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逐步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吸引力,农村更加安居乐业。

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特别是统筹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以来,我省广大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农业经济增长依然缓慢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我省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农业农村和农民,只有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托和重要保障,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弱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因此,必须从补短板、强弱项发展上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真正摆上优先发展位置,采取超常规实现路径和振兴措施,寻求跨越式和突破式发展,引导农村经济全面转型升级。

第二,影响研究与本质研究在时间上并行,在内容上交叉。一方面,考察明治文学创作、明治文学批评对中国作家写作与学者研究的影响。如对鲁迅、王国维的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向远、潘世圣、李冬木、祁晓明等学者的论文。[36-43]值得一提并难能可贵的是,李冬木发文指出鲁迅《狂人日记》“食人意象”对日本的借鉴和模仿不久,便有李有智、王彬彬、祁晓明、周南、张志彪等学者[44-47]接连发文各抒已见参与论争,显示了我国学者认真求实的学风和对中华学术的主人翁责任感。

()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战略部署

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及分两步走的战略,要求补短板和强弱项,而农业农村发展是广东省目前最大的短板和弱项,必须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发展,把农业农村发展放在优先位置,采取超常规发展策略,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向农业农村发展倾斜的力度,加速各种资源与要素向农村聚集,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先导,在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和弱项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希望所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虽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低,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事实不会改变。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制度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没,高二,不准备要她高考了,先来这边读一年预科。国内高考压力太大了,我不想要我女儿吃这个苦,再说啊……”她顿了下,“国内太不公平,生活压力太大了。还是留在澳洲好。”

广东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同时也是全国城乡区域差距较大的省份之一,富裕发达与贫穷落后的发展格局同时并存,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发展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为突出。只有实施超常规的乡村振兴战略,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深化认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上想新办法,不断创新思路,寻求突破,在资源保障和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服务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优先安排,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区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实现途径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第一,抓好源头管控,严守耕地和生态红线,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农村生态补偿力度,研究制定广东生态创建奖励及考核办法,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建设美丽乡村、幸福村居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河涌整治以及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农村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遵循农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使广大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致力于打造和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好人居环境。

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与建议

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分两步走的要求,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无法落到实处,也会严重拖现代化发展的后腿。因此,必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补齐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短板,着力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和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加注重农产品供给,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生产环节建立一支贴近农民、深入田间地头,能够连接销售市场的镇街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队伍,强化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高压严打态势。二是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分门别类制定广东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生产操作规程标准,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样板示范。三是深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把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作为引领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实现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再向“品牌经济”的跃升。

(二)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增收来源和渠道,过上衣食无忧、生活便利、经济宽裕的美好生活。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更加注重培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继续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好地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加大力度培养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奔康。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三)建设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

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增强农村发展强大动能,实现路径还是要依靠深化改革。十八大以来,广东省陆续制定实施了多项深化农村改革的规范性文件,做出了一些具有战略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农村改革的基本骨架搭建起来,但还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确保按计划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继续深化财政补贴政策改革,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四)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广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和引导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加快向农业农村流动和配置,保持农村农业发展的旺盛活力。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广东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水平,逐步改变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发展弊端,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五)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广东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阶段性供过于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问题出在供给侧。因此,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深化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推动多元购销主体入市,有效促进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二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激活土地要素,顺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时代要求,加快农业农村要素聚集、资源聚集、产业聚集,开启广东现代农业加速器。三是激活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主体,农业农村发展还得靠人,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动农业农村快速发展。

元代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便是青花瓷,青花纹饰的表现形式各异,纹饰内容多样,成品图案丰满。从画面图案中的笔法,构图,神韵,都极具国画的特点。

(六)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广东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一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强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农村旅游休闲产品。二是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树立大农业观念,加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互动发展,既要“种得好”,还要“销得好”,更要“融得好”,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产业链均衡发展,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三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农业高端要素,打造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不同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样板。

(七)培育乡风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大力弘扬和传承农村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村文明水平。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培育新型村民,建设文明乡风,促进全省城乡共享发展。把移风易俗理念贯穿、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积极构建农村人文景观体系,加强乡村文明各项载体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使农村生态环境之美与人文风尚之美相得益彰,让移风易俗见成效,让文明乡风吹遍南粤大地。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五四个性解放的洗礼,以曾树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女性在觉醒之后虽然面临着黑暗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生境遇,但觉醒后的新女性依然根据自己的本性做着自己的选择,进行着艰难的蜕变与成长。

(八)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不断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路创新,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一支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乡村能人、乡贤、退伍转业军人、大学生村干部等各类人才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挖掘人才、积蓄人才、延揽人才。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弘扬社会正气,惩治违法行为。加强村务公开,不断完善农村“三资”平台建设和管理,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突出整治各类治安问题,建设平安乡村。引导农民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孕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风气,推动乡村治理走上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第二,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增强政府指导服务,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培育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龙头企业资本市场,采取划转国有股产权、注入财政资金、引入社会资金等方法,组建农业投资公司,为加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贡献表彰活动,调动各方力量,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陈运.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成都村镇规划体系建设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7(6):9-11.

[2] 姜德波,彭程.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成因及治理——“乡村振兴战略”事实视角的分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1):16-23.

[3] 管洪彦,孔祥智.“三权分置”中的承包权边界与立法表达[J].改革,2017(12):68-79.

[4] 王思博.现阶段中国乡村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振兴建议——2017-2018年度中国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调研思考[J].西部论坛,2018(1):1-9.

[5] 吴晓萍.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与城乡协调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6):54-59.

[6] 唐安来,翁贞林,吴登飞,等.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江西的分析[J].农村经济管理学报,2017.16(6):803-808.

 
佟宇竞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