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时间:2009-03-28

高校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休闲的“家居”地方,也是开展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素养的主要场所,更是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1]在学校后勤改革社会化的环境下,现在学生公寓的变革和发展已超越学生宿舍的传统概念,由此引发对学生公寓管理中的思政工作新模式新机制的探索,特别是对高校辅导员怎样进行专业化思政工作提出新挑战。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几年来,仙女湖区全部7个乡镇54个村委,都留下了她和同事们的足迹,村民和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亲人”!

一、基于学生公寓社区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一)高校学生公寓从标准化到社区化

1.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

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出的。2001年2月1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提出以“社会化方式”筹建学生公寓,以约三年时间,争取实现“421”目标(本科生4人间,硕士生2人间,博士生1人间)。该意见对公寓建设的主要原则、标准和形式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并颁布相应的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评估标准,各高校对照该标准来建设和管理学生公寓。

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的管理由物业管理和学生管理两部分组成,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一般由后勤实体负责,而学生管理则由学工部门承担。后勤实体进行物业管理时,仅仅把学生当作管理的客体,注重的是对物业管理的一整套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学生公寓管理的专业人员偏少,大部分物业管理人员属于外聘,没有编制。后勤实体招聘物业管理人员时,对学历要求不高,囿于自身的文化素质,这些物业管理人员能严格执行学生公寓物业管理的各项规定,却很少能满足学生物业以外其它需求,诸如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在学年制体系下的院系学生管理人员已形成固有的思政工作模式,但面对完全学分制实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囿于路径依赖,已有的思政模式很显然不适应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利用网络载体,建设虚拟社区。专有名词虚拟社区来源于美国人霍华德.莱因戈德于1993年出版的同名著作,在这部书中描叙了他用当时人们使用的聊天室和邮件列表等信息技术在旧金山WELL社区的记录[5],现今,虚拟社区泛指以互联网为载体,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进行交往的社会群体。青年大学生因其年龄阶段的特点,易于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在社交网站上,他们写博客,发微博,发微信,拍短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美图上晒自己的照片和视频,谈自己的人生感悟,他们网上交友,线下聚会,这些都成为青年大学生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学校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建设自己的网上论坛、群和公众号,管理服务引导学生。

中发[2004]16号文定位辅导员的角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教育部于2006年7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的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辅导员的根本角色定位。大学生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大学生走到哪里,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跟到哪里。学生社区是学生集中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辅导员进学生社区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前提,“选派优秀的干部和政治辅导员与学生同住,负责学生管理,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通过辅导员进社区,和学生同住、同吃、同生活,了解学生在社区公寓内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本着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工作。

2.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新视角

3.1.2 卸料 粘土心墙汽车卸料采用进占法,在已压实的土料面上严禁车辆行走,车辆穿越已压实心墙时应铺垫50 cm土料及钢板,要经常更换位置,不同填筑层路口段应交错布置,对路口段超压的土体应予以处理。

高校未扩招以前,大家深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指令性思维影响,习惯性地把高校看做一个教育单位,学校里面的组织建构形式都是单位化的,条块分割比较细,如部门院系较细,学科专业划分较细,教学管理用专业教学班,党团教育用支部的形式。那时高校还是象牙塔,学校的功能比较单纯,主要就是教育教学科研,而学校里的学生基本上还是保持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学校对于学生公寓管理,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日常运行都比较单一。

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运用,社会的各种边界在不断融合,甚至产生跨界思维。大学和社会不断的跨界融合,大学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大学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科研,大学再也不是一座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而是一个拆除了围墙的社会区域。学生在这个区域中,以生活内涵为中心,学会关心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再受于班级这种单一的交往模式,也不再只受于单纯的学习生活。他们在校园这个特定区域中,有着自己个性和意愿兴趣的多样化选择,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群组织:有共同政治信仰的党团组织,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社团,有全面学分制条件下的选课形成的教学班级,还有诸如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社交群体等。这些现象越来越显示大学校园已经具有社区的明显特征。那么对学生公寓管理的不妨转换一下视角,把高校学生宿舍区看成是一个社区,运用学生公寓社区化思维思考学生公寓管理,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校学生社区含义及特征

1.高校学生社区含义

社区的概念是一个多学科、多角度的宽泛性综合性概念,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解释。“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2]356《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如此定义社区。现今学界定义社区概念达140条之多,要数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罗伯特·E·帕克对社区的定义最为典型:“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它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第二,这些人口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是;第三,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3]3从以上对社区定义的典型概念中,可见地理因素、经济利益和社会交往是其核心。

社区存在不同层次和内容,它大小不一,没有统一的规格和相同的模式。高校学生社区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新事物。它的前身是学生公寓,上世纪90年代之前,大家认为高校的学生公寓仅仅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住宿的简单地方和休息场所。直至90年代以后,行政教学区与居住生活区相分离,学生集中生活在一个服务设施相对齐全的区域,这样非严格意义上的学生社区便应运而生,社区的概念引进高校并逐渐被师生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社区,是伴随着高教园区、高校扩招、学分制以及后勤社会化等改革而出现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

“高校学生社区是指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学生餐厅、学生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周围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生活、自学、群体活动的特定区域。”[4]2学生社区是大学生休息娱乐生活运动的场所,也是开展第二课堂实践的地方,更是学生创新发展成长成才的平台。

三是高校学生社区交往关系的虚实性。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高校校园网络建设运用日趋成熟和发展。青年大学生因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互联网的运用走在社会的前面,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和应用、高校在线慕课的流行及人人持有的手机等移动终端,大学生逐渐形成对网络的依赖性,形成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社会交往的虚拟社区,并与现实社会产生互动。这是高校学生社区一个显著的特征,体现知识青年的数字化特点。

2.高校学生社区特征

高校学生社区作为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背景下一种特殊的社区形式,与普通社区相比,既有社区的一般共性,又有学生社区自己的特殊性。学生社区具有一般社区的共性:一是地域因素,以学生宿舍区域为中心的大学校园;二是物质因素,区域内有服务于学生群体的各种各样的生活设施,诸如超市、食堂、网络、快递、银行等;三是社会因素,大学生群体为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有相似人生经历,有共同价值观。

二是依托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及其配套服务措施,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大学社团活动,创建多功能型活动室,如无人机工作室、陶艺工作室、非遗工作室等,定期开展实践活动,既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所学和所用相结合,又兼顾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公益意识,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或者青年志愿者服务团,结合专业实践,广泛开展“三下乡”“进社区”等校内外便民服务活动。还可在学生社区开设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指导。

一是高校学生社区主体是大学生。一般普通社区内的主体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构成,有小孩、老人、中年人。而高校学生社区的主体是由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庭独自生活的青年群体组成,他们年轻,充满朝气,富有理想;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求知欲强,积极要求上进,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一直接受相同的教育,价值观较一致。正因为社区主体是大学生,他们有相同的爱好、志趣、活动,以社区为平台产生交往关系,形成富有特色的活力校园文化。

二是高校学生社区群体易于流动性。学生社区虽然在一定地域的群体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规模,大学生一般在社区生活3至4年,每年毕业季时有老生毕业退出社区,9月份新生入学加入社区,有着较为明显的流动性。所以高校每年将毕业生文明离校和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是传承和培育社区文化的关键时间节点。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车辆驾驶技能竞赛”拉开了天业热电产业2018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帷幕。在比赛现场,层层选拔出来的26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展示当代“工匠风采”。

二、学生公寓社区化模式构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构建温馨舒适社区,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一是搭建学习平台,营造优良学风。一般在学生社区的每一栋公寓楼内有一个多功能活动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咨询、学习、交流、活动的场所。授课老师和专家学者定期来此为学生提供学业和职业生涯等讲座辅导,这样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助于亲其师,信其道。在这个多功能活动室里,可以开展社区心理咨询、读书看报、考研自习、社团活动;也可以开展帮扶助困、就业指导、竞赛辅导等活动。这样学生不出社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从提出到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到巨大保障和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也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特别是不适应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局面。因为各高校在建设标准化公寓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硬件建设,当然对照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评估标准,硬件建设容易达标,而软件建设不能一就而蹴,导致利用学生公寓这个平台发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够,学生公寓的德育功能没能充分发挥。

4.1.2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实施经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评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或者企业自行建立的、在行业内普遍认同的先进管理体系,并能够保持良好运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GB/T 27306、DB31 2015、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六T 实务”等。

(二)建设学习型社区,培育优良向上学风

一是不断完善学生社区基础设施,大力营造家庭氛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逐年升高,高校学生社区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学生公寓和一般家居设施相差不大。现在学生公寓一般都安装有空调、热水器、洗衣机、饮水机、无线网,给大学生以家的温馨舒适感觉,特别是对于大一新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各公寓各宿舍安装门禁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安防系统的信息集成智能化,以信息化、智能化和高科技打造社区之家的安全感。建设数字化学生社区,打造学生社区网站,为学生提供专业化、职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资助帮扶、答疑解惑等。拓展数字社区的一系列功能,让学生在宿舍里就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如线上查询缴纳电费、水费、学杂费,线上报修,反映社区管理意见。所有这些硬件和软件设施更好地服务学生,在服务管理过程中无形地让学生产生家的感觉,不知不觉地起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果。

二是推进党建团建进社区,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为持续不断优化学风提供精神动力。党员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学生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基层单位,推进学生党支部团支部进学生社区、进学生公寓,把党团建设和学风建设协调交融起来。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党建团建活动,扩大党团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强化组织育人,凝心聚力,为学生社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提供组织保证,形成优良学风。社区的每栋公寓楼的多功能活动室设立学生支部活动室和党员工作站,学生党员挂牌上岗,引领学生向学生党员看齐,真正实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一是开展社区文化精品活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心身和谐。宿舍是我家,温暖靠大家,宿舍是社区的最基本单元,宿舍安则学校安,为营造温馨舒适的宿舍之家,展现团结友爱活力精神,学校一般都开展寝室文化节活动,通过寝室设计装饰大赛、宿舍成员文艺展示、卫生检查,评比文明寝室;依托社区平台,打造各种各样的特色文化节,如心理健康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等系列精品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活动之中,丰富了大学生文化生活,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高校学生社区还有自己的特征:

三、基于学生公寓社区化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路径

(一)辅导员进学生社区,提供“专业化+”服务

裂隙扩展方向上发散程度存在的差异在于,水平地应力比不同时煤体破坏类型不同。声发射结果(图5)表明:应力比为1.1的模型中,代表煤体产生拉伸破坏的红色区域占比最大,拉伸破坏使得煤体中主要形成张型裂纹,导致裂隙扩展方向发散不集中;随着水平应力比增大,煤体破坏类型由拉伸破坏逐渐转向压剪破坏,在应力比为1.8的模型中,白色、黑色能量圈占据主导,煤体中新裂隙形成释放能量最大。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校辅导员具有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的职业功能,引领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所谓专业化,正如1994年英国社会学者弗雷德逊(Freidson)指出“专业化是一个有组织的职业为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对社会的福利,通过学习专门精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特定职业的排它性权利、制定职业标准并培训、评估、如何实施的过程。”[6]16-17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专业化是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根本保障。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辅导员职业化的核心是专业化,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高校辅导员进公寓进社区的核心就是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学习掌握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做好育人这个主业。

2.“产业结构优、发展后劲强”。公司在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上虽然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但距公司科学发展的实际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对标分析国际一流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模式,打造“长板”补上“短板”,率先在仪器工具、化工产品研发制造上提速提质,抓紧建立完善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结构合理、满足市场的产业体系。

辅导员这种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不仅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做好大量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因此,辅导员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和实务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基本知识。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进学生社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专业化+思维,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服务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讲道理和办实事结合起来,解决学生实实在在的问题。加强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这种以语篇隐喻为理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篇章阅读中对于元信息的隐喻性表达活动,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理解英语篇章的衔接技巧,整体把握文章含义,并对学生英语的篇章写作表达具有启示作用。

(二)辅导员进学生社区,开展“党建+”活动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推进学生党支部进社区,实现组织育人作用。2006年7月教育部24号令规定了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党支部建设,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职责,高校一般要求辅导员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或院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在学生社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以党建为抓手,采取“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模式,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点打造“党建+”优良学风、文明寝室、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工作板块。以党建带动社区学生各方面成长成才,真正体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带头模范作用。

此外由于测量仪器的迅速发展,光学经纬仪测绘地形图的方法已基本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全站仪数字测图、RTK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测图等。因此,经纬仪测图简单介绍即可,不必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去实践。笔者在“测量基础”课程综合实践中,利用全站仪测绘1∶500的地形图,具体过程如下:

辅导员要以“党建+”为理念,在社区把党建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去。辅导员在学生社区里以学生支部活动室或学生党员工作站为平台,定期开展党员例会,举行主题活动,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培养党的宗旨意识,提升党员修养;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培育,文明寝室创建,结对子帮扶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就业教育,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健康向上的党建+活动,营造整个学生社区积极进取的氛围;在社区的每栋学生公寓楼里,成立学生社区党员服务队,设立学生党员服务岗,创建党员示范寝室。学生党员照片上墙,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学生党员的传、帮、带,形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学生学习、科研实验、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岗位中,创立党员示范岗,既树立了典型,以点带面,又接受广大学生群众监督,接受教育。通过这些丰富有效的党建+活动,不断提高了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育人水平。

(三)辅导员进学生社区,做好“互联网+”工作

辅导员进学生社区,要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运用“互联网+”思维,丰富思政工作形式和内容。信息时代,人类社会正进入青年人向老年人传递信息的反哺时代,如全球各国存在子女教育父母上网的一种“反哺现象”。青年大学生因其年龄阶段、个性特征、所处环境决定了他们往往是信息技术的弄潮儿,往往首先尝试信息方面的新技术。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要先于学生掌握运用刚出现的信息方面的新技术,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工作起来富于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

辅导员进学生社区,要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识,运用 “互联网+”,构建网络教育新平台,拓展思政工作新途径。首先要及时熟悉社区大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新趋势,要学会能够熟练运用qq、微博和微信及其群和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触网,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发现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群体性的问题,随时掌握舆情动态,及时研判网络舆情,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要学习掌握互联网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好网络语言。大学生对网络语言天然地具有接受力,某一网络语言一旦流行起来,大学生马上就会用,辅导员碰到学生思想上有问题时,不妨运用互联网语言,和学生沟通起来,就没有障隘,因网络语言的亲和力往往能起到事倍功过的作用。最后要运用互联网平台为社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创业、勤工助学、心理咨询等“互联网+”服务,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化的个性化的服务。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完全学分制和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公寓)社区的育人功能越来越重要,思政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学生(公寓)社区这个平台,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创新方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写好立德树人的大文章。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教 发 〔2002〕6 号)[EB/OL].[2017-05-28].http://www.moe.gov.cn/s78/A03/ghs_left/moe_638/s3013/201207/t20120706_138925.html.

[2] 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3] 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4] 乜慧英,孟德洋.高校学生社区(公寓)文化建设研究[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

[5] Rheingold Howard.Virtual Community:Finding Connection in a Computerized World[M].London:Vintage,1993.

[6] Eliot Freidson.Professionalism reborn :theory,prophecy,and policy[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4.

[7]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7-03-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易明芳,吴兆云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