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更新时间:2009-03-28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是心脏发生骤停后患者经过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1],机体出现复杂的新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心脏骤停后心脏功能紊乱、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持续致病性诱因等,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死亡。 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心脏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对于此类患者若给予患者脑复苏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价值[2]。PCAS 患者多在ICU 中抢救,为了保证抢救顺利进行笔者将优化治疗方法应用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患者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6 月至2018 年1 月本院收治的66例PCAS 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心脏骤停后行心肺复苏。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的复苏时间均在30 min 以内,且患者均行心肺复苏,患者在复苏6 h 后均送入ICU 中进行监护。 ②患者的年龄均在18 岁以上。 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者。 ②合并脑梗死或者脑出血,但是治疗时间小于24 h 的患者及合并慢性衰竭的患者。 ③合并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的患者。 按照患者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 例。 观察组中男18 例,女15 例;年龄24~71 岁,平均(52.6±3.1)岁;心脏骤停原因:中毒5 例,肺栓塞7 例,低氧血症8 例,失血性休克8例,心源性心脏骤停5 例。 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6例;年龄26~72 岁,平均(51.9±3.3)岁;心脏骤停原因:中毒7 例,肺栓塞5 例,低氧血症8 例,失血性休克7 例,心原性心脏骤停6 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临床监护及治疗阶段,将患者送到ICU 中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具体监测内容包括动脉导管、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尿量与体温、动脉血气、电解质、血清乳酸、超声心动图等,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辅助ICU 护理[3]。 此外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行心肺复苏对症治疗。

观察组则给予患者优化治疗及护理方法,主要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具体方法:①给予PCAS 患者行早期亚低温治疗,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2 ~35 ℃的水平,用温控系统对患者进行24 h 的温度控制,然后将患者的体温逐渐升高,升高幅度为0.5 ℃/h。 若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寒颤或者抽搐要给予患者行脱水与营养药物治疗[4]。 ②PCAS 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低心排,心肌功能不全较为普遍,在6 h 内完成早期目标化血流动力学优化治疗,主要是给予患者体液复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乳酸水平不应高于正常水平, MAP: 65 ~90 mmHg,CVP:8~12 mmHg,SeVO2>70%,在患者的血红蛋白低于90 g/L 时给予患者及时输血。 ③对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的患者,应用呼吸机将吸气平台的压力水平控制在30 cmH2O 以下,避免过度吸氧所致的氧中毒,监测动脉血气,维持正常二氧化碳分压水平。 ④在治疗过程需动态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8.0 ~10.0 mmol/L。 ⑤对合并继发性癫痫给予积极控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学科系统学习的界限,尤为重视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而非文本知识的习得;尤为重视实践体验和直接经验的积累,而非理论和简介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视综合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而非知识的分化;尤为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认知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结果。这样的学习能力凸显了实践性学习的特征,与学科课程的实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1.3 观察指标

使用SPSS 20.0 软件统计结果,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幻灯片制作学习中的难点之一就是熟悉幻灯片版式、母版、主题和模板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幻灯片母版主要用来存储包含幻灯片版式、幻灯片背景图案、幻灯片主题方案(主题颜色、主题格式和主题效果三者构成)。文本、图表等各种占位符在幻灯片中的排列分布构成幻灯片的版式,若干幻灯片版式只是幻灯片母版的一部分,幻灯片母版包含于幻灯片模板文件中。

1.4 统计学方法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治疗3 个月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 ②应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分成5个等级:1 级为脑功能正常,2 级为脑功能中度障碍,3 级为脑功能重度障碍,4 级为休克或昏迷,5 级为病死。 1~2 级为患者的神经功能良好,3 ~5 级为神经功能不良。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相对内容的论述,使我们对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强化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力度,要结合国内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通过实施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以及完善质量监管标准等手段,有效构建起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以利用体系优势对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形成有效辅助,确保该项工作开展效率与质量可以得到切实提升,以为民众农产品食用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n机械通气时间(d)ICU 停留时间(d)心脏指数(L·min-1·m-2)EDV(ml)观察组 33 5.62±1.64 8.00±0.63 3.03±0.25 112.00±14.56对照组 33 9.27±1.73 11.00±0.72 2.65±0.26 138.00±12.28 t 2.803 7.566 4.612 2.730 P 0.007 0.000 0.000 0.008

2.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1~2 级的患者比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组别 n 1~2 级(%) 3~5 级(%)观察组 33 30(90.91) 3(9.09)对照组 33 21(63.64) 12(36.36)χ2 6.988 P 0.008

3 讨论

心脏骤停是危重病症,但是患者依旧没有达到生物学死亡阶段,对于此类患者及时抢救,患者仍有复苏可能[5]。 但是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常高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这种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及神经有较大损伤[6]。 为此,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常要给予ICU 监护,通过有效治疗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针对PCAS 缺氧性脑损伤的患者,若及时采取亚低温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脑损伤及抑制细胞凋亡。 亚低温治疗仪又称降温毯、冰毯冰帽、控温毯等,主机部分包括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外设附件包括水毯、连接管、体温传感器。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7]。 此外,对心脏骤停患者给予脑复苏时还需要关注患者脑缺血所致生理变化,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优化治疗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方法,该方法的治疗原则:①在患者的治疗期间要尽早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液体支持治疗,恢复患者的有效血流动力学。 ②为患者进行再灌注的时候需要控制在低压水平,同时控制体温在较低温度,避免再灌注时出现氧供应不足,避免大量氧自由基形成,给予患者低温处理还可以降低患者缺氧器官代谢情况,避免聚集大量代谢产物。 ③机械通气避免过度通气,过度通气会加重脑缺血、氧自由基增加、静脉回流及心输出量减少,一般PCAS 患者保持SPO2 在94%~98%。 ④采用合理的措施改善患者缺血组织代谢情况,必要时可给予患者补充糖酵解底物,保护患者缺血组织[8]。 同时还可为患者补充ATP 等能量物体改善机体状况,还可及时清除患者产生的自由基本研究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给予优化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优化治疗可以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各项指标。 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表明ICU 优化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优化治疗方法应用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洪祥,张东,刘忠民,等.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8):842-845.

[2] 刘八一,谢昌联.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180-1182.

[3] 向镜芬,杨祥,龚剑锋,等.CRRT 联合乌司他丁早期干预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29):85-86.

[4] 孙建利,檀立端,陈治国,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肺复苏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5(9):1073-1075.

[5] 王超,胡岚,黄光伟,等.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3 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4):1985-1987.

[6] 张东,李南,陈颖,等.窒息法致心搏骤停家兔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方法与评价指标[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2):72-75.

[7] 薛乾隆,王慧,贺英,等.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22):2196-2198.

[8] 耿守孟,刘忠民.核因子-κB 与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3):179-181.

 
王海燕,李达宇,林宗钦
《华夏医学》 2018年第06期
《华夏医学》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