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医外治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概况

更新时间:2009-03-28

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Bell palsy)或面神经炎,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扩大,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多伴有患侧耳后疼痛及味觉减退为表现。中医称之为面瘫,口眼歪斜。中医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吴尚先的《理渝骈文》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阐明了内治与外治的关系。本文就近5年来中医外治法在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NaCl胁迫对番茄苗期根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刘 琦,崔世茂,宋 阳,孙世君(32)

1 病因病机

《灵枢·经筋》载:“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日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候》“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僻也。”认为本病是由于正气亏虚,外感邪气,邪气停于经脉、营卫不和等所致。

马玉侠等[1]结合现代医学中面瘫分型和《灵枢》中的相关论述,将面瘫微分颅外型和颅内型;认为颅外型如以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为主者,病变主要在足阳明经筋;有耳后乳突部或耳部症状者,则病变在阳明、少阳两经。如果出现了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腺分泌障碍等表现,则是病变部位较深,属于颅内型,颅内型病变脏腑涉及胃、肝、胆。

2 中医外治法治疗

2.1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经络、腧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王婷等[2]通过穴位按摩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仅用艾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艾灸、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头、面部穴位按摩(印堂、攒竹、睛明穴、地仓、颊车、承浆穴),每日治疗1次,每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陈栎等[3]对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在透刺法基础上另外给予穴位按摩(取穴:翳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颧髎、四白、迎香、牵正、地仓、水沟、承浆)治疗,以拇指按揉法为主,结果发现该法对周围性面瘫的恢复有显著效果。甘小莉等[4]将4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超短波、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穴位按摩(取穴:印堂、攒竹、睛明穴、地仓、颊车),配合手指按摩麻痹部位,每次操作10 min,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依据House-Brackmann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穴位按摩配合药物、高压氧对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穴位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通过局部的按摩刺激促进面瘫的恢复。

2.4 其他治疗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猕猴桃果酒的色调逐渐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说明贮藏过程中,果酒中黄色逐渐加深,可能是由于多酚类物质聚合形成了色素物质有关。Czibulya和Rodrigues都报道过类似的结果[27,28]。

2.3.2 火针 《灵枢·经筋篇》中“卒口僻,急者目不合……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是火针治疗的理论依据,利用火针治疗面瘫,可直接激发经气,鼓舞正气,活血通络,引邪外出,并且有局部消炎的作用,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张恩生[8]报道运用火针治疗35例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选用0.5 mm贺氏细火针,取穴:阳白、颊车、地仓、颧髎、巨髎、下关、承浆、合谷,隔天治疗1次,治疗12次(1个疗程)后统计有效率为80%,认为火针可鼓舞人体阳气,促进血液循环,以达温经通络的作用。皮晓波等[9]通过毫火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操作方法:针刺部位在患侧,以局部取穴(阳白、太阳、四白、颧髎、地仓、颊车、下关、风池、完骨、翳风)为主,可交替选穴,火针浅刺后,再用普通针刺治疗,留针20 min后取针,每周火针治疗1~2次,平日可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疗效满意。

2.3.1 体针 刘剑等[6]采用体针、梅花针叩刺的方法治疗面瘫恢复期患者,通过对患侧阳白、太阳、攒竹、四白、下关、颊车、地仓、牵正及水沟、承浆内关、水沟、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等穴位予以特定的针刺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其总有效率为88.4%。李媛媛等[7]通过体针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50例,主穴选取患侧攒竹、口和髎、下关、颊车透地仓、中脘、关元等,针刺治疗30天后其有效率为68%。

有学者对上海某小学226名3~5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课间和午间接近80%的学生在“完成各科作业的订正”;周一至周五放学回家后,学生真正拥有休闲时间的比例很低,做作业的三年级学生占68.8%,四年级学生占65.7%,只有8.6%的四年级学生和4.7%的三年级学生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学生的可支配时间“被安排”现象严重,其中双休日69.91%的学生被要求在家做功课,51.33%的学生参加了父母安排的兴趣班学习,拥有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学生也只是阅读课外书(59.98%)、看电视(40.71%)或上网打游戏(33.19%)。[14]

2.3.3 电针 杨志琴等[10]取患侧矫正、翳风改善面神经麻痹,并配合患侧太阳、迎香、地仓、阳白、地仓等配穴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156例,3个疗程后(每周7次,1周为1个疗程),面神经Ⅱ级患者总有效率达100%。王欣[11]观察电针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治疗组予毫针透刺法+电针+闪罐法联合治疗,其中透刺穴位加电针;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法治疗。两组选取穴位阳白透鱼腰、头维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地仓透人中、下关透颧髎,太阳、合谷(双)、太冲、牵正等,治疗2~3个疗程后(1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86%。陈华丽等[12]观察电针结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通过基础治疗+电针+拔罐治疗,穴取患侧阳白、鱼腰、攒竹、丝竹空、上关、听宫、听会、耳门、承泣、四白、迎香、颧髎、地仓、颊车、承浆、翳风等,治疗14天后,治疗组治愈率为90.9%,对照组为 63.6%,两组差异明显(P<0.05)。

2.3.4 刺络 佘畅等[13]观察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针刺治疗上配合风池穴刺络拔罐,施以特定针刺手法,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刘仁超等[14]采用单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张莉君等[15]观察翳风穴刺络放血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口服强的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翳风穴刺络放血,治疗至发病后10天,治疗组有效率为92.98%,优于对照组的83.12%。现代研究证实,刺络放血疗法可消除面神经充血、水肿。

2.4.1 艾灸 艾灸是通过热刺激人体经络俞穴,从而达到激发人体经气和防病治病的目的。吕凤立等[16]将2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3例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采用回旋灸的方法作用于承泣、地仓、翳风穴,每穴灸5 min,以患者耐受且不灼伤皮肤为度,每天2次,30天为1个疗程,发现艾灸联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干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有明显的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有较高的恢复率,能促进面瘫的恢复。孙慧[17]采取艾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主穴为地仓、颊车、四白、迎香、合谷、牵正等,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临床效果满意。

2.2 推拿 推拿是中医师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手法达到疏通经络、理气行血、调和阴阳的作用。陈华等[5]将7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接受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推拿手法(穴位:揉印堂、上星、百会、太阳、翳风、肩井、丝竹空、四白等)治疗,推拿应用抹法、一指禅推法、提抖法、弹拨法,每天1次,每次20 min,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通过改良后House-Brackmann评价系统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定,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推拿疗法可提高面部肌肉的协调性,增加神经的兴奋性,刺激神经的再生。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很多优秀文章,能够实现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将有关图片、音频或者视频进行综合呈现,并对其中的优美词句进行深入分析[3]。学生在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可以增强对于美的创造能力。

2.3 针刺 针刺法是以针刺入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刺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

2.4.2 膏药敷贴 古代医家云:“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张衍柏[18]研究膏药敷贴对面神经麻痹患者康复的影响,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观察组予牵正散膏药敷贴患侧面部治疗,每2天1贴,8天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牵正散膏药敷贴可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将三峡升船机下闸首卧倒门支铰座联结螺栓更换为10.9级M36高强度螺栓,预紧力矩设为2 400 N·m,维修后的卧倒门运行良好。

2.4.3 耳穴疗法 《黄帝内经》云:“耳者,宗脉之聚也”。耳穴可调节经络、脏腑功能,兴奋神经。宋剑英[19]比较耳穴压籽组、对照组治疗面瘫的效果,运用国际通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析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评分均有改善,耳穴压籽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耳穴压籽法治疗面瘫有着确切的疗效。

2.4.4 熏洗疗法 王志勇等[20]探讨中药熏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将60例患者随机分配两组,对照组予神经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防风汤熏洗患侧颜面部,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发现防风汤熏洗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贾莹梅等[21]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43例,总有效率为97.67%,临床疗效显著。

3 结 语

现代西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因吹风受凉、病毒感染等引起面神经营养血管收缩缺血,致毛细血管扩张,面神经水肿受压引发本病,面神经病变为水肿和脱髓鞘;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营养神经和一些激素类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多,且见效较慢。而中医学通过辨证论治,结合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中医外治法以其简、便、效、廉的特点,深受患者喜爱,其通过针灸、刺络、拔罐、艾灸、熏洗、膏药敷贴等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达到促进神经修复、减压消肿消炎等作用,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但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诊疗方案有待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这仍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马玉侠,杜冬青,马海洋,等.面瘫与面风病机及针刺治疗的区别[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7):473-474.

[2]王婷,王丽娟,徐鹏斐.穴位按摩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10):91-92.

[3]陈栎,刘美琼,刘红波.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45 例临床疗效分析[J].新中医,2016,48(7):47-48.

[4]甘小莉,江燕丽,肖展翅.手法穴位按摩治疗难治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50-51.

[5]陈华,卢智,宋书昌,等.推拿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8例[J].光明中医,2014,29(1):122-123.

[6]刘剑,王幼奇,黎凯.体针、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瘫恢复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4):16-18.

[7]李媛媛,贾成文.头体针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5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4):70-71.

[8]张恩生.火针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35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0):756-757.

[9]皮晓波,田有坤.毫火针在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2):103.

[10]杨志琴,李媛媛,张嘉骥.电针矫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10):145-146.

[11]王欣.电针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12):55-56.

[12]陈华丽,陆岸英.电针结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4例[J].广西中医药,2016,39(4):31-32.

[13]佘畅,钟欢,熊健,等.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38-40.

[14]刘仁超,周建英,谢茜茜.单穴刺络放血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中的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6):61-62.

[15]张莉君,杨改琴.翳风穴刺络放血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12):1656-1657.

[16]吕凤立,杨建.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23例[J].河南中医,2015,35(2):410-411.

[17]孙慧.艾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6):35-36.

[18]张衍柏.牵正膏药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9):194-195.

[19]宋剑英.面瘫患者采用耳穴压丸护理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2):207-209.

[20]王志勇,赵见文,张颜伟,等.防风汤熏洗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77-278.

[21]贾莹梅,高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8):1147-1149.

 
韦华军,黄丽燕
《广西中医药》 2018年第02期
《广西中医药》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