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现场教学的信息化改革——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愈加凸显[1],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高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是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教学信息化的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2].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奠基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南国农教授指出,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属于电化教育新的发展阶段,其完整公式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3].该公式形象地说明了信息化教育真正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由此可见,信息化教育是一个集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双重动态持续发展演进过程,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和深化融合,教育发展模式也逐渐从形式向实质全面深化,从硬件、技术到制度、思维、精神的深刻转型.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教学理论性强、对实践要求高两大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更适合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然而,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时分配仍以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操作教学严重不足,缺乏对企业生产运作现场的感性认识、职业能力导向和职业标准指导也相对薄弱.社会对生产运作认识上的短视行为以及过多数学知识的应用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动力不足,课程教学效果不如尽人意.现场教学是一种搭建课程理论与操作实践桥梁的教学方法,它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学地点由课堂迁移至生产作业现场,在仿真或实际的生产现场实施教学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参观现场实物,参与工序的操作流程、讨论交流、互动答疑等活动,从而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4-5].本文基于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切入,分析探讨信息化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现场教学改革中的融合应用及实践效果,以期能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适当补充与完善.

1 现场教学基本构件及实施的主要环节

1.1 现场教学基本构件

现场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其主要形式表现为情境教学和体验教学,教学场所、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和考核评价体系是开展现场教学的基本构件,它们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构件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师生在教与学中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从传统“以教学资源为中心”向信息化时代“以学习产出为中心”的转变.

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具备实践操作条件的一体化教学场所是基础,为《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现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场所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现场环境与教学内容需求的匹配度,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选择能代表行业先进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典型企业,并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现代企业需求,也有利于对课程教学的经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更加注重知识运用、能力训练和学生主动参与的课程内容设计是根本,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授课教师结合学习者已具备的知识能力,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目标和任务,可以使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从而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具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指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那些能“沉”到企业一线的老师,在现场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其业务能力提升还促进了课程开发和专业实践深化.多元评价考核方式是目的和手段,尤其过程考核有助于师生在“教学做”过程中的有效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实际操作流程处理的不足进行改进,真正实现学生现学现用、学以致用的动手操作效果.

1.2 现场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现场教学实施主要由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实践操作和讨论总结4个环节组成.

(1)课前准备.与一般教学的课前准备不同,现场教学除基础性课前准备外,还需做到时间准备“早”,内容准备“实”和过程准备“细”[6].现场教学要尽早与企业现场联系,结合现场实际安排好行走路线和课程内容,确定好交通工具;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准备,做到准备内容富有实效,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教学过程准备要尽可能细化,充分对企业现场进行考察,合理确定行走路线、现场组织纪律和安全防范措施以及授课声音效果等.

根据饲养管理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学变化(心肌弛缓、肌肉萎缩、大脑典型坏死病灶等)及临床症状(多发性神经炎、角弓反张等)可初步诊断。

在阅读语篇前,教师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其阅读语篇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为后面的读和写奠定基础。本节课上,在预测后设计了一个头脑风暴活动,以问题“Can you say something sbout pandas?”引导学生从look(模样)、build(体型)、food、living places(居住地)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在学案上写出尽可能多的词语介绍熊猫。

(2)课堂实施.现场教学的课堂实施更为注重精讲多练,突出重点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现场行走路线涉及的知识点组织教学讲解内容,时刻关注学生对生产现场的观察和提问情况,消除他们在现场教学中的“参观”心态,引导训练他们对生产运作现场流程的观察思考和问题分析,防止现场教学走马观花.

(1)网络案例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案例式教学”是《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传统的核心教学模式,资料搜集、整理和讲授基本上均由授课教师一人完成,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针对单个知识点零碎式案例收集难以促进学生对课程总体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在多媒体信息化时代,师生共同构建与分享网络案例资源库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在课程现场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网络资源除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常规资源外,案例资源库、现场教学视频、前沿知识(介绍视频)、辅助教学(交叉学科介绍视频)更是必不可少的新型网络资源.这些网络资源将学生的学习场所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进而巩固和提高了学生对正常现场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应用能力.根据表1模块化内容对学生实施分组案例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现场课程教学的积极主动性,锻炼彼此间协同分工的沟通交流能力,而且不同小组通过分享和交流,促使学生在展示自己劳动成果和欣赏他人劳动成果过程中主动、快乐地学习.

(3)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现场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在对课程内容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运作流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消除他们对该课程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实践操作的参与主体与直接实践者是学生,这样有利于启迪、诱导和激发学习的趣味性,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塑造自身的创新品格[7].

(4)讨论总结.现场教学结束时,授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的关于企业生产运作流程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与企业生产操作技术人员进行座谈讨论,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及时反映出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答疑.讨论结束后,授课教师要进行点评和总结,布置课程作业,谈学习感受并进行学习总结.

2 信息化环境对现场教学的资源支撑

2.1 信息化社会对课程教学的诉求

随着大数据、数字化、“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时代到来,社会变化的新需求已无法通过基本技能训练来满足,对知识简单记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注重具有对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基本能力,更加注重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8].信息化时代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本质、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材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变,传统“人-人”交互向“人-机-人”综合交互转变,知识掌握型教学向理解创造型教学转变等都与当下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密不可分.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优化发展已促使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实施工具.各种交流和评价工具为师生互动与反馈提供了良好沟通平台,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工具为学生对课程前沿知识了解和熟悉,实践操作问题分析与解决提供了便利学习渠道,从而促进了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和思维发展.同时,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为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以课堂、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大教育观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更不能满足在信息化环境中成长的新生代大学生学习需求.基于网络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是基于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合型教学模式来增强和提升教学过程的整体效果.

2.2 信息化环境对课程教学模式的资源支撑

(3)信息化环境对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提供支撑.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室和课堂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唯一的互动交流平台,互动频率相对较少,交流效果也不尽人意,进而导致师生在课程内容的教与学中彼此相对孤立.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不甚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完成对教学内容讲授,缺乏充分沟通和交流,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则一知半解,多数学习者以囫囵吞枣式地死记硬背来应付最终课程考试.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影响了教师教学激情和学生学习兴趣.信息化的发展催生了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流工具诞生,不仅将人们之间交流沟通简单及时化,而且增进了人们彼此间的沟通交流频率.信息网络与交流工具发展完善,将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从校内课堂延伸至课堂外不受时间及场地限制.由信息化网络环境搭建的互动交流平台既增进了师生彼此熟悉和了解,又通过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分享、共同构建知识的方式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1)模块化教学内容与现场教学场所选择.现场教学模式是一种带有浓厚职教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课程的模块化和内容的实效化.按照企业或服务组织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岗位设置及职责要求,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整合为七个项目模块,表1给出了各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1)信息化环境对课程内容重构提供支撑.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时代,教育资源已不局限于传统书本理论,学习环境和资源获取的局限被彻底打破,课程内容正朝着综合化和跨学科统整方向发展;同时,鼓励个性创造的信息经济也凸显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和对人性丰富多样性的尊重,因此,课程内容重构需建立在更加包容和宽泛的教学资源之上.学科前沿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与传播,促使课程内容呈现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发展趋势,从而为课程内容的重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内容资源支撑.

3 现场教学开展方式与信息化的融合应用

3.1 现场教学开展方式

(3)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践技能竞赛设计与完善。对于现有软硬件资源无法涵盖的知识模块,基于情景模拟对抗方法来设计竞赛,并最终融合完善。

在实际操作中,《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现场教学开展方式主要分为教学内容模块化和“项目研究型”两种.前者偏向于对教学内容和资源的整合分块,后者偏向于围绕企业实际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其具体表现为:

(2)信息化环境对学习方式变革提供支撑.信息技术发展打破了学生对教师以知识传递方式讲授,自己被动接受性学习的传统模式感知和认可.学习最终目的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在一个充满创造性、多元性和非线性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学习不再为适应“标准件生产”和“流水线作业”的同质选拔而积累知识,而是为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去发现和创造知识.因此,在信息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学生的学习角色从被动的知识接受和理解者向主动的知识探索和建构者转变,学习方式也将朝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发展.在网络化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无论是在虚拟学习世界中的全球性体验学习,还是在以学校、家庭、图书馆以及社区等多元化场所中的全时空学习,信息技术为都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提供了便捷性和强有力支撑.

从表1课程内容模块化整合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截然不同,现实中单个企业根本无法很好地将该课程所有教学内容全部囊括.因此,根据模块化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选择企业是该课程开展现场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如生产与运作的基本认知模块属于基础知识型现场教学课,在选取企业时以比较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为主,岗位设置相对比较完整,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企业基本结构;而运作流程设计与分析模块、预测与计划模块则属于研究讨论型现场教学,企业选择则以代表性的中小型企业为主,能通过比较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化讨论和分析;生产系统设计模块属于调研分析型现场教学,而且设施的选址和布局与企业自身业务紧密相连,因此需要选择多类型业务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比较分析.

 

表1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合

  

模块教学内容主要知识能力要求模块一生产与运作的基本认知熟悉并了解企业或服务组织的基本结构、运作流程及相关岗位设置模块二产品研发与设计熟悉新产品开发设计程序和创新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新产品战略与组织管理进行产品评估和产品的市场导入模块三生产系统设计能科学合理地对目标企业的设施进行选址和布局改进设计,熟练画出车间、设备的平面布置图模块四运作流程设计与分析熟悉生产运作流程的构成要素,能够熟练绘制流程图,确定给定流程的能力和瓶颈,优化和提升目标企业流程的生产能力等模块五预测与计划熟练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目标企业的业务发展进行合理预测,科学编制其生产作业计划模块六供应链管理掌握供应链模型的构建、供应链管理理论在采购、生产、物流和库存控制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对供应链资源的优化方法模块七项目与质量管理能熟练运用质量统计工具对目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科学分析,并能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

(2)“项目研究型”现场教学.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围绕着企业在实际生产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来开展.一方面,参研老师比较熟悉合作企业实际情况,便于结合现实案例开展实战讲授,同时还可将科研项目中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专题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这种“师-生-企”间彼此互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分析能力,而且还能给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较好的思路,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科研项目转化;另一方面,合作企业会大力支持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师生提供现场观摩和座谈讨论等实践学习机会,有时还会提供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学到第一手经验和知识,为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良好条件.

3.2 信息化在现场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信息技术与现场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推进了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而且教师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互动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增强,具体表现为“资源整合-问题先导-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与检验-问题分析与解决-知识延伸”.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结合企业实际操作流程以问题形式提前下达学习任务,学生借助信息化资源对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并将探索结果带入企业现场进行实践应用与检验,教师以穿针引线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现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讨论,不仅巩固了教学大纲涵盖的基础知识学习效果,而且还延伸了知识范围及教学实践.具体到《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改革中,信息化在现场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功能”是指文本或翻译的功能,“功能主义”是指“专注于文本与翻译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研究”。功能学派目的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莱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上文从时代背景与文学史结合的角度,粗略考察了日本的明治文学研究。如果从研究内容方面看,日本明治文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四类:

(2)“师-生-企”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的搭建与应用.源于实际生产过程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解决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校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不断深化合作形式和内容,通过微信、QQ、贴吧等社交网络工具搭建以校企科研项目为主体的互动交流平台,把现场教学的课前准备、课中引导和课后交流进行有效整合,现场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清晰地呈现在互动交流平台上,学生通过交流平台与教师、企业管理者或一线操作技工等进行在线交流和问题探讨,还可以对现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甚至对教学内容提出更高需求.此外,师生将现场教学视频剪辑整理共享到交流平台上,让彼此在事后对现场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进而促使教者获得内在提升,学者获得自我意义实现.

控制台接收通讯服务器传来的TCP协议格式打包的数据,将其过滤解析后通过OBD组件存储至数据库并通过web发布到Internet上,同时将数据转为共享变量以供手机服务器调用。控制台将提供查询历史数据、滚动显示实时数据、显示报警信息、显示当前连接终端数和设置报警阈值等功能。当接收到报警信息时,控制台会将信息通过短信猫发送至用户手机,并优先通过手机服务器下发至每个手机终端。

[1] 楼程富.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 [J]. 高等农业教育,2010(11):21-23.

总之,《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尝试了现场教学信息化改革后,“师-生-企”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演变成一个彼此间共同经历并达成共识和实现责任的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较好发挥,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师-生-企”间互动交流更加频繁,学生以往到企业实践参观的“走过程”现象得到了明显缓解.信息化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现场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拉近了“师-生-企”彼此间距离,实现了“人-机-人”综合互动,而且彼此间获益匪浅,企业获得了个性化新鲜创意,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内在提升,学生在学以致用中锻炼了自己分析判断能力和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3)多元考核的网络信息化.现场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其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内容涵盖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程度、实际问题的分析深度、解决对策的时效性以及现场分析报告的编写等.为保证考核结果公平公正,通过构建网络信息化考核平台,将学生现场表现、过程讨论、课后巩固、课堂点评和分析报告形成过程及结果以视频形式传输到网络交流平台,企业和教师通过网络视频对所考内容及效果进行综合评分.信息化的多元考核加强了过程考核环节,巩固了现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杨为民,杨改学. 从信息化教育的定义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J].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3):17-20.

使用适合双边贸易的Gruel-Lioyd指标,对中国和欧盟可再生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衡量,并将产业内贸易指数值分为四个区间[12~13]。

本试验复合酶由溢多利酶制剂公司技术研发部提供,主要由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组成,其中复合酶A中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力分别为15 000 U/g和2 000 U/g;复合酶B中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力分别为10 000 U/g和1 000 U/g。

[3] 南国农. 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J]. 电化教育研究,2009(8):7-11.

[4] 傅卫民. 探索现场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151-152.

[5] 罗兵,陈星岐,冯璐. MBA教学应加强现场课教学环节: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为例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44-47.

[6] 周永. 基于校企对接的现场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3(1):166-167.

[7] 胡电喜,马瑜.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新探 [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27(5):50-53.

近年来,许多地区已经对古树名木进行了摸底调查,但调查指标设置不合理,数据较为粗放,不能准确反映当前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笔者以济源市王屋镇为例,通过设置一些完善的调查指标,对古树名木的树种构成、生长状况、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保护措施,以期为古树名木调查指标的合理化、标准化提供参考,也为古树名木的精准保护提供支持。

[8] 陈明选,刘径言.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设计的转型:基于理解的视角 [J]. 电化教育研究,2012(8):10-16.

 
杨占锋,何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