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海洋强国背景下的海洋意识教育与培养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 言

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开放海洋、利用海洋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明显加快。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实施海洋强国的战略。十八大报告对此做了简明深刻的阐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

2.4.1 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 严格按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取15 mL离心管,依次加入总体积与血浆样品等同的试剂A、试剂D(体积比为3∶2),随后加入血浆样品适量,以2 700 r/min离心30 min。吸取细胞层至另一15 mL离心管中,加入清洗液10 mL,混匀,以1 9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以清洗液5 mL重悬,以2 700 r/min离心10 min后,用清洗液清洗3次,每次5 mL,弃去上清液,即得外周血单核细胞样品。然后加入RNA提取试剂0.5 mL,于-80℃冻存,备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和战略举措获得重要提升。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 7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就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出了坚持走“陆海统筹、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2]的发展道路的思想。习近平的讲话,对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开发海洋,“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3]。这再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为海洋强国及发展海洋经济指明了方向。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是沿海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环顾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沿海国家。海洋强国、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成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不少国家还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和规划。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我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但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重,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甚至还不如沿海的一些中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同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还不适应。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以青年对我国蓝色国土面积的了解程度为例,16年前的调查显示,知道我国除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受访者比例只有30.9%;而本次调查这一比例已达56.8%,16年间提升近26%,但还有近一半人仍对此茫然。在16年前的调查中,认为我国国民海洋意识“强”和“弱”的青年受访者比例分别为3.9%和49.6%。在本次调查中,这两个数据则分别为20.9%和29.9%,认为国民海洋意识“强”的上升了17%,认为“弱”的下降了19.7%,上升速度不算快,还有近三成的人认为海洋意识弱,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特别应指出的是,50.6%青年国民尚不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个殊堪忧虑的数字[4]

《早春图》的视觉空间建构体现在郭熙对“三远”视觉空间的自觉追求和表现上。就中国绘画而言,花鸟画和人物画更倾向于采用特写式表现方法,直接突显主题形象。然而在山水画中,则是要体现出适当的视觉空间的远近距离关系,其中景物的展开就关乎“远”的空间表现。因此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理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提及了“远”,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方才进入新生阶段,所以对“远”的探索和表达就化成了画的内涵所在。

要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中,大力培育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以海强国、以海富国的海洋意识,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它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精神动力,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内容,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提升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海洋意识,有利于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愿景强化海洋理念,有利于为“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的实现高扬海洋精神,有利于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思想动力。

目前,有关国民海洋意识教育和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多[5-9],其共同特点如下:一是从学理上阐述海洋意识的较多,且以从各自的专业背景研究海洋意识见长;二是报刊调查资料丰富,数据例证多,分析原因给出对策相对空泛;三是从海洋强国的大背景,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观照海洋意识的培养就更少。本文以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为时代背景,从加强教育,特别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针对目前我国国民,特别是青少年海洋意识较为薄弱的现状,采取资料分析、理论概括等方法,简述培育海洋意识与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分析海洋意识的内涵和外延、海洋意识的若干特点和海洋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提出了培育国民海洋意识的具体对策。

海洋强国语境中的海洋意识的界定特点和价值

1.海洋意识的界定

目前,国内学界对海洋意识的定义还没有形成共识,不同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视角,从不同侧面提出自己看法。

何兆雄[7]提出,海洋意识指人类在与海洋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识;杨成志[8]认为,海洋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所属海洋乃至世界海洋的认识以及对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的总称;温广宇[10]指出,海洋意识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财富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竞争意识、海洋环境意识、海洋安全意识等六个方面;冯梁[11]认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指21世纪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对海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特别是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系统的理性认识,他认为海洋意识主要由海洋交通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空间意识、海洋科技意识、海洋博弈意识、海洋富国意识、靖海安邦意识、海洋崛起意识、科学开发海洋意识以及构建海上和谐世界意识等内容构成。

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个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海洋国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海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按照联合国海洋法规定,我国海洋国土大约为300多万平方公里。它不仅面积大,而且海中和海底的资源还异常丰富。黄海、东海和南海不少地方不仅是我国的著名渔场,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海洋国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空间。增强海洋国土意识,就是使国民认识、了解海洋国土的基本知识,关注和参与海洋国土的开发和建设,树立维护海洋国土权益的坚定信念。

传统媒体主要指广播、电视、报刊和公益广告等,它的优点是具有权威性、信息量大且内容有较好的深度和广度。但在信息化时代,新兴媒体在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方面则相对薄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兴媒体主要是指网络、网站和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媒体,它的特点是即时性强、海量信息、传播迅速,传播手段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很强的时效性、感染力、互动性和影响力,受到青年一代的广泛推崇和欢迎。

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重要方式。不同高校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要求。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例,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用英语撰写,长度为6000单词左右,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属于自己的创新点。论文评价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之外,主要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

根据上述两点要求,本文认为,海洋意识是人们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功能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人们对海洋认知和观念的总称。具体说,海洋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对海洋作用、海洋开发、海洋权益、海洋环保等认识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的总和。海洋意识的外延包括:海洋功能意识、海洋开发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维权意识、海洋商贸意识和海洋环保意识等。

2.海洋意识的特点

(1)探险性

除了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北人智能还不遗余力地推进环保技术的发展。陈邦设自豪地向我们展示了陕西北人研制的EB油墨印刷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同类产品中,它称得上是目前全球最环保的印刷设备,几乎没有任何VOCs排放”。据悉,该设备一经发布便获得了市场的良好反馈,且已经实现销售。“作为老牌国企、行业领军企业,我们应该自觉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陈邦设坦言,印刷行业的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家都想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无从下手。”而北人智能作为国内印刷装备制造的领头羊,发展方向素来是其他企业的重要参考。“北人智能不仅要自己把握好方向,更要带领行业企业共同前进。”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大,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污染也日趋加重。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大量工业和农业污水排入海洋,海水养殖的残留物,船舶污染,海上事故船舶搁浅、触礁、碰撞,石油井管泄漏等,另外还有海洋倾废和海岸工程带来的污染。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就是要使人们知道,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海洋生态,就是守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后空间。要提升人们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法律观念和海洋伦理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海洋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有效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让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观。

(2)通达性

由此可见,实施风险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防范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既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还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海洋辽阔无垠,连疆结陆,四通八达。人类要借助海洋的无涯水域,通过船舶这一交通工具,把一域一处的文化传播开来。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空间。从总体上说,人类因有海洋而产生了船舶,从小船到大船,人类有了从近海后远洋的交往,由此带来异域异质之间的文化辐射和交流。海洋文明越发达,海洋观念越强烈,海外的信息越多,海外异域异质文化的吸引力就越大。通过人自身亲自体验来进行异域之间的交流、迁徙的愿望和实践也就越来越成为热线和热点。所以,相比较为封闭、居住固定的内陆居民来讲,具有海洋意识的人,往往豁达开放,较易接受异质文明,较少保守思想。

(3)崇商性

在海洋文明中,崇商性是海洋意识又一个显著特征。与大陆文明不同,海洋文明的创造主体没有或很少有可供耕种的土地,贸易、经商、寻宝和交换,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又是他们经商的动力。在海洋认知视野下,经商下海不是副业而是主业;经商贸易不是可耻可贱的,而是光明正大的。在航海发达的国家,海上贸易行为受到尊敬和推崇,海员成为英雄的职业。这种崇商性对传统的自给自足、乐守田园的农耕民族尤显重要。这种海洋意识带来的影响,不仅打破了小农经济田园牧歌的安宁,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人们走向世界的交流、交换、交往和交融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心胸。

(4)拓展性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但是,我国周边一些海洋国家,无理提出大于150万平方公里的主权要求,占可划给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一半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发生严重侵犯我国海洋权益的事件达3000多起。具体情况为:(1)岛屿被侵占。在东海,日本违背中日两国将钓鱼岛主权搁置的承诺,长期以来实际控制该岛,2012年又将其“国有化”,引发两国的矛盾和冲突;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230多个岛礁,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实际控制了8个,大部分岛礁被越南、菲律宾等国占领,并在一些岛礁上修建军事设施和驻军。(2)海域被分割。一些国家先后发表声明,单方面宣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造成我国近一半海域国土成为争议区。增强海洋维权意识,就是要让人们了解我国海洋权益被侵犯的现状及其严重后果,使大家认识维护海洋权益、保卫海洋国土完整的复杂和艰巨。维护海洋权益,捍卫海洋国土完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光荣职责,要形成既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的基本共识,又要有“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13]的统一意志。

3.海洋意识的价值

海洋意识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具有海洋特质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海洋价值观是人类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它决定着人们对海洋开发和利用的自觉和水平。究竟视海洋为凶险畏途,还是看海洋为通途宝库,在近现代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走向。认识海洋的目的,是寻找海洋对人类的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以推动社会发展。人类最初是从捕鱼发现海洋的经济价值,从航行发现海洋的交通价值等。从海洋开发利用到海洋权益保护,今天已拓展到立体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空间价值、资源价值、政治价值、安全价值、消费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等等。海洋思维方式是海洋意识中考虑问题的特有视角。大陆的思维方式,由于空间的局限,往往是收敛的;海洋生存的空间特点是流动的,决定了海洋活动群体生产生活的流动性,也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开放和豁达。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别具一格,发散创新,是海洋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从传统海洋时代到大航海时代,人类生存发展空间的开拓,是从陆地向海洋同一个平面展开的。人类从竹木筏漂流到舟船远航,实现了大海此岸与彼岸的沟通与交流。最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还没有征服地中海,后来舟船才陆续战胜大海扩展相互联系,促进了地中海沿岸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大航海时代突破海洋屏障的结果,是把五大洲连在一起。在此过程中,人类的海洋观念得以提升。海洋思维与内陆思维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前者更强调开放、沟通、自由。

海洋强国视阈下海洋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1.增强海洋国土意识

风险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如地震、火灾、台风、战争、暴乱、征收、汇兑限制等。风险事件是风险发生的导火索,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2.增强海洋经济意识

海洋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陆上资源开发和利用到了一定程度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异军突起,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海洋经济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制造、海洋运输和海洋旅游等。过去30年里,世界海洋产值每10年就翻一番,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GDP增长,海洋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1970年占2%,1990年占5%,目前已达1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值将上升到20%。“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年平均增长13.5%,持续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近4万亿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和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9.9%和16.1%。世界上有一个不成文的海洋强国划分标准,如果海洋经济占GDP总量的10%,那经济上就可以说是一个海洋强国了。[12]现在我国的海洋经济占GDP总量接近10%,正在向海洋经济强国的目标迈进。增强海洋经济意识,就是要增强把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逐步引向海洋的主动意识,增强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发展意识,增强陆海统筹、人海和谐、依海富国、以海强国的自觉意识。

3.增强海洋维权意识

拓展,意为开拓和发展,相对封闭和保守而言,它是海洋意识的又一重要特征。一是经济活动的拓展。从历史上看,什么时候开放了,什么时候经济就繁荣就发展;否则,就衰败、落后,甚至走向消亡。海上贸易使世界各大洲连在一起,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昌盛,推动了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二是科学活动的拓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海洋科学研究空前繁荣。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能源,向海洋要发展空间,已成为21世纪的发展潮流。海洋,越来越成为人类活动的新舞台。三是思想认识的拓展。其拓展性不仅包括经济活动范围的拓展、生活资料来源的拓展,还有发展理念的拓展、思想认识的拓展和人文精神的拓展。

3.增强海洋环保意识

探险性是海洋意识的第一大特点。探险性包括探索和冒险两个方面的含义。无论是中国明代郑和的七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大航海时代,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远航印度、麦哲伦向西的环球航行,尽管其最初的动机和目的不同,但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这种活动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没有英勇无畏、果敢坚韧的探索精神是根本不行的。相较陆地,大海的狂风恶浪、暗礁险滩、航向难测、孤独无助、生死未卜,注定了敢冒风险、百折不挠、不怕牺牲是其精神实质。这些在无数次形成和升华的求新求异、敢冒风险、勇于开拓的海洋意识,不仅为海洋居民所崇尚、仿效与传承,而且已成为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积淀,进一步渗透到社会历史的发展改革和建设的进程之中。

创新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意识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1.传统和新兴媒体合力,大力营造感知海洋和亲近海洋的浓郁氛围

对海洋意识下定义,既要基于“海洋意识”这个偏正词组,准确全面阐述海洋意识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又要符合形式逻辑下定义的规范要求。所谓意识,按照《辞海》的解释,是人们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一方面,它是来自对海洋的认识、开发和利用的实践;另一方面,又对人们进一步认识、开发和利用海洋有着巨大的认识作用。形式逻辑要求,给概念下定义,既要找出与被定义概念相邻近的属,又要揭示其邻近的种差。

要增强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培育海洋意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国家海洋建设的成就、中国海洋维权面临的形势、建设海洋强国的方针政策、我国海洋建设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法律法规,激发全国人民认识海洋、建设海洋、经略海洋和保卫海洋的巨大热情。抓好重要时机,搞好重点宣传。

5.按通配符(wildcard)查询。这是一种基于词的底层模糊查询,可结合正则查询使用,使用户快速定位自己感兴趣的语言信息。

2.系统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培养青少年以海强国的自觉意识

所谓系统性,是指海洋意识的教化与培育要贯穿人的一生,特别是学校教育阶段。海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教育学揭示,青少年时期确立起来的意识观念会影响人的一生。要在大中小学进行海洋国土、海洋开发、海洋维权和海洋保护的宣传教育,要把相关的内容编进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历史地理教科书,激发青年一代热爱海洋、建设海洋、保卫祖国海疆的强烈责任感。

所谓突出重点,就是要下大气力抓好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育。除利用大学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举办各种涉海科学文化知识讲座,开设航海、海洋的历史、文化、科技辅修课,开展各种旨在培育海洋意识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实践活动外,特别要重视把海洋意识的教育培养,有机融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海洋意识的教育培养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找到一个新的视角和载体,为提高课程的教育效果拓展了新的途径,特别是对涉海高校来说,为创新思政课教学特色,提高教育成效,打开一个崭新的窗口。

3.主题活动和体验互补,增强维护海洋权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强化海洋意识的聚焦和辐射。利用世界海洋日、全国海洋宣传日、海洋文化节、海洋活动月等,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宣传普及海洋历史、经济、文化、开发等方面的知识。2008年启动了“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并将时间定于每年的7月18日,经过近10年连续、大规模、多角度的宣传,以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为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认识海洋、关注海洋、善待海洋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显著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

举办海洋、航海夏令营。组织青少年参观航海博物馆、海军军港和营地、军舰等,让他们了解中国悠久的航海历史、近现代海疆失防的屈辱史、海洋开发建设的成就和海洋维权的严峻形势。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和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等航海类高校,每年暑假组织或接待中小学航海夏令营,学生们随船体验航海经历,参观航海教学科研设施,听海洋科普知识讲座,普及海洋知识,培育海洋意识,认知以海强国,激发拓海情怀。

“你……”小姑娘见我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眼睛瞪得溜圆,像抓贼一样一下子攥住了我的胳膊,兴奋得不知所以。缓过神来,冲着老板大声嚷道:“老板……就是他!”一下子引来全屋顾客齐刷刷的目光。

发挥沿海地域优势,依托航海相关院校与机构等定期开展主题展览。在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进行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宣传活动。中国航海博物馆近来举办了“中国古代海船展”“南北极科考成果展”“中国钓鱼岛问题由来图片资料展”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海洋开发和海洋维权的海洋意识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03-18.

[4] 周易,鲁军宜.青年国民认为海洋强国标志是海军强大海贸发达[N].中国青年报, 2014-07-29.

[5] 顾兴斌.论中国的海洋意识与和平崛起[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5-21.

[6] 周海鸥.从提升海洋意识走向全面开发海洋[J].海洋科学,2002(1):36-39.

[7] 何兆熊.试论海洋意识[J].学术论坛,1998(2):73-73.

[8] 杨成志.海洋意识初探[J].军事经济研究,1990(10):41-44.

[9] 刘诗瑶.你的海洋意识有多强[N].人民日报,2017-01-20.

[10] 温广宇.增强海洋意识,构建蓝色工程[J].江苏统计,1998(6):10-12.

[11] 冯梁.论21世纪中国民族的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1):71-79.

[12] 刘维靖.海洋经济将占GDP一成比重,中国构建海洋强国蓝图[N].国际在线,2013-01-18.

[13]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01.

 
刘泽雨
《航海教育研究》 2018年第01期
《航海教育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