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广西文场艺术中的桂林味道

更新时间:2009-03-28

广西文场音乐与彩调音乐、桂剧音乐、渔鼓音乐、零零落等桂林地方戏曲和曲艺组成了桂林本土丰富的音乐群。在当今多元文化冲击下和数字生活的背景下,这几种音乐的年轻观众群逐渐被吞噬。然而广西文场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影响着桂林人的文化生活,究其根源是因为它的音乐风格容易让人感受他的魅力。因为它的发展是依托着漓江水一样清澈、桂林的山一样缠绵的自然风光的滋养,总是散发出桂林山水的灵性;因为它旋律曲调和桂林的方言语调环环紧扣、如出一辙,是桂林独特的音乐风格的代表;因为有一批懂得桂林文化爱音乐的仁人志士在勤奋地耕耘着,他们以其多元化演绎形式创新发展思路,使广西文场符合时代感、接地气,逐渐将广西文场融入到桂林人的音乐文化生活当中,并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因此广西文场音乐发展至今无疑是桂林的音乐文化的名片。

一、广西文场音乐从音乐的构成来讲与桂林山水人文内涵相得益彰,显现出独特的委婉缠绵的音乐味道

广西文场是曲艺类的艺术表演形式,它不像桂剧、彩调等桂林本土音乐剧种,其音乐本身就被限制在特定的音乐框架和风格当中,从其题材和内容的角度看都被定格在了过去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与时代脱轨。而文场音乐包括大调、小调、大小过门、引子、尾子和过场音乐。大调唱腔有四大调,包括越调、滩簧、丝弦、南词,多用来演唱有故事、有人物、有唱、有白韵散结合的成套脚本和单出唱本。文场音乐风格灵活多变,能够嫁接、变奏、流变还可以采用多声部手法进行创作,因此广西文场本身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就为多元化的创作方式奠定了基础,通过现代作曲家的创作自然而然的就能与时代接轨。从西洋大小调的范畴来分析,广西文场音乐调性大多与西洋大小调中的自然小调相近,它的旋律、风格曲式结构以及歌词韵味既像通俗歌曲清晰直白又像委婉的民歌小调容易接地气。广西文场的音乐与语言互相紧扣、相辅相成、速度平稳、色彩朴素,所以它的音乐形象如潺潺流水,缠绵秀丽,总是不紧不慢,显现出一种温文尔雅的音乐气质,好像漓江的自然风光,山的秀丽与水的缠绵互相交融、跌宕起伏,更像孕育在漓江两岸的桂林人一样,处事不急不躁,温润可嘉,更留有一份对生活的满足感。因为它具备了桂林气质,自然而然的受到桂林人的爱戴与追捧。由于广西文场其旋律是以自然小调的调性进行发展的,没有宏伟的气势但有缠绵的韵味,没有较大幅度的色彩冲击但有平稳有序的风格过渡,没有旋律线条的起伏变化但有寂静规整的结构组成,因此音乐风格显得优雅稳健,正如漓江的水一样总是那样不急不躁,潺潺流动。广西文场演变的现代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唱漓江的新作品,如《漓江谣》《漓江烟雨》《漓江边上文场情》《桂林山水比画美》等等。其和声构成既有我国传统五声调式的特征又有西洋和声小调的织体,这一点也是较其他桂林本土音乐如桂剧音乐、彩调音乐、渔鼓音乐而不能比拟的优势,为它能够符合时代流变与多元发展提供了条件。也正是因此,它在曲式发展,作品色彩,音乐气质,作品韵味等方面凸显出其独特的桂林味道。不管从音乐的构成技法还是从人文内涵来讲,广西文场当之无愧的成为桂林本土音乐的名片。

二、广西文场经过三代传承人的发展,积累了很多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场音乐作品,发挥着其桂林本土音乐的艺术价值

20世纪30年代后,以王仁和、刘玉瑛、满谦子为代表的广西文场第一代传承人不断地创作和演唱新的文场作品,如《达瓦除豹》《快把姑娘接进庄》《毛主席像太阳》等文场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并作为音乐教材首次将文场音乐引入大学音乐课堂。以广西文场表演艺术家和专业研究者何红玉、苏兆斌先生为代表的第二代文场传承人,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文场的表演与研究。何红玉老师演唱的文场名段《骂玉郎》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广西文场音乐的唯一国家级音像资料收录。20世纪80年代,苏兆斌先生创作的文场作品《仙境怎比我桂林》被收录在广西区内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中,并发行150余万册。还有以文场音乐为背景而写成的广为流传的现代作品《那年小平来桂林》《漓江烟雨》《奇山秀水美桂林》《桂林雨》等经典佳作,经过了20多年的传唱,变成了多种形式的桂林本土音乐元素的演绎方式,感染着成千上万的桂林人。将一生倾注到广西文场研究的第二代研究者和传播者何红玉夫妇踏遍了广西40多个地方,收录220多首文场曲调,60多首文场经典唱段,他们有计划地考察、搜集、整理、研究,在40年的峥嵘岁月中分别撰写了关于文场系列的专著6部,即《戏韵》《词韵》《曲韵》《心韵》《音韵》以及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广西文场》,为后人研究广西文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桂林本土作曲家苏俊敏先生(何红玉老师之子)为第三代文场传承人,他为了寻求广西文场生存、发展、求新的解决途径,将文场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紧密结合创作的《漓江边上文场情》《象山水月》《阳朔好》《文场万古永流芳》《壮家五更郎》《文场好》等40余首作品以其朗朗上口的曲风在桂林地区广为流传。由他自编自导的文场小剧目《小龙娃网话》《南瓜情》将文场音乐巧妙地运用到作品当中,发挥既叙事又抒情的特征。对于广西文场来讲它能够传承发展到今天,还是那样璀璨发光,是因为它的创作思路是与时代感接轨,与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吻合,因此它的音乐价值一直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广西文场现代作品《漓江烟雨》是文场音乐创新的佳作,是桂林的音乐名片

文场现代作品是以广西文场音乐的四大调(越调、滩簧、丝弦、南词)和各种小调为主要旋律素材,以不同风格的文学脚本而创作的既有歌曲的风格又有文场的韵味,它是广西文场传统音乐表现形式的一种流变体。《漓江烟雨》是一首经典的文场现代作品,此曲创作于1989年11月,是以文场音乐【银纽丝】为旋律基调结合富有诗情画意的文词而呈现的音画式的经典现代文场作品。此曲已有多种表现方式,如合唱、独唱、重唱、表演唱等不同的演绎方式,在桂林当地已经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桂林版的流行音乐。《漓江烟雨》在各种音乐类比赛中屡次获奖,如在2016年5月参加的全国美育成果大赛获得编剧一等奖,2016年9月获得东盟大学生艺术成果展演奖,2017年参加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二等奖等等。《漓江烟雨》的成功不仅是词、曲内容展现了一种特别的音乐气质,是桂林本土音乐独特味道的表达,更是桂林人对桂林山水具有深厚情怀的再现。首先是词曲作者是桂林本土文化的代表人物,具有强烈的桂林情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西文场代表性传承人何红玉先生。词作者曾宪瑞先生是国家一级作词家,桂林市文联主席,常年生活在桂林,它描写的关于桂林山水的作品自然而然地流露着一种桂林情怀,因此《漓江烟雨》成为桂林本土音乐的经典之作是必然的。漓江是桂林山水最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漓江烟雨》是用声音来表现漓江山水味道的佳作。《漓江烟雨》从本质上讲是一首描写漓江山水的声乐作品,但是它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描写漓江山水,而是以漓江朦胧的烟雨景象为切入点,逐渐地发展到整个漓江的自然风光,如山、水、树、花、雨、雾等朦胧的烟雨景色与舒缓委婉的音乐旋律交相辉映,质朴亲切,优雅自然地将烟雨漓江仙境般的美景音画般地展现在听众面前。《漓江烟雨》从创作到现在不仅拿到了许多全国的声乐作品殊荣,并且逐渐被改编成器乐曲和不同形式的声乐作品,如古筝版的《漓江烟雨》、萨克斯版的《漓江烟雨》、合唱版的《漓江烟雨》、童声版的《漓江烟雨》。从传播的角度讲,《漓江烟雨》已经不局限于声乐体裁的表现方式,能得到桂林人的青睐,是因为它充满了桂林味道,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桂林元素,在桂林人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广为流传,这首经典的现代文场作品也是桂林的音乐名片。

(6)冷却:当釜内甲烷气体和水稳定在9.5 MPa后,分别设定恒温水浴温度为273.75 K、273.85 K和273.95 K 3个温度值,通过冷却釜内温度诱导甲烷气体生成水合物。

[4]罗静.广西文场的唱腔特点及传承[J].大众文艺,2011(9).

参考文献:

[2]陈栋.广西文场扬琴音乐考释[J].民族艺术,2009(1).

[1]何红玉.广西文场[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中,课外详细描述了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的智慧以及勇敢精神,是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坚定不移、宁死不屈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对于高效落实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等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这一课教学时,可以带领班级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以及纪念馆等,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刻感受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实现对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羊齿山》是自传体诗,迪伦·托马斯在此诗中回忆了自己在羊齿山安妮婶母的乡间宅院度过的愉快时光。第一、二诗节展现儿童时代的托马斯悠闲地在苹果树下玩耍的情景,描述了童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美好时光。第三、四诗节写诗人入眠后的梦想和觉醒的经历,完成了从童年到成年的蜕变。第五、六诗节诗人以老者 的口吻叹息时光短暂,时光让人年轻又让人衰老,完成从童年到老年的生命轮回。

在多元文化发展和多种文化传播以及数字化生活的今天,广西文场音乐能够冲破夹缝,既能保留传统的音乐韵味,又能与时代与群众口味吻合,做到创新,接地气。首先,是因为广西文场音乐是桂林山水孕育的,其旋律韵味源远流长,为桂林本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其次,从人文的角度来讲桂林文场音乐是桂林性格与桂林山水的融合,最能代表桂林味道。再次,是广西文场音乐发展到今天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音乐人以它为创作的源泉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并进行传承和传播。在近几年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本土文化保护的政策指引下,广西文场还有不同类型学术研究成果不断呈现,挖掘它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是教育工作者一直要重视的问题。

[3]陈栋.论广西文场与扬琴之间的艺术姻缘[J].中国音乐,2010(3).

[5]芦笛.广西文场起源与流变研究[J].音乐创作,2013(7).

以上的功能在校园网内部可以通过WLAN进行点对点的互动交流;在校园网外部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又可以通过3G终端登录。

[6]芦笛.广西文场唱腔曲牌音乐研究[J].民族音乐,2013(4).

[7]王杰.广西文场扬琴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究[J].剧作家,2014(5).

 
齐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