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和谐社会视域下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我国全面建构和谐社会的背景和视域之下,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原则和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结合当前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与意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文化体系中的教育内容,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历史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然以不同形式影响着现实社会。其中,敬祖爱国与大同社会两项内容,与现代社会的关联最强。儒家思想代表作《礼记》当中也不乏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并进行了探索性的构想。在此篇著作当中,详细阐述了一种崭新思想,即“大同”思想,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大同”的社会图景。“大同”思想主张,社会应当是公有制性质的,并且这种社会始终以农业生产为主。持有此种观点的人都极力倡导“天下为公”的思想,全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一切的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这样,社会将变得更加友爱、更加团结,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美满、更加幸福。除了“大同”思想外,“仁爱”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里的“仁爱”,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对待人的问题上,既要做到爱护,也要给予尊重。儒家思想秉持的仁、义、礼、智、信等,正是人本理念不断衍生与发展的结果。而这些理念,又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根基。

由表1看出,4个样品的浓度相差不大,一段浓缩机溢流和一段浓缩机底流的浓度仅相差40.9 g/L,一段浓缩机溢流的浓度也接近300 g/L,说明这两段浓缩机未起到浓缩作用,溢流浓度相当高,不能作为循环水使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之中,又明确了此类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或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例如,从现代化建设最高层次的角度讲,它集中体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上;而从观念概括和建设事业诠释的角度讲,它又表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上;而从公民道德教育或者社会道德评价的角度讲,它的具体表征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作用发挥程度,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步伐和发展效率。

由表4可知,模型P值极显著(P<0.01),而失拟项不显著(P>0.05),说明拟合程度良好,该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各因素和藕片硬度的关系;R2=0.9827,说明该模型可以解释响应面中98.27%的可变性,可用于藕片工艺的优化,而二者接近,说明方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关性很高[21,22]。由F值可知,3个因素对藕片硬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硬化剂浓度(C)>浸泡时间(B)>硬化温度(A),其中B、C、A2、B2、C2极显著(P<0.01),A显著(P<0.05),交互项AB、AC、BC不显著(P>0.05)。

二、儒家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创新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力量。而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一种先进的思想体系,囊括了各类正确的价值观,其中作为核心的当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者集中表达以及高度凝练的结果为后者,而后者充分体现地是前者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要求。除了搞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外,还应当弄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大量的实践反复证明,这两者之间总体上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积极作用,发扬好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深厚文化。其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体层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如何践行好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得到很好地继承与弘扬,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和谐社会视域之下,学习者的思想素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进行有序衔接,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在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浸染之下,注重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其历史和社会依据,并在生动的教育案例引入前提下,使受教者深刻地体悟和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到强烈的、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受教者将这种儒家思想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国家和社会相衔接,可以更好地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的利益关系。

由图2可知,铅脱除率随着CaO/Fe值的增大而整体呈下降趋势。当CaO/Fe值小于0.33左右时,铅脱除率随着CaO/Fe值的增大而减小幅度较大。当CaO/Fe值大于0.33左右时,铅脱除率随着CaO/Fe值的增大,减小幅度变小。分析认为低CaO/Fe值减少了CaO对SiO2的反应消耗,有利于Pb的造渣脱除。生产实践发现,CaO/Fe值过低会使渣流动性变差,易造成部分Fe3O4(熔点1 527 ℃)在沉淀池四周析出沉积,虽有利于熔池区挂渣保护,但会缩小熔池有效容积,同时易造成铜口烧偏,放铜带渣、喷溅等。

我们不断追求的和谐社会或者大同社会,恰好为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切合点。因此,在内容方面,它们之间有许多融会贯通的地方。例如,用新理论来解释儒家思想,可赋予其许多现代的元素,通过某些调整或变通,使其成为现代新儒学。这样,儒学思想可以更好地指导和谐社会建设实践活动。

和谐社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等息息相关。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这种理论的根基和来源;而另一方面,这种理论又创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其实,创新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和谐社会理论发挥作用的过程。在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践着。它以一种强大精神动力的方式营造了积极的社会风气和氛围,凝聚了不同个体的力量,使思想得到了统一,精神得到了振奋。

(二)促进学习者思想素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儒家思想为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提供了理论基础。尤其是“仁”“礼”“中庸”等核心内容,在此方面体现得更加突出。纵览这些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这种价值几乎时时都是客观存在的。当然,具体到不同的社会矛盾,这种价值的大小程度是有所区分的。将时间定格在现实社会,儒家思想凭借此方面的价值,积极贡献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实践。儒家思想讲究创新,根据历史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吐故纳新,而这正是其能持续做出贡献的重要原因。在和谐社会理念和视域之下,可以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将儒家德育思想渗透和融入到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之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提高国民德育教育实效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实现对国民的教育:(1)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性质与本质特征,从而认真领会贯通此种新型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进行深刻的理解和体悟。(2)融入中国传统儒家德育思想,较好地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兴趣,改变单一、枯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实现了德育教育的寓教于乐的效果。

新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不断汲取各类先进文化思想的精髓。其中,标榜“普遍和谐”核心价值理想的儒家思想,是我们汲取的重点对象。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其有两方面的价值是值得汲取的。首先,不断追“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诉求。当今社会这正如儒家思想所秉承的,任何一个生态模式要想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稳定、平衡、和谐等三方面的特性,也是维持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儒家思想通过自身的警示作用,恰好有助于规避或化解此类风险。其次,不断追求“和谐”与“生生”的内在统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反映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点就是片面性。如果我们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就必须调整原有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和谐”与“生生”的高度统一。

儒家思想讲求道德的内化,强调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行,重视个人的良好素质。儒家的家国天下情怀思想千百年来的传承,不断砥砺、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发向上,才使得中华文明几千年绵延不绝。儒家德育教育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具有完美的契合性。具体体现在:(1)儒家思想传承与弘扬的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目标具有一致性。(2)儒家思想的深邃、凝练的德育教育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指引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受教者的“三观”的正确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启迪和引领价值。(3)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提供了方法依据。区别于一般动物,人类之所以以“人”的方式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文化的所呈现的显著特性,即继承性、习得性。新时代环境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最主要的内驱力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这些精华思想经过内化衍变成中华民族精神,而且非常符合新时代的各方面要求。

三、儒家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剖析

(一)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性价值

儒家思想还强调人格完善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修养,并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就有所体现,其旨在培养人们友善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友善”的思想相一致。同时,儒家思想中的诚信品质教育也是重要内容,在《中庸》中的“诚者,天下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论语》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也”之中,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原则相一致。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成为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内容方面其实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是表现形式层面、实践路径层面以及核心价值层面。在新时期,这种思想有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如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人民主体的思想、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人的欲望的合理满足、人的现实价值的充分肯定,等等。在现实中,社会弱势群体往往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作为捍卫自身各方面权益的思想道德武器。

(二)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性价值

在中国千年来的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是主要的思想内核,一直以来对中国人民起到了导向、教化、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它为中国社会、国家的确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基础,而两者间的内在相通性价值恰恰体现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中的现代表达。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价值体系目标具有衔接和相通性。纵览我国古代历史,不同的君王追寻着不同的目标价值。当然,有些目标价值是共通的,如法制、公正、和谐、富强等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历来是民众的自我道德约束和道德要求,而儒家思想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其实就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坚决责任感。然而,契合封建集权统治成为儒家思想历史演变中衍生的新内容。而如今社会传承儒家思想将变得越来越艰难。因此,在民主需求愈发旺盛的环境下,加速儒家思想的现代性转化,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也为儒家思想现代性转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文明即是儒家思想为契合民主时代的需要进行现代性转化而产生、发展的结果。基于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性,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或冲突,那些现实性的问题,才是儒家思想极力解决的,如儒家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思想。在当前和谐社会全面建构的背景下,儒家思想可以转化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同时,又可以在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三)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应性价值

儒家思想一直以来统治着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发展,儒家思想所依存的社会环境、教育内容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还要关注儒家思想的文化内容,并致力于儒家思想的后续传承和发展,实现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接着讲,照着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依托,发扬光大儒家思想中的“家训文化”等内容,以进一步提升两者间的策应性。儒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优先观。这种价值优先观具体表现为:相对于竞争的价值,和谐的价值更具优先性;相对于自由的价值,平安的价值更具优先性;相对于个体的价值,集体的价值更具优先性;相对于智能的价值,德性的价值更具优先性;相对于功利的价值,道义的价值更具优先性。儒家思想所代表的价值优先观在中国文化中发挥了许多重要的正面的功能,但也有其局限和流弊。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可以形成“中和”与互补。

四、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正在着力推行的一项伟大工程。现如今,这项工程已进入到决胜性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绝非轻易之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撑和引导。尤其是思想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社会和谐理念为此项实践活动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儒家关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安身立命”的观念,在当今时代,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作为个体的人自身身心内外的和谐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和启发意义,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总而言之,在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构进程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原则,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注入中国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和文化内容,将深邃、丰富的儒家德育思想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更好地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5.2 大花月季总体上表现花色丰富而艳丽、植株丰满而高、适应性强、生长量大等优良特性,丰花月季适应性强、花色丰富、整体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性,而藤本月季年生长量仅次于大花月季,适应性仅次于丰花月季,在创造攀援效果造景具有独特的潜力。

[参 考 文 献]

[1] 叶飞.现代性视域下的儒家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范晶晶 .社会心态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6.

[3] 周义邦 .社会心态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市民社会的视角 [J].甘肃理论学刊,2016,(4).

[4] 徐亚州 .和谐社会视域下儒家思想对思政教育的价值 [J].南方论刊,2016,(4).

[5] 袁景.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5).

 
周全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