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年爱国主义的影响及应对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民族主义的定义及其起源

当代中国社会八大思潮之一的“民族主义”思潮,关于其概念,非常复杂,至今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西方很多民族学家都对民族主义进行过自我理解基础上的定义。例如卡尔顿·海恩斯作为研究民族主义的著名专家对民族主义的解读为:这个事物或概念出现于欧洲之后,可以体现为四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是一种历史的进程,在此情境下,其成为打造民族国家联合体的支撑内容和力量;第二,是一种理论,民族主义是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种理论、原则和价值观念来提供的;第三,其包含着一种政治上的行为活动,比如特定政党的政治活动和行为;第四,是一种情感表达,体现在民族国家的成员对其有着超越其他的忠诚度。[1]汉斯·科恩这样认为:“民族主义放在首位的应该被看作为一种思想的状态,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个人对其所在的民族国家有着高度忠诚。”[2]厄尔斯特·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它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首先是一致的。”[3]马克思·韦伯认为民族主义是有助于有意愿建立一个属于自己国家的“一种情感的共同契约”。安东尼·史密斯给民族主义下的定义是:“为了一定人群的利益获得并保持自治、统一与认同的意识形态运动。这个一定人群由部分成员认定、构成一个‘民族’的人口。”[4]

从以上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可以看出,民族主义是一种忠诚于民族群体,以民族共同的意识、情感、精神为基础,将情感寄托于一个民族的共有历史、文化和信仰,追求民族的解放、独立、统一、强大和利益,有共同价值取向和情感根基的理论、学说、观念或者原则、运动。而论及中国在特定情境下的民族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针对其他国家的以整个国家为一个主体的民族主义;其二是应用在国内范围的主要是指少数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及民族分裂主义。而产生于民族危难和社会危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中国民族主义,其主流思想则是以中华民族、整个国家为主体,以建立中华民族的独立国家为基本诉求,以保家爱国为宗旨。[5]作为一种思潮的民族主义,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积极的民族主义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与发展,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与此同时,被放大(或者过度)的“民族主义”也为片面民族主义、逆向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提供了其滋生的条件和土壤。民族主义还可以根据特点划分为:理性的民族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人寿险可以选择定期寿险及终身寿险,从性价比上来看,定期寿险会是较优的选择,一般来说女性费率更低,缴费期限选择较长的较好。健康险除了上述的百万医疗,还可以额外为自己加一份女性特定重疾保障。意外险建议选择30万或50万保额,保障责任可以以自己需求来选择。

对于民族主义的定义,学界没有定论,但是对于民族主义的起源,学界已基本形成共识,认为近代民族主义溯源于西欧和北美,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至于中国,一直以来有着文化上的民族情感认同与传承,但是直到19世纪下半期,才开始嬗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现代民族意义的民族主义意识。

二、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

近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侵略,中国的民族主义也产生于这种环境之下。18世纪,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的一系列失败并沦为双半社会为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导火索和契机,当时的民族主义可以区分为“小民族主义”与“大民族主义”两种形态。“小民族主义”的直接体现是“驱除鞑虏”,汉族人反满排满,他们认为中国的战败是由于满清封建政府的腐朽,这在当时比较容易受到民众的接纳与响应。在国家处于危机的状况下,能够对民众情绪起到煽动作用的想法更容易成为思潮并广泛、快速传播,满族人和汉族人之间的矛盾更容易让人看到并进行反抗。相反,梁启超把民族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并提出西式的民族主义,在当时是被掩盖和暗淡的,所以当时,“小民族主义”比“大民族主义”更容易盛行。

第二,要有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及时有效地掌握青年一代的思想动态变化。网络是全球化的、虚拟的社区,各种思潮的传播在网络的发展下更加便利和难以防范,因此应该更加关注互联网对青年一代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应该规范网络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爱国思想,加强对青年一代的网络引导和规范,加强建设与管理,及时、坚决地抵制有害思想。

从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影视作品、服装、视频等大量传播到中国,从我国台湾地区起源,到我国内陆,“哈日”“哈韩”现象非常严重,青年人疯狂地迷恋日剧、韩剧和日韩明星。喜欢穿日韩服装,吃日韩食品,对日本、韩国社会、生活方式非常羡慕和崇拜,对日、韩的眷恋甚至超过对祖国的热爱,崇洋媚外现象严重。这是一种悲观论调的民族主义,我们应该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国家和民族观念。

从道来看,“神游气化”,即是意识与气息在虚空中交织变化,呈现出“时为岑寂也,若游峨眉之雪;时为流逝也,若在洞庭之波”的情景,也就是远之境。实际上,此处之“气”已经变成了一种达“道”的媒介,在虚空中无形地变换,从有形之气通往无形之境,再从无中去体悟万象。

当时很多人陷入悲观绝望之中,觉得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差距巨大,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比不上西方国家。他们不停地对西方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制度再到整个社会都进行赞美与膜拜,认为“西方国家的月亮都比中国圆”,同时对中国进行全面的否定与丑化。在1988年,播出了一部政论剧《河殇》,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黄色文明”已经走向没落,而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的海洋“蓝色文明”正在冲击着“黄色文明”,中国要想复兴,必须实行“蓝色文明”模式。这是一种悲观主义思想,更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但却被一些尚年轻的思想不成熟的青年学生所接受并广泛传播。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过去和未来都感到迷茫,感到绝望,并制造了重大事件,影响严重。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潮应该是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冷战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的出版与畅销,与之呼应的是,一位留美新闻学博士写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和《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1999年房宁等著)被认为是“民族主义在知识界表达的三部曲”,这是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学理性表现。

由此可见,青年一代的民族主义观念,也有两面性、两极性。这与青年人思维活跃、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的特点相一致。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树立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民族主义观念和国家观念,必将能为我国的国家统一和国家强大作出应有的贡献。当前,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增强青年爱国主义的途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三、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年爱国主义的影响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在国际范围掀起了新一轮的民族主义运动潮流。国际政治运动此起彼伏,新的政治格局形成,新崛起国家成为国际新兴力量参与到这个世界的斗争中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过十年文革浩劫,社会萧条,百业待兴。在1978年,中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像打开一面窗户,飞进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能带进来蚊子苍蝇。当时法制不够完善,很多人钻了法律的空子暴富起来,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改革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被权力和资本瓜分,所以普通民众在内心有些失落、不满和愤怒。国家层面上,为了给重创后的中国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当时在军事、外交上处于比较被动和保守的状态,韬光养晦,发展经济。这些政策使得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人并不懂国家的远见,觉得中国太过软弱,被大国欺侮。另外,在当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方面,处于断层期,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精神的贫乏、道德的沦丧和信仰的缺失同时存在着。群众越来越感觉到无所适从,而在此时,民族主义的出现与蔓延正是看到了这个允许其存在和快速发展的巨大空间。

要改变学生的动手畏惧心理,就必须从树立信心和对失败的认知状态着手。从横向的同学之间的比较引导到纵向的自我比较,利用大脑不断设想演练动手实践的过程和方法提高成功率,改变对失败概念的认知,不外乎是消除畏惧心理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1]Carlton J.H.Hayes:Essays on Nation[M].New York:MacMillan Company,1926:6.

这里要分析,70后出生成长的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期,彼时欧美要比中国发达、强大很多,无论从经济到文化到国家影响力,70后是从小在“赶超英美”这种话语语境长大的,在他们内心深处,对欧美是有一些忌惮和恐惧的。80后的出生和成长,是在中国崛起的节点上,所以在80后人群中,对欧美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而到90后一代,他们的成长背景与前面几代人完全不同,是在中国社会各方面实力与欧美呈现逆转的情况下。中国在世界逐渐崛起,成为综合实力数一数二的大国,所以,这一代人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民族主义,甚至优越感,是非常强烈的,这就不难理解在2016年1月20日晚所发生的大规模“帝吧出征,寸草不生”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90后一代的“狼性”。人民日报发出了评论文章:《90后,相信你们!》指出:“希望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自信,做中华民族的好儿女,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6]

第三,要强化对民族主义的理性引导,注重对国家感情的启发式教育和影响。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坚定并坚持此基本理念,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引导,让青年一代更加理性和明辨是非,更加能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考验。

四、增强青年爱国主义的有效路径

民族主义思潮在大众中的传播也非常迅速,得到持续强化,并导致了一系列民族主义的运动。以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事件”为开端,1999年的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事件,2008年“阻挠奥运圣火传递事件”等一些列反华辱华事件在当时极大地激起了民众的爱国和民族主义情感。2003年出现了网上“保钓运动”和“抗议京沪高铁采用日本新干线”网签活动、一系列反日游行活动、冲击家乐福运动等,这些事件显示了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的升温与高涨。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民族主义”发展迅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青年一代对网络的熟练运用及对网络民族主义的参与。

第一,要坚持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加强培养青年一代的国家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应该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在20世纪80年代末,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理性的、健康的民族主义是整个中华民族层面的民族主义,而不是“大汉族主义”和“少数民族主义”,国家—民族观念要全面客观而非片面,民族和国家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到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我们的使命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调查显示,企业融资贵主要原因是中间环节收费高。综合来看,企业需要支付5%~6%左右的担保费、评估费及过桥费,已接近利率水平,比浙江省平均收费高2~3个百分点。政策性担保机构业务量较少,而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费用基本超过2.5%;同时,企业反映,在林权评估领域,超过95%的项目由非专业的评估公司开展,且一般按林权评估价值额的3%~6%收取费用,评估费过高。

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民族主义在当时社会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和反应。中国人民族主义情绪被激起的最直接事件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重创,爱国热情一时被激起,此时报刊媒体也大力宣扬中国的危难与忧患,点燃了人民大众的爱国激情。1919年发生的大型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掀起了大规模的爱国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思潮。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逐步侵略加剧,从1931年开始霸占东北三省,到全面侵华,中华儿女矢志不渝地进行着抗日战争,誓死也要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保卫我们的祖国和家园,中国的民族主义达到了高潮。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经过国共内战,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当时,国际上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两大对立阵营中,自然站到苏联一边,但是苏联却不断地进行大国沙文主义,对新中国进行霸权主义压迫,中国的民族主义被激起,进行了反击。

民族主义思想曾经在引导中国人民摆脱和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争取与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等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坚持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促进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要看到民族主义的积极、健康一面,看到其富有时代意义和当代特色的一面,看到其与草根阶层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密切关系,加以理性引导,这将是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的。

总体来说,民族主义思潮是两面的,像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人变得偏执、不辨是非,盲目的爱与恨,带来混乱和恶劣影响,也能激发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爱国热情,要正确利用,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使其逐渐健康和理性,成为中华民族扬帆起航的动力和风帆。

参考文献:

凡事看两面,有上段所谈的虚无的民族主义,也有积极的民族主义。案例是“帝吧出征FB事件”,即“百度第一大吧”(“李毅吧”)众吧友在2016年1月20日晚在台湾三立新闻、苹果日报等的Facebook主页大规模刷屏以此来反对台独的事件。面对台独分子的粗俗叫骂,青年吧友们并没有与他们对骂,而是平和又理性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他们与台网友之间的交流,是反对台独而不是反对台湾,没有骂人也没有宣泄不良情绪和愤怒,而是用友好的方式,通过展示大陆的美景美食,让台湾同胞知道真实的大陆和他们不曾领略的大陆风光。“李毅吧”的吧友大多是90后青年一代,这次“出征”事件,显示了90后一代的成熟与担当。另外“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社会使得一些并非主流的媒体、群体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2]Hans Khon:The Idea of Nationalism:A Study of Its Origins and Back-ground[M].New York:MacMillan Company,1946:10-11.

由串口调试助手可以知道详细信息:设备的IP 地址:192.168.103,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 :192.168.1.1,MAC 地 址 :0X00-0X08-0XDC-0X00-0XAB-OXCD等,以及单片机发送的对应API函数,如果数据成功上传到Yeelink,则串口会显示HTTP OK!指令,以及上传的温湿度数据;如图25所示下位机采集的温湿度数据已经上传到Yeelink平台了,此时登陆网页可以看到数据已经更新到当前时间段;也可以查看历史数据,比如:显示最近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等采集的数据,方便了解数据变化趋势。

[3][英]厄尔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韩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

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经济学研究,17世纪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首次提出劳动决定价值基本理论,之后亚当·斯密、马歇尔、费雪等人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身上的资本,包括教育、职业培训支出以及机会成本,是以人为载体的各种知识技能存量的总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源,其促进国民收入增加的作用优于其他物质资本;应当把人力资本看作是一种投资而非消费行为,教育投资是提升人力资本的主要手段[1]。

[4][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龚维斌,良警宇,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81.

[5]唐建兵.刍议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嬗变与走向[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1):38.

[6]人民日报评帝吧出征FB:90后,相信你们[EB/OL].(2016-01-22)[2017-03-04].http://tech.southcn.com/t/2016-01/22/content_141305283.htm.

 
赵红伟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