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在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房颤发生率约为0.65%,其中,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占65.2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增加,8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生率达7.50%[1-2]。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增加患者脑卒中的风险。由于高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健康状况复杂,合并疾病及用药较多,临床表现滞后,缺血和出血风险均较高,在抗凝药物选择及剂量应用上具有特殊性。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虽能有效减少60%以上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 [3-4],但因其治疗窗窄,应用剂量的个体差异较大,且容易受到多种食物或药物的影响,需要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指标,依从性较差,出血的危险性也相对较高,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5-6]。新型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面世,以其有效性、方便性给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有研究报道,房颤患者使用NOACs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不劣于华法林[7-8]。但高龄是NVAF患者出血的高危因素,肾功能减退也可导致药物清除缓慢,清除率下降。本研究旨在探讨NOACs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华法林治疗高龄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6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收治的年龄≥75岁的152例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NOACs上市前均应用华法林抗凝,NOACs上市后,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及是否鼻饲选择NOACs[9]。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A组,n=50)、达比加群酯组(B组,n=55)及利伐沙班组(C组,n=47)。其中,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达比加群酯在中国上市前,以及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利伐沙班在中国获批房颤适应证前,对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30 ml/min和(或)鼻饲患者应用华法林;2013年5月达比加群酯在中国上市后,对Ccr≥30 ml/min的非鼻饲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2015年6月利伐沙班在中国获批房颤适应症后,对HAS-BLED评分≥3分或Ccr为15~30 ml/min、30~49 ml/min且有明显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和(或)鼻饲患者均选择利伐沙班。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男性/例(百分率/%)糖尿病/例(百分率/%)高血压/例(百分率/%)脑卒中/例(百分率/%)心功能不全/例(百分率/%)A组(n=50)28(56.8)22(44.0)23(46.0)11(22.0)17(34.0)B组(n=55)26(47.3)20(36.4)32(58.2)16(29.1)16(29.1)C组(n=47)32(68.1)25(53.2)29(61.7)14(29.8)20(42.6)组别年龄/岁CHA2DS2-VASc评分/分HAS-BLED评分/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1A组(n=50)82.1±5.13.6±1.1 1.7±0.7 24.7±11.0 22.3±13.3 B组(n=55)81.4±4.73.8±1.4 1.8±0.7 24.7±12.3 26.7±12.4 C组(n=47)82.9±3.83.8±0.9 2.0±0.7 28.9±13.1 25.1±10.3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NVAF诊断标准,年龄≥75岁。排除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内,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入组前6个月内发生过严重的卒中或者半个月内发生任何卒中;有出血危险增加的情况(近期手术史,近期出血史,血液系统疾病,需要抗凝治疗的其他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近期外伤、手术史;血压≥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倍正常高值和(或)Ccr<15 ml/min]。

1.3 研究方法 A组患者应用华法林(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123),初始剂量2.5 mg,每天1次,每3天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INR,根据INR逐渐增加或减少剂量,每次增加或减少0.625 mg。INR目标值为1.6~2.5,INR连续监测3次均在目标值范围内时,即可改为每月复查1次INR,并根据复查值调整华法林剂量,连续服药至少12个月。B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64)110 mg,每天2次,为减少胃肠道刺激,均与餐同服,胶囊不可掰开服用,不可鼻饲,连续服药至少12个月。C组患者应用低剂量利伐沙班(德国拜耳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465)10 mg,每天1次,可鼻饲,连续服药至少12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非严重临床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主要观察指标: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以及非神经系统的血栓栓塞。次要观察指标:各种自发性出血事件,分为轻微出血、非严重临床相关出血、严重出血。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1年分别检测A组患者的INR,B组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C组患者的P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房颤管理指南[12]中指出,若无禁忌,可以考虑在NVAF患者中使用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NOACs替代华法林,推荐级别、证据级别B,然后,在2016 ESC房颤管理指南[13]则将此推荐级别、证据级别提升至A。与华法林相比,NOACs具有以下优势:(1)起效时间快,迅速桥接非肠道抗凝治疗,无需初始化过程;(2)疗效确切,颅内出血风险更低;(3)可预测药代动力学,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4)不存在饮食因素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较少,无需调整剂量。各研究的中国亚组分析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但针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应用NOA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尚少,应用剂量也尚有争议。

 

2 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及病死率比较/例(百分率/%)

  

组别缺血性脑卒中非严重临床相关出血轻微出血病死率A组(n=50)4(8.0)5(10.0)3(6.0)3(6.0)B组(n=55)1(1.8)0(0.0)4(7.3)①2(3.6)C组(n=47)2(4.2)1(2.1)4(8.5)2(4.2)

 

注:与A组比较,P<0.05

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现状不容乐观,华法林是抗凝治疗的主导药物之一,但由于其临床应用的复杂性及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华法林的应用极为有限。高龄NVAF患者是高卒中和高出血的高危人群,由于担心出血及摔倒等风险,接受抗凝治疗率更低。

3 讨论

2.2 3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A组用药前INR为(1.1±0.2),用药1个月后为(2.3±0.2),用药1年后为(2.4±0.2)。B组用药前APTT为(36.7±5.4)s,用药1个月后为(51.0±10.5)s,用药1年后为(52.5±9.6)s。C组用药前PT为(14.4±0.5)s,用药1个月后为(18.9±0.6)s,用药1年后为(19.1±0.7)s。3组各凝血指标用药前与用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药后1个月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达比加群酯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可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一步[10]。Wallentin等[7]研究表明,达比加群酯口服,每日2次,每次110 mg,预防血栓治疗疗效等同于华法林;每次150 mg,在预防中风的风险上优于华法林;此外,两种剂量的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比较,可明显减少总的出血风险及危及生命的颅内出血风险。利伐沙班是一种口服的直接Xa因子抑制剂,无需ATⅢ介导,通过竞争性抑制游离和结合的X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活性,中断凝血瀑布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抑制凝血酶的产生,继而抑制纤维蛋白形成,抑制血栓的形成和扩大[11]。Halperin等[8]研究表明,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卒中的疗效相当,均可以显著降低出血性卒中风险,而且可以显著降低关键器官出血、颅内出血及致命性出血的风险,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也较低。

(2)建筑过程管理信息化。“智能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也使得建筑项目管理更加智能化,因此,现代建筑业发展尤其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纸质媒介,利用BIM技术在建筑项目中的管理,能够将建筑工程项目数据源建立起来,使得项目各参与方的相关信息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有效保障,实现建筑项目管理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极大地提升了建筑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1 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 3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非严重临床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地质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作用重大,因此,加强煤矿地质测量必不可少。加强煤矿地质测量的两个有效方法如下:

Garnock-Jones等[10]的研究推荐达比加群酯150 mg剂量应用于肾功能良好、出血风险低的年轻患者,而110 mg剂量的达比加群酯应用于老年、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利伐沙班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14]建议,年龄≥75岁且体质量≤50 kg或HAS-BLED≥3分的高出血风险患者,以及Ccr为15~49 ml/min的老年患者,均推荐应用利伐沙班15 mg,每日1次,但对于合并上述两项高危因素的患者是否也应用此剂量并未指出。本研究基于以上临床研究结果及专家建议对患者用药治疗,结果显示,B、C两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非严重临床相关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C组入选患者的Ccr水平较其他两组低,但非严重临床相关出血发生率等同于B组,说明利伐沙班每日10 mg用于高危患者安全、有效。

8月20日中国尿素出口价格指数(CNEI)为1863.96点,环比上涨10.17点,涨幅为0.55%;比基期上涨4.96点,涨幅为0.27%。

NOACs一般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也不应根据凝血化验指标进行剂量或服药间隔的调整。但根据2013年欧洲心律协会NOACs在NVAF患者中应用实践指南[15],达比加群酯APTT谷浓度>正常上限2倍时,可能与出血风险增加有关;利伐沙班PT延长可能预示有出血风险增加。在本研究中,A组用药后INR控制在1.6~2.5,说明干部病房患者在医师严密监控下INR达标率较高;用药后,B组患者的APTT及C组患者的PT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但均未超过正常上限2倍(P<0.05),而用药后1个月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抗凝效果、效果稳定且安全可靠,说明此用量较合理。

⑨全段管道施工完后进行通水试验,考虑到长距离输水管道运行安全及方便检修,在管道低处设置排泥井,高处设置排气井。井室内安装自动排气阀、排泥阀和管道控制用伸缩式蝶阀,并检查各排气、排泥阀工作是否可靠及启闭灵活。

综上所述,达比加群酯可安全地应用于Ccr≥30 ml/min、合并多种疾病的高龄NVAF患者,而对于Ccr为15~30 ml/min的高龄NVAF患者,选择低剂量的利伐沙班(10 mg/d)更合适,其抗凝效果均不劣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大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并且无需频繁抽血监测凝血功能,其优势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周自强,胡大一,陈 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2] 孙艺红,胡大一.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s1):157-161.

[3] Fuster V,Ryden LE,Cannom DS,et al.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2001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Eur Heart J,2006,27(16):1979-2030.

[4]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Camm A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Eur Heart J,2010,31(19):2369-2429.

[5] Olsson SB,Halperin JL.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Semin Vasc Med,2005,5(3):285-292.

[6] Reiffel JA.Will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 replace warfarin for preventing embolic events in atrial fibrillation[J].Curr Opin Cardiol,2004,19(1):58-63.

[7] Wallentin L,Yusuf S,Ezekowitz MD,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bigatran compared with warfari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international normalised ratio control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an analysis of the RE-LY trial[J].Lancet,2010,376(9745):975-983.

[8] Halperin JL,Hankey GJ,Wojdyla DM,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varoxaban compared with warfarin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rivaroxaban once daily,oral,direct factor xa inhibition compared with vitamin k antagonism for prevention of stroke and embolism trial in atrial fibrillation(ROCKET AF)[J].Circulation,2014,130(2):138-146.

[9] Verheugt FW,Granger CB.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atrial fibrillation,and anticoagulation-Authors' reply[J].Lancet,2015,386(10005):1737.

[10] Garnock-Jones KP.Dabigatran etexilate: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and systemic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Am J Cardiovasc Drugs,2011,11(1):57-72.

[11] Perzborn E,Strassburger J,Wilmen A,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of the novel antithrombotic agent BAY 59-7939--an oral,direct Factor Xa inhibitor[J].J Thromb Haemost,2005,3(3):514-521.

[12] Camm AJ,Lip GY,De Caterina R,et al.2012 focused update of the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an update of the 201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J].Europace,2012,14(10):1385-1413.

[13] Kirchhof P,Benussi S,Kotecha D,et al.2016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EACTS[J].Eur Heart J,2016,37(38):2893-2962.

[14] 利伐沙班临床应用中国专家组.利伐沙班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卒中预防分册[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0):897-902.

[15] Lip GY,Bongiorni MG,Dobreanu D,et al.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results of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survey[J].Europace,2013,15(10):1526-1532.

 
梁春波,马瑾华,刘岩,李红帅,刘艳霞
《临床军医杂志》 2018年第05期
《临床军医杂志》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