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谈学报编辑的作者工作

更新时间:2016-07-05

高校学报是高校全面践行“知识传播、知识创造、服务社会”办学理念的工具。[1]高校学报的作者工作是学报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报编辑应坚持为作者服务的原则,与作者建立互助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共同维护学报的进步和发展,达到创新与求真的终极目标。

尊重作者

一般高校学报的作者多为本校教师,有些人既是作者又是外审人员,与学报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这样的情形下,学报编辑应以人本关怀贯穿全程,甘为作者做“嫁衣”,使一些优秀作者和在某一方面有独特见解的作者认可学报编辑的为人及业务能力,与其处成和谐良好的关系。同时,对于大量的非专家学者的普通作者,学报编辑更应重视他们的劳动,尽己所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尊重作者应在平等协同的基础上,在退回修改稿件时,尊重善待作者不等于姑息迁就,应利用沟通技巧完整表达外审专家意见与期刊的要求,以真诚与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获得作者的肯定。另外,回复机制的便捷有效也是尊重作者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作者任何关于稿件的问询都应给予合理明确的回复,不能因稿件较多或作者名气不大而含糊其辞、敷衍塞责。

加强与作者的沟通

组稿约稿环节。学报编辑在确立了本期的栏目及选题要求后,开始联系作者,可以通过发送通知、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如果是名人大家还要请人引见,通过良好的沟通,编辑与作者由陌生到熟悉,进行智慧与情感的双重交流,才能进入良好的合作境界。如是针对某部门或是某项活动进行约稿,还可与部门负责人或活动组织者事先联系,讲明需求,说明重点,请其帮助组稿,如果这些步骤进行得当,后来的编辑加工环节就比较省时省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环节,应利用“作者须知”或与作者面谈等方式向作者明确本刊杜绝学术不端现象,说明学报内部将会严格执行“三审制”的审稿制度并拥有学术不端检索机制,力求从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约稿阶段如能和作者进行有效沟通,稿件的内容将会更加符合学报需求,也杜绝了个别作者的一些投机取巧的做法。

①在浇筑完混凝土之后,接下来及就是要进行楼面的放线,全部梁底墨线都得要按照相应的规定来弹出,将线弹科学、合理化的控制在与柱边、梁边的30mm的位置,并且还得要进行复核,之后再控制线的转角交界的地方利用红漆来进行统一的标注,之后控制线恢复,等到放线结束以及标高调整之后依照楼面外围的墨线来安装PC(PCF)板。②在基层平面之上来利用水准仪调整预制构件标高的硬垫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后续的调整。③楼层外围安装PC(PCF)板和楼面间的缝隙应用封堵条(PE条)要保障安装的牢固性。

审稿环节。学报的稿件严格实行初审、复审及终审的“三审制”,有些重要稿件能否采用还要听取专业领域有所成就、有着较高学科专业知识水平的外审专家的意见。在编辑过程中,执行初审的编辑往往也就是稿件的责任编辑,与作者的联系最为直接,频繁。很多学报都是作者学术研究的起点,学报编辑应培养他们学术规范意识和接受高起点的出版规范的责任。对于这样的“新人”,学报编辑在与作者联系修改稿件时,编辑应从稿件的结构框架、行文格式、表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让作者明确合理的结构框架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格式的统一是稿件的必备条件、表述形式的两个方面即语言文字与量和单位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作者如果真正了解了编辑的审稿标准,理解了编辑的良苦用心,那么他未来的学术探索将会受益匪浅。对于有一定投稿经验的作者,作为编辑的“老朋友”,如有可能应相约面谈,这样有助于作者理解学报的稿件修改意图,全面了解编辑的全局性和局部性的修改建议,既包括观点、见解、稿件结构、表述形式,也包括个别事实的出入、个别提法的斟酌,使修改后的稿件能较为顺利地达到出版要求。术业有专攻,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2] ,编辑对信息的触点是“杂”,作者对信息的触点是“专”,对于某一领域的学术知识,编辑很难超过作者,特别是一些跨度大的学科,涉及很多专业知识,编辑更不能主观武断,而是应该利用这一机会,学习各种相关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存,掌握学术前沿的发展。为此,学报编辑应利用自身方便的工作条件,采用多种形式与作者接触、交流,认真倾听作者的修改意见,以高效优质的工作状态来对待作者。

“不为什么,原来的同桌把我当成‘自助讲题机’,我不想干了,正好听到老师说你成绩的事,就顺口要求换个座位。”

学报编辑的作者工作还包括建立有着丰富数据的作者数据库,其中既包括专家、学者也包括一般的研究人员。数据库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地、健康情况、通信地址、联系方式、研究方向等等。

王幸福是以一个老光棍的身份出现在这个屋子里的。你不同他说话的时候,你会以为他是哑巴。必须要说话的时候,他也是木讷的。他的目光不正视人。他会躲到门外的楼道里抽烟,但常常被李大头叫回来。李大头似乎是怕他跑了。乔三喜做饭的时候,他会去帮他,李大头会把他推开,说,你到外屋待着。李大头说他脏,公开表示对他的嫌恶。李大头的态度感染着我们,我们也都对王幸福表示出嫌恶。但王幸福似乎感觉不到这些,他慢慢地吃饭,早早地睡觉,很早地起来去室外寻公厕。

注重对作者的培养

注重对青年作者的培养。青年作者思维活跃,在尝试科研时会有许多想法,常有创新意识,但由于他们科研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他们的稿件往往不太成熟,观点有时会有失偏颇,行文也常常不够规范。学报编辑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对待青年作者的稿件,注重其研究方向,帮助他们把自己科研探索用学术的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指出其文字表达上的不足,肯定其长处,使他们的学术素质与编辑和作者的友情一同得到发展。发现和培养优秀的青年作者,是学报编辑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建立作者数据库

文章发表后。学报编辑应集中精力关注、搜集读者反馈的读刊信息,并加以分门别类,并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与作者联系,说明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反映,与作者探讨如何将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入,或是形成系列研究专栏。只有这样,读者的反馈才会通过学报编辑影响与促进作者的研究,作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才会得到更好的调整,创新的火花也才有了迸发的可能,学报的办刊宗旨才会得到实现。

注重对一般作者的培养。学报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常会接到大量的没有名气的一般作者的多层次的质量参差不齐的自投稿,对待这类稿件,学报编辑应以沙里淘金的态度来对待。在与这类作者讨论稿件的修改时应以和蔼谦逊、负责认真的态度来进行,多肯定每一作者、每一份稿件的可取之处,对于不足之处要详细说明,以编辑的经验来指出可行的研究方向。多为作者着想,学会与作者换位思考,常与作者保持信息与情感的交流,无私地对作者进行多方位的帮助,只有这样,这些作者才会更好更迅速地成长。

[1] 王启和.服务社会:高校学报的主导价值追求[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4):32.

2)系统的兼容性有待提高。系统的设计按照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来进行,因此对于历史项目和数据不能很好地兼容。如按照项目申报—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的程序,只有使用系统进行申报的教改项目才能使用系统进行中期检查等后续各项管理工作,以往的项目只能沿用以往纸质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使用效率。

[2] 岳静玲.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策略[J].编辑之友,2007(3):48.

徐文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