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基于群体因素的视角

更新时间:2009-03-28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网络购物就增长了41.6%。网络购物的不断增长预示着互联网经济的繁荣,网络购物越来越普及,呈现出逐渐取代传统购物渠道的势态,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催生出病态的购物方式,如网络强迫性购物。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特征及其原因。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完善的高校制度文化是实现高效内部控制的保障,完善的制度文化促进高校内部控制的持续运行,完善的制度文化有助于高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高校内部控制又促进制度文化的完善。某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某大学大学为例来调查了解高等学校校园文化与内控建设现状。

文献回顾

(一)网络强迫性购买

强迫性购买(Compulsive Buying)也被称为购物成瘾(shopping addiction)或冲动性购物(impulse buying)。Faber和O`Guinn(1992)[2]认为强迫性购买是“由消极事件或负面情感导致的长期性、重复性的购买行为,这种行为很难被制止并且会造成经济、心理和社会上的一系列负面后果”。强迫性购买一直是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的主要集中在消费者行为领域和消费者精神心理研究领域两个方面。

从消费者行为领域出发,学者们将网络强迫性购买放在临床领域去研究。Black(2007)[3]发现网络强迫性购买的患病率在12%-16%之间,而网络强迫性购买的潜在人群至少占了2%-8%的人口(Koran et al.,2006)[4]。Duroy(2014)[5]认为,网络成瘾与网络强迫性购买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网络强迫性购买与私人购物网站以及手机的运用有着直接关系。

从消费者心理研究领域出发,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人群在线浏览购物网站的时间更长也更频繁(Lejoyeux et al., 2007)[6]。Mueller等(2011)[7]发现,在强迫性购买前过度使用互联网与网络强迫性购买具有密切联系。有形的奖励(如积分、赠品等)和优惠促销活动引发或增强强迫性购买行为(LaRose,2001)[8]。除此以外,也与网上有大量的待售商品以及消费者直接的积极情绪有着直接关系(Duroy,2014)[5]。研究表明,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强制性表现在暴饮暴食(Faber et al.,1995)[9],无节制地多次购买(Chang et al.,2011,Johnson and attmann,2009)[10,11],囤积商品(Cherrier and ponnor,2010年)[12],滥用信用卡(Palan et al.,2011)[13]。上述学者均在某一特定方面对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影响机理做了专门的研究。

国内关于网络强迫性购买的研究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展开,学者们从精神病学和医学角度出发,认为网络强迫性购买是消费者没有依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购买行为,而是通过购买行为来缓解自身的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曾欣红,2014)[14]。Wang(2007,2008)[15-16]将“激情”概念引入网络购买依赖,贺和平(2013)[17]通过对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阐述了网络强迫性的研究取向、环境特征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实证研究方面,王凯(2009)[18]研究了在线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心理动机模型等表明引起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主要内部因素有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价值观,例如:低自尊、物质主义价值观、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外部因素包括网络情景因素和网络商家促销手段等。

(二)群体

与群体相关的理论属于社会学范畴,Sherif(1935)[19]进行了一项经典的研究即"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的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变化,发现群体特有的、并为其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是社会规范,它是群体成员行为的参照标准。随后对群体行为的定义普遍基于Sherif的认同:任何个体对其他人表现出的行为,都是基于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其他人属于不同的社会类别的认知。任寿根(2002)[20]通过建立模仿行为理论模型,发现群体中的大部分成员选择某种经济行为时,群体中的少数成员也会跟着采取这种行为,而在做决定时,不确定的情况使得人们会选择参考群体中的其他人的意见,以减少损失和规避风险。李铮(2010)[21]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讨论分析了人们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群体规模、一致性、相似性、个体的地位、公开的反应和事前的承诺。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您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我代表列车全体乘务人员向您问好,祝您旅行愉快!”“先锋车站”在一节班会课上正式成立了,这是我们的管理员小刘正在报站。

将群体行为放到消费行为学中考量,就衍生出对从众消费行为的研究。Boush(1993)[22]分析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与其对广告的信任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广告的不信任会使得消费者进行独立判断而不选择从众消费。Lascu(1999)[23]研究发现消费者个体为了获得群体的接受,在选择产品的选择时会考虑群体其他参照人员的意见。

目前普遍认同的群体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主要有三种形式,如表1。

 

表1 群体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方式

  

规范性影响1.个体的购买决策受到其同事偏好的影响,以此来满足他们的期望。2.个体对某一品牌的购买受到与他有社会交往的人的作用。3.个体购买某一特定品牌的决定受到家庭成员的偏好的影响。4.满足对个体所有期望的人的愿望会影响个体的品牌选择。信息性影响1.个体向专业人员的群体或一群独立的专家寻求关于各种品牌信息。2.个人向从事这种产品生产工作的人寻求信息。3.个体向朋友、邻居、亲戚或同事中对品牌有着可靠知识的人征询与品牌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品牌与品牌相比哪个更好响等)4.个体对品牌的选择受到独立的检验机构认可的影响。5.个体对专家选择的观察(如观察警察幵的车的品牌,修理师购买的电视机品牌)影响其对品牌的选择。价值表现性影响1.个体感到对某一品牌的购买或使用能提高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2.个体感到购买或使用某一品牌的人具有他喜欢的特点。3.个体有时感到像广告中使用某品牌的人是一件好事。4.个体感到购买或使用某品牌的人是被他人羡慕或尊敬的。

由已有文献可知,对网络强迫性购买的研究着重于病理学与心理学,除消费者内在本身存在的性格特质与网络平台外在的吸引手段外,鲜有从消费者身处的群体出发考虑其对网络强迫性购买影响的研究。加之网络强迫性购买患病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青春期晚期至20岁出头的人群中[24],这一年龄段正是大学生。故本文从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出发,以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高发人群——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寻找群体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影响。

3.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存在年龄差异

问卷调查

(一)研究对象

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三:其一,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25],身心发展已是成年人,拥有相当的消费经验和相对稳定的消费观念,这些特性使大学生的消费特性有别于青少年消费者;而大学生仍是学生,经济上并没有完全独立,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的消费选择受限,故又使得大学生的消费特性有别于其他成年消费者,因此大学生的消费特性很可能具有某种指向性和规律性;其二,网络购物逐渐取代传统消费方式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选择[26],同时擅长使用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大学生也成为了网购平台的主力军,这意味着大学生群体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可能性比其他社会群体大得多,加之大学生群体消费对整个社会的青年消费群体的趋向影响巨大,故相比于研究其他群体更具有现实意义;其三,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时代,社会财富积累和消耗的方式与以往不同,一旦脱离群体,将很快被离心力甩到社会边缘,这使得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这些可能性为下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问卷调查设计

2.相对于不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更易受来自群体的信息性影响

在迭代过程中,当迁入栖息地和迁出栖息地确定后,使用原始迁移操作信息共享效率低,受问题规模影响大,采用吴斌等[13]提出的PI算子可解决该问题。PI算子依概率Ppi对所有SIV判断是否进行迁移操作,故该算子会根据栖息地中SIV的数量自适应需要共享的信息量。

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设计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信息如性别、年级、籍贯等;第二部分为与网络购物相关的行为、是否存在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第三部分为大学生购买行为受群体因素的影响程度。共设计36个问题,其中3个关于大学生的基本背景信息,20个围绕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13个围绕大学生购买行为是否受群体影响。

(三)问卷回收结果

会计反映了企业的财政部门的经济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果,同时,会计也掌握着企业第一手的经济情况以及企业近段时间内的投资情况。因此,会计所计算出的企业收支,不仅仅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是掌握着投资商对于企业想获取的一些信息。为了保证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会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国家需要对会计进行一些必要的干预,保证会计的活动在符合职场道德的前提下展开,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沟通以及合作。

 

表2 有效问卷的地区分布

  

地区人数地区人数江苏227河南3广西19云南3重庆11福建2浙江7贵州2甘肃7湖南2四川7北京1安徽5青海1辽宁3广东1山东3黑龙江1河北3上海1

问卷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特征

在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方面,分别以性别、地区、年级为自变量,将不同自变量下大学生存在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不同程度进行比较。整体上,从性别看,男生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总体上高于女生;从地区看,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存在地区性差异;从年级看,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存在地区性差异,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高于大一学生,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又高于大二学生。具体为: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根据Brownlee上下序贯法计算米库氯铵在行术中神经监测的甲状腺手术中不影响神经功能监测时的最大剂量(LD50),并计算出95%CI[7-8]。

1.男生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总体上高于女生

其中,在被问及是否“购买过超出我支付能力的商品”时,男生中有32.3%选择“是”,而女生只有30.5%;在回答是否“会购买我不需要的产品,同时知道我只剩下很少的钱”时,男生中有8.3%选择“经常”,而女生只有6.6%,男生中有3.1%选择“总是”,而女生只有1.4%;在回答是否“在刚得到生活费时还剩下一些钱,我不得不花掉它”时,男生中有36.5%选择“是”,而女生只有22.5%;在回答是否“习惯隐瞒自己的购物习惯”时,男生中有47.9%选择“是”,而女生中只有27.7%; 在回答是否“感到其他人如果知道我的花费习惯,他们会感到恐怖”时,男生中有40.6%选择“是”,而女生只有20.8%。从这几项可以看出,男生呈现出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高于女生。在剩余问题中,除在回答是否“因为促销而购买过不必要的商品”时女生存在59.6%,高于男生的比例43.8%外,其余问题男女生表现出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程度均相当。这一结论与曾欣虹和陈飞(2015)得出的“大学女生在网络强迫性购物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显著高于男生”的结论相反,就调查本身而言,或与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有关,曾欣虹认为其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多于男性三成,难以排除这方面原因导致性别显著差异。而本研究中女生比男生多了不止三层,男生在占少数的情况下所体现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仍高于女生,对本研究的结论可以起到加强作用。

2.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存在地区性差异

通过“问卷星”软件在网络上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309份,回收问卷309份。309位填写问卷的学生地区分布情况如下表2所示。将所有涉及到的地区根据四大经济划区为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中部地区(河南、湖南)、东部地区(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西部地区(重庆、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首先,就全部地区而言,来自东部地区的学生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东北和中部地区均较低。其中,在是否“购买过超出我支付能力的商品”的问题上,来自东部、西部地区的学生分别有30.8%、36%选择“是”,而东北和中部地区分别仅有0%、20%;在回答是否“如果我在刚得到生活费时还剩下一些钱,我不得不花掉它”时,来自东部、西部地区的学生分别有28%、26%选择“是”,而东北和中部地区均为0%。即便是江苏省内,也存在差异。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北、苏中和苏南。问卷结果显示,在回答是否“因为促销而购买过不必要的商品”时,来自苏南的学生有56.3%选择“是”,而苏北、苏中分别有55.8%、50.0%;在回答是否“会购买以前购买过的非生活必需品”时,来自苏南的学生有6.3%选择“总是”,而苏北、苏中分别仅有2.3%、0%;在回答是否存在“如果我在刚得到生活费时还剩下一些钱,我不得不花掉它”的情况时,来自苏南的学生有32.1%选择“是”,而苏北、苏中分别有29.1%、15.4%;在回答是否“感到其他人如果知道我的花费习惯,他们会感到恐怖”时,来自苏南的学生有34.8%选择“是”,而苏北、苏中分别有29.1%、23.1%。可以看出,来自三个地区的学生呈现出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由强到弱依次为:苏南、苏北、苏中。而“我购买过超出我支付能力的商品”“我有消费已超出自己本月的限额,但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的情况”两项上未表现出严格的上述关系,或与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不同有关,而消费水平的差异导致对“限额”的界定有别。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除尘器科技成果“走”遍大江南北,一款可移动式、单一除尘器让铁路施工者远离尘肺;在那个时代,煤炭设计院成为地铁设计的主力军;除此之外,还有北京电光源所与“星光影视设备集团”的合作,让中国生产的影视器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高于大一学生,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又高于大二学生。可能的原因是,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阶段,网购经验一般比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少,消费习惯也几乎保持着高中的水平,因此大一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弱是合理的。其中,在回答是否“因为促销而购买过不必要的商品”时,大三、大四学生中分别有55.8%、58.5%选择“是”,而大二中仅有39.1%;在回答是否“会购买以前购买过的非生活必需品”时,大三、大四学生中分别有9.6%、12.6%选择“经常”,而大二中仅有4.3%,同时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总是”有此行为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4.3%、3.8%、2.9%;在回答是否存在“消费已超出自己本月的限额,但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的情况时,大三、大四学生中分别有19.2%、10.6%选择“经常”,而大二中仅有17.4%,同时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总是”有此行为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0%、0%、1.9%;在回答是否存在“网购平台上的积分、赠送礼品、满减等因其提供有形的回报抵消了我购时的负罪感”的感受时,大三、大四学生中分别有50.0%、50.7%选择“是”,而大二中仅有39.1%;在回答是否“收到商品后伴有内疚感和负罪感”时,大三、大四学生中分别有15.4%、12.6%选择“是”,而大二中仅有8.7%。

(二)大学生网络购买行为的群体因素影响

大学生的购买行为受群体影响强弱程度方面的问题设置在问卷的第三部分,从群体影响消费者心理的三大主要方式出发,即分别从规范性影响、信息性影响、价值表现性影响设计问题。

1.相对于不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更易受来自群体的规范性影响

1.男生受群体影响程度总体高于女生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在定性实验中教材是向滴有少量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通过观察酚酞红色的消失说明中和反应恰好完成。这种方法虽然现象较明显,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其一是酚酞颜色细微的变化需要人的估计,接近滴定终点不能准确地显示,由于酚酞溶液有一定的变色范围,当酚酞溶液变为无色时,中和反应不一定恰好完成;其二是无法知道中和滴定实验中溶液酸碱度的动态变化,以及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溶液的pH。

大体上男生对问题的回答较为极端,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的选择中,往往出现选择“从不”“总是”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而女生对自己的购买行为评价比较保守。具体来看,在回答体现受群体影响强弱程度的问题时,男生体现出的受群体影响程度强于女生。其中,在回答是否“为了迎合周围人的期望,我容许他们的偏好来影响我自己的购买行为抉择”时,男生中有37.5%选择“是”,而女生中仅有26.3%;在回答是否“发现要背离我小时候就在使用的产品是很困难的”时,男生中有52.1%选择“是”,而女生中仅有44.1%;在回答是否“参加过需要购买用具的社团(如书法社、轮滑社等)或组织,且所购买的用具是征询团队里他人的意见或和他们”时,男生中有58.3%选择“是”,而女生中仅有49.8%;在回答是否 “感到购买或使用某种品牌可以改善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时,男生中有17.7%选择“经常”,而女生中仅有11.7%,同时男女生中“总是”有该感受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3.1%、3.3%。剩余问题中,男女生所表现出的受群体影响程度比较接近。

2.大学生的购买行为受所在群体影响的程度存在地区性差异

首先,就全部地区而言,来自东部地区的学生的购买行为受群体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东北和中部地区相当,均较小。如在回答是否“会因为社交媒体中朋友“like”或“follow”一件产品而去购买它”时,来自东部、西部地区的学生有8.4%、8.0%选择“经常”,而东北和中部地区都为0%。下面考虑江苏省内情况。在回答是否存在“发现要背离我小时候就在使用的产品是很困难的”的感受时,来自苏南的学生中有54.5%选择“是”,而苏北、苏中分别有43.0%、30.8%;在回答是否“平时会购买我家里常用的、习惯使用的产品或品牌”时,来自苏南的学生中有12.5%选择“总是”,而苏北、苏中分别仅有8.1%、7.7%;在回答是否“购买价值较高的产品(如电子产品)会从精通这方面甚至从事有关产品工作的人员那里搜集信息”时,来自苏南的学生中有15.2%选择“总是”,而苏北、苏中分别有9.3%、7.7%;在回答是否存在“我感到购买或使用某种品牌可以改善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的情况时,来自苏南的学生中有17.0%选择“总是”,而苏北、苏中分别有14.0%、0%;在回答是否有“我会觉得购买或使用某种商品的人具有我极想拥有的品质和特征”的感受时,来自苏南的学生中有4.5%选择“总是”,而苏北、苏中分别有2.3%、0%,同时来自苏南、苏北、苏中的学生选择“经常”的比例分别为20.5%、19.8%、15.4%;在回答是否存在“我会觉得购买某种商品有助于向他人显示我是怎样的人或将成为怎样的人”的感受时,来自苏南的学生中有6.3%选择“总是”,而苏北、苏中分别有2.3%、3.8%,同时来自苏南、苏北、苏中的学生选择“经常”的比例分别为16.1%、15.1%、3.8%。从这几项可以看出,来自三个不同地区的学生所受群体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苏南、苏北、苏中,且苏南同学受价值表现性影响和规范性影响中来自家庭的影响最大。

3.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受群体影响的程度存在年龄差异

同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一样,大一学生的购买行为总体上表现出的受群体三方面影响程度均最低,表现在几乎所有问题上,大一学生表现出的受群体影响均最弱,考虑到大一学生刚接触集体生活,还未被大幅度地同化,因此大一学生受群体影响弱是符合实际的。大二学生受群体的规范性影响最大,如在回答是否“为了迎合周围人的期望,我容许他们的偏好来影响我自己的购买行为抉择”时,大二学生中有47.8%选择“是”,而大一、大三、大四中分别有25.9%、36.5%、26.6%;在回答是否“发现要背离我小时候就在使用的产品是很困难的”时,大二学生中有56.5%选择“是”,而大一、大三、大四中分别有48.1%、50.0%、44.4%。大三、大四受群体影响程度相当,尤其受群体的规范性影响较大,受信息性影响和价值表现性影响都最大,如在回答是否“会觉得购买或使用某种商品的人具有我极想拥有的品质和特征”时,大三、大四中分别有25.0%、18.8%选择“经常”,而大一、大二中仅有11.1%、17.4%,此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中分别有0%、0%、5.8%、2.9%选择“总是”有该感受。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发现,大一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很多方面还保留高中的习惯,比较封闭,其购买行为不轻易受他人影响。进入大二以后,基本适应集体生活,购买行为受朋友、同学、家庭影响较大,而到了大三、大四,逐渐拥有自己的消费主张,受自我价值表现的影响最大,同时也受明星、专家的影响。

(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与群体影响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17.0进行交叉表分析,发现几乎每一个问题都符合这样的特征:面对体现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问题时,选择“是”“总是”“经常”的大学生,即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相较于不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来说,往往更容易受群体影响。反映了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与群体因素存在相关性。

结合当前我国多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来看,堤坝的渗水情况普遍存在,并且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堤坝的渗水严重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正常使用,因此,堤坝防渗加固施工就非常的重要,但是要想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必须要先了解堤坝渗水的具体原因以及类型,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进行堤坝渗水加固的施工,本文就几类具体的堤坝渗水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下面从体现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问题出发,分别观察在受规范性影响、信息性影响和价值表现性影响的大学生中同时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比例,并逐个比较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与不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两者受群体影响的强弱,进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由于交叉制表所得数据繁多,故下述只选取如下四项较有权威性的若干问题:“我存在冲动的购买行为”“我购买过超出我支付能力的商品”“如果我在刚得到生活费时还剩下一些钱,我不得不花掉它”“我感到其他人如果知道我的花费习惯,他们会感到恐怖”进行分析,对与已列举部分有类似之处的不详细写出。具体如下:

在受群体影响强弱方面,同样分别以性别、地区、年级为自变量,将不同自变量下大学生受群体影响的不同程度进行比较。从性别看,男生与女生的购买行为都表现出了受一定程度的群体影响,而男生受群体影响程度总体高于女生;从地区看,大学生的购买行为受所在群体影响的程度存在地区性差异;从年级看,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受群体影响的程度存在年龄差异。大一学生的购买行为受群体规范性影响、信息性影响、价值表现性影响均最小,大二学生受规范性影响最大,受价值表现性影响较大,大三、大四学生受信息性影响和价值表现性影响都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体现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问题中,选择“是”“经常”“总是”选项的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大学生往往更易受群体的规范性影响。其中,有过“购买过超出支付能力的商品”经历的大学生中有42.7%“为了迎合周围人的期望,我容许他们的偏好来影响我自己的购买行为抉择”,而没有该经历的大学生只有23.9%的购买行为受他人影响;有过“如果我在刚得到生活费时还剩下一些钱,我不得不花掉它”经历的大学生中有51.8%“为了迎合周围人的期望,我容许他们的偏好来影响我自己的购买行为抉择”,而没有该经历的大学生只有21.7%的购买行为受他人影响;有过“感到其他人如果知道我的花费习惯,他们会感到恐怖”感受的大学生中有52.1%“为了迎合周围人的期望,我容许他们的偏好来影响我自己的购买行为抉择”,而没有该感受的大学生只有19.7%的购买行为受他人影响。

其中,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量化赋分,主要考查职前教师在设计中是否“以问题情境、概括与归纳、探究与延伸等方式构建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反映数学知识的生成”[18];对于数据分析素养养成的赋分,主要关注职前教师是否通过合适的问题设置,强调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随机意识等素养发展.

一项关于群体因素对大学生从众消费的研究表明[27],大学生所在群体的反馈意见对大学生购物意向改变的作用十分显著,当群体给予正面反馈意见时,大学生对产品的购买意愿显著提高;反之,当群体给予负面反馈意见时,大学生对产品的购买意愿显著降低。这项研究直接证明了大学生群体消费强烈的从众性,由于网购属于购买商品的一种方式且是一种重要方式,因而可以合理推出群体因素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影响具有相当强的渗透性。现实也的确如此,大学生正处于崇尚个性、追求新鲜事物与群体认同的阶段。消费方式极易受所在群体包括朋友、舍友、同学等影响,容易形成“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26],从而产生求同消费,这种求同性自然也体现在网上消费方式上。而网购的日益普及又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水平呈上升趋势[28]

在体现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问题中,选择“是”“经常”“总是”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大学生往往更易受群体的规范性影响。其中,有过“购买过超出支付能力的商品”的大学生中有21.9%“经常”认为“专家的建议会影响我的购买行为”,而没有该经历的大学生只有16.9%“经常”有此想法;有过“如果我在刚得到生活费时还剩下一些钱,我不得不花掉它”经历的大学生中有14.5%“经常”“在微博等应用软件上关注一些网络大V,会关注他们的购物动向,同时购买的他们推荐的产品或品牌”,而没有该经历的大学生只有10.6%“经常”有此行为;有过“感到其他人如果知道我的花费习惯,他们会感到恐怖”感受的大学生中有16.7%“经常”“在微博等应用软件上关注一些网络大V,会关注他们的购物动向,同时购买他们推荐的产品或品牌”,而没有该感受的大学生只有9.4%有此行为;“经常”“存在冲动的购买行为” 的大学生中有30.4%“经常”认为“专家的建议会影响我的购买行为”,“总是”“存在冲动的购买行为” 的大学生中有50%“经常”有此想法。

3.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更易受来自群体的价值表现性影响

竖井区地质围岩级分别为IV级、V级,井口段20 m为V级围岩,井身段均为IV级围岩,均为太古界中风化花岗片麻岩呈侵入接触,岩体较破碎至较完整,埋深较大以挤压破坏为主,IV级围岩,跨度5 m~10 m无自稳能力,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小范围塌方事故的发生;跨度小于5 m可稳定数日至一个月。V级围岩无自稳能力,跨度小于5 m可稳定数日,该级别围岩主要分布在洞口段,中密至密实状,开挖后应及时做好衬砌,稳定周边围岩。

在体现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问题中,选择“是”“经常”“总是”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大学生往往更易受群体的规范性影响。其中,有过“购买过超出支付能力的商品”的大学生中有7.3%“总是”“感到购买或使用某种品牌可以改善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而没有该经历的大学生只有1.4%“总是”有此感受;有过“如果我在刚得到生活费时还剩下一些钱,我不得不花掉它”经历的大学生中有21.7%“经常”“感到购买或使用某种品牌可以改善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而没有该经历的大学生只有10.6%“经常”有此感受;有过“感到其他人如果知道我的花费习惯,他们会感到恐怖”感受的大学生中有7.3%“总是”“感到购买或使用某种品牌可以改善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而没有该经历的大学生只有1.4%“总是”有此感受;“经常”“存在冲动的购买行为” 的大学生中有17.4%“经常”认为“购买某种商品有助于向他人显示我是怎样的人或将成为怎样的人”,“总是”“存在冲动的购买行为” 的大学生中有50%“经常”有此想法。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有如下特征:性别上,男生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总体上高于女生,同时男生受群体影响程度总体高于女生;地区上,江苏省内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从强到弱依次为苏南、苏北、苏中,而江苏省内各地区大学生的购买行为都受到所在群体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也为苏南、苏北、苏中;年级上,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高于大一学生,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又高于大二学生,同时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购买行为受群体影响也高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受规范性影响最大,受价值表现性影响较大,大三、大四学生受信息性影响和价值表现性影响都较大。究其原因而言,相比于不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的购买行为更易受群体的影响,说明群体因素是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络强迫性购买不仅仅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所在家庭、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认为:

(一)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最为直接的方法是从大学生本体出发,提高购买自制力,从而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大学生可培养科学健康的业余爱好丰富大学生活,进而减少对网购的关注度,避免沉溺其中。此外,大学生可通过制定远期近期学习和生活目标,并按部就班地严格执行以提升自制力,自制力的提升可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从而真正缓解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

任务三高阶无极继电器虽然是本次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但在解决方案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原则进行。教师讲解测试内容和注意事项,学生根据已给资源设计电路,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无极继电器特性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播放优秀老师讲解测试要点视频,学生根据测试要点完成组间互评。

(二)家庭应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

从上述问卷分析可知,家庭作为群体的突出表现之一,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灌输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家长在日常花销上宜适度给付,并传授子女一些实用的消费经验和理财技巧。

(三)在大学生群体中营造理性消费的氛围

由上述可知,群体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具有重要的影响,故可以从整个大环境着手。学校应做好大学生心理预防和疏导工作,在学生群体间宣传理性消费,杜绝不良价值观在群体间的传播。

(四)严格管控网购平台营销模式

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平台商家的管控,避免通过促销刻意营造抢购狂潮导致网购市场的失衡,应敦促商家遵循规则,将商品质量放在首位,诚信合法经营,营造良好有序的购物环境。

[ ]

[1]张晓娜.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7-08-08(001).

[2]Faber R.J.,O’Guinn T.C.A Clinical Screener for Compulsive Buying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2,19(3):459-469.

[3]Black, D.W.A review of 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J]. World Psychiatry,2007(6):14-18.

[4]Koran, L.M., Faber, R.J., Aboujaoude, E., Large, M.D., Serpe, R.T.Estimated prevalence of co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in the United State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6:1806-1812.

[5]David Duroy.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nd Addictive Medicine, Bichat-Claude Bernard Hospital[M]. Paris: AP-HP,2014:1827-1830.

[6]Lejoyeux, M., Mathieu, K., Embouazza, H., Huet, F., &Lequen, V. Prevalence of compulsive buying among customers of a Parisian general store[J].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2007,48(1), 42-46.

[7]Mueller, A., Mitchell, J. E., Peterson, L. A., Faber, R. J., Steffen, K. J., Crosby, R. D., et al. Depression, materialism, and excessive Internet use in relation to compulsive buying. Comprehensive [J] .Psychiatry, 2011,52(4), 420-424.

[8]LaRose R. On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commerce: A socio-cognitive exploration unregulated on-line buying [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01,6(3).

[9]R.J. Faber, G.A. Christenson, M. De Zwaan, J. Mitchell. Two forms of compulsive consumption: comorbidity of compulsive buying and binge eating. [J]. Consum. Res., 1995,22 (3):296-304.

[10]W. Chang, L. Lu, H. Su, T.A. Lin, K. Chang. Mediating effect of buying motives between physical vanity and online compulsive buying[J].Afr. J. Bus. Manag.,2011,5 (8):3289-3296.

[11]T. Johnson, J. Attmann. Compulsive buying in a product specific context: clothing. [J]. Fash. Mark. Manag., 2009,13 (3):394-405.

[12]H. Cherrier, T. Ponnor. A study of hoarding behavior and attachment to material possessions. Qual[J]. Mark. Res., 2010,13 (1):8-23.

[13]K.M. Palan, P.C. Morrow, A. Trapp, V. Blackburn. Co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redit card misuse. [J]. Mark. Theory Pract., 2011,19 (1):81-96.

[14]曾欣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大五人格、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15]Chih-Chien Wang, Hui-Wen Yang. Passion and dependency in online shopping activities[J].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2007, 10(2):296-298.

[16]Chih-Chien Wang, Hui-Wen Yang. Passion for Online Shopping: the Influence ofPersonality and Compulsive Buying[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08,36(5):693-706.

[17]贺和平.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研究脉络梳理及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21-28.

[18]王凯,陶云,陈睿,马谐,王晓曦.社会认知内容两维度的双视角模型介评[J].心理来源,2016,9(1):31-38.

[19]Sherif, M. A study of some social factors in perception[J]. Arch. Psychol., 1935(187).

[20]任寿根. 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对经济波动的一种新解释[J].经济研究,2002(1):64-71,96.

[21]李铮. 从众心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0(10):25-26.

[22]Boush D,Kim C,Kahle L,et al.Cynicism and conformity as correlates of trust in Product information sources[J].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1993,15(2).

[23]Lascu,N.D,Zinkhan G.Consumer Conformity:Review and Application for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Marketing,1999,7(3).

[24]Dell’Osso, B., Altamura, A.C., Allen, A., Marazziti, D., Hollander, E., Epidemio- logic and clinical updates on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 a critical review[J]. 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2006:464-475.

[25]张世琴.大学生消费决策的独特性与从众性[D].杭州:浙江大学,2013.

[26]张婧.大学生网络购物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商贸,2012(36):85-86.

[27]董继华,楼婧.群体因素对大学生从众消费行为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115-116.

[28]石庆新,傅安洲.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6(2):12-17.

[29]曾欣虹,陈飞.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调查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1):66-73.

 
罗栋梁,金昭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