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文化蕴于留学生培养的路径探索

更新时间:2016-07-05

留学生教育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教育板块,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发展的国际战略之一,对于文化及市场的开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将中国文化蕴于留学生培养中,实质是想要通过留学生将文化传播及弘扬到其国家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也加强中国高校对国外生源的吸引力,这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需要重点建设的领域。如何在校园及校外生活及学习中,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给留学生,培养其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是本文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目前留学生文化培养现状入手,探索适合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培养途径,从而为高校国际教育发展及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基础条件。

通过申报绩效目标,跟踪项目运行,监控资金使用来改进项目管理,最终形成项目绩效目标——项目经费决策——项目绩效评价的良性循环机制。因此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并非一种静态评价,而是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项目验收的全过程动态评价。

1 留学生中国文化培养现状

高校对于留学生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处于中立状态,一方面由于中国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为了保证高校在发展中的地位,需要进行留学生中国文化的培养,另一方面学院进中国文化培养,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深入研究留学生的群体特点,萃取中国文化的精华进行留学神文化的培养,这对于多数高校发展而言是比较大的压力。所以高校在留学生中国文化培养上,既需要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学院及中国的影响力,但苦于没有良好的文化培养对策及措施,所以很难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为文化素质的培养提供相应的地位,使得高校在留学生中国文化培养上举步维艰。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国际交流学院,吸引全球各地的学生到中国来进行交流学习。这些留学生多数都是对中国文化及经济的发展抱有一定的期待,而这一点也在高校掌控中。为了吸引生源,提高人才的培养效果,多数高校都会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以便于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他们在学校及校外的生活学习的适应力,但这些文化活动都是一次性的,没有后期连续开展,使得留学生中国文化的形成戛然而止。就像是多数学校都在国际新生交流会上会向欢迎本地学生入读一样举办新生交流会,但留学生并不会像本地学生一样在交流会中承担表演职责,没有学长学姐在社团或是组织中进行欢迎纳新交谈,实际上国际交流学院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到社团纳新会中,所以能够在社团活动站看到留学生。

五女山景色秀美,山上的飞来峰独矗一帜,一线天幽壑深远,鬼斧神工。一线天最深处31米,最窄处0.65米,站在其中向上仰望,仅为一线蓝天。登太极亭凭栏远眺,观山下川流迂曲;登临点将台,则可见桓龙湖卧踞足下,十分壮美。

在留学生心中,中华文化的认可度并没有随着到中国生活得以提高,相反地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多数留学生到中国生活后兴趣度有所降低。随着中国在国际发展中影响力度逐渐提升,到中国留学也成为国外学生的热门进修选择,来到中国前他们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的了解来源于网络及书籍,所以留学生来到中国后则需要高校的帮助,才能够适应在中国的发展。由于每个学校所处的地点不一样,中国各地区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利用当地文化及中国文化,更好地让留学生适应中国生活,这也是目前留学生培养方案正在积极探索的方向。留学各具特色,高校在生活及学习方面虽然考虑到了这个层面,但却没有将当地文化及中华文化引入,一味地迁就学生的行为习惯,却没有主动进行中国文化、饮食还有风俗的宣传,导致双方生活及文化交流差距越来越大。在78%的高校国际交流学院都有一个相同的现象,留学生的生活圈子基本都是抱团相处,与本地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多,和教师交流也是停留在学习上,并没有额外的文化交流,包括留学生之间也是分地域或是批次组团,也就使得87%的高校国际交流学院都没有形成自身的院系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很少能够看见留学生的影子。这些留学生文化培养问题及相关高校的培养态度等等,都是阻碍中国文化蕴于留学生培养的阻碍,要提升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更好地为中国国际发展及文化流传服务,就需要探索出新的文化培养路径。

2 中国文化蕴于留学生培养的问题

再者举办相关的中文演讲比赛,召集院内留学生及中国学生一起参赛,对中文语言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辩论等等,例如 “汉语言变迁中文化是缺失还是丰富”“古文书写学习对现代社会是都有益”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留学生与本校学生建立交流的契机,重要的是利用中国文化将留学生的生活圈子慢慢打开。留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一步一步得到提高,中国文化对其的影响也就会一点一点增强,形式不必拘泥,重要的是内容上的丰富,角色上的转变。再者就是在校园文化中,尤其是留学生的校园文化中,要多多投射出中国文化的影子,例如教师的布置,可以将一些中国古典学堂的物件引入,或是在装饰的时候采用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装饰品,例如中国结等等,从环境与文化建设两个层面渗入文化,更具有影响力[6]

为了让祖先所葬风水宝地的“气”长久保持,古代朝鲜人民还创造了守墓神。 守墓神在朝鲜半岛被视为能带来丰收和富裕的山神或大地神。 这种“地赐恩德”的观念,成为朝鲜民族风水说的主旨,并受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的信奉,“藏风得水”的风水宝地学说不但影响了古代朝鲜人民的日常生活,更是浸染着古代朝鲜的汉文小说创作。

三则是目前高校对留学生中国文化的培养不够重视,校园文化是学生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无论是留学生还是中国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地位都是一致的,例如在校风营造中,两者都是学生都需要为学校学风及校风的营造出力。但多数留学生文化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发起的,所以导致很多留学生并没有融入群体文化中,依旧停留在留学生的小圈子活动范围之中。虽然一般留学生到中国生活上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为了避免冲突或是缺少引导,留学生一般都是在学习院校上课,在可活动范围(了解过的地区)进行各项活动,不会过多地参与到高校各项文化活动中,至多也就是在各院级晚会上露个相,展现下高校发展水平等等。其实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例如周末广场舞会或是大型社团表演活动中,国际交流学院与其他学院一样,都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的文化活动,留学生仅仅作为其他学院的表演嘉宾,远不及自身举办一场舞会或是表演活动,能够直接打动人心,成为校园文化的特殊建设者。再者就是目前87%的高校很少会进行国内外文化差异思想交流会,所以使得留学生自身文化内涵很难在校园活动中展现出来,留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交流差异其实也是校园文化的特色,只是高校并没有重视。在课程教学中很少会进行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就使得两者之间沟通桥梁难以搭建,高校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才能够让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实际上留学生的存在必定会给校园文化带来新的因素,而校园文化也应该为留学生留下一席之地,才能够为留学生中国文化的培养提供基础。

校园文化比对其他建设点来说,更加地贴近留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留学生虽然处于边缘化及形式化的境地,但目前多数高校还是十分尊重留学生院内文化建设的,对于其参加的社团活动及运动项目十分支持。在这点基础上展开中国文化的培养,无论是对于高校还是对于留学生,都更加容易接受。留学生对学校校园文化的了解,其实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高校里的汉服文学社、书法社、古文鉴赏社等等这些具有文化底蕴的社团,都值得推荐给留学生,要将留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员,也应该将其融入这些社团活动中去,在社团举办展览或是竞赛活动的时候,高校可以通过教师推荐、平台推广、海报宣传等等方式,组织留学生进行参观、参与等等活动,让其充分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社团活动的意义,也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支持。

二是目前留学生的培养体系散乱,基本都是高校各自为政,没有将国家整体文化意识体现在留学生的培养上,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的还是能力及语言的培养,所以在留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高校更注重的人才能力培养质量,而政府也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留学生教育教学宏观控制与评价体系,所以目前的高校在留学生的培养上都是自身划地为政,抢占生源,并没有将留学生教育培养上升到国家整体文化的角度上来,也就导致留学生的中国文化培养体系也是散乱不堪[3]

3 中国文化蕴于留学生培养的路径探讨

3.1 以校园文化为根据地,拓展交流层面,融入中国文化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00%、80.0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表1。

就像是在各学院的元旦晚会中,可以邀请国际留学生进行自身文化节目的表演,一方面提升留学生的院校地位,另一方面将留学生文化也作为文化培养的一个亮点,让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在学校文化活动项目中摆在一个起点上,拓展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层面。语言并不是交流的唯一方式,歌曲、舞蹈等等方式中所蕴含的情感,更容易拉近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距离。留学生也就成了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成员,在许多院级活动举办中,各社团领导人及教师都会将留学生纳入其中,留学生也就有了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新平台,不仅仅局限在网络与书籍上,更在日常生活及文化活动中。以留学生为亮点进行各项社团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是将中国文化蕴于留学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从留学生文化培养现状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文化蕴于留学生培养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中国文化本身对于留学生群体而言,认可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在留学生眼中就像是空中楼阁一样,未曾来到中国之前有所憧憬,满怀期待,来到中国之后却发现太过神圣、朦胧、含蓄,很难让人理解透彻,主要是因为目前的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交流,要么是在语言课也就是中文课上学习到的一些片面,要么就是自身在社团所感受到的一些,并没有真正在学校的学习中学习过中国文化,所以中国文化在留学生群体中虽然有着很高的呼声,不过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展现,长久以往对文化的向往多数还是掩埋在了专业学习之下,仅仅是闲暇之余听到悠久故事或是标志性建筑物时,会感慨下而已,并不会深入去学习。

3.2 开拓新教学课堂,引入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文化的影响除了活动举办以外,也可以体现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上,在留学生的课程培养内容中,除了专业知识可以外,还有相关的素质培养需求,在这些素质培养课上,可以通过将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例如在艺术表演课上,京剧就是最佳的引入素材,通过教师的吹拉弹唱或是多媒体京剧片段的播放,都能够让留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另外加强学生之间互动,既注重留学生的语言学习培养,也加强中国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也能够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开展院系之间学生的交流,例如在相同的专业课上,让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处于一室,既能够激发留学生对中国学生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其对文化的追求,这也是值得尝试的新模式,也是行之有效的中国文化培养路径,但这需要更为专业化的支持,所以也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

在专业课上,教师一般都是采用英语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实际上可以通过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切换,一方面是提升留学生对中文的敏感度,另一方面也是采用多种讲解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活跃课堂氛围。在留学生的讲解课堂上,教师由于自身的能力的限制,有时候也很难展开教学,毕竟留学生虽然英语水平不低,但专业课堂上也不一定能够理解知识点,这也是目前留学生课堂教学的难点。将中文作为课堂讲解方式,采用多媒体及微课、慕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引进中文及中国文化,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升学生对中文文化及中国文化的了解,隐含在文字中的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精髓,通过对文字的讲解既可以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运用中文,毕竟在中国留学学习中文也是留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

在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时,对留学生学习及生活的需求需要更多地关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化的关注,除了讲解文字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拓展式的教学,将一些高中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大学物理时,可以将一些中国高中的物理知识引入,从而让留学生想起自己在低年级所学的物理知识,以便于学生回顾自身所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讲解者,以提高留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已经加深他们对我国中学及大学知识的了解,通过查阅资料等等方式,提升他们对中国学习体系的了解,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也是不错的方式,拓展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途径。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21世纪“一带一路”及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国家对于留学生的教育愈加重视,希望能够通过留学生的教育进一步推广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从长远角度来提升中国国际综合影响力。高校对留学生的文化培养是停留在课程之外的,并没有重视起留学生的文化培养,虽然对校园文化有所襄助,但在课程学习中没有与时俱进。所以留学生中国文化培养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参考文献

[1]叶南客,李惠芬.践行文化自信的江苏路径[J].群众,2018(7):26-28.

[2]宋媛,郭有成.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立足点及实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5(10):127-130.

[3]周棉,高原.中国的留学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4(2):1-8,55.

[4]毛腾.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探索——以中国传统书画为例[J].艺术教育,2018(8):92-94.

[5]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35-142.

[6]秦亚青.中国文化及其对外交决策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11(5):21-33,126.

[7]胡国晖,于颖.外国留学生的培养与高校教学环境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79-80.

[8]陈锡坚,丁孝智.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2(2):19-24.

[9]李昌,刘纯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0-97.

[10]王斌国.用中国文化透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J].学周刊,2018(15):185-186.

郭成月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年第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