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09-03-28

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新时期参与行业竞争、区域竞争、国际竞争的核心力量,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效率。

一、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综述

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实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该阶段以学科建设评估为核心;从20世纪末到2002年,教育部开始对各个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把关也更加全面。2003年至今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进入全方位评价阶段,该阶段提出每五年评价一次的工作制度,正式建立起有序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

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过程中,针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也不断丰富起来。廖春华(2014)、杨沫(2014)、许阿娟(2013)、陈玉强(2011)等研究指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厚度、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人文科学素养、团结协作等。李佩萍(2014)、王燕燕(2013)、刘畅(2013)研究指出,高校定位、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技术发展等都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袁成华(2014)、王锐(2014)、刘川宁(2013)、刘国繁(2011)等提出了多样化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从不同角度展开,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与时俱进教育观的直接体现。当前,高等院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政策支持、财务倾斜、灵活管理等手段,鼓励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面对这一现实,如何科学地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大力推动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实际需求与必然选择。只有结合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状况,科学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宏观导向,科学评价人才,以评促建,促进高等院校从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实践训练等角度不断进行改革,才能构建更加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涉及面相对较广,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全面把握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表征,形成相对客观、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单个悬挂小车液压回路如图3所示.该液压原理主要回路为平衡、调压回路,双联齿轮泵,适应悬挂系统的不同工况,各液压回路、元件的功能与液压蓄能式悬挂一致.由于单个机械液压式悬挂有2个液压悬挂油缸,区别于单个液压蓄能式悬挂的4个悬挂油缸,其承受的负载发生变化,故需对液压油缸结构重新设计.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人文道德素质重要性占比为19.26%,理论知识素质重要性占比为35.17%,科研实践素质重要性占比为38.53%,身体心理素质重要性占比为7.03%。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指标来源及指标设计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动态性问题,在构建指标体系中涉及人才培养的面较广,包括道德素质、理论素质、实践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各个层次影响要素较多,如何把握住关键指标就成为评价的难点,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目前,国内各个领域主要采用“德、能、勤、绩”的四维评价方法,该评价体系能较客观地对人才各个层次能力进行充分评价。依照该评价方法,结合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本文认为可以将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归为人文道德素质、理论知识素质、科研实践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四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人文道德素质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政治修养社会责任理论知识素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必修课程优秀率公共课程优秀率选修课程优秀率毕业/学位证书获取率毕业论文(设计)优良率科研实践素质创新思维能力课外创新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率交叉学科课题研究能力科技创新成果身体心理素质健康状况优良率心理素质基础设施利用率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指标的重要性判断

当时间来到2007年时,尼康也终于发布了属于自己的全画幅单反相机——尼康D3,同时这也标志着FX全画幅技术规格的正式确立。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本文引入层次评价法,运用层次结构模型对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细化判断。同时,由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观性较强,在评价的完整性、客观性及科学性方面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专家访谈法,对某大学下属5个院系的院长进行调查,而并不对评价主体进行调查,仅从重要性角度提出相应的参考。调查结果如下:

从国内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相对复杂,必然要求遵循一定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科学合理原则,即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把握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在系统性、完整性及平衡性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2.可量化原则,即构建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以量化指标为主,可以充分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展开评价,有利于评价工作开展。3.可操作原则,即所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具体实施下去,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工作。[1]

调查结果显示,本文所设计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能突出重点,对关键影响因素均有所体现,对于评价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具体来看,毕业论文(设计)优良率、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优秀率、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率、科研创新成果及政治素质的影响程度较高,各学院院长认为这些要素在评价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较高。

三、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反思及培养路径

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成果,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具有创新品质。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必须大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面对新常态须有创新的勇气和品格。2.具有创新的毅力。创新是对未知领域探索或者对现有领域的实质性变革,该过程失败风险及阻力较大,因此创新必须具备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毅力。3.具有创新性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见微知著是创新的必备素质,如苯环结构、苹果落地等都是很好的例证。4.具备远瞻性创新思维。创新需具有独创性及前瞻性等特性,具备综合分析与判断事物的能力。5.扎实的理论知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行业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对创新型复合人才需求旺盛,这需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因此理论知识同样是评价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准。6.严谨求实的创新实践。创新型人才必须有从实践出发,具备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创新性探索的能力。

(一)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反思

如前所述,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是相对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在指标设计与选择过程中把握社会发展动向,构建与时俱进的评价指标体系。1.特色突出,结合各个院校发展战略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中融入高校发展战略,有助于在发展中找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结合战略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与变革。同时,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找出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缺陷和靶点,积极制订应对解决方案,推动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2.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该与时俱进,即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必须抓住时代前沿发展特点,把握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具有动态性特征,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不断变革;一方面保持指标权重的与时俱进,在不同的高等教育阶段,对创新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型人才的素质侧重点也出现变化。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变化,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有效性。[2]3.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设计应化繁为简,尽管影响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较多,却需要高校把握关键因素,运用相关性法则,尽可能简化评价指标,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有效性。

近年来,网上出现的类似“表叔”、“房姐”事件还有很多。个体在参与这种政治事件的讨论中往往没有明确的政治诉求,也没有清晰的参与计划和目标。一旦新鲜感过去,事件很容易出现“烂尾”。这种模糊性的政治参与行为,是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又一表现。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首批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因此,对于该专业综合素质课程的设置,尤为重视。经过多方研讨,本着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将综合素质课作为专业理论学习的重要支撑,全方位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提升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提升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发展路径,该路径设计需要把握时代经济发展特征,市场创新型人才需求情况,找准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准确构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1.构建高校—企业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在新常态经济条件下,企业单位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是其参与竞争的关键。研究表明,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素质,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素质,而科研实践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与企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企业单位作为市场一线参与主体,对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培养方式了解程度较高,企业单位大量新技术岗位为创新型人才科研实践素质培养提供了机会。因此,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多元化宣传渠道,促使高等院校、企业单位领导重视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将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纳入日常工作中,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合作机制。二是合作建设科研实践基地,各个高校鼓励师生积极到科研实践基地开展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探索工作,提升科研实践基地利用效率,通过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三是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需求,与高校建立创新型岗位人才培养合作机制,通过定向性培养、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做好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工作。[3]2.构建高校—专业机构的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机制,与企业单位相比,专业机构的专业素质更高,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认识更加透彻,因此可以在企业单位合作基础上,与科研机构、专业团体展开合作,形成强强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4]3.采取国际交流合作策略,大力促进高等院校人才开展国际交流。从国际交流中了解国外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举措,吸收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与我国现有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衔接起来,形成更加科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4.加大创新型人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和高校都应该结合新常态下市场创新型人才需求特征,全面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制度,运用制度化手段促使高等院校积极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改革,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国繁,曾永卫.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25-26.

[2]马德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6-8.

[3]刘川宁,张炜.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3,(05):12-15.

[4]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86-90.

 
杨艳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