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思政格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及长效机制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宏伟蓝图,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重中之重。高校应从大思政角度出发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重任融入大学生管理和服务中,融汇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全方位注入大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本文主要探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及长效机制。

一、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一直是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当前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存在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将大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整个进程中就显得非常必要。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给予个性差异明显的学生群体多途径、深层次的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大思政教育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大思政教育全过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全方位、有系统、更深入的培养。”[1]“坚定信仰”、“忠于理想”、“知荣明耻”、“爱国创新”是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是造就社会主义优秀建造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途径。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大学生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而发生较大的转变,因此关于如何开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外各大高校做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以鄂州职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80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体上是认可的,但是也存在诸多矛盾和疑虑。

(一)大学生性格上缺陷引发核心价值观取向偏离

大学生价值观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整体上呈现多样性、差异性等特点,“为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离?”学者们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范洁波认为,当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深受外部环境压力影响,包括市场经济对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效性的干扰、价值观多维性对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主体地位的消解、日新月异的网络发展淡化现实价值观。[2]陈晓红等指出,由于社会环境不断变迁冲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健全的学校教育机制导致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分化,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3]如药家鑫、马加爵等事件,这说明,因为家庭环境不同导致部分大学生在道德和心理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与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密不可分。现如今的市场经济模式强化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观思想,使得大学生们更倾向于追逐自己的合理利益,着重提高自我才能和突出竞争意识。然而大学生淡化了集体意识,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少大学生都表现出高傲和漠视的态度,对核心价值观缺乏正确理解,导致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薄弱。张苏峰意识到部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从环境、受教育者、教育者等方面分析了引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离的因素,认为部分思政教育者缺乏给予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复杂的社会环境自然成了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成效的最重要的因素。[4]

(二)理论灌输式教学与课外实践吸收相脱节

大思政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施教水平,让学校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张耀灿提出的对策是:学校应深入研究更多更好的主题教育活动、尽量展示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校园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舆论氛围等。[8]大思政教育理念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们集中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落实全方位育人的远大期望,高校还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建立一套完善的聘用管理体系:一方面,辅导员从选聘到入职再到培训都要遵循严格的考核机制,着重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另一方面,着力提高辅导员思政教育水平,确保能够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类思想问题。

思政理论课作为各高校的必授课,是大学生塑造价值观的基本方法。王易指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离不开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八荣八耻”价值观教育、离不开思想多元化时代背景下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离不开进行传承和统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7]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帮助大学生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真谛,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原则和观念的统称,它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环境主导人们思想和行为方式。冯刚认为,应当从四个方面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鲜明的时代特性、突显强烈的人文关怀、塑造共同的价值目标、反映社会的道德诉求。[9]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会触及到社会各环节。高校应该起到沟通联系的桥梁作用,强化与家庭对大学生的联合培育,构建“家校联动”校园。我们应当推行以高校主导教育,家庭合力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为依托的教育网络模式,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积极安排大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进行实践学习,努力构建由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协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机制,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从表层认同至深层认同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表观认同,感知认同到行动认同的过程。邓志斌认为,大学生多项需求与单一培养方式间的矛盾,表观认同与现实相悖间的矛盾、理论培养与精神塑造间的割裂、复杂现状与单一要求间的冲突。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最主要的问题。[5]朱海龙、杨韶刚则认为,价值相对主义是当今多元文化现状的区分难点,价值判定混乱与教育模式缺乏并存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不接地气”成为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最大的尴尬。[6]

(三)当代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责任感不足

18 世纪以前,教师知识一般指称教师所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又可称为本体性知识,韩愈“术业有专攻”指称的就是这种类型的知识。19 世纪初期以后,人们认识到本体性知识之外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知识也应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自此,人们对于教师知识的研究逐渐走向系统和深入化。英国学者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为教师知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上文也提到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塑时期。学生的观念出现多元化评价标准,不少学生自诩“主观自己,客观他人”。这就会引得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出现许多的不解、迷惑和顾虑,不免会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怪圈,急切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有效的指引。当代大学生由于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在快速更迭的外部环境中容易误入歧途。开放虚拟的互联网络不可逆转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人们信念上的缺失,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仅仅把找一份良好的工作当成大学学习的唯一目标,丝毫没有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成远大目标,他们没能继承艰苦卓绝的品格,害怕从事艰苦行业。可想而知:一旦大学生没有了远大理想,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就荡然无存。

四、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及长效机制

(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主要的教育渠道

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体温升高至39.5℃~42℃,拒食,流脓鼻液,鼻窦及鼻镜组织高度发炎(红鼻子),病牛阴门阴道发炎充血,阴道内有粘液,公牛包皮、阴茎上发生脓疱,随后包皮肿胀及水肿,尤其是当有细菌继发感染时更重;有一些牛有神经症状,兴奋、惊厥,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磨牙,四肢划动。

(二)增强大学辅导员引导性作用

学校教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存在教育方式缺乏多样性、教育内容滞后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价值观培育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暂未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等众多问题。

(三)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对大学生联合培育的机制

要想获得公正、客观而又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管理考核结果,必须保证所参与考核的主体与客体能够尽职尽责履行义务,公平公正的参与但绩效考评之中来。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中,其考核主体不公正,客体不均匀的问题较为明显的存在。

电话兵找到夏国忠,说营部来了电话,师长胡琏要亲自和夏国忠通话。夏国忠拿过话筒,里面传来师长的声音:“前线战况如何?”夏国忠说:“报告师长,我们打退了鬼子的第一次进攻,伤亡很小,现在正在巩固阵地,准备迎击鬼子的下一次进攻。”

(四)制定合理的表彰制度

制定合理的表彰制度,表彰思想觉悟高的大学生,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其他人树立良好榜样。人有群体性特征,假若一个人受到褒奖,对于他所在的群体同样有鼓励作用。同理,一个大学生也有这样的特征,一旦他的价值观得到了应有的认同和肯定,他不但会有继续践行价值观的动力,而且会带动他周围的学生,当然要注意表彰的可行性,对大学生的表扬要恰到好处,“不浮夸”、“不贬低”,还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和行为表现,表彰要落到实处,切不可纸上谈兵。

(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中

加强大学生跟社会实际的关联,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成长的各环节,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首先,要从大学生日常生活切入,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应对不同品格的大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在大学生的整个日常教育管理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生活的各方面的引导作用。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是不可忽视的,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维倾向,是思政教育可以运用的非常有效的载体。“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0]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信赖,使之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

[2]范洁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4(2):168-169.

[3]陈晓红,吴东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商,2013(3):243.

[4]张苏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反思、析因及应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263-264.

[5]邓志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7):59-61.

[6]朱海龙,杨韶刚.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J].高教探索,2014(2):154-158.

[7]王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4-6,24.

[8]张耀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2(3):47-50.

[9]冯刚.着力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校理论战线,2012(9):4-8.

[10]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1).

张攀攀
《鄂州大学学报》 2018年第02期
《鄂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