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尼采对传统道德观的批判与超越

更新时间:2009-03-28

道德是一种偏见

尼采认为,道德是一种偏见。“偏见”一词在中文中的解释是“偏于一方的见解;成见”。而成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意思:一是“形成的个人见解,定见”,二是“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多指不好的看法)”。与此相对,《英汉双解词典》中,偏见的英文解释是:“偏见(prejudice)——opinion, or dislike of sb/sth, that is not founded on experience or reason.”将其翻译成中文就是:偏见是意见,或者是对于某人或某件事情的喜欢或不喜欢,而这种判断不是以经验或推理为基础的。显然,无论是中文解释还是英文解释,我们都可以看出:偏见是基于人内心情感的善恶,是主观意志的表达,是一种意见而非真理。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尼采有理由认为:道德不是真理,从而也就不是必然的东西。事实上,尼采之所以反对对人们进行道德评价,原因就在于他一贯认为,道德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要想全面深入地理解尼采“道德是一种偏见”的论断,我们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尼采对道德谱系学家偏见的分析。

对道德谱系学家道德起源的批判

道德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空泛的范畴。也就是说,空泛地谈论“道德”一词对于切近具体问题毫无意义。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具体分析道德下辖的善、恶、好、坏、正义、惩罚、良心、责任等具体的范畴。在《道德的谱系》一书中,尼采在第一章《“善与恶”“好与坏”》中,通过分析善恶、好坏两对范畴,对道德偏见的起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尼采看来,“在大地上找不到比善、恶更大的势力了”[1]66,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道德史学家们撰写的道德谱系“从一开始着手调查‘好’的观念和判断的起源时就立刻暴露了其拙劣”[2]11。道德史学家们最初对“好”的观念的界定是和“有益”“不自私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认为不自私的行为本身就是好的,就是道德的。这与尼采的道德观是相冲突的(下文将单独论述尼采的道德观),因此尼采直言不讳的说,对于道德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应当受到羞辱,这种尊严应当被贬值,并明确表达出对这种行为的鄙夷之情。尼采认为“好”的判断就是对所谓道德行为的遵循,在与世俗道德行为低下、卑贱、平庸、粗俗相对立中,产生了“坏”。尼采通过词源学的考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真实”一词被彻底地包含在“贵族的”词义里面;“庶民”则强调了懦弱义,“malus”原意为“深肤色”,后指“黑头皮的人”,逐渐发展为“粗俗人”的意思;而原意为黄头发意思的“fin”后用来标志贵族,后又有了“好”“高贵”“纯洁”的意思。这种词源学的佐证可以看做是对道德历史演进中的呼应,是一种思想史根据。当然,这仅仅是尼采的一家之言。

尼采认为“善”与“恶”“好”与“坏”这种对立的价值与功利、实惠、善性并无干系,这是尼采对道德起源的一种解析。尼采还考究了“好”的起源。尼采认为传统道德是弱者的价值观念,是弱者为了免受强者的侵犯,并伺机改变地位以欺凌强者而蓄意制造出来的“诡计”。传统道德是“一种神秘的毁灭本能、衰弱原则、贬值原则、诽谤原则、终结的开始。”[3]124因此,尼采以犀利的言词讽刺这种道德偏见所造成的强者本能的受压抑,而弱者却受到保护。传统道德观似乎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居功至伟,实则是对社会,尤其是对强者的伤害、限制、束缚与钳制,使强者高贵的本性受压抑,蓬勃的生命力萎缩,生命的病态成为常态,社会也就因此而停滞不前。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以“传统道德”的名义。

(3)插销验算。沉箱出运采用直径为125mm,长度为1m的Q345B圆钢作为牵引和溜尾插销,插销强度验算如下: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直径125mm的Q345B圆钢,其抗剪强度设计值为140N/mm²,Ф125mm截面积=3.14×62.5²=12266mm²,最大抗剪强度=140×12266×=171t,单边钢丝绳牵引力=0.03×4000/2=60t(0.03为摩擦系数,4000为沉箱最大重量),插销抗剪强度171t>单边牵引力60t,插销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肠体成品表面红色有光泽,肠体表面干燥饱满,成型性好,切片坚实,组织紧密细致有弹性,黑米分布均匀,口感细腻,有肉香味和米香味,嚼劲适中,咸味适中,特有滋味,鲜香可口,无异味。

“因为我觉得我还没完全准备好。而且,MS考试今年刚好改革,并不是考不上明年你可以继续考。而是,如果去考,一旦三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没有过40%的话,你就需要等三年再进行报名,这就意味着,如果第一次考试分数不高的话,很可能你就要再等三年。”

因此尼采毫不客气地把矛头全部指向传统道德。所以道德不是真理,只不过是一种偏见而已,尤其是一种弱者的偏见,是一群弱者的功利目的设定。尼采通过对道德起源的批判,得出石破天惊、与众不同的论断,传统道德决不是至善而是至恶。

尼采道德观的哲学基础考究

道德哲学家之所以提出自以为是的“道德观”决非纯洁而是虚伪。因为道德不符合现实的需要,也不存在客观的道德行为,有的只是人对行为的道德评价,是一种意见而已。道德不过是一种情绪语言,反映的是一种生理现实。这涉及到尼采对道德的评价问题。尼采在对道德谱系学家的道德起源的分析中,那些道德谱系学家们认为不自私的行为本身是好的,就是道德的,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尼采认为行为本身无所谓善恶。所谓的道德评价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意见、偏见而已。因此对一种行为的道德评价与个人的感受性相关联,那么这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志、情感色彩。人们会质疑,真的有道德价值吗?有普遍的道德和人类价值吗?对人们的行为本身的评价与个人感受性相关联时有普遍性吗?尼采称那发生了生理障碍的生命为了维护其生存而进行殊死搏斗而采取的伤害性举动,就是病态之表现。他希望用强有力的道德来代替消极道德,道德不是令强者屈服的东西,应使人成为高尚的人。但是现实的状况使尼采深感绝望,只能对道德进行釜底抽薪式的颠覆。

(一)公开倡导利己主义,极力攻击利他主义

尼采强烈谴责基督教精神,指出基督教源于怨恨心理,并大胆地提出了“上帝死了”的口号。因此基督教也不过是弱者对强者的道德感化,因无力发泄复仇的本能所以去爱你的敌人吧。而且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扼杀人的活生生的本能,这些都是尼采所极力批判与反对的。在传统道德中,正义、善、同情、爱、怜悯、忍让、仁慈等价值观念,是理性主义者和温情主义者制造出来的。它们对人的生命强健、人类的进步完全是起消极作用的,相当有害。德性、义务、自在之善更完全是痴人说梦,只表明生命的没落,最后一息生气的消失。因此,尼采认为为了保证西方人的思想健康发展,就要批判以往一切建立在基督教精神和理性主义之上的价值观念,重新评估一切价值。尼采明确地提出了评估的新标准,那就是是否有利于个体的强健、发展和人类进步。

(二)道德是人类的幻想

仅仅从尼采对道德起源的分析方面来认识尼采“道德是一种偏见”的论断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全面深刻的认识,就必须进一步考察尼采道德观的哲学基础。而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尼采的道德观,就会发现,其道德观与哲学基础是一脉相承的。在《论道德的谱系》一书的前言中,尼采告诫道德起源学家要戒备英国式的“蓝色假设”,认为百倍重要的是“灰色”。尼采所指斥的蓝色代表的是一种浅薄的功利主义、情感主义。他所强调的“灰色”即是回到本原,回到现实,所有的道德价值都有其生物学的根源。

(三)全面否定、系统批判基督教和传统道德,主张重新评估一切价值

“一个利他主义者就等于剥夺人类最伟大性格,那就等于阉割人类而把它变成一个可怜的东西。”[3]111尼采强调权力意志的发挥,剥削、掠夺、征服、践踏异己、欺诈、阴谋等是生命的要求,完全正常、正当、无可指摘、无可非议。相反,如果不提倡暴力与相互践踏,就会使生命力枯竭、社会腐化、人类衰颓。这一思想是尼采权力意志哲学的体现。尼采的权力意志概念是在改造叔本华生存意志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在叔本华那里,生存意志的本质是求生存。除此之外,它没有任何目的。因此叔本华哲学走向了悲观主义及同情伦理学。叔本华认为所有人的生存都是痛苦不堪的,都需要被拯救。高尚的人要达到本质领域就要做有利于他人的行为。爱他人即同情他人。尼采恰恰与之相反,他认为单纯求生存的意志并不存在,意志的本质不在于求生存而在于追求权力、追求优势、追求强大、追求超越自身。“权力意志就是自我提高和自我强化,权力意志是不竭的创造性的生命意志,是往较高较远较复杂去的冲动”[4]628。因此,权力意志表现为:生命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要求努力奋斗,要求勇敢地承担这一过程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并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和接受由此带来的一切痛苦和牺牲。因此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实都根源于强力意志。社会领域中权力意志的发挥都集中体现为“抗强欺弱”。

尼采的道德观及哲学思想对道德判断提供了明确的要求,我们看到这些要求无疑也是与其道德观、哲学思想是相呼应的。第一,尼采认为不能对别人进行道德评价。反对道德的普遍性,强调个体性原则,这是一种伟大的理论尝试;第二,尼采强调原始、自然、本然的纯洁性,主张人必须消灭道德以解放生命,回归自然;第三,尼采强调生命的创造性。他认为创造性是人之所以存在的真正价值。创造性就是评价。重估一切价值才是对个体性的信仰,对生命、自由的挚爱;第四,强调人生的自由状态。尼采认为在不同的境遇下,人始终处于无限的矛盾状态中,但人的自我创造可以有所超越,并认为只有超人可以摆脱这种状况。于是引出了其道德哲学的最终价值指向——超人哲学。

尼采道德哲学的价值指向——超人哲学

“道德的起源只不过是通向一个目标的许多手段之一,对我来说,问题在于道德的价值。”[2]5尼采道德的价值,也就是说其哲学的最终归宿就是尼采以权力意志概念为基础塑造出的超越传统道德的“超人”学说。他认为,自苏格拉底以来,特别是自基督教产生和传播以来,西方文化和历史日趋衰颓,尤其是近代已到了崩溃的边缘。美与力的结合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所激发的生命活力遭到了理性主义温情脉脉的残酷扼杀。自文艺复兴以来,人们推崇理性,倡导科学知识,但人的自然本能被忽视,人的价值被贬低。尤其到了尼采生活的时代,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条件下,人的自由被剥夺,人的本性受到压抑,蓬勃的生命力萎缩。因此由于工人的“非人格化”,由于错误的“分工”经济,生命便成为病态的了,活生生的人不见了。蓬勃的生命力萎缩,社会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尼采强烈呼吁生命本能的真正彰显——“超人”的到来。尼采提倡不平等,认为“超人”就是具有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拥有强大的权力意志,富有创造精神,不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为所欲为,具有狂风暴雨般的威慑力量,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可以毫无愧疚地牺牲别人,而那些“现代人”“善良人”只不过是一群“虫人”——生命力萎缩,缺乏个性,权力意志微弱,毫无创造精神,不求进取等等。尼采把挽救历史灭亡,创造新世界的希望寄托在超人的出现上。

最后需要指明的是,尼采的反传统道德观有其时代背景、个人成长方面的具体成因,对于反思传统道德的局限性,建构新型道德观提供了某些有益的思考。其哲学是矛盾的产物,他的思想也充满了矛盾,但其对道德观的解析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哲学资源,是天才桀骜不驯的神来之思——“哲学家并不是生下来相爱的,雄鹰绝不结队飞翔,这种是应当让燕雀去做,——高飞远翥,张牙舞爪,才是伟大天才的本色。”[5]18

[ ]

[1]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2]尼采.论道德的谱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尼采.瞧这个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

[4]尼采.权力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5]洪谦.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王晓丽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