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更新时间:2016-07-05

管理会计最早由奎因坦斯于1922年提出,他认为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的入门。这之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分支之一,不断发展。我国引入管理会计时间较迟,但从管理会计应用范围和效果来看,现阶段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财政部于2014年10月27日制定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并力争在5-1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2017年,财政部颁布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就企业会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提出详细的要求。德勤和普华永道推出财务记账机器人,更是让传统的记账、报账模式显得可有可无。在这样一个不断改变和发展的社会,似乎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创新,才可以提高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也应顺应趋势,不断改变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培养出一批专业化的管理会计人才。

一、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现状

(一)管理会计课程设置不合理

管理会计人才不仅要有较好的会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高职院校中会计教育比较重视财务记账等实务操作,对于管理会计课程开展不够深入。高职学院更加重视学生的就业率,而会计学生毕业之后一般都是从基层财务记账岗做起,所以在开设课程时,学校比较重视财务会计或者财务管理的课程开设,对于管理会计,很多学校设为选修课,或者设为必修课,但课时也较少,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这些都造成了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的长期不受重视,难以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和技能,并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

(二)管理会计师资力量问题

尽管近些年会计教师在学历水平、业务素质方面有所提高,但教师来源一般是高校毕业生,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可能在会计实务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诸多的管理会计问题也是在实际中产生的。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接轨较少,容易造成“纸上谈兵”,从书本上教导学生去操作,而不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出了社会很久才能够适应工作节奏。

(三)教学模式陈旧

中国化的“应试教育”在大学各项课程考核中依旧得到体现。管理会计课程考核也是如此,通过采取标准化考试对学生进行学期考核。学生往往为了考高分,在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突击,来应付考试。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并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考试过关。由于很多教师的上课模式仍是“灌入式教学”,这种模式下与学生沟通较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管理会计教材没有与时俱进

要根据最新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修订管理会计教材,并注重实际操作,在教材中编入多项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以小见大,让学生结合管理会计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解析。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整合知识,并与实际接轨。[4]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最新的会计制度,关注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提升自学水平。

二、国外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借鉴

(一)美国管理会计教育。美国管理会计教育侧重拓展学生知识面并激发其求知欲,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让学生积累一定历史与文化方面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美国将终身教育当做理念,注重“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还加强通识课程和商学课程的学习。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指出,会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专业认同三个方面。其中技能方面主要是沟通技巧、智慧技能、人际技巧。美国学校还注重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办专业、协作教育、为企业培训职工等合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1]

(二)澳大利亚管理会计教育。澳大利亚会计教育遵循“行业引导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国家职业培训局的协调下,依托会计行业组织,制定当前社会需要的会计培训方案。将会计资格标准、能力标准等打包一体,向社会推行。在此标准内,由会计行业组织专家设计课程体系,按照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并对其设定学分制,模块完成之后才能够获得学分。[2]因此澳大利亚的管理会计教育目的非常明确,学生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学到未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技能以及了解管理会计工作中将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澳大利亚会计师一般具备三个能力,一是基本业务能力,即会计核算、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能力。二是应变能力,会计师应不断进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行业发展要求。三是决策能力,即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式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将管理会计纳入会计专业学习的核心课程,立足自身情况,根据师资水平、教学经费等设立合理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课程。设立较丰富的课时,避免课程教学不够完善,学生难以学习到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同时应引入最新的管理会计理论前沿知识,例如业绩评价、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推动管理会计优质课建设,教师应积极申报管理会计优质课,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完善自身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也对校级、院级优质课进行物质奖励,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加强管理会计知识的应用,高职教育应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管理会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学校应加大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力度,整合各种资源,让学生多看多学,寓教于学。建设完备的校内操作场所,在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在具备一定的财务和业务信息系统应用基础上,建立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投资管理、管理会计报告以及其他功能模块,形成一个对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责任中心等有清晰定义的信息系统。

三、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基本思路

其中,b0为临界截面周长;d为板的有效截面高度;Jc为临界截面的类似极惯性矩;My为板柱间的不平衡力矩;V为剪力;vu为临界截面名义剪应力;vn为外力作用下的最大剪应力 ;x为临界截面上任意点的坐标;γ为考虑临界剪切假定的有截面偏心弯矩的板柱间剪力传递系数,方柱取0.4。φ为强度折减系数,取1.0。

(一)合理设置管理会计课程

可见,语法隐喻的一致式和隐喻式的语义并非所谓的“同样的所指”。它们源自同一情景或经验内容,最多可以说是语义相似;由于反映的是不同的识解和编码方式,因此具体语义存在差异。

(三)日本管理会计教育。日本教育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院培养,一种是企业培养。学院培养前期以教养教育科目为主,后期以学部教育科目为主。日本管理会计课程最有特色的就是演习,演习由教授和副教授开设,演习时由导师带领学习管理会计有关专业书籍,作练习,参加的学生要按照导师的要求,轮流汇报读书情况等等。日本管理会计教学的目标能力有四种,分别是利用能力、会计理解能力、会计运用能力、会计综合知识和技能。

(二)创新教学方式

抓住国家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精准农业应用系统投资较大,一套精准节水灌溉系统下来要在10万元以上。一是要探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方式。统筹安排使用支农资金,围绕发展主导精准农业进行整合,通过资金整合,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拓宽精准农业投入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精准农业[2]。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扩大农村担保品范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

一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采取参与式、案例式的方法,启迪学生开发管理会计的思维能力,多从管理的角度解决问题。通过上述教学,将实际中管理会计最新理念溶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将理论和实务结合,了解和探索管理会计实践发展。二是改变单一考核模式。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实际操作等模式,鼓励学生上台对实际中的管理会计案例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由教师最后点评。[3]把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也纳入考核,使学生进一步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不断提高自己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最终打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

(三)加强与实务结合

可见上述发达国管理会计教学不仅仅是注重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能力获取,还不断加强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针对高职管理会计教学中出现的困难,结合应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够推动高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管理会计教材往往很多年才更新,更新速度较慢,导致学生不能接受最新最前沿的管理会计知识。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会计准则在近几年也不断完善,很多新的准则出台,旧的准则也被修订。管理会计教材由于滞后,不能够满足高校教学。一些教师在讲课时过于关注教材理论讲解,导致教学内容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对课程感到空洞乏味,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也造成了学生知识与社会的脱节。

农村养老事业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一个让群众具有“获得感”或“满足感”的社会。福利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事业,应该惠及不同职业、不同区域的社会群体。著名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认为“福利要帮助受苦的人、困境中的人和处于劣势地位的人”。[12]福利社会运行的一般规律是惠及全体公民。农业劳动者享有平等的退休权构成完整的退休福利权制度,缺乏农业劳动者退休权意味着社会在劳动领域存在差别待遇,必然导致农业劳动者在“获得感”普遍提升的社会实际获得的不足。

优化岗位。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协商,采取“老带新,定期轮岗”的实习方法。老带新”即一个厨房老员工带一个实习生,实行一对一、手把手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最快的时间熟练掌握实习岗位的职责。“定期轮换”要求每半个月跟换学生实习岗位,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月内接触到不同的岗位,学到更多的烹饪技能。例如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前半个月在西餐岗,后半个月在面点岗。

(五)激发学生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最为关键。应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导师,定期到学校开展管理会计知识案例讲座,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管理会计信息。同时开展“任务导向”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教师主要负责与企业联系,学生组成小组上门为企业提供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咨询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企业各方要有主人翁的姿态,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应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明确各自的身份、任务和使命,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烹饪技能,为将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六)优化教师队伍

应鼓励会计教师向“双师”发展。学校应鼓励教师获取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管理会计师等证书,通过业余时间不断充电,提升自身知识水平。与企业合作,加强教师顶岗实训,让教师多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获取管理会计实务经验。同时也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多让教师参加管理会计理论前沿培训,关心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变化。改善教师组成结构,引入一批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专任教师。

所谓整本书阅读,是同语文学习中单篇断章的阅读相对而言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

加快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型,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新时期的任务,学校应改进教育理念,顺应趋势,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输出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会计之友,2015(1):17-19.

[2]李建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新会计,2015(12):43-44.

[3]李宁.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5(16):14-16.

[4]黄微平,邹欣艺.中国特色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J].财会月刊,2015(25):13-15.

王玥
《鄂州大学学报》 2018年第02期
《鄂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