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礼记注疏长编》序

更新时间:2009-03-28

孔子曰:“民之所由生,礼为大。”(《礼记·哀公问》)人类从蒙昧至文明,礼仪乃第一缕曙光,先秦诸子多有论述,至现代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最初文明:文明起源之考古学》所倡言,全世界遂笃信为文明之标志也。

行业自律是为了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同行利益关系,维护行业间的公平竞争和正当利益,促进行业发展。行业自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行业内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遵守和贯彻,另一方面是行业内的行规行约制约自己的行为。而每一方面都包含对行业内成员的监督和保护机能。评估专业人员作为所加入评估行业协会的会员,应当接受协会的自律管理,履行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

《荀子·劝学》论礼曰:“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言礼之重要若是!战国而降,荀学遂渐为绝唱。司马迁《儒林列传》论及礼学,云孔甲持礼器往归陈胜,汉兴则礼家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为天子壮威。至于礼书,独有《士礼》,唯高堂生能言之。礼之法制契约精神,遂不提及。郑康成以礼学注《五经》,卓然一代巨擘,其以礼说《诗》,论及二雅,荀学精神尚有余光。越八代而有司马光,温公无专门礼学著作,然其《资治通鉴》,浸含礼学之精髓。是书始于三家分晋,首句云:“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此“初命”二字乃全书关键,温公惧读者不解,乃加按语一段,其首句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胡氏三省深得温公之意:“三卿窃晋之权,暴蔑其君,剖分其国,此王法所必诛也。威烈王不惟不能诛之,又命之为诸侯,是崇奖奸名犯分之臣也。《通鉴》始于此,其所以谨名分欤!”惜哉,温公知“礼”以“分”“名”为大,而不知“分”“名”需“法”而后立也!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和分析所得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x2进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三礼之学,号称绝学。先师郭晋稀先生曾言,太老师曾运乾研究《仪礼》,尝以旧纸绘制礼图,剪作丧服等。余以为《仪礼》一书,乃古代祭司陈俎豆、设礼容之说明文也,大致相当于今之导演说明词,其北面南向左揖右趋之说,有司了然于心,时过境迁,后人乃不明白其主语为谁。郑氏之注,乃从师传之说并据所见汉代礼仪补充之,故训释名物,往往与齐鲁之地出土文物合,而与晋楚文物相抵牾。今传先秦礼学之精粹,在二戴《礼记》而不在《仪礼》也。

王锷教授,吾同门师兄也。1988年季冬吉日,我们同聚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办公室读《仪礼》,五人一组,其中一人读书,其余校其上下,断句标点,数月遂通读胡培翚《仪礼正义》,接着同读黄侃批注白文本,划分词语作训诂,分篇分段作注译,两年而完成《仪礼辞典》《仪礼注译》。嗣后,余转而校注敦煌俗赋,又协助郭晋稀师抄校《声类疏证》,于《三礼》之书再无染指矣。王锷兄虽有陇右文献研究之任务,而受《十三经辞典》编纂处委托,编纂《三礼论著目录》,与礼学再度结缘,至此遂确定礼学为今后研究之方向。王锷兄从目录入手,广搜群书,孜孜矻矻,数年而成《三礼研究论著提要》120万言(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7年增订本)。是书上编收录汉代至2004年历代学者研究《周礼》《仪礼》《礼记》《大戴礼记》专著凡2795部,民国以前专著撰有提要,提要内容包括书名、卷数、作者简介、内容、价值、版本、存佚状况及藏书单位,亦考证其版本源流。下编收录1900年至2004年国内外研究《三礼》论文凡3275篇,每篇论文著录篇名、作者、刊物名称、发表时间、卷(期)号和页码。吾国之学术史论著,其形式与西人不同。概而言之,以下数种形式最为重要:一是目录提要形式,从《别录》《七略》到《四库全书总目》,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者也。《总目》之经部,即一部中国经学史。《总目》之史部,为一部中国史学史。《总目》之子部,即一部中国哲学史。《总目》之集部,为一部中国文学史。二是文章选集形式,《昭明文选》通过选文定篇,辨章文学发展理路于其中,可谓昭明太子之文学史。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虽曰杂钞,其中寓含曾氏之经学史观、史学史观、文学史观,非细读不足以明其真。三是文章评论形式,刘勰《文心雕龙》上篇,“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序志》),则是分体文学史。钟嵘《诗品》,分五言诗为上中下三等,“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亦为一部五言诗史。如此说来,王锷《三礼研究论著提要》不啻为一部中国礼学史,亦为一部中国礼学传播史和礼学研究史!至此,礼学家、经学家之桂冠,可以奉给王锷教授矣!

2001年,王锷兄师从赵逵夫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即为《〈礼记〉成书考》。论文之写作,用功颇勤。他细读《礼记》49篇,分类全书,每篇重新分段,每段再分层次。王锷兄本科阶段学历史学,考古学为必修课程。用考古类型理论研究文本,乃王锷兄采用之法。《礼记》之《檀弓》《王制》《月令》《乐记》《中庸》《缁衣》《表记》《坊记》8篇,汉儒皆谓作者可考。以此为坐标,从其体例、套语、用事、文势诸方面确定时代特征,由此对照其他篇章,求其同异,摄取内证。再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模拟,寻求旁证。于是《礼记》之49篇,大致可考其时代矣。是书之完成,则王锷兄俨然为礼学大家矣。于是,齐鲁沪宁杭诸大学,竞向西北高楼抛来橄榄绿枝,而南京师大金台早筑,梧桐成荫,随园金钗,仙林双树,孔雀东南,已为必然之势。南京乃人文荟萃之地,名师云集,群星灿烂,学苑宏阔,厚德载物。此情此境,真所谓山高鸟飞,海阔鱼跃。王锷兄在这样自由之学术平台,精神轻松,能量能够释放,厚积得以薄发。十余年间,与方向东先生合作整理《五礼通考》600万言,协助赵生群教授从事点校本《史记》修订,率江东弟子驰骋学术江湖,已发愤完成《礼记郑注汇校》《礼记郑注》(定本)《礼记版本研究》等著作数千万字,历代学者有关《礼记》之成果,已收入囊中矣。

近年,王锷兄率弟子编纂《礼记注疏长编》。长编为体,盖滥觞于南朝裴松之之注《三国志》。其名确立,则为北宋司马光,其汇集相关史料成《资治通鉴长编》,然后删繁考证,成《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二书,为史学名著。南宋李焘仿温公之体,编订北宋一代编年史﹐自谦不敢名《续通鉴》,而曰《续资治通鉴长编》。李氏一代良史,广征博采,校其同异,订其疑误,考证详慎,多有依据。故“长编”者,非谓资料汇集也,需汇校众本,集合诸说,删繁就简,按断是非,具有经纬总体,非挂一漏万者可比。今观《礼记注疏长编》凡例及《曲礼注疏长编》30卷,博征其材,约守其例,条理秩然。一编在手,则汉唐以来研究《礼记》之重要成果,灿然盈瞩;学者用此钩稽参互,则可事半功倍。王锷兄《礼记郑注汇校》成,始有《礼记郑注》定本之作;今《礼记注疏长编》成,则站在现代学术高度之《礼记汇校集注》亦当腹中待产矣。

 
伏俊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