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原则及途径探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更是有关创新创业观念和精神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新的时代赋予了创新创业教育新的意义,同时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动,也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高校应积极顺应 “双创”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自我发展都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与校友企业合作,既隶属于校友工作,也隶属于校企合作工作。在校友工作中,与校友企业合作,可以构建“校友—学校”双向服务机制,提升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依赖感和校友工作的可持续性。在校企合作中,与校友企业合作,可以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校企合作效能。因此,与校友企业合作,既有利于校友工作,也有利于校企合作工作,是二者耦合运行的桥梁。

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理解,如果从突发事件的角度展开分析,可以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严重事件,对社会或者学校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加以防范”。至于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具体判定,每个人在认识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其中大多数人认为:这类型事件主要指的是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同时给学校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失的重大事件,通常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1 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推进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李克强总理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过去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主要靠出口拉动和投资驱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增速降低,我们不得不转变发展方式,从依靠出口拉动和投资驱动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从政府顶层设计可以看出,创新创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标准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实施创新创业行为,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同时,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50%。而在我国,即使科技创新力较强的北京中关村也只有20%左右,因此,通过创业拉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转化和应用,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科技成果的产出率和转化率,对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是主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进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过程。我国经济建设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在进行农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农民主体地位的发挥。

1.2 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和关注的焦点,不仅因为它是促进创新和创业最积极有效的方式之一,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成才。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的不仅是“如何创办企业”,更重要的核心知识和能力包括:辨别生活中机遇的能力;通过产生新想法和组合必需资源来寻找机遇的能力;创业和管理新企业的能力;富有远见和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行事,具备将来从事不同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1]。而这些观念、能力和素质是传统学科教育难以涉及的,因此,从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对传统学科教育的有益补充。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学们想在将来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那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人的进取精神和开拓意识,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的终身学习意识,从而保障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后能够继续保持学习,与时俱进。因此,从终身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又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总之,无论是从教育教学视角分析,还是从终身教育视角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与成才,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核心是“育人”,但它又区别于其他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涉及学科知识范围较广,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关注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而且是更高级更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再次,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快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就业需求,这就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将来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将极大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 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原则

2.1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原则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这种变革对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之中,不仅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双创”时代的必然要求。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围绕“创新”要注重学习形式和方法,鼓励同学们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大众的需求,进而将自己的想法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转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另一方面,围绕“创新”要理解其内涵和观念,通过思想引领、实践参与等,加强同学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养成、创新精神的培育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2.2 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则

随时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少数人的创新实践和创业指导,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础性教育,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各行各业的业态和格局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不仅商品需要创新,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单一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打破学科的边界,整合多学科资源,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着力培养专业素质硬、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另外,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它需要的更多是跨界、融合和创新,同时创业者或团队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有可能阻碍他们的发展和成功,因此,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则。

2.3 基于专业教育的原则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也已经实现常态化、全面化,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成效并不是指导同学们创办了多少企业、带来了多少经济效益,而大多是指在意识方面的引导和精神方面的培育所取得的成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不是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创业者,让每一名学生都投入到创业实践之中,其根本目的是在每一名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引导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知,丰富他们的创新思维,树立合理的创新创业理念。通过将来不断地学习和经验积累,能够让心中创新创业的种子生根发芽,发自内心地形成了创新创业意识和追求,才能真正激发他们从事创新创业行为的内驱力,等时机成熟时,才能成就自己更大的成功。由此可见,意识的养成和精神的培育也是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原则之一。

本文介绍了一款采用集总结构的L波段小型高通滤波器。通过对馈电端口空间磁场效应的利用,使得在阻带处多了一个传输零点。文章具体描述了滤波器的设计原理、ADS仿真与实现和HFSS三维实现,最终给出了仿真与测试结果,两者一致性较好,满足了设计指标。与其它L波段高通滤波器相比,该款滤波器具有尺寸小,性能优良且易于加工的优势,在通信微波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4 以意识和精神培养为主的原则

高校在专业教育中逐步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平台和发力空间。当前,有较多的学生对创新和创业的内涵存在误解,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教授学生创办企业,把最终的目的定位于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很多学生认为专业教育的学习与创新创业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而正是因为同学们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得不全面,没有将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进行有效融合,使得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时,其成功率大大降低。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高等教育中建立“专业+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不仅对专业教育是一种补充和革新,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现路径和基本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独立的,它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一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具有跨界和融合的特性,需要依托和整合其他学科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因此,基于专业教育是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又一重要原则。

3 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3.1 加强政策引导,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比较晚,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各高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才使得近几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得以迅速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探索、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首先,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完善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有力的政策可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其次,科学定位创新创业教育,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同其他传统学科教育一样,核心是“育人”,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且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的人一定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而这正是我国当今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最后,要创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系统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各种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必须重构学科体系和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立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注重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融合,倡导院校、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学术互动、师生交流和项目合作,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跨界融合[2],从而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3.2 加强学科建设,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任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学实践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亦是如此[3]。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学科建设不健全、课程设置随意等问题,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尤其是与学科专业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因此,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建立和完善系统的基础类创新创业课程。进一步扩大基础类课程实施范围,加强课程建设,让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常态化、标准化,真正让创新创业教育普及每一位同学,激发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让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积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进一步融合。通过学科课程改革,在专业学科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使学生能够利用创新发展的视野理解和运用自己的专业,促进自身专业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引导学生在自己专业学科领域进行创新和创业行为,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实效性。最后,进一步加强实践类课程的系统安排和规范设置。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归根结底都要在实践中完成。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必要的实践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包括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和实习,带领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研讨以及定期举办创业沙龙等,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项目去练习,带着创新思维去实践,从而有效避免创新创业教育课上和课下的分离。

3.3 加强师资培养,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依托优秀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高校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原来从事经济管理类等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政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干部[4]。他们大都是临时转型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数量不充足,理论知识不系统,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经历,所以,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既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加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设置应是专兼结合,既要有专业的校内师资,同时还需聘请校外的成功企业家、投资人等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校内专业师资主要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基础课,校外兼职老师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践等方式,传授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以弥补当前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最后,注重师资的培养与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创新创业研讨会、KAB讲师培训、SYB讲师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走出去”,到企业中调研或挂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4 加强实践指导,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高校应建设一批定位准确、实施范围广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验室。以科研或教学实验室为载体,依托优势学科,引导和指导学生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向实践转化,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良好平台[5]。其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科技竞赛以及各类创新创业比赛。通过参赛,激发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的热情,提高同学们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创业精神,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再次,加强学校创业孵化园、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学校要鼓励并指导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并为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便利的创新创业孵化环境。作为学生,因资源有限,只有进入具有创新创业氛围的专业孵化基地,才能有信心、有条件从事创新创业实践;作为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除了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和基础设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指导以及提供必要的创新创业咨询服务,切实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进行专业指导和服务。学生从事创新创业行为,在能力、资源以及实践等各方面都比较欠缺,因此,为创新创业团队聘请专业指导老师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导师的指导,能大大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最后,还需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实践渠道,积极搭建校外实践平台,让学生“走出去”。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和实践,让学生深入社会直接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如何运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体验创新与创业这一社会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3):9-11.

[2]卢淑静.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2):184-187.

[3]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9):86-90.

[4]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4-36.

[5]张臣,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262-265.

崔鹏,李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年第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