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山东航海教育现状及内涵式发展策略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随后,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海洋强国的建设[1]。山东是海洋大省,拥有3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1000多公里的内河通航里程。为实施国家战略,山东省提出了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航运业作为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海洋强国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航海教育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培养了大批专业素质高、竞争力强、视野广阔的航运人才,为我国实现海运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夯实了基础。

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需求疲弱,航运市场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减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作为培养航海类专门人才的航海教育,既面临挑战,更面临机遇。山东是我国拥有航海院校最多的省份,研究山东航海教育现状,系统探索山东航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策略,对提高山东乃至全国航运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强等[2]从建立实施航海教育培训质量定期综合评价机制、促进院校间相互交流、加强师资建设、丰富实验和实训设施、建立实施航海教育培训机构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航海教育优化发展的建议;孙明霞[3]提出山东省应加强航海教育统筹规划与管理,加大航海教育投入,提升航海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马贵川[4]提出航海类院校的内涵建设应以准确定位、彰显特色、校企融合、提升学生素养等为切入点;孙培廷等[5]提出调整我国航海教育近期发展策略、完善航海教育及海员管理相关法规、加快推进航海院校改革等建议。上述研究中,涉及山东航海教育现状方面的内容难以反映新动态,涉及内涵式发展方面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本文分析了山东省内航海教育机构的现状及山东航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山东航海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建议。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遥感测绘分辨率越来越高,因此实际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土地的概查、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以及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等方面。目前遥感的分辨率已经可以实现由30m范围至0.61m范围,针对不同的土地资源调查具有不同的作用,首先基于遥感技术可以对人机交互式边界的提取带来一定的改变,实际产生的误差仅为0.01~0.1左右,而基于自动提取的误差则为0.1~0.3左右;其次基于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对土地使用类型进行有效识别,基于人际交互式识别技术其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自动化分类识别技术也可以达到85%以上的准确率。

二、山东航海教育现状

1.办学体制与发展

我国航海类专业教育与培训主要在航海院校进行。目前,山东省内航海教育的办学形式主要包括政府办学、企事业单位办学、社会团体办学以及混合式办学四种形式。

山东航海教育的发展自2002—2017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2—2009年。在这期间国际贸易及航运经济迅速发展,需要的航海类专业人才大量增加,山东省内航海院校从2002年的3所(专科层次1所,中专和技校层次各1所),迅速增加到15所(本科层次2所,专科层次3所,中专层次10所)。

第二,学科水平不高、专业特色不鲜明。学科发展滞后,专业无法得到学科的有效支撑导致专业缺乏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阶段是2009年至今。随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繁荣不再,航运运能过剩开始显现,航运业开始持续低迷,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出现重大结构性调整,山东航海教育也随之进行调整,截至2017年7月底航海院校减少到12所(本科层次2所、专科层次7所,中专层次3所)。[2-4]

全球范围内,能源革命和万物互联引发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革,人类在变,社会在变,产业也在变。在这场变革之中,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给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市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有山东航海教育机构具体见表1。

1 山东航海教育机构一览表

 

2.培养层次与规模

山东航海教育培养涵盖了本科、高职专科、中专三个学历层次。2009年,山东15所航海类院校中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当时未开设船电专业)两个专业共计招收10 455人。其中本科440人,占4.2%;专科(高职)2415人,占23.1%;中专7600人,占72.7%。到2016年,缩减后的12所航海院校中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三个专业共计招收3985人,其中本科580人、专科(高职)2725人、中专680人(含2010年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后增加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船电”专业)[2-4],招生比例分别为14.55%、68.38%、17.06%。从招生规模上看,数量明显减少,不足2009年的40%。说明近年来航海类专业吸引力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航运市场的低迷带来的船员地位下降;二是海陆收入差距减小;三是生活水平提高后少子化、独子化的80后、90后生活观念的转变,重视与家人的天伦之乐。但从培养层次上看,从2009年到2016年,山东航海教育为了适应航运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重心从中专层次为主转移到以本、专科层次为主,本、专科层次合计招生所占总招生规模的比例由2009年的27.3%提高到2016年的82.93%。

3.师资力量

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交通运输部2009年10号令)、《关于做好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履约准备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海船员〔2011〕923号)和《关于规范海船船员培训机构资质许可现场核验及报送材料工作的通知》(海船员〔2013〕166号)等的法规规定,各航海院校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内部挖潜培养、柔性聘用等方式配备了一定数量具有规定的学历学位、海上资历以及相关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省级人社部门政策框架下,结合各自院校的特点,根据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经验、能力水平等因素,评审、聘任了一定比例的助教、讲师、副教授与教授等专业技术职务。近几年,随着航海类人才培养重心的转移,各航海院校及培训机构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单位开始引进更多的海外留学人才,资深轮机长、船长、电子电气员,以及在航运领域具有较高专业造诣的专家学者。

4.教学设施及教学资源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团队建设与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航海院校应立足自身发展目标和定位,密切跟踪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最新动态,充分考虑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制订中高端双师型专业人才的引进计划,同时对于已有的师资力量,应科学地制订培养计划,引导、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学位进修以及课程培训,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各院校应启动基于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团队建设,注意老、中、青年龄结构的合理配置,由骨干教师带领团队共同深入开展教科研工作,有针对性地强化培养青年教师。

三、山东航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整体水平不高是制约航海类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因素。

取M>max{2,2p,1+p}, 可知 由引理1.3、马尔可夫不等式、 p≥1、E|X|1+p<∞、条件(A1)和式(2.4)得

第三,在理念上、管理上未实现中职升高职的转型。一些高校虽然在形式上已经升格为高职,但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中职层次,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认识不到位,在常规教学、教科研工作、运行管理等方面都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和思维上。

既然徐枋的“保身之哲”“真隐之志”堪“以为世法”,那么,他“栖隐土室”“杜门避居”“坚却不受”等具有典范性的遗民生活行止,自然也就成为清初遗民传记散文中最为常见的道德范式来加以集中表现。

(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航海类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具备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航海类院校不能仅仅以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作为教学指挥棒,单纯追求通过率。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学生通过深度参与创新创业、社团等活动来锻炼自己的思维、交际、协作、组织、领导等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由于航海类师资的总体教学课时偏多等原因,教师对于教育改革及教学研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使得教师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办学思路不够明晰,发展定位不够准确

部分航海类院校办学思路不明确、不清晰,存在定位单一化的倾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征:

第一,发展方向不明确,没有清晰的定位。发展方向是教学型高校、研究型高校还是教学研究型高校不明确,从而使学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渐行渐远,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的建设难以与航运业的实际需求吻合,建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院校的逻辑基础不牢。

第二,同质化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在办学理念和思路、办学层次和目标定位、办学设施和师资建设布局等方面雷同化、同质化,导致多校一面,加剧了抢夺高端师资人才的恶性竞争。部分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办学质量难以提高。

第一,专业师资特别是自有高水平专业师资数量不足。航海教育侧重于技能性、应用性培养,航海类院校面向航运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成长力的应用型人才,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行应用型教学、科研的双师型教师有待加强引进和培养。

3.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足

部分航海院校课程设置不完善,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督导与教学评估未落到实处,课程内容质量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在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导与评估时,基于实现每一门课程都“合格”的考量,通常会选用对课程教学有利的指标来进行评判。

(164)广西毛耳苔 Jubula kwangsiensis C.Gao&G.C.Zhang.余夏君等(2018)

第三,学风不够端正。目前,山东省内部分航海类院校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不认可海上工作的就业发展方向,专业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对各类专升本、考研辅导和公务员考试辅导等关注度高,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四、山东航海教育内涵式发展对策

1.凝练教育精神,明确办学定位

对于航海院校而言,首先应根据各自的场地、师资、设备等软、硬件的综合实力水平进行明确定位。山东航海教育应坚持内涵式发展,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打造以本、专科教育为主的应用型大学。山东航海教育应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道路,即应继承、保持、借鉴、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围绕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强化建设行业特色和优势专业领域。

2.追求质量发展,提高学校“软实力”

教育与培养层次的提升,是航运市场对航海类专门人才素质要求提高的体现,各航海院校在合理提升培养层次的同时,更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高学校的“软实力”。

(1)重视学科建设,增强学科对专业的支撑。缺乏高水平学科支持的专业,难以办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航海院校应摒弃重视专业设置、忽视学科建设的陈规陋习,充分认识航海教育的专业发展必须以学科建设作为支撑,多措并举,通过强化建设高水平的学科,特别是应用型学科体系,强化对专业的支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航海类专业。

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将浓香型白酒窖泥质量影响因素定性定量化,可以降低窖泥质量评估的主观性,并且为白酒企业窖泥质量的改良和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我们会对窖泥质量评估体系继续深入研究,以对窖泥质量评估体系进行更科学的修正完善。

(2)摒弃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做法。招生规模扩大,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必须同步引进与配备,只有这样教师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学生也才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入实验室实际操作设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持续改进。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吕布故事究竟如何,我们也只能从如今这些文献去梳理了。只能从字里行间去猜测,存在的另一些可能性。

(3)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社会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评价标准主要看是否能熟练操作船舶设备,在突发状况下能否沉着合理应对。为了缩短学生步入社会后工作的适岗时间,各航海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增加开放实验室时间,选配有丰富经验的实验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熟悉船舶电站和大型轮机模拟器、航海模拟器以及其他海上训练设备的用途及操作方法。增进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

第二,教学团队整体质量有待提升。拔尖人才匮乏,航海院校山东省“泰山学者”及以上层级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空白,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师资数量不足,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航海类学科专业博士缺乏,具有国内航海类学科专业博士学位的师资数量也严重不足。

3.追求精细发展,教学工作精益求精

将航海教育中师资、场地和设备等教学工作的重点元素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航海教育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细化。

第二步:点名。中队长按练兵人员名单进行全员点名,点名时,练兵人员应迅速答“到”,声音要求洪亮有力。中队长根据答“到”情况,检查人员精神状态,精神状态萎靡、站立不稳的队员,需查明原因后,做出正常工作或强制休息的决定,确保练兵时队员能做到精力集中。同时检查队员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确保劳保穿戴正确、齐全;检查结束后,公开当日当班出勤、迟到、请假、职工精神状态、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

山东航海院校为了满足航海类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和中国海事局的专业培训要求,均配备了各种航海类专业培训设施和设备,如航海模拟器、GMDSS模拟器、基本安全、精通救生艇筏、高级消防、保安意识和负有保安职责、船舶电站、大型轮机模拟器和航海模拟器以及其他海上训练设备,满足了培养管理级海员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实践教学的学时和质量夯实了基础。但是,在教学实习船配备方面,目前山东省内各航海教育机构除一家拥有实习船外,其他各航海类院校自有实习船问题尚未解决[5-6]

(2)严抓教风学风,确保教学质量。航海院校资源有限,航海类专业属于应用型、技能型专业,具有国际性、国防性、实践性等特点。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始终是航海教育的重中之重。严抓教风学风,应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等是否有效理解、掌握和提高。此外,航海教育应根据专业特色,引入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MOOC等信息化教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硬件配备

(3)暂堵压井胶塞在川中高温含硫井的带压换阀门作业中进行了现场应用,泵注胶塞体系后4 h,油压由59 MPa降至29 MPa,解堵后液体顺利返排,黏度≤5 mPa·s,暂堵压井获得成功。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取得科研成果的主要场所。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实验室熟习船舶设备的操作,为其步入社会后可以更好地胜任海员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各航海院校应改革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加大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购置并配备基本的航海模拟器及海上训练设备,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投资建造实习船或者是通过“中国航海实习船共享联盟”这一平台安排学生实习。此外,应配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室教师队伍,整理一套详细的实验室设备操作规范等。

基于设计的零重力卫星伸杆水平展开测试装置进行了试验,当不使用光电开关而是利用滑车自行压下支撑组件时,支撑力的测量结果分别如图10和图11所示。补偿力的理论值为2.80N,理论补偿力允许区间为2.66N~2.94N(理论值的0.95%~1.05%)。实测伸杆支撑组件1的补偿力为2.81N;伸杆支撑组件2的补偿力为为2.77N;伸杆支撑组件3的补偿力为2.84N(注:第4个力传感器因伸杆展出长度有限而并未用到,其在图10中显示的力值无效)。实际补偿力位于理论补偿力允许区间,满足设计要求。

4.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航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结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改革、调整。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了无人化智能商船的研究与实践。山东航海教育应针对无人化智能船舶的发展方向,结合互联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环境科学、自动控制、VR等,研究分析无人化智能商船经济对传统工科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传统工科专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的途径与方式;探索传统工科专业多学科交叉复合改造的途径与方式;探索基于现有航海类专业改造升级的新方向、新领域,逐步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等,使得传统航海类专业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及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

5.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完善二级办学管理

山东航海教育应着力调整航海类院校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基于强化本、专科培养层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应完善校、院(院、系)二级办学管理的体制、机制,深化航海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院校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产教融合育人、工学结合育人”为重点,围绕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要求,推进实施卓越工程师等人才培养计划,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6.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促进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高

以“师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为重点,推进航海院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开展。立足社会需要和航海院校的特点,与东南亚、欧盟等国际相关航海教育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推进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统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引进使用国际教材,实施双语教学,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大力开展留学生教育,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留学教育品牌;注重引进世界海事大学等国外优质航海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推动山东航海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7.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是航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航海类人才,也要将创新创业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航海院校学生在理论知识及专业培训方面压力大、任务重,在航海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该加大创新政策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让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其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过程中,如建立和完善创新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建设,让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素质。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借鉴“企业中有学校,学校中有企业”的教育发展模式,搭建产教融合教育平台。引进校外创业导师,通过企业项目与专业课程互换、学分认定的教学设计,将创新创业培养延伸到企业、行业、社会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第四,组织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各航海教育院校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创新创业奖助学金,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水平。

五、结语

山东航海教育在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的基础上,积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我调整,持续改进,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通过分析山东航海类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教育现状,从质量发展、精细发展、特色发展、创新教育四个方面,系统提出山东航海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为山东航海院校及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淑敏,朱成博.“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航海教育立法[J].航海教育研究,2015(4):1-5.

[2] 马强,尹强,鞠宏峰.山东省航海教育的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J].航海教育研究,2011 (1):51-53.

[3] 孙明霞.航海教育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5):89-91.

[4] 马贵川.论航海类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切入[J].航海教育研究,2013 (3):13-16.

[5] 孙培廷,姚文兵.我国航海教育环境变化和发展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3(1):1-6.

[6] 文元全,刘禹.“十二五”我国航海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6(4):5-14.

 
马强,赵恩蕊,刘新建,刘刚,徐海东,李光正
《航海教育研究》 2018年第01期
《航海教育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