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成人高校国学课程现状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对成人高校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学教育的作用

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千百年来始终滋养着华夏民族,并深深地积淀于民族的心理层面。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对学生自身发展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许多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缺乏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盛行。以传统文化为媒介,涵养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关注人性、人情、人生,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和谐”“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动人情怀,还有“天下大同”所体现出的社会理想,对成人高校大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推动作用。最后,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我们的先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了三千多年,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祖先创作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穿越千年仍然感动着世人;古代的建筑,巧夺天工,或气势雄伟,或细腻精巧,凝聚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无限智慧;传统的武术、书法、绘画、音乐、中医药、茶艺,等等,都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人们。这些优秀的文化,显然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加深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干部队伍建设再上台阶。按照中央及水利部党组部署,广泛深入开展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2013年,长江委继续荣列“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功能在于促进人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完善,由此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类文明。”[1]很显然,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重要一环,成人教育的最终目的与功能应该与此一致。成人教育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不容小视。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在世界各国的广泛传播和逐渐认同,成人教育的目的不应只是简单的学历提升,而应该为推动终身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做出实质性的努力。

然而,理想虽然丰满,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成人高校依然把成人教育的定位于“服务经济建设,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注重职业教育,轻视人文素养;注重就业率,轻视道德理想、社会责任和人格塑造。这与成人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重视有关。有论者认为,成人教育应该“是传播传统文化精华并更新和创造新文化,使成人不断优化生命存在、优化生存环境的重要载体”[2]。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不应该只面向青少年,更应该面向广大的社会,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成人学生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成人高校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非常有必要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成人高校开设国学通识课程现状

编者按:新一届中央政府履新伊始,便拉开了反腐败的序幕,这是将社会治理与犯罪治理相结合重要标志。腐败即权力腐败,它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权力的滥用,实质是将公共权力异化为私有权力。权力腐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国家政治系统的腐蚀、社会风气的毒化乃至社会治安的致畸作用都是深远的。因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论是在决策者的顶层设计中,还是在大众的公民理性中都已成为共识。但如何设计出“制度之笼”,同时又能“关得住”权力,使公共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良性运行,应成为时下反腐败犯罪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期刊登3篇反腐败制度建设的研究文章,以飨读者。

(一)国学通识类课程开设情况

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电大面向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国学通识类课程主要有“中原文化概论”“国学经典选读”“中国古代文化专题”“中国文化导论”“中国文化概观”等多门课程。

在课程性质上,“中原文化概论”为必修课,面向开放教育本科全体学生开设;“国学经典选读”为选修,面向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中国古代文化专题”为选修,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中国文化导论”为必修课,面向现代文员专业的专科生;“中国文化概观”为必修课,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的本科生。

在教材使用上,缺少适合成人教育类学生使用的教材。成人类学生的文化素养总体上低于普通高校学生,现有教材往往参照普通高校模式,对学习者的文化基础要求偏高,学术性较强,有一定难度,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

为了使研究落到实处、有的放矢,本文以河南电大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国学类课程的开设数量、课程类型、教材情况、师资情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其他同类高校的类似课程情况,对这一情况有一个定性的把握。

在学习内容上,包括古代政治制度、哲学宗教、学术思想、地域文化等;在逻辑线索上,以时间为纵轴,以学科领域为横轴,注重描绘中国文化的整体概貌,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整体的、概括的认识。

一是长期以来对国学缺乏重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以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中国传统文化自近代以来,一直命途多舛,经历了多次挫折。第一次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面对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大量有识之士开始寻找救国之道,其中一部分知识分子把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结于文化因素,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不读古书,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自此,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严重受挫,文化自信落入历史最低谷,其深刻影响甚至一直蔓延到今天。第二次是在“文革”时期,“批孔”“反儒”的口号席卷全国,反智主义盛行,知识分子遭遇沉重打击,还有不计其数的文物遭到毁灭,传统文化自此出现了严重的断裂。

(二)现有课程的不足之处

在课程的开设数量上,比之普通本科院校要少。本、专科全体学生各有一门传统文化类课程,属于必修课。考虑到成人教育学生往往是在职人员,需要兼顾工作、家庭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开设的课程不宜太多,尤其是必修课,以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通过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的形式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然而,目前学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较少,使有学习需求的学生无从选择。

通过对现有国学类课程的梳理,我们已经对此类课程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课程内容上,以“中国文化概论”等通论性课程为主,体验类、感知类的课程较少。通过观察一些通论类的传统文化教材,笔者发现,这些教材往往重提炼归纳、轻形象感知;重逻辑推演、轻情感共鸣;重总结意义,轻联系生活。既然是“概论”,就要遵循一定的编写体例,在时间上一般从上古时代讲起,直至近代或当代结束;在范畴上,往往包含政治、历史、思想、文化、风俗、宗教、地理等等许多方面。此类教材往往内容庞杂,编写时工作量极大,颇见作者功力。然而,限于体例,往往失之于泛泛而谈,且偏于“大历史”,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内容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和学生往往下了不少功夫,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往往死记硬背,考试过后就扔到一边,难以对学生产生情感、道德方面的影响。这与学校开设此类课程的初衷是相悖的。

“妹子,冷静点,来,坐下,听姐慢慢给你讲讲我的事。”田志芳很不情愿地别着脸。“我也是从你这条路上走过来的,你心里想的啥,姐一清二楚。姐是1951年从湖南当兵来得新疆。三年十批,八千湘女上天山,轰轰烈烈啊。从老家热闹的长沙营盘街出发,到达这僻远的南疆县整整七个月。不信啊?妹子,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然后坐道奇牌卡车,一摇三晃好不容易捱到星星峡,差点丢命。车队的头车是给养车,为了提前到达宿营地给我们做饭,他们惨遭土匪埋伏袭击,司机被倒汽油活活烧死。“多惨!为什么不还击?!”田志芳冷不丁愤恨地插一句。

在教学方法上,以知识灌输型教学为主,情感熏陶、能力培养型较少。在教学效果上,学生学习此类课程的兴趣不大,学习的目的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取代了理解感知,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原因分析

通过了解河南某网络高校的情况,笔者发现,该校众多本专科专业中,少数专业开设了“中原名寺诗旅”“中国传统哲学”“中原文化解读”“中医保健”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选修课。总体来说,有关课程数量有限,覆盖专业较少,受益的学生数量不多;但是个别课程内容比较有特点,切入点独特,有一定地域特色。

当然,电大学生也有普通高校学生没有的优势。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许多已经成家立业,大多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人生的认识与全日制学生相比更加深入。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不同,人文学科的学习往往需要配合一定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有些内容的理解也不同。所以,电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工作经历以及人生感悟,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能够更好地把所学所感与现实生活结合,使得国学教育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电大学生行业背景的巨大差异,也会带来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各种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能够激发出新的火花。这都是电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

谢天谢地,呼伦冲进厨房的时候,水壶还在蹿着热气。做错事的丈母娘站在客厅,战战兢兢地给云梦讲述事情的经过。云梦一边安慰她,一边偷看着呼伦的脸色。呼伦说没事没事,虚惊一场……其实我和云梦也常犯这样的错误。既然女婿说没事,老人也就放心了,忙打开电视看连续剧,嘴里念叨着好在没晚好在没晚。一边的呼伦立刻傻了眼,电视剧竟然又他娘蹦出个三十集的续!心想指望客厅没有动静是不可能了,只能关紧书房的木门,再打开书房的窗户,然后把自己包得像一只过冬的蛹。

二是专门人才短缺。在师资力量上,大部分高校缺乏受过专门国学专业系统培训的教师,任课老师往往是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专业的教师。少数专攻古代文学或者哲学方向的教师相对来说更有优势,其他教师大多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储备,但总体看来缺乏专业性,难以达到更佳的效果。此外,这些老师大多为兼职,他们往往还肩负本学科的专业课,在具体教学中难免精力分散。

三是缺少对国学类课程的深入研究。当前大多数高校对于此类课程的教学缺乏专门研究。例如在教学内容上,哪些应该进入课堂,哪些适合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的内容甚广,需要老师深入研究、去粗取精,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课程体系上,大多还是依照苏联模式,偏重于史论式的课程安排,不适应传统文化重感悟、重体验的特点。此外,具体到电大教育,目前还缺少专门针对成人学生的课程。这些都需要有识之士不断深入研究。对此情况,河南电大应该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制定出专门的与传统文化精神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且使课程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参照、相互促进,开发适合成人学生、适合传统文化学习规律的课程。

三、电大国学教育的优劣势分析

当我们探讨作为国学教育主体的电大时,需要注意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远程教育环境,利用网络教学;二是对象是成人。正因为如此,电大与普通高校相比,有着许多特殊之处。

(一)从学生角度分析

首先,电大的学生构成中,在职学习者占大多数,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这类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增强职业技能为主,注重实用性。例如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愿意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在专业课上,对此类课程采取一种观望态度,在学习态度上比较消极。学生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社会化程度较深,更容易受到社会风气影响,报名参加电大学习的目的各异,有的是为了培养职业能力,还有的只是为了提升学历,这部分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低,学习时间难以保证。

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直属国务院,是新组建的正部级单位。这一改革,让食品、药品等的生产流通得以实现全流程监管。

其次,电大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高中文化课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除了个别对传统文化特别热爱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大多文化素养较低,对此类课程的兴趣不足。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敬而远之,认为国学很高深、难以学懂,遇见文言文更是一片茫然,有的还未学就先打退堂鼓。这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现实原因方面,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也影响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命运。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猛烈冲击,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受到现实和利益冲突的挤压,人们陷入历史造成的民族自卑情结的惯性中。一些国人崇洋媚外,以西方文化为圭臬。以好莱坞大片、美剧、可口可乐、星巴克、麦当劳等为代表的美式流行文化受到青年人的追捧。此外,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也大受欢迎,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华传统节日受到冷遇,人们普遍感到年味越来越淡。在学校教育中,英语的地位几乎超过汉语。在大学中,英语是必修课,而大学语文则有淡出大学课堂的趋势。当然,现在随着政府的重视,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以前文化自卑的惯性依然存在,需要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来更彻底地转变社会大众的文化心态。

目前有待建立监测肝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如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nger-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高流动性组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自身抗体、T辅助细胞17(T helper 17,Th17)、巨噬细胞M1及巨噬细胞M2表型等,以便早期识别IM-DILI[ 13]。

(二)从学校角度分析

电大的国学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优势可总结为以下几条:

一是整合教学资源能力更强。电大最大的特色是系统办学。在全国范围内,电大系统由中央电大(现已更名国家开放大学)/省级电大/市级电大/县级电大(教学点)等多级办学机构组成。作为省级电大的河南电大,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下辖22所市级电大、100多所县级电大。有了系统的支撑,河南电大拥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河南远程教育资源库、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河南中心)等。与普通高校相比,河南电大依托着强大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可以为学生提供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电大这种整合资源的能力,可以解决目前比较普遍的国学教师缺失的问题,把最好的教师、最好的资源提供给广大学生。

二是教育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河南电大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的效率更高。在同样时间,付出较少的成本,集中一切优势资源,能够培养更多的学生。

三是电大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终身教育。电大未来的发展方向着眼于终身教育,致力于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目前河南电大系统内,许多地市挂牌成立了社区大学或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如郑州、新乡、济源等……河南省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河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也设在河南电大。电大教育如果能够与社区教育无缝对接,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电大的国学教育资源、经验、成果,也可以给社区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同样,电大的教育体系与普通高校相比也有一定劣势。一是远程教育环境下时空分离特征,使得师生间沟通不畅,可能降低一部分教学的有效性;二是开展线下教学活动有一定困难,教师无法监控学生的社会实践。这些都是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需要不懈探索的问题。

与以宗教典籍、文学名著、社科经典为主要翻译对象时期的翻译理念不同,实用文体的翻译需要建立“语言服务”理念。[2](P5)外宣类文本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对外传播信息,这既包括让受众准确无误地获取与主题相关的中心信息,也包括对外展示文化、思想精髓和语言的独特之美,从而引起兴趣,引发关注,融入世界。由于汉语和英语反映了迥异的思维方式、文化积淀和审美标准,目的语读者存在较为不同的阅读预期。因此在翻译外宣文本时,译者需要在语篇的逻辑结构、语言修辞、句式、信息量大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重组和改写,以适应目的语读者对重点信息的需求,贴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对文本的审美要求。

参考文献:

[1]郝振君.论成人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J].成人教育,2007,(05):35-37.

[2]宋姗姗.论新时期成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

 
彭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