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治疗胃病经验拾零*

更新时间:2009-03-28

徐景藩教授作为首届国医大师之一,精研医道、学贯中西,潜心研究中医药脾胃病诊疗近70年,对脾胃病的治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从徐老多年的观察和治疗经验来讲,胃病包括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溃疡、胃下垂等疾病。[1]从中医学的范畴来讲,胃病可以从症状上辨病,归纳入腹痛、痞满、呃逆等疾病范围之中。

徐景藩教授诊疗胃病的过程中,辨证强调病位、病性、腹部切诊以及舌诊;病证分型执简驭繁,主张三型论治(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再佐兼证(夹湿、血瘀、郁热、食滞、寒凝);在用药方面,徐景藩教授持叶桂“多药伤胃”“胃喜清补”观点;在治疗手段上,徐老主张综合治疗,在服用汤药的过程中,时常佐以针灸、足疗以及外治法等手段。在此将重点从辨证、分型、用药经验以及特殊疗法等角度来简要阐述徐景藩教授治疗胃病时的辨治思路,以供飨食。

1 辨证要点

在脾胃病的诊断过程之中,徐老重视四诊资料与临床资料的一致性;强调整体观和局部的变化;擅长中西互参,利用现代医学的仪器检查来辅助诊断。在辨明病因、病位、病性之时,徐老尤其强调腹部切诊和舌象的表现。

运动控制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电气自动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现代运动控制技术以各类电动机为控制对象,以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装置为控制手段,以电力电子装置为弱电控制强电的纽带,以自动控制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数字仿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为研究和开发的工具。由此可见,课程涉及电路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仿真、DSP原理等知识,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1.1 腹部切诊 对胃病有胃脘部疼痛、痞胀的患者,腹部切诊对病机、病性的诊断尤为重要。喻嘉言将胃腑分为上、中 、下三脘,并有“上脘多气、下脘多浊,中脘多气多血”之论述。居于“一胃三脘”之论以及徐老经验,腹部切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⑴经单指(中指)按腹诊断,凡鸠尾至中脘部压痛者以气滞者为多,属实者多。⑵中脘至建里有压痛,或虚或实,虚者脾胃气虚,实者常有气滞。⑶下脘压痛者,实则气滞血瘀,虚者胃气内虚。⑷胁下压痛,多属气滞,或兼肝胆湿热。胁下结癥而压痛者必有血瘀。⑸上腹以两手交替压之,侧耳闻得有辘辘水声者,胃中有饮,或因下管(幽门管部)约而不利,兼有气血瘀结 。⑹尚有肠痈腹痛,初发之际主诉痛在上腹,然仔细诊查,右下腹有压痛,医者诊治胃痛久病之人,如诉说突发加重者,更应认真按腹诊查,切勿疏忽,避免万一之中出现误诊。⑺尚有背痛、腰痛之患者,亦应按其背腰。右中下背肋压痛者,病在肝胆。偏左下背腰按痛者,疑有胰病。

(1)多点投加方式的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投加方式进行实验,考察多点投加芬顿氧化的最佳投加方式。

故而,在临证诊疗的过程当中,应当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知常达变、辨证求因,方能对症下药、取得良效。

2 三型论治再佐兼证

2.4.3 食滞证:胃气不足,饮食水谷不得化;或因胃气不降,郁而不行,水谷精微不得下,故而稍微饮食不当,则表现为痞胀、食欲不振甚至不欲食,苔腻。多用神曲、麦芽、山楂等消食和胃之品。若为瓜果所伤,加肉桂、丁香或七香饼;伤于酒者,酌加葛花、枳椇子、砂仁、豆蔻仁等;甜味食品所伤,加佩兰、干姜、茯苓等。[4]

2.1 中虚气滞证 主要症状:胃脘部胀痛、隐痛,痛时喜按,空腹尤甚、进食得缓,纳呆、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等。治法:调中健脾益气。方药:自拟调中理气汤:炒党参10~15 g,炒白术10 g,黄芪10~20 g,炒山药 10~20 g,云茯苓15~20 g,炙甘草3~5 g,炒陈皮5~10 g,煨木香 10 g,红枣5枚。如兼有畏寒怕冷、舌淡白、脉沉细等阳虚证,酌加干姜、肉桂、草豆蔻等温脾暖胃;兼腹部坠胀,小溲频而色清,便后脱肛等脾气下陷者,配用炙升麻、柴胡、荷叶等升提举陷。

2.2 肝胃不和证 主要症状:胃脘部胀痛,痛及胁下或背部,常发嗳气,嗳后则舒,舌淡苔薄白脉常弦,常因情志暴躁而加重。治法:舒肝和胃行气。方药:舒肝和胃汤:炙柴胡5~10 g,苏梗10 g,炒白芍10~20 g,炒枳壳、佛手片、广郁金各10 g,炙鸡内金5~10 g,甘草3~5 g。若兼咽中不适、胸膺隐痛,可配加木蝴蝶、八月札;如胃气上逆、嗳逆泛恶,酌加法半夏、公丁香、柿蒂、煅赭石、刀豆壳等和胃降逆;

2.4 兼证 据徐老多年临床经验,胃寒多见于中虚证,郁热可见于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证,食滞在患者的病程中一般短时出现,经治疗并注意饮食后,症状即可缓解,唯有血瘀证和湿阻证二者,既可见于各主要证型患者,又持续存在的时间长,因此这二者是主要的兼证。[2]

1.冰雪产业体系不完善,部分相关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主要以雪上项目为核心,冰雪运动、冰雪休闲养生、冰雪民俗文化等产业发展较好,但部分相关产业的发展仍相对落后。冰雪雕塑是体现冰雪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吉林省的冰灯和冰雕水平则与黑龙江省差距较大,冰雪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相对较少。

例12原文中“绕着走”和“躲着走”意思相近,译文用sidestep来表达,没有重复,读起来流畅而地道。

2.3 胃阴不足证 主要症状:胃脘部隐痛或灼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食欲不振,口干,舌质干红苔少脉细或细弦。 治法:滋阴益胃。方药:养胃理气汤:麦门冬10~30 g,北沙参10~15 g,石斛(金石斛、川石斛或枫石斛)10 g,白芍15~30 g,炒生地黄12~15 g,乌梅10 g,炒山药 10~15 g,甘草3~5 g,川楝子6~10 g。阴虚郁热较著者,酌加蒲公英、石见穿、黄芩、知母、山栀子等;大便干结者,酌加瓜蒌、麻子仁等。

2.4.1 湿阻证:湿阻证是兼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因脾虚易生湿、气滞则水湿停聚之故。多见身体困倦、口甜或黏,舌苔白腻,脉濡等症。常用藿香、佩兰、陈皮等芳香化湿。易可随症加减,如口中流清涎者加益智仁 ;脘胀便溏加炒白术、茯苓、炒薏苡仁、焦神曲;舌苔白腻经久不化者加干姜、草豆蔻等。[3]

2.4.2 血瘀证:胃阴不足,病程常久,久病入络,常致血瘀;气为血之帅,中虚不摄,血溢脉外而为瘀或气滞不行,血液停而为瘀;肝胃不和,肝气郁滞或化热,血液运行不畅或被煎熬而为瘀。临床常表现为胃脘刺痛、舌上瘀斑瘀点,舌下络脉紫黯,常酌加三七、丹参、五灵脂等活血化瘀止痛,甚者可用三棱、莪术等破血之品。

通过对症状和体征的观察,徐老将胃病主要分为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3个基本证型,以及食滞、夹湿、胃寒、郁热、血瘀5个兼证。

徐老认为,不论是外感、内伤还是饮食失节,究其根本最终都会导致气机的升降失调,从而导致胃病的发生。因此胃病的治疗,重在调畅气机,若失气机调畅,正如李东垣所言:“若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故而,脾气宜运、当运脾行气;胃气宜降、应疏肝和胃以降为主,降中寓升、升中有降,使气血生化有源、水谷纳运相济,乃治疗大法。

此外,除了衣服里面可以放置物品,汉服的腰带也是可以挂东西的,诸如钱袋、香囊、印章乃至刀剑等生活必需但塞不到衣服里面的小物件,挂在腰上是男性最方便也是最普遍的选择。

2.4.5 胃寒证:中虚气滞、久则气阳两虚或因脾胃气虚、外寒伤中。临床常见胃脘冷痛,喜暖、得暖则舒,舌苔薄白。应以肉桂、干姜、吴茱萸等温胃散寒之品。脘痛甚者,可酌加沉香、甘松温中行气。

3 用药特色

3.1 多药伤胃,药食同源 徐老主张叶天士所说“多药伤胃”之说,认为药味、药量、剂型过多,容易损伤胃气,增加脾胃负担,甚至产生副作用。用药应重视整体治疗、用药清灵、多方兼顾。另外,徐老常说“药补不如食补,脾胃要注意食疗”,经常向患者强调饮食的注意事项,推荐各种食疗方案,因此,其处方往往是集药治、食疗为一体。[5]例如对于治疗嗳气患者,常叮嘱吃萝卜、柿蒂等通腑之品;建议老年便秘患者饮用脾胃保健茶(松子仁、花生仁、核桃仁加入乌龙茶)来健脾养胃、润肠通便、补气宽中等。

如何使代理人——经理保持诚实、讲信誉,努力为委托人——股东努力工作是上市公司治理中必须研究和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经理人对股东具有忠实义务。忠实义务就是为了保护上市公司股东免受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侵害。

3.2 升降为治疗大法 脾胃共居中焦,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为后天之本。[6]脾主运化、主升,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慎斋遗书·阴阳脏腑》曰: “胃气为中土之阳,脾气为中土之阴,脾不得胃气之阳则多下陷,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运转。”脾胃气机升降相因,相互影响。脾气不升则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不得上布,气血生化乏源,水湿易于停聚,易发飧泄、纳呆等症;胃气不降则浊阴不降,糟粕难以排出体外,气机上逆,则生月真胀、呃逆等症。两者应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相辅相成,才可共行消化吸收之能。肝主疏泄、主升,然肝气之升依赖于脾气之升。肝气郁滞,则木郁乘土;脾胃不足,肝气相对郁滞,则土虚木乘,均会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调。

3.3 服药特色 (1)浓煎:仲景治中焦脾胃病主张“去渣再煎”,即浓煎。正如徐灵胎云:“再煎则药性和合,能使经气相容,不复往来出入。”故徐老认为药物浓煎,不但能使药物有效成分析出,而且浓煎后使药物气味醇和,有利于气机恢复。[7](2)温度:古云:“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胃主腐熟水谷,故饮食或药液均不能太烫或太凉。太烫容易灼伤胃食管黏膜,太冷易滞气。(3)时间:徐老认为,服药时间及有考究,一般胃病可在上、下午两餐饮食之间服药,如上午9:00,下午15:00左右。脾胃气虚者以餐前为宜,肝胃气滞证患者以餐后为宜,胃阴不足者餐前或者餐后各1 h均可。服药后,宜安坐约半小时左右为宜,不可药后疾行、劳作、持重、弯腰等。[7]

2.4.4 郁热证:多为肝气郁滞,久而化热;或因胃阴不足,阴虚火旺所致。临床多见胃脘灼热、嘈杂、口干口臭,大便干而秘结,脉数。肝气郁滞所致者常可见嗳气,易怒,多用牡丹皮、山栀子、黄芩等清肝泻热;胃阴不足者多食少形瘦,常酌加蒲公英、知母等养阴泻热。

升法之中,补气升阳、升阳举陷最为常用,如治疗脾虚不升、头晕乏力,常使用党参、白术之品健脾益气;脾虚气陷,胃下垂、肛门坠胀,常使用升麻、荷叶、黄芪之品升阳举陷。降法之中,常论降气、通腑,如苏梗、枳实、刀豆壳等降气之品在治疗胃气上逆、嗳气、呃逆之中尤为常用;若属肝气上逆,柴胡、郁金、木蝴蝶可稍酌加减,甚有良效;通腑之品,常辨虚实而治,如便秘有虚实之分,虚则气虚、阴虚,实则食滞、气滞,降火、消食亦囊括其内。常用大黄、枳实、莱菔子之品使通降和畅,但总不外通降、润养之法。

泉州市(县、区)志愿者组织能够选择社会关注、群众所需的项目,创造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行动已从最初的街头义务搞卫生发展到深入社区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的各个方面,组织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志愿泉州·和谐海西”、“爱在泉州与特奥同行”、“情系玉树、奉献爱心”、“低碳作为志愿者在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午餐”、“百万真情关怀外来工”、“金秋助学”等。尤其是在助老志愿方面,泉州更是走在福建省的前列。目前,泉州市已报名登记的助老志愿者达到14000多名,这些志愿者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基本覆盖了城区和部分乡村的老年群体。

3.4 护膜法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前人亦有“胃主磨”一说,胃磨化水谷之时,容易引起黏膜的损伤。[8]所以,对胃病患者,徐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常采取护膜法来达到养胃护膜宁络、修复胃黏膜损伤的功效。[9]如质黏止血的白及、甘缓清热的甘草、化瘀止血的三七粉、制酸护膜的乌贼骨等都是常用的护膜药物,并且徐老认为藕粉、大枣粥等食物对胃黏膜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作为辅助方法使用,收效甚佳。基于护膜的概念,糊剂卧位服法的产生不仅可以保护消化道黏膜,同时可以更有效的治疗食管疾病。徐老强调,在胃病的治疗过程之中,护膜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4 特殊疗法

徐老在治疗疾病之时,善于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疗法,创中药灌肠、中药敷贴等多种治疗方法,并且重视综合治疗,并在临床上取效不俗。

1.2 重舌象 “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承于舌”,故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舌乃胃之镜”,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可以反映胃气的盛衰,故望舌对胃病的诊断非常重要。如舌苔黄,多偏热;舌苔白腻,多为湿浊;舌质紫有瘀点、舌下络脉发紫,常有淤血;舌质干红、少苔,常提示胃阴虚;一侧有厚腻苔,应注意腻苔之上恐有缺齿,失去经常洗刷作用所致等。在胃病的治疗过程之中,疾病的变化也会明显的表现在舌象的变化之中,如因气滞血瘀,始则淡红舌薄白苔,久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故有叶天士“诊治胃病皆以察舌”之论。因此在诊断胃病病因病性之时,应注重舌象。

4.1 外治法 所谓“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内法与外法共同使用,往往可以取得良效。徐老尤善内外兼施,收效颇佳。如姜汁棉兜,若有脾胃虚寒,脘腹畏寒,大便易溏者,可用生姜汁滴在丝绵上,晒干后外包棉布,制成腹袋,卧时覆盖;[10]如胃脘痛,创腹舒膏外敷、丁桂散加胶布外贴或芒硝30 g包成方形覆以纱布固定于痛处。[11]徐老外治之法不胜枚举。

引理 3[13] 每一个顶点至多相邻两个2-点。另外,如果一个顶点u相邻两个2-点v,w,则v和w不与任何的3-圈相关联。

4.2 针灸疗法 徐老认为, 针灸作为一种取效迅速,操作简便的治法, 不仅对某些急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 是药物和其它治法不能代替的, 而且许多慢性疾病也可配合针灸, 用之得当, 提高疗效。[12]在治疗胃病时, 徐老常配合使用针刺疗法,如胃脘疼痛者,常取中脘、足三里、梁门、天枢等穴,或耳针如神门、胃、脾等穴。

4.3 足疗法 民间素有“树老根先竭,人老足先衰”之说,唐代孙思邈亦提出“足下暖”之论,这都为足疗的有效性提供了理

论依据。并且现代药理理论证实:浸洗皮肤的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可经皮肤、汗腺、毛囊吸收、渗透进入体内 , 从而产生药效。[13]三阴、三阳诸经均至足部,温水泡足可温通气血、疏通经络,不仅有助于睡眠,还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也可以中药煎汤,加适量温水,浸泡双足,每日午后及晚上睡前各1次,每次约30 min ,通过温热的水液和药物透皮吸收,流通经络气血,对胃疾的治疗大有裨益。[14]

4.4 重视调护 在以药物治疗的同时,徐景藩教授亦重视生理、精神上的调护,一如《黄帝内经》所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总结来说即:少吃多餐质宜软、细嚼慢咽勿失温;戒躁戒怒心气和,劳逸适度常动摇。对于患有重病,无法治愈的患者,徐老常常以安慰为主,嘱其放松心态、保持乐观,再佐以药物减轻疾病的痛苦。胃喜暖,故徐老特别强调胃脘部应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天,午休或晚间睡眠时,上腹部也应加盖一些衣物或毛巾被来保暖。[15]重视调护,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起到预防疾病、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

徐老在诊治胃病的过程当中,内外兼施,注重多种疗法的配合,亦重调理。辨证善于整体审查;分型注重执简驭繁、三型论治,灵活治疗兼证;用药清轻醇正、善于加减、方药对症;重视调护,药食同源。通过配伍用药,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使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使得脾胃虚损可补,肝郁气滞可消,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徐景藩.徐景藩对脾胃病的认识和诊疗经验简介[J].中医药研究,1991(4):11-13,27

[2] 陆为民,徐丹华,沈洪,等.徐景藩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2,44(5):1-3

[3] 陈静,林智生,沈洪.徐景藩教授辨治胃病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6(1):5-6

[4] 陆为民. 徐景藩教授三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总结·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0.3

[5] 李超.徐景藩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J].中医学报,2012,27(2):162-163

[6] 肖雄,李春婷.国医大师徐景藩临床验案2则及用药经验浅析[J].江西中医药,2016,47(8):28-29

[7] 刘子丹,郭尧嘉,何璠,等.国医大师徐景藩诊治胃下垂的经验撷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2):461-463

[8] 吴敏.徐景藩教授胃病护膜法拾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4):5

[9] 王茂松.徐景藩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2001(5):2-3

[10] 徐景藩,咏著,陆为民,等.徐景藩脾胃(消化系)病诊治歌括·养生与脾胃随咏[J].江苏中医药,2013,45(12):1-3

[11] 刘沈林.消化道疾病的外治法经验——徐景藩教授用药经验拾零[J].中国中医急症,1996(6):269-270

[12] 陆为民,徐丹华.徐景藩临证心法概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8(2):170-171

[13] 叶柏.徐景藩运用足疗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0-11

[14] 徐景藩,徐丹华,陆为民.徐景藩脾胃(消化系)病诊治歌括·胃疾随咏[J].江苏中医药,2013,45(1):2-5

[15] 时乐,郭尧嘉,单兆伟.国医大师徐景藩论治残胃炎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2):10-11

 
张廷,陆为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8年第02期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