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对腮腺肿瘤并发症发生率及外观满意度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腮腺肿瘤是临床中常见的口腔颌面疾病,该病大多数来源于患者的腮腺上皮部位,且肿瘤多数为良性。 腮腺肿瘤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口腔颌面的美观性,进而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疾病一旦确诊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治疗[1]。 腮腺肿瘤通常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在手术治疗中选择合理的入路对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传统手术治疗中,采取的入路方式虽然可以根除肿瘤,且肿瘤复发率低,但是该方法却有切口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及美观效果差等缺陷[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临床中常采取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该方法具有切口小、美观度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手术方式经推广,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本研究比较了传统手术入路与改良手术入路治疗腮腺肿瘤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样品的净化处理要求低,前处理方法更简单、快速,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应用较多,应用GC-MS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依然是主流[9]。UV254检测可以反映出含有不饱和芳香环、碳碳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有机污染物吸收紫外吸光强度会随着有机污染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5 月至2018 年4 月本院收治的106 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CT、MRI 检查确诊,明确患者的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3]。 ②所有患者均无腮腺部位手术治疗史,患者均可耐受手术。 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3 例,观察组中男30 例,女23例;年龄18~67 岁,平均(39.6±3.1)岁;肿瘤部位:颌后区28 例,颌角下区25 例。 对照组中男32 例,女21 例;年龄16 ~66 岁,平均(40.2±3.3)岁;肿瘤部位:颌后区29 例,颌角下区24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当下,“重理轻文”的观念在中学教育中仍有市场,这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理工类专业领域内部出现细分,诸如互联网、大数据等岗位出现很多就业缺口,这部分岗位门槛很高,相对于一般文科专业,薪资更高。换言之,“重理轻文”的观念自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行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方法如下:做传统的S 形切口,术前借助CT 及MRI 明确患者的肿瘤部位,标记切口路径。 于患者的耳屏上方垂直向下,绕到耳垂的后方,在乳突尖前方下部位置,顺颌角延伸2 cm 直到舌骨大角部位。 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切除肿瘤部位皮肤、皮下组织与颈阔肌,充分显露患者腮腺及解剖面神经,依次切除腮腺部位的肿瘤、腮腺浅叶与耳大神经分支。 如果患者肿瘤在深叶,可以先将腮腺浅叶切除,然后逐渐游离到肿瘤的浅层面神经并将其切除,之后复位皮瓣及逐步进行缝合,常规为患者放置引流管,术后予以抗感染处理。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情况。 ②两组均随访6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③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在6 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外观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总分为100 分,其中90 ~100分为非常满意,70 ~89 分为满意,70 分以下为不满意。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则行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方法如下:从患者耳轮脚位置,沿着耳屏内侧,向下绕过耳垂直到耳后沟位置,向上一直延伸到耳中部位置,至75 度角向下到发际线。 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将患者耳屏软骨表层皮瓣切除,在耳前1 cm 的部位将腮腺咬肌筋膜切除,以此分离出腮腺前、下缘部位,充分显露耳大神经,经腺体耳前支切除。 对腮腺游离后充分显露二腹肌及切除周围腮腺浅叶组织。 如果腮腺肿瘤为深叶者可以切除深叶与肿瘤组织,复位浅叶后进行缝合固定,给予缝合及负压引流,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处理。

在已进入上市辅导且IPO申请未被受理的395家新三板企业中,辅导期在半年以内的企业共有54家,占比13.67%。也就是说,除已申报和已进入辅导期的新三板企业外,新三板还有数量庞大的IPO后备军。这些企业一部分因为业绩暂时无法IPO,一部分出于新三板政策红利的考虑,则处于观望摇摆阶段。

1.4 统计学分析

2016年9月,西王食品以7.3亿美元收购加拿大保健品巨头IOVATE(奥威特),正式进军运动健康产业。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术后随访6 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使用SPSS 20.0 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 53 51.2±6.5 52.3±5.6 8.9±1.4对照组 53 62.3±7.1 74.5±6.6 11.4±1.6 t 8.424 18.747 8.902 P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皮下积液(%)面瘫(%)面部不对称(%)总发生率(%)观察组 53 1(1.89) 0(0.00) 1(1.89) 2(3.78)对照组 53 4(7.54) 2(3.78) 2(3.78) 8(15.10)χ2 3.975 P 0.046

2.3 外观满意率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外观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外观满意率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观察组 53 44(83.02) 6(11.32) 3(5.66) 50(94.34)对照组 53 34(64.15) 9(16.98) 10(18.87) 43(81.13)χ2 4.296 P 0.038

3 讨论

腮腺属于人体中最大的唾液腺,腮腺肿瘤在患者的头颈部最常见,肿瘤多为良性,该病的发生对患者外观美观性会产生巨大影响[4]。 腮腺肿瘤在临床中主要行手术治疗,在以往的手术中采取常规手术入路方式,该方式能充分暴露患者的面部神经,完整切除腮腺肿瘤[5]。 然而这种手术方式要求医生做出较大的切口,使得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大的腮腺伤口,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后面部美观度[6]。 此外,采取传统的手术入路方式,由于手术切口较大,使得患者在术后易发生皮下积液、面瘫及面部不对称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在腮腺肿瘤的治疗中采取改良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腮腺肿瘤。 改良的手术切口选择患者耳后及发际等隐蔽区域,采取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暴露患者的术区,可提高患者的面部美观度,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7]。 此外,采取改良的手术切口,还可以在解剖面部神经时,保留患者正常的腮腺功能,满足患者美容需求及改善患者预后。 行改良手术切口中,选择75 度角进行入路,重视术中对患者面部神经的保护,术中可以有效避免损伤神经,在术后配合加压包扎的方式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8]。 本研究中,对比应用传统手术入路方式及改良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腮腺肿瘤的效果,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随访6 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改良入路方式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重要帮助,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外观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表明应用改良手术入路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确诊为腮腺肿瘤的患者行改良手术入路方式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口腔颌面外观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时岳,杨辉俊,杨宏宇. 副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8):1116-1118.

[2] 周源,常世民. 内镜技术在腮腺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8):1871-1872.

[3] FUENTESOROZCO C,GONZA LEZMERCADO S,SANDOVALSANDOVAL J M,et al. Effect of fibrin glue on the incidence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living-related-dono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Annals of Transplantation, 2016,21(8):587.

[4] 李平栋,陈晓红,房居高,等.改良颈-腮腺入路高位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探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7):337-340.

[5] 李森,张洪,魏云,等. 内窥镜辅助耳后小切口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 现代肿瘤医学,2017,25(22):3590-3593.

[6] 柳锋,胡丽曼,王敬,等. 耳下切口经腮腺入路治疗髁突低位骨折21 例临床报道[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3):167-168.

[7] 管志江,李斌峰,张旭阳,等.腮腺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颈部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2015,43(8):867.

[8] 曹光明,邹智荣,王卫红,等.下颌后越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治疗髁突低位骨折的临床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7,33(4):424-426.

 
劳晓源,雷婉珠,赖其敏
《华夏医学》 2018年第06期
《华夏医学》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