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时代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研究 ——以网络空间话语权为视角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已经成为自媒体的主力军,对构建新时代网络空间话语权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并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必争之地,时刻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对意识形态安全起晴雨表的作用。[2]新时代,在网络空间充满国内外意识形态挑战的社会背景下,与时俱进地提出构建和强化网络空间话语权的时代命题,有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党和国家培养理想高远、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青年力量。结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和高校青年学生使用网络的特点,加强对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的研究,构建提升网络空间话语权的实践机制,是顺应人类社会历史潮流、巩固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网络空间新境界的科学举措。

.一是建立生态特别示范区。以目前张承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可能靠其自身力量实现从贫困与生态恶化并存的局面向富裕与生态良好的方向转变,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在区内实施特殊的财政、税收、技术等支持政策。在遵循生态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通过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城镇改造、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等,建立生态型经济和社会功能体系。

一、新时代提升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的现实意义

自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的重要场所,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锋交融的重要空间。根据网络跨疆界和非线性传播特点,掌控网络空间话语权,占据网络宣传的主阵地,已经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未来。提升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攻击、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加强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安全,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

在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政治安全,特别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网络政治安全的核心作用。高校历来是各种文化的集散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而且,高校也是西方国家实施“分化”策略的重要对象。通过网络空间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企图改变我国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认同,从而削弱党的执政基础。新时代,高校在运用传统教育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需要加快占领网络宣传阵地,优化教育生态环境。加快提升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能够有效抵制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对我国青年学生实施的分化、西化等渗透阴谋,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抵制西方“和平演变”的政治企图。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因此,在加强对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础上,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的话语权,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切实增强党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有效凝聚青年智慧和力量。

(二)确保“双一流”建设的正确方向,增强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地,对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科技进步具有特殊意义。当今社会,微信等自媒体已经成高校广大师生获得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各种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和开放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也成为参与改革开放,推进国际活动的新主体、新动力。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企图通过网络在我国高校青年学生中大肆宣扬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进而影响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甚至在高校加强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已经威胁到我国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毛泽东说过,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4]新时代,高度重视网络的“双刃剑”作用,牢牢把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有效增强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使得意识形态传播的空间与时间不断延伸,确保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加强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切实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凝聚青年力量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矛盾依然存在。如何利用网络空间向青年学生正确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与不足,增强广大青年学生抵制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能力,增强青年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已经成为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在网络空间斗争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加快落实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高校教师掌控网络能力。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增强自身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培养信念坚定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着力点。

二、新时代提升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我国网络空间建设起步晚、相关制度建设落后、网络的监管能力不强,使得网络空间的伦理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盛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对青年学生的约束力大大减弱,这也将造成青年学生群体的伦理认知、伦理情感等出现异化,直接威胁到网络伦理道德的安全。而且,当今高校青年学生的课余生活基本上都是在网络空间度过,娱乐消遣、获取信息、交流沟通、交友等网络活动已经占据了他们课余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有待提升,不能适应当代青年学生追求个性的需要。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形成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合力,也不利于高校网络舆论监管能力的提升。在开放、匿名的虚拟网络空间里,追求个性、具有叛逆特性的青年学生,再加上信息鉴别能力有限,往往容易做出过激和反常行为,这就直接增加了青年学生伦理失范的风险。

(一)网络空间渗透加大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群体的力量,人类的生存也同样离不开群体的力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剧烈碰撞,个人主义随着物欲的膨胀而肆意滋生,群体意识被不断压缩直至消失殆尽,尤其是新生一代群体意识极为淡薄,在社会实践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占有欲极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思想严重,集体观念淡漠,缺少同他人合作的协作精神,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遇到困难极易受挫,情绪起伏较大等。纵观历史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具有团队精神仍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个人素质。统一馆服着装能够在馆员间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归属和被接受的氛围,从感性上加强群体意识,使馆员有一种生活在集体中的亲切感、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

西方国家一直企图遏制中国的崛起,特别是通过意识形态渗透瓦解社会主义建设力量。高校历来是人才的集散地,也是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区域。西方国家凭借其网络技术优势,大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牢牢控制网络舆论空间话语权,加强在高校进行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严重冲击。甚至有西方国家的“普世”价值观在部分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中得到推崇,严重威胁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影响到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网络虚拟空间强化虚拟自由,淡化国家和民族观念,容易造成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缺失,严重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网络渗透力强、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对当今高校把握网络信息的主动权和提升网络空间话语权提出巨大挑战。

(二)网络普及化加大了凝聚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难度

随着网络技术普及,推特、脸谱、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给广大青年学生带入自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娱乐的重要空间,也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所,特别是自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的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在虚拟网络空间里,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增强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也增强了组织或个人通过网络操作网络信息的可能性。由于网路空间的准入门槛低,增加了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对青年学生进行坑蒙拐骗的可能性。例如,近年来大学生“裸贷门”事件、传销事件、诈骗事件等危害大学生正常学习的行为,无不是网络为其提供了新的手段。而且,西方国家也加强运用自媒体向青年学生推销“普世”价值观,或者故意丑化党和国家的形象,这些对过分依赖于网络、追求个性、好奇心强的青年学生,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在网络普及化的影响下,这将直接增加凝聚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难度。

(三)网络监管能力有限增加了高校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风险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历来是中西方斗争的重要领域,高校又是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必争之地,特别是当今社会,网络已经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广大青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借助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学习、交友、购物等。网络在给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危害性也不容小觑。西方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无限扩大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现的负面问题,大肆向我国青年学生输送西方意识形态。同时,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高校青年学生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增加社会主流媒体影响力被分解的风险。而且,在虚拟空间里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管,青年学生更容易做出反常行为,也增加网络伦理失范的风险。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大大增加了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的掌控难度。

三、新时代提升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的实践路径

在自媒体时代,各种网络信息在校园狂轰滥炸,使得高校在主流意识形态生产者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者的双主体作用更加凸显。而且,高校又是文化的集散中心和培育青年知识分子的重要场所。青年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往往容易受到蛊惑而迷失自己、丢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反而推崇西方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座谈会上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高校在加强传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模式,切实维护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的指导地位。并且,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今社会的各种社会思潮,构筑高校线上线下的思想教育阵地,牢牢把握住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引导当代青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领当代青年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网络空间话语权

在西方国家加强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加大对中国正面宣传阐释力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划清界限。只有拉近双方距离实现良好的话语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压缩噪音杂音的传播空间,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筑牢思想防线,提高网络免疫力。[6]关注西方国家在网络空间传播社会思潮的新动向、新途径、新趋势,与时俱进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工具和方法,创建反应灵敏、协调有力的网络舆情管控机制,大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青年学生的生活话语的契合度,以生动活泼的话语风格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深入研究网络空间传播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大力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软实力,为打赢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渗透的博弈战争提供学理支撑。

(二)提升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和控制能力

结合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需要高校加快构建党委领导、各职能部门协调参与的校园网络舆情监管机构,准确研判网络意识形态发展新趋势,加强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切实加强对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根据当今青年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使用网络的规律,充分发挥校园“易班”平台、“微博微信矩阵”、班级QQ群等,不断拓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的辐射能力和监管能力。加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盟,“着力增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和互动性,打造一批示范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和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7],充分利用共享网络资源平台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舆情管控能力。同时,完善高校网络自律机制,加快推进个人上网实名制认证机制、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网络后台实名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度等,不断强化网络空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体系,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去跟客户开会,这个资料是必需的,那个资料也是必需的。也不清楚究竟用得上用不上,一股脑儿装进包里,实际上能用的并不多。这就是不会整理的表现。

(三)加快培育高素质的网络思想宣传工作队伍

强化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进一步占据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不仅是高校党委和宣传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在大宣传格局视域下配齐建强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队伍。把经验丰富的思政课教师和业绩突出的党政工团干部结合起来,加强理论和技能培训,着力提升高校思想宣传工作队伍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适应新时代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话语权的现实需要。而且,加强遴选优秀辅导员和党员学生组成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见领袖,加快培育 “四个意识”坚定、业务水平过硬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网络协同机制,配合学校党委和相关部门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的保护工作。同时,提高任课教师掌控学生思想动态的能力,积极构建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和引导,不断强化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构建多层次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队伍,为打赢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战提供人才支撑。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护理度额时候,需要对患者提供人文化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护理内容,流程化,规范化,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护理效果。临床护理路径使用后能够有效的提供护理,对传统护理的不足进行了弥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172.

[2]朱旭旭.统一战线工作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4]毛泽东选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5.

[5]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6]李悦.网络传播社会思潮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

[7]周福战,牟霖.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和对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7,(4).

 
钟乐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