地产生的主干航线j的货物数量,第T周期内港口i与港口i-1交叉腹地产生的主干航线j的货物数量,为第T周期内港口i与港口i+1交叉腹地产生的主干航线j的货物数量。

(三)弘扬工匠精神,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弘扬工匠精神,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改进教育培养模式,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校园文化,探索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构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通道,尽快把“工匠精神”付诸于行动。第一,在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内容,纳入教育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清楚工匠精神对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在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中,建立学生、教师密切互动、共同成长的机制,同时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二是推动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学生就业、服务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积极进行市场调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加强校企合作,紧跟社会需求,重点培育设置专业,选择课程。推行“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努力造就高素质产业大军。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搭建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听课、说课、赛课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师德素质和业务水平。选派教师分期到省内外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到企业挂职实习,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四是强化产教融合、深化改革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校行校企合作,建设骨干专业,培育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通过举办职业教育周、参加技能大赛和技能与理论双测试等教学模式,扎实推进提高学生执业水平,促进学生就业。五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要用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带动影响学生更新思想观念,做好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工作,培养创新思维,使他们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做知识型、技能型、开拓创新型人才,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李小鲁.对工匠精神庸俗化和表浅化理解的批判[J].当代职业教育,2016(05).

[2]夏文辉.忽视“工匠精神”,就只能“全球购”[N].北京青年报,2016-03-20.

[3]陈劲.要有“互联网精神”,更要有“工匠精神”[N].解放日报,2015-04-17.

[4]重莲.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叨[J].中国品牌.2015(04).

[5]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出研究探析叨[J].职教论坛,2014(22).

[6]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曹璟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