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社会排斥与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物质主义的中介作用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网络是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人际沟通和娱乐放松的有效工具.适当的网络使用有利于大学生发展,但是问题性网络使用则会严重妨碍大学生发展.所谓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又称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或病理性强迫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compulsive internet usage),是指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的过度网络使用[1].鉴于PIU对大学生发展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非常重要的是要探索导致大学生问题网络使用的原因.专制型教养方式、父母心理控制、越轨同伴交往等外部情境因素会导致PIU,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亲子依恋、学校归属感、社交自我效能感、孤独感、羞怯等内部心理因素也会导致PIU[2-4].但较少有研究同时考察外部情境(如社会排斥)与个体心理因素(如物质主义)对PIU的影响.为此,本研究试图从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考察PIU的形成机制.

此外,受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和发展情境论等观点的影响[5],研究者不仅考察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同伴交往等发展背景对个体的独立影响, 而且也越来越关注这些发展背景是如何起作用的.因此,同伴交往方面的因素(如社会排斥)还可能通过影响大学生内部心理因素(如物质主义价值观)来影响PIU.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物质主义在社会排斥与PIU间的中介效应.

所谓社会排斥是指个体被某一社会团体或其他个体忽略(ignored)、排挤(excluded)或拒绝(rejected),造成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6].当大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团体中无法保持或建立正常人际关系、不被认同、丧失平等权利、被边缘化时,都会体验到社会排斥感[7].而被排斥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体验,会威胁到归属需要、控制感、存在感等心理需要,也会导致人们自我意识降低、回避情绪体验、降低生活意义感等[6].然而,当大学生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得不到所期望的接纳,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缺失时,就会试图通过网络来寻求虚拟的人际接纳和人际互动[8].当个体的社会关系出现问题后,更可能显示出PIU.如儿童与母亲的不良沟通方式[9]非安全性依恋(即依恋焦虑、依恋回避)[4],较差的同伴关系[10]等都会导致PIU.相反,高质量的亲子沟通、亲子间的亲密 [9],良好的同伴关系[10]、较高的学校归属感(即认为自己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和支持,并因此喜欢学校)[11]都负向预测PIU.因此,虽然鲜有研究直接考察社会排斥与PIU间的关系,但是从社会排斥对归属需要和社会关系的损害来看,它会引起PIU.

(3)近50年来沪宁杭地区年降水量变化较小。三地降水高峰月不同,杭州为6月,南京为7月,上海则有6月和8月的两个高峰。

社会排斥也会导致大学生追求物质主义价值观.所谓物质主义是指个体根据自身拥有的物质财产的数量和质量来界定自我概念及成功与否的一种价值观念,通常反映在对物质财富的看重程度上.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当归属需要受到损害的时候,人们在最初的时候会努力增强与他人的关联感,而一旦这种尝试失败后,人们会自然地倾向于寻求替代品来进行心理补偿[12].相比与他人重新建立关系而言,物质替代品是可依赖的,能使个体获得即时的满足、并引发较少焦虑.依恋理论也指出,当儿童对照料者的初级依恋受挫后,会激发他们将物质作为依恋对象的替代品,因为物质能提供暂时的需要满足[13].如此看来,当个体感受到来自社会团体或他人的排斥后,个体会更加看重物质而非看重与人的关系.实验研究发现,那些想象社会排斥的个体增强了对金钱、外表和知名度的看重[14],那些回忆起社会排斥经历的个体,感觉到与自己的物质拥有物有更强的关联[15].相关研究也发现,人们体验到社会性不安全感的倾向与物质主义正相关.社会拒绝导致更多的金钱消费,同伴拒绝引发更高的物质主义[16],那些来自破碎家庭的儿童有更高的物质主义[17].如此看来,社会排斥会引发物质主义.

分析研究可知,低水头水闸消能效果一般都不很理想,消能率低,闸后水流流速仍然较大,对下游河床及两岸容易形成冲刷,必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消能效果。通过对普通(单一)消力池、普通(单一)消力池和辅助消能工、复式消力池的消能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式中:i为年份,j为指标序号,aij为指标数据原始值,bij为标准化值,amax、amin分别为第j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就物质主义与PIU的关系而言,物质主义会降低自我控制能力、导致成瘾性行为,继而也有可能导致网络成瘾,即PIU.例如,物质主义者有较低自我控制能力[18].物质主义正向预测化学物成瘾(如烟瘾、酒瘾)、行为成瘾(如成瘾性赌博、成瘾性购物)[19].而且,物质主义会引发消极情绪、导致较低的生活满意度,进而导致个体养成成瘾性行为(如成瘾性购物),以此来缓解消极情绪[20].因此,物质主义损害自我控制能力、引发消极情绪、导致成瘾性行为,进而也可能会导致PIU.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对社会排斥与PIU,社会排斥与物质主义,以及物质主义与PIU之间的关联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探讨,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直接测量社会排斥并考察其与PIU的关系.(2)虽然已有实验研究表明社会排斥会增强个体看重金钱,看重物质拥有物的心理倾向,但这些实验研究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考察的是社会排斥的短时效应.那么,这种效应能否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即大学生接受到的社会排斥对较为稳定的物质主义价值观是否有影响?这还需要进一步考察.(3)以往研究表明物质主义会导致化学物成瘾和行为成瘾,它是否也会导致网络成瘾?以及物质主义能否在“社会排斥-PIU”间起到一定解释作用?为此,本研究直接测量大学生社会排斥,并考察社会排斥与物质主义和PIU的关系.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武汉范围内高校发放350份问卷, 在课堂集体施测,当场回收.剔除回答不完整、规律性作答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为96.86%.其中男生116人,女生223人;独生子女98人,非独生子女241人;大一学生61人,大二82人,大三105人,大四91人.

1.2 研究工具

1.2.3 PIU

采用吴惠君等[7]编制的社会排斥问卷,共19个题目,包含两个维度:(1)直接排斥,即意图较明确、表现较直接并可能伴随欺侮性质的排斥,包括 10个题目,如“我成为被人恶意捉弄的对象”,“大家不会与我分享心情或交流经验”;(2)间接排斥,即意图不明确,表现较隐晦且未伴随明显恶意性质的排斥,包括9个题目,如“我失落时,得不到别人的劝解或安慰”,“别人对于我的询问或请求满不耐烦,态度敷衍”.该问卷均采用5点计分,从1~5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非常符合”.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 a为0.95,表明具有良好的信度.

1.2.2 物质主义

采用李静等[21]修订的中文版物质主义问卷,共13个题目,包含三个维度:(1)物质中心,5个题目,如“我所拥有的物质对我而言并不是都很重要(反向题目)”;(2)物质成功,4个题目,如“物质财富,属于人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3)物质幸福,4个题目,如“如果我买得起更多东西,我会觉得更快乐”.该问卷均采用5点计分,从1~5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非常符合”.对反向计分题目进行反向计分后,所有题目得分的均值为物质主义分数.在本研究中,物质主义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0.80,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该算法得到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存储至单片机U1的内部寄存器,再由其内部的ECAN模块将检测结果输出给CAN总线数据传输电路单元;数据处理电路单元中的LED指示灯L2会闪烁时单片机处于工作状态;接线端子J1是编程线,通过连接计算机USB接口可以使用计算机下载、编写和运行调试单片机U1的相关程序.

1.2.1 社会排斥

采用孙善乔[22]编制的问卷中所含的PIU子维度,共12个题目,主要涉及过度沉迷网络、难以控制上网、因上网使得人际交往、学业发展等社会功能受损等,如“比起与他人(亲朋好友)在一起,我更喜欢上网”,“尽管我打算停止上网却还是继续上网”.该问卷均采用7点计分,从1~7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相当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相当同意” “完全不同意”.在本研究中,此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0.89,表明具有良好的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的整体结构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 = 4.73,GFI =0.92,NFI = 0.91, CFI = 0.97, RMSEA = 0. 057,表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6.0 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然后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并采用回归分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社会排斥、物质主义和PIU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 社会排斥与物质主义( P <0 .05) 和PIU( P<0 .01) 均呈显著正相关;物质主义与PIU 也呈显著正相关( P <0 .01). 这表明社会排斥越强,物质主义越强,也更可能显示出PIU.

 

表1 社会排斥物质主义和PIU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N=339)

  

平均数标准差社会排斥物质主义PIU社会排斥2.150.671物质主义2.880.500.17*1PIU3.371.160.49**0.32**1 注:*P<0.05,**P<0.01.下同.

2.2 差异检验

社会排斥、物质主义与PIU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的差异分析,如表2所示.

2.2.1 性别差异

对男女在社会排斥、物质主义和PIU上做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 男生接受到的社会排斥( P<0.01)显著高于女生; 而男女在物质主义和PIU上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2.2.2 独生-非独生子女差异

[9] So S, Myung J, Kim C. A study of predicting variables for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ts [J]. The Korean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1, 16(3):521-535.

2.2.3 年级差异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物质主义(P<0.01)存在年级差异,整体上呈现出年级越高,物质主义水平越高,而社会排斥和PIU不存在年级差异(P >0. 05).进一步进行LSD 检验后发现:在物质主义水平上,大一学生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其他各年级没有显著差异.

2.2.4 每月可支配收入间的差异

为了考察不同家庭收入阶层的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大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以每月1 000元和每月2 000元作为两个分界点.在区分出三个家庭收入阶层后,分别在社会排斥、物质主义和PIU上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物质主义(P<0.01)存在收入阶层的差异,整体上呈现出可支配收入阶层越高,物质主义水平越高.进一步进行LSD 检验后发现:在物质主义上,每月可支配收入高于2 000的大学生的物质主义显著高于可支配收入在1 000以下、1 000~2 000间的大学生.而社会排斥和PIU不存在收入阶层差异(P >0.05).

 

表2 社会排斥物质主义与PIU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的差异分析(N=339)

  

社会排斥人数平均数标准差物质主义平均数标准差PIU平均数标准差男1162.290.70女2232.070.64独生982.080.68非独生2412.170.66大一612.250.77大二822.160.65大三1052.170.66大四912.030.62<1000762.180.611000~20001572.130.68>20001062.140.71t=2.85**t=-1.11F=1.44F=0.162.820.472.910.523.030.552.810.472.640.512.890.412.900.503.000.532.860.432.820.502.970.55t=1.56t=3.67**F=6.90**F=3.07**3.341.293.381.093.391.153.361.163.221.293.421.163.441.173.341.063.551.273.271.083.391.19t=0.28t=0.19F=0.52F=1.50

2.3 物质主义在社会排斥与PIU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参照温忠麟等[23]所建议的中介作用检验程序, 本研究首先对各变量的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然后采用层级回归法, 分析物质主义在社会排斥与炫耀性之间的中介作用.鉴于社会排斥存在性别差异,物质主义存在独生-非独生子女差异、年级差异和家庭收入差异.因此,在控制了这些人口统计因素后, 首先检验社会排斥对PIU的预测作用,其次检验社会排斥对物质主义的预测作用, 以及物质主义对PIU的预测作用,最后以PIU为因变量,社会排斥和物质主义分别进入回归方程 (见表3).社会排斥对PIU和物质主义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物质主义显著正向预测PIU( P<0.01).当将社会排斥、物质主义同时预测PIU时,社会排斥对PIU的正向预测作用降低(P<0.01)但仍然显著,物质主义对PIU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表明物质主义在社会排斥与PIU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大学生接受到的社会排斥越多, 其物质主义程度更高, PIU水平越高.

3 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社会排斥、物质主义和PIU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社会排斥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体验到的社会排斥显著高于女生;物质主义在独生-非独生子女、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收入阶层之间存在差异;(2)社会排斥水平越高,大学生的PIU水平越高,且物质主义在“社会排斥-PIU”间起到了部分解释作用.

3.1 大学生社会排斥、物质主义与PIU的特点

从性别差异来看,男生体验到的社会排斥高于女生,这表明从当前的大学生发展状况来看,在同伴交往中,男生比女生体验到较低的社会接纳和较高的社会排斥.

[11] Yen C F, Ko C H, Yen J Y, et al. Multi-dimensional discriminative factors for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regarding gender and age [J]. Psychiatry &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009, 63(3):357-364.

大一学生物质主义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年级,且总体上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其物质主义越高.大一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有更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同学之间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比较程度还较低,进而比其他年级显示较低的物质主义[24].但是,随着社会化的深入,大学生愈加受到社会世俗价值观念的影响,更加追求物质主义,更为看重金钱.这提醒父母和教育者们,大学生活在知识、社交能力等很多方面会促进人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们更为看重物质.

此外,随着大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其物质主义水平也有所提升.每月可支配收入高于2000元的大学生的物质主义高于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以下、1000~2000元间的大学生.因此这提醒父母,大学生可支配的收入并非越高越好,过高会引发物质主义.

 

表3 物质主义在社会排斥与PIU间的中介效应检验(N=339)

  

第一步:以PIU为因变量BSEβ第二步:以物质主义为因变量BSEβ第三步:以PIU为因变量BSEβ第四步:以PIU为因变量BSEβ控制变量 性别0.180.100.090.200.110.09-0.020.11-0.010.140.100.06是否独生-0.070.10-0.03-0.410.11-0.190.120.120.050.030.100.01年级0.090.050.090.230.050.24**-0.020.05-0.030.040.050.04每月可支配收入-0.060.07-0.040.090.070.06-0.090.07-0.07-0.080.06-0.06社会排斥0.510.050.51**0.220.050.22**0.460.050.46**物质主义0.340.060.34**0.230.050.23**R20.26**0.15**0.11**0.31**R20.25**0.05*0.10**0.05**

注:B表示未标准化的回归系数,SE表示标准误,β表示标准化的回归系数

3.2 物质主义在社会排斥与PIU间的中介作用

由于社会排斥会威胁到归属需要、控制感、存在感等心理需要,也会导致人们自我意识降低、回避情绪体验、生活意义感降低等,因而会损害人际关系.而当个体的社会关系出现问题后,更可能显示出PIU [9-10].本研究直接测量并考察社会排斥与PIU,结果显示社会排斥正向预测PIU.这一结果丰富了以往有关社会关系、归属感与PIU之间关系的研究,并表明那些损害归属感的人际情境(如社会排斥)都会导致PIU.这对于大学生而言,同伴交往中的排挤、拒绝,甚至嘲笑、讽刺等诸多社会排斥都会导致大学生逃离现实生活而沉迷于网络.相反同伴交往中的接纳、喜欢、支持等诸多社会接纳都会预防大学生PIU.而且,社会排斥也会通过引发物质主义来导致PIU.因为社会排斥会导致人们寻求补偿性策略.自我决定理论[12]和依恋理论[13]都表明,当个体感受到来自社会团体或他人的排斥后,会更加看重物质而非看重与人的关系.实证研究也发现,社会排斥体验会导致人们更为看重金钱[14]、看重自己所拥有物质的价值[15].诸如社会性不安全感、社会拒绝、同伴拒绝之类的社会排斥性体验都会导致物质主义[16].沿着这一系列研究的思路,本研究进一步直接测量并考察了社会排斥与物质主义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排斥正向预测物质主义.这表明,当个体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接受到较多的排挤、拒绝和忽略后,会使得个体放弃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尝试,转而看重物质、追求金钱,以满足自己的即时需要和安全感.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物质主义正向预测PIU.因为,物质主义损害自我控制能力[18]、引发消极情绪、导致成瘾性行为[19],继而也会导致网络成瘾.而且,从PIU的角度来看,物质主义也会引发PIU.根据 PIU的“认知-行为模型”,个体关于世界的非适应性认知信念导致其认为网络世界比现实生活更能满足他的需要[25].物质主义促使个体将他人视为达成自己目标的工具、不珍惜人际关系,更为利己[26],而这些不适应性的信念会导致个体缺乏家庭或朋友支持,不受人喜欢和接纳、致使较高的孤独感,进而就利用网络来寻求情感支持,以平息负面情绪.

[1] Beard K W, Wolf E M. 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J].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2001, 4(3):377-383.

4 结论

(1)社会排斥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体验到的社会排斥显著高于女生;物质主义在独生-非独生子女、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收入阶层之间存在差异;(2)社会排斥水平越高,大学生的PIU水平越高;物质主义水平越高,大学生的PIU水平越高;(3)物质主义在“社会排斥-PIU”间起到了部分解释作用.

利用大数据就是利用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规律的研究结果,根据选矿学、技术经济学知识等优化各部分的参数,制定相应的降本增效措施,调整各环节技术参数,最终使整个生产处于可监控、可调控的最佳工作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为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为管理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生产状态被相关终端设备直观展现出来,使选矿工作者对选矿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指标变化规律一目了然,及时发现问题,由选矿专家系统提供解决方案,避免了传统方法通过最终产品指标来分析生产状态的严重滞后性,为选厂的成本降低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目前,市场对零部件尤其是汽车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汽车制造企业及零部件供应商又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这无疑是一个挑战;同时,汽车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了趋势,如何利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考虑的要素。埃马克的此次展会上,无论是配备高性能焊接工艺和自动换装工件夹紧技术、可灵活批量加工各种不同工件的ELC 160激光焊接机,还是利用感应淬火技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精度加工效果的MIND-M 1000感应淬火机床,无一不展示出了埃马克的自动化加工理念。

本研究考察了“社会排斥-物质主义-PIU”这一关系链条.在理论上,表明了同伴交往方面的因素(如社会排斥)会通过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如物质主义)来进一步影响问题行为(如PIU).这有助于探索发展背景因素是如何影响发展结果或问题行为的,为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和发展情境论[5]提供实证支持.在教育实践上,这些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校园学习、日常生活中接受到更多的同伴接纳和更少的同伴排斥,就会较低地看重物质、看重金钱,进而较少可能因为社会关系质量太差而沉迷于网络.作为教育者和父母,既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关系质量(降低或避免社会排斥),又需要培育其健康的生活价值观(降低物质主义),才能有效地预防PIU.

[2] 宋静静, 李董平, 谷传华,等. 父母控制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3):303-311.

788 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riodisplacement and fusion for reoperation treatment of 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an observation of efficacy in 12 cases

[3] 李丹黎, 张卫, 王艳辉, 等.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 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 [J]. 心理科学,2013,36(2):411-416.

这三条结论,见解独特深刻,由于有大量翔实的语汇作资料上的支撑,使得作者论述言之凿凿,令人信服。结论真实深刻,很有说服力。

(9)比较gbest_PSO和gbest_GA,从中选优作为PSO和GA下一代进化的的依据,进入步骤(5)。

[4] 戴妍.大学生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2010(8):77-81.

[5] Bronfenbrenner U. Toward an experimental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7,32(7):513-531.

“相”和“品”在古代都叫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演奏时按压琴弦贴在不同位置的相或品上,可以产生不同的音阶。

[6] Williams K D. Ostracism [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7, 58(1):425-452.

[7] 吴惠君,张姝玥,曾宇倩.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21(12):1829-1831.

在渗透生本理念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强化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逐步的减弱学生对自身的畏惧心理、疏离感等,从而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但是,在这其中,教师也应与学生处在平等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距离,使阅读教学更具民主性、互动性,达到预期中的教学效果。

好逑汤其实是荷叶笋尖樱桃斑鸠汤,本来就细嫩的斑鸠肉,得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虽然荷叶是苦的,配入清汤未必味美。但其取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倒是很有江南菜附庸风雅的味道。

[8] Douglas A C , Mills J E, Niang M, et al. Internet addiction: Meta-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the decade 1996-2006 [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8,24(6):3027-3044

对独生-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排斥、物质主义和PIU上做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 独生子女的物质主义( P<0.01)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排斥和PIU上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10] Jang K S, Hwang S Y, Choi J Y. Internet addiction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among Korean Adolescents [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08,78(3):165-171.

独生-非独生子女在物质主义分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排斥与PIU都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独生子女的物质主义高于非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更为自我中心,进而更可能持有自我定向的物质主义.

[12] Deci, E L, Ryan R M.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0,11 (4):227-268.

[13] Mikulincer M, Shaver P R. “Can’t Buy Me Love”: An attachment perspective on social support and money as psychological buffers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8,19(3):167-73.

老福想到这里,翻身下床找了一只笔准备写辞职报告。这时候听见了敲门声,他母亲推门进来了:“还不睡呀?深更半夜折腾什么?”

[14] Sheldon K M, Kasser T. Psychological threat and extrinsic goal striving [J].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08, 32(1):37-45.

[15] Clark, Margaret S, Aaron G, et al. Heightened interpersonal security diminishes the monetary value of possessions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1,47 (2):359-364.

[16] Baumeister R F, Dewall C N, Mead N L, et al. Social rejection can reduce pain and increase spending: Further evidence that money, pain, and belongingness are interrelated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8, 19(3/4):145-147.

[17] Rindfleisch A Burroughs J E, Frank D,et al. Family structure, materialism, and compulsive consumption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97,23 (4):312-25.

[18] Rose P. Mediator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arcissism and compulsive buying: The roles of materialism and impulse control [J].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2007,21(4): 576-581.

[19] Mowen J C, Fang X, Scott K. A hierarchical model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the trait antecedents of general gambling propensity and of four gambling-related genr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12):1262-1268.

[20] Otero-Lopez J M, Pol E V, Bolano C C,et al.Materialism, life-satisfaction and addictive buying: Examining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1,50(6):72-776.

[21] 李静, 郭永玉. 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 [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 7(4):280-283.

[22] 孙善乔.网路强迫性购买量表之发展与验证 [D]. 高雄:台湾义守大学,2011.

[23] 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等.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J]. 心理学报, 2004, 36(5):614-620.

[24] 黄开艳.青少年传统价值观调查 [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6):10-15.

[25] Davis R A.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1,17(2):187-195.

[26] 陈勇杰,姚梅林.物质主义与幸福感: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关系探析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1(3):23-29.

 
陈勇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