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正式到来了。公共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已经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如何实施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已经在信息管理中自觉地运用知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也初步形成了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大概模式。[1]经济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的出现,涌现出了大量信息,因此人们产生了全新的信息管理需求。图书馆需要通过实施合理的知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将公共图书馆建成一个满足读者用户需求的平台,通过了解知识管理模式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一、知识管理模式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

(一)建立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

处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的信息逐渐向知识演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来寻找信息中所包含的隐藏知识。此外,在进行知识传播与存储时,通过网络技术、组件技术、智能代理、新型检索技术、大型数据库以及搜索引擎等,从而确保知识的共享和运用,并且构建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更好地促进知识从知者向未知者的有效传播。

今年67岁的张大爷自从退休后就与“沾床睡”的好习惯说再见了。每天晚上有睡意的时间大概在9点多,但真正入睡要一个多小时以后,其间,身边还不能有任何响动。好不容易睡着了,没过多久,在凌晨一点左右还要去趟厕所,回到床上又得重新睡,有时因为白天累着了,还能继续睡,有时就干瞪眼等着天亮。

新风进口干球温度33.21℃,经过热管后干球温度29.96℃,新风量8 060m3/h,回风干球温度25.76℃,排风量6 457m3/h,热管热回收效率计算如下:

(二)扩展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范围

组织整序文献是传统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工作,这个过程就是根据文献的知识内容来描述和揭示文献单元,然而知识管理中的知识组织是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传统文献组织。主要是以知识单元为主要加工单位,以知识来标记体系,从而实现对文献知识的单元处理,充分发挥其储存组织化、存取随机性的功能,更好地为用户构建一个具有有序性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强调对文献主题内容、学科内容的描述,同时也注重对文献知识单元的呈现。知识管理能够有效促使公共图书馆由文献流向知识流的有效扩展。

(三)定位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核心

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而创新也同样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关键。知识管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相关数据,我国公共图书馆在2010年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2873个,比2005年整整上涨了163个。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现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让读者能够通过主页检索来寻找和使用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和馆藏资源,还可以和其他网站联合,互相分享网络资源。公共图书馆能够完善知识管理结构,采取多种知识管理措施,构建有效的知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变革组织结构,转换图书馆员的角色,可以借助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向读者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同时还应改变领导方式,公共图书馆领导也应深入了解知识管理的作用和价值,根据读者的建议和意见来与图书馆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二、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构成

现阶段,人力资源的作用在公共图书馆得到了充分认证。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水平是由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决定的。这主要是因为图书馆员在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开发利用、传播以及生产图书馆知识,如果图书馆员的素质不够高,就会降低知识管理质量。[4]所以,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已经制定一个合理的图书馆员素质标准。尽管这样,公共图书馆仍然应给予人力资源工作一定的重视,成立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改善公共图书馆的整体知识结构。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对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开展管理,提高和强化图书馆员的职业追求,提升图书馆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知识管理平台。

三、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

首先是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加注重管理信息资源,而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在知识管理中占据着精神文化的主体,是无法通过各种制度和方式来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资源客体。公共图书馆管理主要包括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管理,而隐性知识是在人脑中存在的,所以管理隐性知识就是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3]其次是知识营销管理。管理知识商品进行生产、销售等环节和过程就是所谓的知识营销管理,它主要是通过挖掘用户的有效资源,与之进行合作来共同发展用户与图书馆的有效管理方式。知识营销主要包括商品的买卖关系、交易后的知识更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等,所以在进行知识营销管理时需要涉及到管理学、市场学以及经济学等等。再次是知识创新管理。公共图书馆进行知识创新管理是国家、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顺应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要求。国家创新体系指的是知识应用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创新系统等等,主要发挥的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等功能。所以,公共图书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最后是知识应用管理。在发展公共图书馆时,应在注重知识开发和组织的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和需求满足,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知识的信息功能和最大效益。未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将是构建具有科学特色的电子期刊、图书数据库等,将各种非电子信息资源向电子信息转变,形成一个电子图书馆。

《船舶贸易与经营》作为一门专业拓展选修课,32学时,但选课人数较多,每次选课都超过百人,导致课堂管理比较困难。另外,由于大量学生都没有购买相应的教材,上课时就只带手机,导致课堂上的 “低头族”数量剧增,虽然学校设置手机收纳袋,但收效甚微。面对这种形势,如何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难点[2]。

(二)创新知识管理模式,变革组织结构

在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领域内存在的垄断性服务,以及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熟练咨询服务的馆员成为了其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商业性信息服务机构持续增加,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所具备的垄断性服务逐渐失去了自身优势,这也就影响了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信息地位。[2]所以,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多年丰富经验的图书馆员成为了公共图书馆中最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资源。由于人与知识是无法分割的整体,人又是知识的文化载体和加工知识的形成场所,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图书馆员的能力和智慧,使其成为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核心要素。

(三)加强知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知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地执行知识管理模式以及具体工作。主要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有知识著作者、知识分析师、知识主管三人。一是知识著作者,这个职位可以由图书馆内的任何人员来承担,他们主要是将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并且把他们存储和组织起来。主要工作是总结读者和图书馆员的经验和信息,从而帮助公共图书馆的进一步维护和更新;二是知识分析师,这个职位主要是根据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结构来设置的,主要涉及读者服务、业务、行政等各个方面,并且负责核实每类知识的需求,构建组织管理的基础设施,具体实施知识管理计划,同时成立知识服务团队,承担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外部交流活动;三是知识主管,这个职位主要是由公共图书馆的馆长来担任,负责营造一个利于创新、交流、学习以及应用知识的图书馆氛围,并且合理制定和选择知识管理措施,从而确保知识库的顺利运行和质量水准,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协调发展。

(四)调整知识服务能力的模式

知识管理系统与知识管理网络的建设有助于贯彻和落实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这个大背景之下,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改革所引发的新困境和新问题,积极转变知识管理观念,构建全新的知识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应随时代变化进行完善和改进,将服务层次由被动模式向主动模式转变,并且通过网络向读者展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同时通过完善和调整知识服务模式来顺应读者用户的不同需求,构建以读者需求为主的知识资源库,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隐性需求以及显性需求。

公共图书馆通过加强知识管理来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趋势。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管理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影响。除此之外,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共享、创新、储存和生产,是一个转化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投入知识的过程。公共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建立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图书馆,不断利用和开发图书馆自身所具备的信息和知识,进而构建有效的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牛桂卿.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运行机制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5):147-153.

[2]王锰,郑建明.我国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研究——基于公共文化事业和泛在知识环境视角[J].图书与情报,2012(5):100-102.

[3]徐军华.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案例分析——以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2):196-198.

[4]吕丛笑.社会变革与知识创新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革[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2):86-89.

李雄
《鄂州大学学报》 2018年第02期
《鄂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